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长寿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魏建军,魏雷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4719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基本知识;长寿-保健-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长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长寿的含义2
第二节 中医界的长寿4
第三节 中医长寿学的起源8
第四节 中医长寿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0
一、春秋战国时期10
二、秦汉时期11
三、两晋至隋唐时期13
四、宋、金、元时期14
五、明清时期15
六、近代概况18
七、现实意义18
八、展望19
第二章 中医长寿学说的理论方法20
第一节 阴阳20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0
二、阴阳在长寿学说中的应用21
1.辨别体质的阴阳属性21
2.辨别人的生理功能21
3.辨别病理机制22
4.辨别食物、药物的阴阳属性22
5.辨自然万物于人的阴阳关系22
第二节 五行2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23
二、五行的基本特点23
1.平衡和正常24
2.不及24
3.太过24
三、五行对事物的归类25
四、五行的生克制化25
五、五行学说在养生长寿中的意义28
第三节 气化论28
一、太虚寥廓,肇基化源29
二、五运之政,犹权衡也29
三、寒热燥湿不同其化30
四、之化之变,各归不胜而为化30
五、气化正邪论31
1.气相得而和,不相得则病31
2.高下之理,地势使然32
3.根于中者,名日神机,根于外者,名日气立33
4.正气内存,邪不可干33
第四节 运气学说34
一、运气学说的文化背景34
二、运气学说方法35
1.干支学说方法35
2.干支配阴阳38
3.干支配五行38
4.十二地支配五行38
5.地支配三阴三阳六气39
6.干支结合纪年、记月与记时40
三、五运的理论方法40
1.大运42
2.主运43
3.客运45
4.大运、主运、客运之间的关系45
四、六气46
1.六气的含义46
2.主气46
3.客气47
4.天符岁会52
5.平气53
第三章 中医长寿理论的特点55
第一节 整体与恒动的特点55
一、五脏恒动一体观56
二、物质恒动一体观56
三、机能恒动一体观56
四、天地恒动一体观57
五、四时恒动一体观57
六、六气恒动一体观58
七、万物恒动一体观59
第二节 求属的特点60
第三节 辨证的特点62
一、对立统一的辨证特点63
二、因人制宜的辨证特点64
1.因种族辨证65
2.因性别辨证66
3.因年龄辨证66
4.因时制宜的辨证67
5.因地制宜的辨证67
6.因病制宜的辨证特点67
第四章 长寿学说的物质理论基础69
第一节 藏象70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70
二、脏腑的功能71
1.心71
2.肺71
3.肾72
4.肝73
5.脾73
6.胃74
7.胆74
8.小肠74
9.大肠74
10.膀胱74
11.三焦75
三、脏中之腑75
1.心胞75
2.命门75
四、奇恒之腑75
五、脏与腑的功能区别75
第二节 经络与腧穴76
一、经络与腧穴的基本概念76
二、经络与腧穴的主要内容77
1.十二经脉77
2.奇经八脉77
3.十二经别77
4.十五络脉78
5.十二经筋78
6.十二皮部78
7.腧穴78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79
一、精79
二、气79
三、血80
四、津液80
第四节 神80
第五节 自然物质82
一、物的四气82
二、物的趋向83
三、物的味道83
四、归经84
第六节 自然物质作用于人的原理和方法85
一、阴阳五行与气化85
二、物类相乘85
三、七情与合用85
四、物的制作87
五、物的应用87
下篇92
第一章 时空长寿法92
第一节 甲子一周长寿法93
一、天干配五行法94
二、天干化五运法95
三、地支配五行法96
四、干支结合运气同化法97
第二节 年度长寿法100
一、春季长寿法101
1.起居101
2.衣着101
3.运动与导引102
4.精神情志103
5.食药所养103
6.春讲长寿,生存不可忽视,冬为春生藏精104
二、夏季长寿法105
1.保障睡眠,暑热阳光阴损,以充沛睡眠有益生存105
2.居处环境107
3.夏季精神调养108
4.运动与导引108
三、秋季长寿法112
1.起居113
2.秋季精神调养114
3.秋季药食调养114
4.运动与导引115
5.秋浴与游泳116
6.处凉远凉防湿雾117
四、冬季长寿法117
1.起居有时118
2.精神养护119
3.运动与导引119
4.药食养藏120
5.衣着121
6.用温远温121
第三节 日时长寿法124
一、丑、寅、卯长寿法125
二、辰、巳、午长寿法126
三、未、申、酉长寿法127
四、戌、亥、子长寿法129
第二章 一生长寿法131
第一节 幼少育养法131
一、肾常虚的育养法132
二、脾常不足的育养法133
三、稚阴未长的育养法135
四、稚阳未充的育养法135
五、肺常不足的育养法135
六、心、肝常有余的育养法136
第二节 青少养生益长寿137
一、精神育养137
二、睡眠与饮食138
三、以“勤”养生139
1.勤于时139
2.勤于学139
3.勤于术140
4.勤于动140
5.动以整体有机,勤于神会心领140
四、戒之在色141
第三节 壮年养生益寿142
一、起居143
二、饮食143
三、运动以勤,养骨存骨,备老养形143
四、善调阴阳145
五、动静以法145
第四节 更年养生以长寿146
一、精神之治147
二、起居之治147
三、饮食之治148
