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仇学 补订本 校仇别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校仇学 补订本 校仇别录
  • 王叔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5524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校勘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校仇学 补订本 校仇别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斠雠学(补订本)1

第壹章 释名1

斠雠与斠雠学1

第贰章 探原7

斠雠之法与斠雠之始7

第叁章 示要15

古籍流传之失:15

一 增、删、改、乙之失真17

二 古文、籀文、篆文、隶书、草书、俗书、楷书之相乱23

三 六朝、隋、唐写本之不同29

四 宋、元、明、清刻本之各殊48

第肆章 申难81

一 不讹不漏之难82

二 资料不备之难96

三 资料太多之难101

四 无资料可凭之难101

五 资料是否可信之难(四、五两项,参看附录论校书之难)101

第伍章 方法105

一 选择底本105

古、全、善兼备105

二 广求辅本113

辅本少之失113

(1)见而未备113

(2)顾此失彼115

(3)忽而未斠118

三 参核本书注、疏122

(1)明引正文122

(2)明用正文124

(3)浑释正文127

(4)不释正文129

(5)不释异文131

(6)保存或本132

四 检验古注、类书134

(1)可多得佐证136

(2)斠而难当者138

(3)无从斠定者140

(4)收辑逸文141

五 佐证关系书151

(1)搜求主证151

(2)增益旁证153

(3)两书互证155

(4)收辑逸文160

六 孰悉文例165

(1)特殊文例166

(2)普通文例171

七 通达训诂180

(1)声求181

(2)义证189

第陆章 态度209

一 不轻下断语209

(1)涉猎未周209

(2)证据不确211

(3)文义未明214

(4)取舍未审217

二 不穿凿附会221

(1)求深反晦221

(2)曲说强通223

三 不迷信古本226

(1)古本有讹误226

(2)古本有改窜228

(3)古本有删略230

(4)古、今本并是231

四 不迷信本书注、疏234

(1)注、疏有脱误235

(2)注、疏有改窜236

(3)注、疏误解正文239

(4)注、疏所据正文已误241

五 不迷信古注、类书243

(1)或有脱误244

(2)或有删略247

(3)或有改窜248

(4)误引古书249

(5)雷同钞袭253

(6)据注文改窜正文257

(7)或误引注文为正文260

六 不迷信关系书261

(1)或有讹误261

(2)或有改窜264

(3)两书同误267

(4)或引大意269

(5)或误引注文为正文270

第柒章 通例271

一 形误271

二 声误283

三 涉上下文而误284

四 涉注文而误285

五 涉偏旁而误287

六 联想之误288

七 罕见字之误289

八 罕见连文之误290

九 罕闻人名之误292

一○ 涉上下文而衍293

一一 涉注文而衍295

一二 涉偏旁而衍295

一三 联想而衍296

一四 由误而衍297

一五 既衍且误299

一六 转写误字300

一七 因误而易字303

一八 误错304

一九 误脱306

二○ 既错且脱310

二一 既误且脱311

二二 既衍且脱313

二三 既错且误314

二四 既错且误复有脱文315

二五 误倒315

二六 既倒且脱317

二七 既倒且误317

二八 互误318

二九 误叠321

三○ 误不叠322

三一 坏字324

三二 因坏而易字325

三三 因坏而误为他字326

三四 既坏且误327

三五 既坏且衍328

三六 既坏且脱329

三七 一字误分为二字330

三八 二字误合为一字332

三九 异文误合入一句333

四○ 异文误合入一句且有脱文335

四一 异文误窜入一句336

四二 异文误窜入一句且有脱文337

四三 正文误入注文338

四四 正文有脱文且误入注文339

四五 正文字误且有坏字误入注文341

四六 注或疏误入正文342

四七 正文字脱且有注文误入正文343

四八 后人旁记字误入正文344

四九 后人据注旁记字误入正文345

五○ 后人据他篇旁记字误入正文346

五一 后人据他书旁记字误入正文347

五二 不明文义而妄改348

五三 不审上下文而妄改349

五四 不识假借字而妄改350

五五 不知字误而妄改353

五六 不知字脱而妄改354

五七 不知字坏而妄改356

五八 不知误倒而妄改357

五九 不知异文误合而妄改358

六○ 因偏旁而妄改359

六一 因同义字而妄改360

六二 因并称人名不习见而改361

六三 因避讳改363

六四 依注文改366

六五 依他篇改367

六六 依他书改367

六七 不明文义而妄加369

六八 不审上下文而妄加370

六九 不识假借字而妄加371

七○ 不知字误而妄加372

七一 不知字脱而妄加373

七二 不知字坏而妄加374

七三 不知误倒而妄加374

七四 不知注文误入正文而妄加375

七五 因偏旁而妄加376

七六 因求对文而妄加377

七七 因改衍文而妄加378

七八 依注文加379

七九 依他篇加380

八○ 依他书加381

八一 既误且倒又依他书加382

八二 不明文义而妄删383

八三 不识假借字而妄删384

八四 不知字误而妄删385

八五 不知字脱而妄删385

八六 不知误衍而妄删386

八七 因求对文而妄删387

八八 依他书删388

八九 不知误错而依他书删389

九○ 不明文义而妄乙389

九一 不识假借字而妄乙390

九二 不知字误而妄乙391

九三 不知字坏而妄乙392

九四 不知误倒而妄乙393

九五 依他书乙394

九六 因字误而失韵395

九七 因字脱而失韵396

九八 因字坏而失韵397

九九 因误倒而失韵397

一○○ 因互误而失韵398

一○一 因改字而失韵399

一○二 因加字而失韵400

一○三 因妄乙而失韵401

一○四 因误断句而失韵402

一○五 依他篇改而失韵403

一○六 依他书改而失韵404

一○七 依他书删而失韵405

一○八 注文误入正文而失韵405

一○九 既倒且误而失韵406

一一○ 既倒且脱而失韵407

一一一 既加且改而失韵409

一一二 既互误且改而失韵410

一一三 不明文义而失句读410

一一四 不识假借字而失句读412

一一五 因字误而失句读414

一一六 因字脱而失句读415

一一七 因字坏而失句读417

一一八 因误倒而失句读418

一一九 因误衍而失句读418

一二○ 因误叠而失句读419

一二一 因误不叠而失句读420

一二二 因妄加字而失句读421

一二三 既脱且误叠而失句读422

一二四 异文误合入一句而失句读422

附录425

壹 论校书之难425

贰 论校诗之难437

叁 略论收辑佚文445

肆 略说校书应有之态度453

伍 斠证史记运用古注、类书的新经验455

陆 古书中的避讳问题459

柒 校雠学与中国学术493

校雠别录511

小引511

经验与材料513

校书的甘苦535

古书的校释问题547

类书荟编序561

附类书荟编总目581

刘子集证自序585

斠证史记十七年613

庄子校诠序论6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