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茶品鉴 购买 贮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茶品鉴 购买 贮藏
  • 陈书谦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849649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88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茶叶-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茶品鉴 购买 贮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好山好水育名茶12

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12

走进赫赫有名的龙井村14

安溪西坪镇——铁观音的发源地15

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16

云南三座古老的茶山17

蒙顶山——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地方18

齐头山上产最好的六安瓜片19

“五云两潭一寨”的信阳毛尖20

庐山上的云雾茶21

独领风骚的安化黑茶22

洞庭山上的碧螺春24

黄山上的毛峰茶25

第一章 探寻茶的足迹认识中国茶28

茶成一饮的渊源28

神农氏尝百草遇茶28

“茶”字的由来和历史演变30

茶之故乡——中国31

茶源自何处31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31

饮茶风尚的传播32

中国范围内的传播32

世界范围内的传播33

茶风雅事34

茶圣陆羽的传奇人生34

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36

苏轼喻茶如佳人37

林语堂的“三泡”说37

茶入书画,茶墨俱香38

茶在中国的历史沿革44

茶叶种类的沿革:从绿茶发展到六大基本茶系44

制作方式的沿革:从蒸青到炒青46

茶叶形态的沿革:从紧压茶到散茶47

饮用方式的沿革:从咀嚼到煮饮再到冲饮48

我国当今茶叶产区分布50

西南茶区50

江南茶区51

华南茶区52

江北茶区53

茶树的生长与采摘54

茶树的形态54

茶树的组成55

茶树的种植条件56

采茶时机——天时57

专题 神秘的茶马古道58

茶马古道的由来58

茶马古道的起点58

茶马古道的三条主干线59

马帮首领——马锅头60

明末清初“走夷方”61

活着的马帮61

第二章 慧眼轻松养 选购优质茶64

简易挑选茶叶的六个方面64

购买茶叶也分季节65

如何识别真茶与假茶66

选茶四要:看、闻、摸、尝66

品质好的花茶干花少68

小心鉴别“香精茶”和“染色茶”69

选购有机茶叶有诀窍70

何谓有机茶70

“有机”是如何认证的70

如何鉴别有机茶71

购买茶时注意看包装72

“QS”标志72

“绿色食品”标志73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73

“防伪标签”73

选茶也要因地制宜74

一定要选择原产地的茶74

本地人最宜购买本地茶75

卖茶地点很重要75

尽量不在旅途中买茶76

少买挑担茶76

选购茶叶须“货比五家”77

看品牌,选择老字号茶店78

吴裕泰茶庄78

张一元茶庄78

选择适合自己的茶79

要适合自己的体质79

要适合自己的口感79

不要过于注重级别,要看品质80

不过分追求新茶81

不要过分迷信明前茶81

第三章 存放有讲究 收藏成古董84

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84

保存茶叶的注意事项85

茶叶的一般保存方法86

茶叶罐装贮存法86

食品袋贮存法86

暖水瓶贮存法86

冰箱贮存法87

干燥剂贮存法87

各种茶叶的保存方法88

新茶和现炒茶不要立即饮用89

陈年黑茶的收藏价值90

黑茶为何以陈为贵90

哪些黑茶增值空间大90

如何鉴别湖南安化黑茶的年代91

如何鉴别雅安藏茶的品质93

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94

明确目的94

鉴别年代95

选择茶品96

做好归档96

说不清的年限茶97

乌龙茶的收藏98

闽粤钟爱铁观音98

