图书介绍

民主行政法论丛 行政规划法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主行政法论丛 行政规划法治论
  • 莫于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1188994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行政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主行政法论丛 行政规划法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积极发挥行政规划作用,推动行政规划法治化1

一、行政规划的兴盛与行政法治新课题1

二、行政规划法治化的迫切现实需求2

三、我国行政规划相对薄弱与滞后的理论研究现状3

四、行政规划法治化的研究路径5

第一章 行政规划的理论基础7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概念7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7

二、行政规划的相关概念12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分类与形态21

一、行政规划的分类21

二、行政规划的形态24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性质和功能26

一、行政规划的性质26

二、行政规划的功能29

第四节 行政规划的权力来源与配置31

一、行政规划的权力来源31

二、行政规划的权力配置33

第五节 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与法律体系34

一、行政规划的立法模式34

二、行政规划的法律体系35

第二章 行政规划的历史发展37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历史发展背景与脉络概览37

一、行政规划外部法律效果确立的历史背景37

二、自由法治国时期行政规划的萎缩41

三、社会法治国时期行政规划的勃兴与规划行政的时代42

第二节 我国计划体制的变迁与规划(计划)的演进48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异化48

二、计划体制改革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50

第三节 我国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规划的研究现状分析51

一、行政规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不足51

二、行政规划理论研究滞后的原因分析54

第三章 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的域外考察59

第一节 德国的行政规划59

一、行政规划的概念59

二、计划确定程序和计划确定决定62

三、区域规划64

第二节 英国的行政规划69

一、体系完整的行政规划得到广泛运用69

二、行政规划的目标定位74

三、行政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权力监督76

第三节 美国的行政规划82

一、美国行政规划的基本样态83

二、美国战略规划分析84

三、美国城市规划分析87

四、美国专项规划分析——以《应急反应规划》为样本91

五、影响美国行政规划的主要因素92

六、美国行政规划对中国的启示93

第四节 日本的行政规划95

一、日本行政计划的概念与分类96

二、日本行政计划与程序规制97

三、日本行政计划与司法审查100

四、日本行政计划的价值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01

第四章 行政规划的法治基础105

第一节 行政规划法律关系及行政法的调整现状105

一、行政规划法律关系的要素106

二、行政法调整行政规划法律关系的现状107

第二节 行政规划法治实现的完善路径109

一、行政规划法律保留的实现及其完善空间109

二、规划裁量界限的法律规制112

第五章 行政规划的多维透视118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法哲学研究119

一、行政规划的本体论研究119

二、行政规划的法价值研究126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政治学研究136

一、对行政规划进行法政治学分析的必要性136

二、行政规划中的政治要素分析137

三、行政规划对政治的回应139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法社会学研究141

一、对行政规划进行“结构—功能”研究的意义142

二、行政规划的结构研究143

三、行政规划的功能研究145

第六章 行政规划的主体149

第一节 行政规划主体的范围149

第二节 行政规划制定主体150

一、行政规划编制主体150

二、行政规划确定主体154

三、行政规划的调整和变更主体157

第三节 行政规划实施主体158

一、行政命令主体158

二、行政许可主体158

三、行政奖励主体159

四、行政合同主体159

五、行政处罚主体159

六、行政强制执行主体160

七、行政检查主体160

第四节 行政规划参与主体162

一、利害关系人162

二、一般社会公众166

三、专家166

四、相关行政机关167

第五节 行政规划监督主体167

一、权力性监督主体168

二、非权力性监督主体177

第七章 行政规划的程序179

第一节 德国《行政程序法》中的计划确定程序179

一、德国计划确定程序中的主要步骤和手续179

二、计划确定裁决的法律效果182

第二节 行政规划程序规制的原则184

一、程序法定原则185

二、参与原则185

三、程序公开原则193

四、效率原则194

五、信赖保护原则195

六、司法监督原则195

第三节 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不足与立法完善196

一、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现状与不足196

二、我国行政规划程序的立法完善201

第八章 行政规划的纠纷解决与法律救济206

第一节 行政规划的纠纷类型与冲突解决206

一、行政规划的纠纷类型206

二、行政规划的冲突解决207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律救济原理210

一、行政规划救济的基本含义210

二、行政规划救济的原则和功能213

第三节 行政规划的权力机关救济215

一、权力机关救济的含义215

二、权力机关救济的内容215

三、权力机关救济的主要方式216

第四节 行政规划的行政机关救济218

一、行政规划的行政机关救济含义218

二、行政规划之行政复议和行政内部监督制度219

第五节 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221

一、行政规划司法救济的含义221

二、行政规划的可诉性221

三、完善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222

第六节 行政规划的特别救济223

一、信访救济223

二、政治监督225

三、其他特别救济226

第七节 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230

一、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的基本含义230

二、行政规划的社会救济的主要类型231

第八节 行政规划司法审查与救济制度的深入讨论232

一、规划程序权利是否应给予司法审查232

二、行政规划是否具有诉之利益234

三、行政规划司法救济利益范围的界说239

第九章 我国行政规划法治化路径选择243

第一节 行政规划法制发展的现实课题243

一、行政规划的法治化是行政法治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243

二、正确认识其法律性质是规范行政规划的理论基础244

第二节 行政规划的法治化需要完备的制定程序246

一、通过完备的程序控制行政规划行为是各国和地区的通行做法246

二、我国行政规划的制定程序需要在两大环节予以完善246

第三节 完善的实施制度是实现行政规划法治的最终保障249

一、实施制度保障行政规划内容的有效实现249

二、我国行政规划实施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50

第四节 行政规划法治化的相关制度推进与体系完善251

一、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可以解决目前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问题251

二、行政规划的法治化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行政法律制度252

第十章 行政规划研究样本之一:城市发展规划254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概念与分类254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254

二、城市规划的分类255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功能与界限256

一、城市规划的功能256

二、城市规划的界限259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261

一、城市规划的制定261

二、城市规划的实施268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275

一、城市规划与财产权的限制和保护276

二、城市规划对财产权的救济279

第十一章 行政规划研究样本之二:科技发展规划284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285

二、规划制定过程: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287

三、规划执行机制:目标责任制的软约束力292

四、总结讨论与政策建议295

附录 城市发展规划样本297

样本一 2001~2020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297

一、规划期限与城市规划区范围298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298

三、市域城镇体系298

四、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299

五、城市主要用地布局301

六、城市综合交通304

七、城市主要基础设施306

八、远景展望306

样本二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308

一、总体原则308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308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308

四、用地的保护与更新模式309

五、历史文化地区保护309

六、在内容上突出体现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双重要求,延续历史的脉络309

七、制定分地块图则,将规划控制指标与城市设计引导落实到各个地块中309

八、制定“苏州古城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通则”310

样本三 衡山县城总体规划简介312

一、规划构思312

二、空间布局313

三、创新与特色313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3

参考文献315

后记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