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秦岭-大别-苏鲁地区岩石圈三维化学结构特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秦岭-大别-苏鲁地区岩石圈三维化学结构特征
  • 路凤香,张本仁,韩吟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882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岩石圈-地球化学-化学结构-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秦岭-大别-苏鲁地区岩石圈三维化学结构特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东秦岭-大别-苏鲁地区的构造格架及分区1

1.1 造山带的主要构造边界1

1.1.1 造山带北部构造边界1

1.1.2 造山带南部构造边界2

1.1.3 商丹构造带2

1.1.4 桐柏-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北部构造边界3

1.1.5 郯庐断裂带3

1.2 结构单元的划分4

1.3 各主要结构单元的特征6

1.3.1 华北陆块南缘6

1.3.2 北秦岭6

1.3.3 南秦岭8

1.3.4 桐柏-大别-苏鲁带9

1.3.5 扬子陆块北缘12

1.4 桐柏-大别-苏鲁带的基本结构13

1.5 中央造山带内部的两个超高压变质带16

1.6 小结17

2 东秦岭-大别地区二维岩石地球化学图20

2.1 图件的基本结构和编图范围21

2.1.1 编图范围和底图的选择21

2.1.2 基本编图单元21

2.1.3 资料来源及数据质量23

2.2 同位素组成化学结构平面图的编制23

2.2.1 铅同位素组成图的编制23

2.2.2 钕同位素模式年龄图件编制36

2.2.3 花岗岩年代图件的编制44

2.3 元素组成平面图的编制44

2.3.1 强相容元素(ln(Cr×Co×Ni))组成图的编制47

2.3.2 高场强元素(Nb/Ta)图的编制47

2.4 秦岭-大别造山带岩石圈化学结构平面图所反映的基本规律和问题探讨47

2.4.1 构造区划和地壳增生47

2.4.2 造山过程的记录48

2.4.3 深部地壳抬升和地壳演化49

2.4.4 北淮阳基底的时代和北淮阳构造带的归属49

2.5 结论和问题52

3 东秦岭QB-1地学断面与邻区的地壳化学结构53

3.1 QB-1地学断面及其三维地球化学结构53

3.1.1 地球物理剖面特征53

3.1.2 东秦岭及邻区地壳三维地球化学结构55

3.2 南秦岭与扬子陆块北缘元古宙主要岩层的地球化学特征64

3.2.1 南秦岭武当群和耀岭河群及结晶基底地质-地球化学特征64

3.2.2 汉南地区中、新元古代构造岩石单元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69

4 大别-桐柏块体和六安-黄石断面的地壳化学结构72

4.1 大别核杂岩与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72

4.1.1 大别杂岩和超高压变质单元的岩石组合与岩石系列73

4.1.2 变质岩(或其原岩)的地球化学特征76

4.2 白垩纪花岗岩类岩浆源区对地壳结构的地球化学示踪83

4.2.1 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84

4.2.2 Nd和Sr同位素组成84

4.2.3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88

4.2.4 白垩纪花岗岩的源区示踪及其对地壳结构的揭示89

4.3 桐柏山块体地壳结构的地球化学约束91

4.3.1 桐柏山块体地质简述91

4.3.2 桐柏杂岩在桐柏山-大别山地壳结构中的位置92

4.3.3 鸡公山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桐柏地区地壳结构的约束94

4.4 大别山六安-黄石断面地壳的岩石-化学结构模型100

4.4.1 大别山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100

4.4.2 大别山六安-黄石断面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100

5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106

5.1 引言106

5.2 扬子和华北原为两个独立发展的陆块或不同大陆的裂解部分107

5.2.1 同位素填图证据107

5.2.2 扬子和华北陆块上地幔和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109

5.2.3 地壳增生历史的不同110

5.2.4 早期地幔源区的性质与演化111

5.3 东秦岭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南、北秦岭的归属113

5.3.1 Pb同位素组成的约束113

5.3.2 南、北秦岭元古宙变玄武岩地幔源区化学组成特征113

5.3.3 南、北秦岭地壳增生特征114

5.3.4 南、北秦岭早期地幔源区的性质与演化114

5.3.5 北秦岭微陆块的成因与商丹洋盆的属性115

5.4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118

5.4.1 大别造山带各块体属于扬子的地球化学证据118

5.4.2 大别造山带的基本构造格架123

5.5 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区127

5.5.1 地质构造概况127

5.5.2 成矿带的Pb同位素分区127

6 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和结构131

6.1 安徽女山新生代的地幔组成及结构131

6.1.1 女山玄武岩岩区地质概况及地幔、下地壳捕虏体的岩石类型131

6.1.2 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化学成分132

6.1.3 女山地区下地壳麻粒岩的化学成分135

6.1.4 女山地区新生代地幔地温135

6.1.5 重建的地幔剖面136

6.2 河南明港中生代壳-幔组成及南秦岭拆离俯冲模型137

6.2.1 明港火山角砾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的岩石类型137

6.2.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139

6.2.3 明港地区下地壳-地幔结构146

6.2.4 与邻区的对比——苏鲁地区的深部结构148

6.3 陕西岚皋古生代地幔组成和结构149

6.3.1 岚皋煌斑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岩石类型149

6.3.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150

6.3.3 岚皋地区古生代地幔地温153

6.4 甘肃宕昌-礼县新生代地幔组成和结构154

6.4.1 宕昌-礼县钾质超基性火山岩岩区地质概况及深源捕虏体的岩石类型154

6.4.2 深源捕虏体的化学成分155

6.4.3 宕昌-礼县新生代地幔地温157

6.5 小结157

7 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及深部过程159

7.1 火山岩的时空分布159

7.1.1 北坡火山岩带159

7.1.2 腹部火山岩159

7.1.3 南坡火山岩159

7.2 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161

7.3 火山岩的主元素特征163

7.3.1 岩石组合及岩石系列163

7.3.2 主量元素特征168

7.4 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特征169

7.4.1 稀土元素169

7.4.2 过渡族元素172

7.4.3 其他不相容元素172

7.5 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175

7.5.1 北坡火山岩Sr-Nd同位素175

7.5.2 南坡玄武岩Sr-Nd同位素175

7.5.3 南坡玄武岩Pb同位素176

7.6 中生代火山作用与深部过程176

7.6.1 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火山作用规律176

7.6.2 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火山系统及构造背景的对应177

8 显生宙以来岩石圈-软流圈的相互作用180

8.1 岩石圈-软流圈的概念180

8.1.1 一般概念180

8.1.2 岩石圈力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180

8.1.3 岩石圈、软流圈地幔的地球化学181

8.1.4 小结182

8.2 中国东部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带(L/A相互作用带)的存在与依据182

8.2.1 地球物理资料的启示183

8.2.2 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185

8.2.3 小结190

8.3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地幔演化190

8.3.1 古生代190

8.3.2 中生代192

8.3.3 中生代末期—新生代192

8.4 秦岭-大别-苏鲁地区显生宙以来的深部作用194

9 秦岭-大别造山带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球化学的约束196

9.1 北秦岭地壳的形成与演化196

9.1.1 古、中元古代地壳发展196

9.1.2 中新元古代之交构造体制的转化198

9.1.3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的增生和演化199

9.2 南秦岭和大别造山带地壳的形成和演化205

9.2.1 南秦岭地壳形成、组成和演化205

9.2.2 大别造山带地壳形成、组成与演化208

结束语224

参考文献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