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作物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金相编 著
- 出版社: 新农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51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通作物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二篇 禾谷类7
第一章 稻10
第一节 总论10
第二节 稻之名称12
第三节 稻之来历用途及成分12
第一项 来历12
第二项 用途及成分14
第四节 稻之产地及产额18
第一项 世界产地及产额18
第二项 我国各省稻作之面积及产量22
第一项 性状25
第三项 吾国产稻区域25
第五节 性状及生理25
第二项 稻之重要性状28
第三项 稻之生理34
第六节 分类及品种36
第一项 分类36
第二项 普通品种39
第三项 改良稻种之介绍43
第七节 气候与土宜44
第一项 气候44
第二项 土质46
第一项 选种47
第八节 栽培法47
第二项 浸种50
第三项 秧田52
第四项 播种53
第五项 秧田管理54
第六项 本田之整理55
第七项 插秧55
第八项 肥料58
第九项 灌溉62
第十项 中耕除草64
第九节 收获及调制66
第一项 收获66
第二项 调制67
附美国植稻法68
第十节 贮藏69
第十一节 品质鉴定70
第十二节 稻之病害71
第一项 稻热病72
第二项 稻胡麻叶枯病74
第三项 稻白叶枯病76
第四项 稻萎缩病77
第十三节 稻之虫害78
第一项 稻作害虫之分类79
第二项 为害稻根之害虫79
第三项 为害稻茎之害虫81
第四项 为害稻叶之害虫103
第十四节 米之碾制法108
第二章 陆稻111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111
第二节 用途112
第三节 性状112
第四节 品种114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115
第六节 轮栽及间栽115
第七节 整地116
第八节 选种及浸种116
第九节 播种117
第十节 种植117
第十一节 施肥118
第十二节 耕耘119
第十三节 灌溉及排水120
第十四节 鸟害120
第十五节 收获120
第十六节 病虫害121
第三章 小麦122
第一节 来历122
第二节 用途123
第三节 成分126
第四节 产地及状况127
第五节 性状131
第一项 性状131
第二项 小麦重要性状134
第六节 分类及品种138
第一项 气候142
第七节 气候及土宜142
第二项 土质143
第八节 采种144
第九节 栽培法145
第一项 选种145
第二项 整地147
第三项 播种148
第四项 施肥153
第五项 管理156
第十节 收获159
第十一节 调制162
第十三节 小麦之病虫害163
第十二节 贮藏163
第一项 病害164
第二项 虫害170
第十四节 轮栽173
第十五节 制粉小麦品质之鉴定174
第十六节 制粉176
第十七节 面粉之种类及品质179
第四章 大麦182
第一节 来历182
第二节 用途182
第三节 成分及品质184
第四节 产地185
第五节 性状188
第六节 品种及分类190
第七节 气候及土质194
第八节 栽培法197
第一项 选种197
第二项 耕作法198
第三项 整地198
第四项 播种199
第五项 施肥200
第六项 中耕培土及镇压203
第九节 轮栽204
第十节 收获204
第七项 灌溉204
第十一节 调制205
第十二节 病虫害206
第十三节 酿造用大麦品质之鉴定206
第五章 黑麦209
第一节 用途及成分209
第二节 来历210
第三节 产地210
第四节 性状211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213
第六节 栽培法214
第七节 收获215
第八节 病虫害215
第一节 来历217
第六章 燕麦217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218
第三节 产地219
第四节 性状219
第五节 分类及品种222
第六节 气候及土宜223
第七节 选种224
第八节 栽培法224
第九节 收获226
第十节 病虫害226
第七章 玉蜀黍227
第一节 来历227
第二节 用途228
第三节 成分229
第四节 产地230
第五节 性状232
第六节 分类及品种234
第七节 气候及土质238
第八节 采种241
第九节 轮栽242
第十节 栽培法243
第一项 整地243
第二项 播种244
第三项 疏拔245
第四项 中耕及培土245
第七项 雄花之管理246
第六项 灌溉246
第五项 去蘖246
第八项 施肥247
第十一节 收获249
第十二节 病虫害250
第八章 高粱252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252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254
第三节 性状255
第四节 分类258
第五节 气候及土宜259
第六节 栽培法261
第七节 轮栽及混作263
第八节 收获264
第九节 病虫害265
第九章 粟(粱)267
第一节 用途及成分267
第二节 来历及产地268
第三节 性状269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271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272
第六节 栽培法273
第七节 轮作276
第八节 收获276
第九节 病虫害277
第十章 黍(稷)280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281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281
第三节 性状282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283
第五节 风土284
第六节 栽培法285
第七节 收获286
第八节 病虫害287
第十一章 稗288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288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288
第三节 性状289
第四节 分类289
第六节 栽培法290
第五节 风土290
第七节 收获291
第八节 病虫害291
第十二章 薏苡292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292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292
第三节 性状293
第四节 品种293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294
第六节 栽培法294
第七节 收获295
第二节 成分296
第一节 用途296
第十三章 荞麦296
第三节 产地297
第四节 性状298
第五节 种类299
第六节 气候及土质300
第七节 栽培法301
第八节 收获303
第九节 病虫害304
第三编 豆菽类305
第一章 大豆308
第一节 来历308
第二节 用途309
第三节 成分313
第四节 产地及产况315
第五节 性状321
第六节 分类及品种324
第七节 气候328
第八节 土宜329
第九节 选种330
第十节 整地331
第十一节 播种331
第十二节 耕耘333
第十三节 灌溉及摘心334
第十四节 施肥334
