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东生态省建设技术对策研究 200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山东生态省建设技术对策研究 2005
  • 管华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252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山东省;生态经济-经济建设-研究-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东生态省建设技术对策研究 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态省建设概述1

第一节 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特征2

一、生态省概念的产生与进展2

二、生态省的内涵3

三、生态省的系统结构、特性及功能3

四、生态省的基本特征5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主要任务6

一、生态省建设的意义6

二、生态省建设应遵循的指导原则7

三、生态省建设的领域7

四、生态省建设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10

第二章 山东生态省建设的优势12

第一节 优势条件和特征12

一、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12

二、文化底蕴和人文环境14

三、主要资源储量与生态系统多样性15

四、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社会保障17

五、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可靠的组织保障24

第二节 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25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污染明显26

二、自然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26

三、环境污染严重,防治任务艰巨32

四、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功能衰退34

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37

七、人口基数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38

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8

第三章 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40

第一节 生态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0

一、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基本作用与特征41

二、设计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41

三、选取生态省建设具体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43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44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的评价标准46

一、生态省建设的基本标准46

二、各评价指标的具体衡量标准47

第三节 生态省建设的综合评价方法49

一、综合评价方法概述49

二、山东生态省建设综合评价的模型方法51

第四节 山东生态省建设进程的初步测评结果分析58

一、总目标进程综合评价的初步测评结果58

二、各个子目标进程的初步测评结果分析60

第四章 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64

第一节 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64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64

二、工业用水与循环利用73

三、城市污(废)水回收与利用78

四、咸水资源开发利用86

第二节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90

一、山东海洋生态建设的阶段构建91

二、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3

三、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96

四、提升海洋开发技术水平99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2

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02

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104

第四节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107

一、自然保护区和生物资源的保护107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8

三、生态入侵及其控制111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需求变动分析116

第五节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6

二、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119

第六节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123

一、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趋向123

二、生物质能燃料129

三、太阳能143

四、地热148

五、海洋能153

六、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158

七、洁净煤171

第一节 林地与绿化176

一、封山育林及技术应用176

第五章 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建设176

二、平原绿化179

三、混农林业184

四、统筹发展经济林185

五、城市绿化189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192

一、威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192

二、地质环境整治与恢复对策196

三、自然环境生态敏感性问题199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204

一、山东湿地资源基本情况204

二、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206

三、加强湿地保护的技术措施208

第一节 重点行业水污染防治211

一、造纸工业211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211

二、印染废水215

三、黑色金属冶炼业(钢铁工业废水技术)219

四、重点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域224

五、污水废水资源化高新技术225

第二节 农业面临污染控制227

一、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227

二、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防治232

一、工业脱硫技术238

第三节 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控制技术238

二、削减氮氧化物技术242

三、颗粒污染物治理技术244

四、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245

五、其他空气污染治理技术246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246

一、城市生活垃圾246

二、有毒有害固体废物249

一、电子垃圾污染254

第五节 电子垃圾的回收及处置254

二、废旧家电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55

三、解决电子垃圾、废旧家电回收问题成为当务之急263

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废旧家电的污染防治264

第六节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267

一、南水北调(山东段)污染综合防治267

二、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270

第七节 近海海域水污染防治274

一、赤潮及富营养化274

二、渤海水域污染控制282

三、近岸海水养殖污染防治285

四、船舶污染防治290

第八节 “白色污染”防治294

一、“白色污染”及其危害294

二、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298

第一节 循环经济型工业体系305

一、山东省产业结构的生态评价305

第七章 循环经济型生态产业体系建设305

二、加快传统工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310

三、循环经济型企业与生态工业园区310

四、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321

五、环保产业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321

第二节 生态农业328

一、生态农业发展状况330

二、生态农业模式类型分析332

三、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优化模式334

四、山东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336

第三节 生态型畜牧业与渔业347

一、生态畜牧业347

二、生态渔业351

第四节 生态型服务产业建设359

一、生态旅游359

二、生态交通365

三、倡导生态消费,拉动生态服务产业376

参考文献3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