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热连轧带钢生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热连轧带钢生产
  • 张景进主编;张梅,赵冶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3727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带钢-热轧-连续轧制-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热连轧带钢生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板带钢生产工艺及自动控制1

1.1 板带钢的分类及用途1

1.2 板带钢技术要求1

1.3 热连轧带钢生产工艺流程2

1.4 带钢热连轧机自动化发展概况3

1.4.1 综述3

1.4.2 带钢热轧计算机控制功能5

1.4.3 我国热轧带钢计算机控制系统7

1.5 计算机对轧制过程控制的基本内容7

1.5.1 3/4连续式热连轧机设备布置7

1.5.2 加热区的自动化过程8

1.5.3 粗轧区的自动化过程9

1.5.4 精轧区的自动化过程10

1.5.5 层流冷却和卷取区的自动化过程12

1.6 控制系统的类型12

1.6.1 开式控制13

1.6.2 闭式控制13

1.6.3 半闭式控制13

1.6.4 复式控制14

1.7 各种检测仪表14

1.7.1 温度测量仪表14

1.7.2 轧制压力测量仪表15

1.7.3 测厚仪15

1.7.4 辊缝测量仪表15

1.8.1 数学模型16

1.7.8 凸度测量装置16

1.8 数学模型及其自学习16

1.7.6 宽度测量仪表16

1.7.5 轧件位置检测器16

1.7.7 平直度测量装置16

1.8.2 模型系数自学习17

复习思考题19

2 轧制及精整设备20

2.1 粗轧机组20

2.1.1 概述20

2.1.2 粗轧机的布置20

2.1.3 粗轧机设备23

2.2 精轧机组29

2.2.1 概述29

2.2.2 精轧机组布置30

2.2.3 精轧机组设备31

2.2.4 精轧机组板形控制37

2.3.2 辊道的作用和布置形式38

2.3 辊道及带钢冷却装置38

2.3.1 概述38

2.3.3 结构和传动方式39

2.3.4 辊道速度的确定和控制41

2.3.5 带钢冷却装置42

2.4 卷取机44

2.4.1 概述44

2.4.2 卷取机设备45

2.4.3 卷取机的控制48

2.5 精整工序48

2.5.1 概述48

2.5.2 横剪机组49

2.5.3 纵剪机组51

2.5.4 平整机组51

复习思考题53

3.2.1 粗轧压下规程制定54

3.2 厚度设定54

3 厚度和宽度控制54

3.1 概述54

3.2.2 精轧压下规程制定56

3.2.3 精轧厚度设定59

3.2.4 粗轧厚度设定63

3.3 板带钢厚度波动的原因及其厚度的变化规律64

3.3.1 板带钢厚度波动的原因64

3.3.2 轧制过程中厚度变化的基本规律65

3.4 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形式及其控制原理67

3.4.1 用测厚仪测厚的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67

3.4.2 厚度计式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69

3.4.3 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70

3.4.4 张力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72

3.4.5 液压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73

3.5.1 厚度锁定方法77

3.5 带钢热连轧精轧机组中的厚度自动控制77

3.5.2 偏心控制78

3.5.3 X射线厚度监控78

3.5.4 张力微调的运算79

3.5.5 速度补偿的计算79

3.5.6 带钢尾部补偿值的计算80

3.5.7 自动复位81

3.6 粗轧立辊开口度设定——宽度设定81

3.7 宽度自动控制AWC84

3.7.1 板宽变动的原因84

3.7.2 几种基本的宽度控制方式85

复习思考题86

4.1 电动机调速原理87

4.1.1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87

4 速度控制87

4.1.2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88

4.1.3 速度和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89

4.1.4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原理90

4.1.5 变频器的基本类型92

4.1.6 交-直-交变频器92

4.1.7 交-交变频器95

4.1.8 脉宽调制型(PWM)变频器96

4.2 秒流量方程100

4.3 对主传动速度制度的要求100

4.4 主速度系统104

4.4.1 主速度整定104

4.5 精轧机组速度的设定105

4.5.1 速度设定方式105

4.4.2 主速度调节105

4.5.2 减速开始机架的确定108

复习思考题109

5 张力控制110

5.1 概述110

5.2 张力的作用110

5.3 无活套微张力控制110

5.3.1 双机架连轧微张力控制110

5.3.2 多机架连轧微张力控制112

5.4 热连轧机的活套控制系统113