具有收藏价值的高级乌龙茶——银乌龙98

来自台湾的两款顶级乌龙茶99

不是所有的茶都越陈越好100

红茶的收藏101

奇货可居的老白茶102

老白茶为何价值不菲102

老白茶等级越高价值越高102

疯狂背后的理性选择103

白茶可边喝边收藏103

第四章 泡出一杯好茶 享受健康生活106

茶是现代人的“福茶”106

各类茶叶的主要保健功效107

饮茶的最佳时间108

一天之茶108

四季之茶108

饮茶的禁忌110

日常饮茶的注意事项110

特殊人群饮茶的注意事项111

女性不宜饮茶的特殊时期111

泡茶要选用适宜的水112

古人的泡茶用水112

乾隆皇帝“荷露煮茗”113

妙玉雪水煎茶113

现代人的泡茶用水114

科学煮茶水116

泡茶对水温的要求116

煮水“三沸”116

历代茶具变迁117

唐代茶具117

宋代茶具117

明清茶具117

茶具的风情118

陶质茶具118

瓷质茶具118

金属茶具119

竹木茶具120

玻璃茶具121

因茶而异选茶具121

因地制宜选茶具121

发烧友必备的茶具清单122

茶道六用122

茶盘123

茶叶罐123

随手泡123

盖碗124

公道杯124

品茗杯124

闻香杯124

过滤网和滤网架125

盖置125

茶荷125

茶巾125

养壶笔125

茶宠126

水盂126

杯垫126

普洱茶针126

嗜茶者的紫砂情结127

陶中奇葩紫砂壶127

如何选购紫砂壶128

如何使用和保养紫砂壶129

泡茶有道130

泡茶的注意事项130

泡茶的基本程序131

不同器皿的泡茶法132

紫砂茶壶泡法132

盖碗泡法134

玻璃杯泡法136

飘逸杯泡法137

不同场合的泡茶法138

居家轻松泡茶138

办公室简单易行泡茶140

旅行泡茶141

好茶还需美味搭142

下午茶里的佐茶小点143

第五章 品茗茶香味 鉴赏中国茶146

用心品味茶的真滋味146

壶里乾坤还须“品”146

从“品”到“悟”的三重超脱境界152

品茶的终极追求——天时、地利、人和153

鉴赏茶需要掌握的方法154

专业品鉴法:鉴茶八因子154

干看外形、湿看内质审评法160

大众品鉴法:一观二闻三品161

摸茶叶的干燥程度,鉴别品质优劣162

辨别细毫法,一眼认出是“名茶”163

乔木茶、灌木茶、古树茶164

辨别新茶与陈茶165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鉴别166

高山茶与平地茶的鉴别167

明前茶、雨前茶的鉴别168

窨花茶和拌花茶的鉴别170

茶的种类171

不发酵茶171

部分发酵茶171

全发酵茶171

绿茶 色绿形秀透清香172

绿茶概述172

绿茶的种类173

绿茶的制作工艺174

绿茶的冲泡176

洞庭碧螺春178

西湖龙井180

黄山毛峰182

蒙顶甘露184

太平猴魁186

六安瓜片188

庐山云雾190

信阳毛尖192

竹叶青194

红茶 红亮醇和味浓鲜196

红茶概述196

红茶的种类196

红茶的制作工艺197

红茶的冲泡198

祁门红茶200

正山小种202

金骏眉204

滇红工夫206

宁红工夫208

政和工夫210

坦洋工夫212

川红工夫214

九曲红梅216

黑茶 独具陈香显名贵218

黑茶概述218

黑茶的种类218

黑茶的制作工艺219

黑茶的冲泡220

普洱散茶222

普洱生茶224

普洱熟茶226

沱茶228

安化千两茶230

雅安藏茶232

湖北老青茶234

广西六堡茶236

乌龙茶 绿叶红边齿留香238

乌龙茶概述238

乌龙茶的种类238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239

乌龙茶的冲泡240

安溪铁观音242

武夷大红袍244

武夷肉桂246

冻顶乌龙248

闽北水仙250

凤凰单丛252

永春佛手254

黄茶 淡雅鲜醇偶天成256

黄茶概述256

黄茶的种类256

黄茶的制作工艺257

黄茶的冲泡258

君山银针260

蒙顶黄芽262

霍山黄芽264

白茶清清白白鲜爽甘266

白茶概述266

白茶的种类267

白茶的制作工艺267

白茶的冲泡268

白毫银针270

白牡丹272

贡眉274

花茶 满溢花香窨中来276

花茶概述276

花茶的种类277

花茶的制作工艺277

花茶的冲泡278

专题 似茶非茶、似花非花的花草茶280

常见花草茶280

专题 美丽的造型花茶282

常见造型花茶欣赏282

茉莉花茶284

柚子花茶2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