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 于文俊,肖启庆,王金燕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6040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1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8

第二节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12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条件12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16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要特点21

第三节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和意义25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方法25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意义29

第二章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32

第一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32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2

当代世界发展观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借鉴37

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选择41

第二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发展理论的创新45

第一要义是发展45

核心是以人为本48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52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7

第三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5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59

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63

第三章 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6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1

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80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80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86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9

第四章 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9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创新95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历史发展95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和优势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创新105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05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9

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12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118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成果118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121

第五章 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12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12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理论12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文化理论130

十六大以来党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13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创新1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创新141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创新14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创新1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创新149

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创新149

文化产业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15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创新15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继承和创新15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155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和谐理论的创新1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涵的创新16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内涵16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16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1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原则172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的创新174

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174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178

构筑社会和谐建设的文化支撑181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183

第七章 建设新农村: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18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8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的主要思想186

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19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创新背景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的创新19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19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2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2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的创新206

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6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产业支撑209

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物质条件212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213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型农民216

第八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的创新220

第一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220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和创新的思想220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立足现实的一项战略决策226

第二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的创新22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228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233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235

第三节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的创新237

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237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40

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245

第九章 走和平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理论的创新25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和平外交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50

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论的历史发展250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257

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内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261

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和平发展261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障国家安全264

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67

第三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270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发展促进世界和平270

推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74

第十章 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27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277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发展277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发展283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86

第二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290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90

“五种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293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97

第三节 党的先进性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303

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303

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法和途径308

主要参考文献311

后记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