第十五节 轮栽336
第十六节 根瘤菌之人工接种法337
第十七节 收获338
第十八节 贮藏338
第十九节 病虫害339
第一项 大豆之病害339
第二项 大豆之虫害340
第二十节 制油法342
第二十一节 大豆之制品345
第二章 小豆351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351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351
第三节 性状352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353
第五节 风土355
第六节 栽培法355
第七节 收获356
第八节 病虫害356
第三章 豌豆357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357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357
第三节 性状358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360
第五节 气候与土宜361
第六节 轮栽362
第二项 整地及播种363
第一项 选种363
第七节 栽培法363
第三项 耕耘及搭架364
第四项 灌溉364
第五项 施肥365
第八节 收获及贮藏366
第九节 病虫害367
第四章 蚕豆371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371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371
第三节 性状372
第五节 风土375
第四节 分类375
第六节 轮栽376
第七节 栽培法376
第八节 收获378
第九节 贮藏378
第十节 鸟害及病虫害379
第五章 藊豆381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381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381
第三节 性状382
第四节 品种383
第五节 气候及土宜383
第七节 收获384
第六节 栽培法384
第八节 病虫害385
第六章 菜豆386
第一节 来历386
第二节 用途386
第三节 性状387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388
第五节 适宜之风土389
第六节 轮栽390
第七节 栽培法390
第八节 收获393
第九节 病虫害393
第二节 用途395
第七章 豇豆395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395
第三节 性状396
第四节 分类及品种397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398
第六节 轮栽398
第七节 栽培法399
第八节 收获400
第九节 病虫害400
第八章 刀豆401
第一节 用途401
第二节 来历及性状401
第四节 气候及土质402
第五节 栽培法402
第三节 品种402
第六节 收获403
第七节 病害虫404
第四编 根菜类405
第一章 甘薯408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408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411
第三节 性状413
第四节 分类414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418
第一项 繁殖法420
第二项 储种之选择420
第六节 栽培法420
第三项 育苗421
第四项 整地及插苗423
第五项 中耕及除草425
第六项 翻蔓425
第七项 断蔓425
第八项 肥料426
第七节 轮栽428
第八节 收获428
第九节 选种及贮藏429
第十节 病虫害431
第一项 虫害431
第二项 病害431
第十一节 制淀粉法432
第二章 马铃薯436
第一节 来历436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436
第三节 产地437
第四节 性状439
第五节 分类及品种442
第六节 气候及土质446
第一项 气候446
第二项 土质447
第七节 轮栽448
第八节 栽培法449
第一项 选种449
第二项 发芽451
第三项 切薯及完个452
第四项 播种期与播种量455
第五项 整地与播种法456
第六项 耕耘458
第七项 肥料459
第九节 收获461
第十节 贮藏462
第十一节 病虫害462
第十二节 制淀粉法465
第三章 芋466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466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467
第三节 性状468
第四节 分类469
第五节 风土470
第六节 栽培法471
第七节 收获473
第八节 贮藏473
第九节 病虫害474
第四章 葛475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475
第二节 用途475
第三节 性状476
第四节 气候及土宜476
第六节 制粉法477
第五节 栽培法477
第五章 蒟蒻479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479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479
第三节 性状480
第四节 品种481
第五节 风土481
第六节 球茎之采收482
第七节 栽培法485
第八节 收获487
第九节 制粉法487
第六章 木薯489
第一节 来历及产地489
第三节 性状490
第二节 用途及成分490
第四节 分类491
第五节 气候及土质492
第六节 栽培法492
第七节 收获493
第八节 制粉法494
第五篇 饲料类495
第一章 牧草498
第一节 牧草之范围498
第二节 牧草之种类498
第一项 禾草类之牧草498
第二项 豆草类之牧草502
第三节 气候及土壤507
第四节 牧草地之种类508
第一项 耕地之牧草509
第二项 牧草地之牧草509
第三项 放牧地之牧草510
第五节 整地511
第六节 牧草种子之鉴定511
第七节 播种513
第八节 灌溉及排水516
第九节 施肥518
第十节 草地之管理及改良519
第十一节 轮栽521
第十二节 收获523
第十三节 贮藏法524
热门推荐
- 1361950.html
- 2943545.html
- 2865585.html
- 3034478.html
- 1508974.html
- 919050.html
- 421362.html
- 1005056.html
- 1036217.html
- 3881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0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74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9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0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90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1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