1.饮食的时间148
2.饮食的结构148
四、节房事、敛精气150
五、咽津与导引150
1.吞咽津液以养阴150
2.运用太极行导引151
第五节 老年致寿之道151
一、老养精神以致寿152
二、老龄睡眠致寿之道154
三、节嗜欲、俭饮食155
1.节嗜欲、俭饮食的意义155
2.饮食的节俭方法156
四、不妄作劳,以养其形158
五、节欲藏精161
第三章 精神致寿162
一、乐其天然162
二、虚静为保163
三、致虚极,守静笃164
四、觉悟人生164
五、善调七情166
1.适喜167
2.息怒167
3.正思168
4.慈悲不以忧168
5.遇惊勿恐169
六、独立守神170
附 文献摘录170
第四章 方药致寿172
第一节 方药致寿的辨证观点173
一、以肾为本173
二、以脾为本174
三、陈阴阳之理174
四、辨五行175
五、“补”因“虚”而设,无虚勿补,补勿滥用175
六、方药可为,非方药为唯176
1.药补不如食补176
2.食补不如气补177
第二节 药、方的致寿运用177
1.人参178
2.鹿茸179
3.西洋参179
4.黄芪180
5.山药181
6.茯苓182
7.熟地183
8.何首乌183
9.龙眼肉184
10.阿胶184
11.紫河车185
12.枸杞185
13.玉竹186
14.黄精186
15.桑葚187
16.菟丝子187
17.龟板188
第三节 致寿方剂的运用189
1.独参汤189
2.参茸固本丸189
3.参苓白术散189
4.人参养荣丸190
5.左归丸190
6.右归丸190
7.十全大补汤190
8.琼玉膏191
9.茯苓膏191
10.大补阴丸191
11.生脉散192
12.归脾汤192
13.当归补血汤192
14.当归生姜羊肉汤192
15.首乌延寿丹192
16.龟鹿二仙丸193
17.现代复脉汤193
第五章 饮食致寿194
第一节 膳食观195
一、自然观195
二、地道观196
三、朴素观196
四、辨证用膳观197
1.辨气味性能197
2.辨阴阳属性197
3.以平为期198
4.以五行辨199
5.互补200
6.以时为辨200
第二节 节食益寿217
一、概述217
二、节食于生命的益处217
三、节食的方法219
第六章 睡眠致寿之道220
第一节 睡眠于生存的益处221
一、道者静卧221
二、消除疲劳,保护大脑222
三、增强免疫222
四、有益发育223
五、美容宁心223
六、延缓衰老224
第二节 睡眠之道224
一、起居有四时之早晚224
二、兴居有致和之常制224
三、陈阴阳之理225
第三节 致睡之道226
一、神气收敛,静以致眠226
二、卧忌光、忌言语、戒恼怒226
三、节俭嗜欲与饮食227
四、以动致静以致眠227
五、攘梦以使魂安227
第四节 睡道自然228
一、用热远热,用寒远寒228
二、睡陈阴阳228
三、以天人合一,适五行之宜229
四、卧用自然230
1.枕230
2.床231
3.被里231
第五节 睡的姿势232
一、常人宜右侧卧232
二、孕妇宜左侧卧233
三、婴幼儿睡姿的禁与宜233
第七章 居处致寿之道235
一、房舍取局236
二、舍外之气236
第八章 动、静致寿238
第一节 动、静致寿的学术渊源与发展238
第二节 “静”的含义、方法及与“动”的统一240
一、静的含义240
二、静的方法241
三、“静”与“动”的统一241
1.丹、丹田、气立与神机242
2.气贯丹田243
第三节 动静统一的动243
一、中医长寿运动的共同特点243
1.内外三合的协调243
2.有氧运动244
3.因人、因时、因地制宜244
二、一般运动245
1.慢跑、行走与散步245
2.游泳运动247
3.运动双手249
4.颈、肩、腰、膝、腿的运动250
5.摇体颤抖250
三、有套路的运动251
1.五禽戏251
2.八段锦264
3.太极拳267
附 四十一式太极拳276
四、引动运动297
第九章 导引吐纳致寿301
第一节 概述301
一、导引吐纳致寿的效果302
二、导引吐纳致寿的原理303
1.练精化气303
2.练气归精304
3.练气化精304
4.练神还虚,练虚还道305
第二节 导引吐纳方法306
一、性命双修306
二、动静一体307
三、大小周天307
四、阴阳行气—导引吐纳309
1.咽津(吞津)310
2.行气311
3.站桩312
4.引气313
5.收功313
五、睡行导引吐纳314
第十章 性事致寿317
一、性事依法,守人道,讲文明318
二、性事依道,道法自然318
1.成长未熟,聚精养长319
2.成熟年龄,惜精勿纵为强身319
3.中年、更年将身有节,摄精以为老有所存320
4.老宜固肾藏精320
5.性事依季321
6.性事依旧以时322
三、性事之忌323
1.人之往事,以精血为本,以气和气至而行323
2.劳倦过度性事当忌324
3.醉酒戒性事慎入房324
4.净尿入房,无损健康324
5.不逆自然325
四、性事与健康长寿的统一325
1.以文化,行文明325
2.畅和阴阳326
3.冲和协调326
4.气至而合326
5.性事摄精327
参考文献328
热门推荐
- 146995.html
- 1265001.html
- 442539.html
- 1951999.html
- 2585363.html
- 1058556.html
- 1094950.html
- 3072891.html
- 1997675.html
- 2692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5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5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7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5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7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7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