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南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第4卷 闽江流域部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南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第4卷 闽江流域部分
  • 吕变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148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自然科学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南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第4卷 闽江流域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闽江流域的地理概况1

第二章史前文化发展概况2

一、史前文化研究方法种种2

二、旧石器时代文化考古状况3

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5

1.昙石山文化的内涵5

2.昙石山文化的历史意义7

3.东张文化的类型及其意义11

2.闽与夏禹同族说15

1.闽族源于越族说15

一、闽族始建于商朝说15

第三章商周时期15

3.闽人来自台湾岛说16

4.土著说16

二、闽人在商末周初所创造的摩崖文字18

三、青铜文化的产生20

四、闽族的宗教和艺术发展状况23

1.闽族的宗教23

2.文化艺术发展状况24

五、原始瓷器28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29

一、多民族聚居区域的初步形成29

1.瓯民族入居闽江流域及其与闽人融合31

2.于越入居闽江流域及其与闽族融合32

二、战国中期以后越、楚两国对闽族的先后统治32

1.楚国对闽族的统治32

2.闽越国的建立及其越族对闽人的统治34

3.闽越国都冶的地望问题35

三、经济发展状况36

1.“锄耕农业”及生产结构的初变36

2.富有闽族特色的手工业生产38

3.商业贸易的初步发展40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41

1.先进的动植物学知识41

2.生物化学知识42

3.地理学知识43

4.物理学知识45

5.陆海交通之开辟46

6.欧冶子的冶炼技术成就47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49

1.闽方言之形成49

2.神话传说50

3.关于闽越人“淫泆”的问题52

4.闽越人的人体装饰艺术54

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55

1.“凿齿”与鬼教55

2.闽越国的政治制度概述56

3.畲族的口传族史58

一、闽越国的灭亡59

第五章秦汉时期59

二、经济发展状况63

1.犁耕农业的出现63

2.以铁器为主的手工业生产65

3.商业贸易中心的初步形成69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0

1.生物学知识70

2.化学知识71

3.物理知识的应用72

4.医药学知识75

6.陆海交通的对外开拓77

5.矿冶技术77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79

1.汉文字与闽人的书法79

2.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80

3.《麟豹王歌》及其他82

4.神话与传说85

5.畲族的音乐和歌舞87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88

1.姓氏文化向闽越族聚落的扩张及其家族观念88

的形成88

2.礼教的建立90

《史记·东越列传》92

3.记述闽越国历史的第一篇专著——92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94

一、社会发展状况94

1.行政区划及其他94

2.孙吴对闽江流域的五次用兵及其福州区域96

文化中心的初步形成96

3.封建制阶层的逐步明朗以及阶级关系97

的新变化97

二、经济发展状况100

1.庄园经济的迅猛发展100

2.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102

3.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105

1.植物学知识106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106

2.《禽经》与闽江流域的鸟类分布107

3.名医董奉108

4.海陆交通110

5.炼丹术的出现111

6.晋安郡城之建筑成就及陶江石塔114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116

1.鬼神志怪之小说116

2.江淹在闽江流域的辞赋创作及其他118

3.闽江流域次方言格局的初步形成119

4.青瓷装饰艺术的发展120

5.土族的优雅生活与音乐121

1.佛教之兴盛124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124

2.道教的传播125

3.儒学教育的初起127

4.福德正神及其他127

第七章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29

一、社会发展状况129

1.行政区划及其移民潮129

2.闽国的建立与灭亡131

3.“率渐于礼”之社会风气的形成133

二、经济发展状况135

1.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推进135

2.手工业生产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138

3.商业贸易更加活跃140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142

1.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应用142

2.动植物知识的进一步积累146

3.化工知识界面的继续扩大150

4.冶金技术的发展151

5.辉煌的建筑成就152

6.“闽中桥梁甲天下”158

7.技压群芳的造船技术158

8.海陆交通之继续拓展161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162

1.碑刻及其他162

2.传奇小说163

3.诗歌164

4.黄滔的赋文成就168

5.具有独特魅力的工艺美术169

6.音乐170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173

1.佛学173

2.道教176

3.儒学教育179

4.敢于直言犯颜的潘承祐180

5.百丈禅师与禅宗丛林制度184

6.王审知的政治和法律思想186

1.关于闽地“不举子”的社会问题188

一、社会发展状况188

第八章宋元时期188

2.多民族聚住格局的基本形成191

3.行政区划及其他195

二、经济发展状况197

1.农业经济的优势地位日渐凸显出来197

2.手工业生产步入辉煌200

3.爆发式飞跃的商业贸易206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10

1.农耕技术的重大进步210

2.蔡襄的农学著述及其成就212

3.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的新突破214

4.宋慈与《洗冤集录》215

5.举世瞩目的化学成就216

6.李宏与木兰陂工程及其他219

7.独领风骚的造船技术221

8.冶铁技术的进步223

9.桥梁建筑225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227

1.书法227

2.绘画228

3.词学成就232

4.工艺美术236

5.闽地音乐238

1.朱子学的形成与传播240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240

2.教育之盛249

3.南宋名相李纲的生平及其思想250

4.史学著述状况254

第九章明清(1840年前)时期257

一、社会发展状况258

1.明朝统一闽江流域258

2.昙花一现的唐王政权260

3.行政区划及其他261

二、经济发展状况264

1.多元化的农业生产及其农作物种植结构的264

最终形成264

2.处于沉浮中的城市手工业发展状况266

3.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高度269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73

1.屠本畯及其《闽中海错疏》273

2.先进的造竹纸技术275

3.徐?的《荔枝谱》277

4.化学成就278

5.天文气象知识280

6.柯尚迁与《数学通轨》283

7.陈修园的医学成就283

8.建筑成就286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287

1.书法287

2.晋安诗派289

3.徐熥与《陈金风外传》292

4.边文进及其绘画成就293

5.评话及儒林戏296

6.福州十番及其他297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298

1.荷山野衲的“救禅”活动298

2.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299

3.朱子学研究成就300

4.陈第及其《毛诗古音考》302

5.陈梦雷的史学成就304

附件一中国南部古代文化史课题申请设计论证306

附件二对西部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迟缓的两个310

历史问题初探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