5.4.1 精轧机组连轧的基本过程113

5.4.2 机架间活套量的计算及其变化规律116

5.4.3 控制活套所需的力矩117

5.4.4 活套支持器的基本设定119

5.5 卷取机张力控制120

5.5.1 间接法控制张力的基本原理120

复习思考题122

5.5.2 直接法控制张力的基本原理122

6 板形控制123

6.1 板形及良好板形条件123

6.2 板形的表示方法125

6.3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126

6.3.1 轧辊的热凸度126

6.3.2 轧辊挠度127

6.3.3 轧辊的磨损129

6.3.4 原始凸度129

6.3.5 CVC轧机129

6.3.6 PC轧机129

6.3.7 HC轧机130

6.3.8 弯辊装置130

6.4 板形设定模型130

6.5 静态负荷分配法计算轧机预设定值131

6.6 动态负荷分配133

6.7 自动板形控制系统133

6.7.1 FF-ASC133

6.7.2 FB-ASC133

复习思考题134

7 温度控制135

7.1 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135

7.1.1 轧制过程中的辐射传热135

7.1.2 轧制过程中的对流传热136

7.1.3 轧制过程中的传导传热137

7.1.4 轧制过程中的塑性变形热和摩擦热138

7.2 热连轧过程中的温降方程138

7.2.1 带钢在辊道上运送时的温降方程139

7.2.2 高压水除鳞情况下的温降方程140

7.2.3 带钢在低压喷水冷却时的温降方程140

7.2.4 带钢在精轧机组中的温降方程141

7.3.1 带钢头部终轧温度的控制144

7.3 终轧温度的控制144

7.3.2 带钢全长终轧温度的控制145

7.4 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146

7.4.1 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的目的146

7.4.2 冷却装置的特点146

7.4.3 卷取温度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数学模型的基本结构147

7.4.4 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的几种控制模型和控制方法149

复习思考题152

8 轧制线常见操作153

8.1 位置自动控制153

8.1.1 概念、应用及控制过程153

8.1.2 提高位置控制精度和可靠性的措施153

8.1.3 APC装置的调零154

8.2.2 轧机调整155

8.2 粗精轧机组操作155

8.2.1 导卫装置155

8.2.3 换辊操作156

8.3 层冷、卷取机组158

8.3.1 卷取温度控制158

8.3.2 卷形控制159

8.3.3 卷取机操作调整161

8.3.4 卷取机参数设定161

8.4 矫直163

8.4.1 矫直原理163

8.4.2 矫直原理的实际应用167

8.5 轧件剪切167

8.5.1 轧件剪切过程分析167

8.5.2 剪切机重合量、侧向间隙的确定169

8.5.3 剪切作业评价169

8.6 纵剪机组有关操作设定值171

8.6.1 开卷作业设定标准172

8.6.2 纵剪设定标准172

8.6.3 张力垫木更换标准173

8.6.4 纵切剪刃轴组装标准173

8.7 平整机组的有关作业设定值174

8.7.1 开卷作业设定标准175

8.7.2 平整作业标准175

8.7.3 卷取作业标准176

复习思考题176

9 组织管理178

9.1 板坯选择178

9.1.1 板坯尺寸选择178

9.2.2 在轧制单位的开始阶段,安排一定量的烫辊材179

9.2.1 确定轧制单位中的主轧材(重点质量保证产品)179

9.2 轧制单位的编制原则179

9.1.2 对板坯的质量要求179

9.2.3 过渡材180

9.2.4 轧辊利用材180

9.2.5 宽度、厚度过渡原则180

9.2.6 质量保证原则181

9.2.7 生产管理原则181

9.2.8 编制轧制单位时应考虑的问题181

9.2.9 编制轧制单位的事例182

9.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2

9.3.1 轧制线的生产能力182

9.3.2 日历作业率与有效作业率183

9.3.3 成材率与合格率184

9.3.4 轧辊、燃料、电力的单位消耗185

9.4 表面缺陷186

9.5.1 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188

9.5 设备管理188

9.5.2 设备管理的内容189

复习思考题192

10 标准化与标准193

10.1 标准化概念193

10.1.1 标准193

10.1.2 标准化193

10.2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194

10.2.1 标准化保证产品质量提高195

10.2.2 标准化促进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采用195

10.2.3 标准化是推广使用新产品的桥梁196

10.2.4 标准化为合理利用资源和原材料创造条件196

10.3 标准的分级和分类196

10.3.1 标准的分级196

10.4.1 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197

10.4.2 偏差和公差197

10.4 产品标准通用术语197

10.3.2 标准的分类197

10.4.3 从公称尺寸算起和从实际尺寸算起198

10.4.4 交货长度198

10.4.5 深宽比199

10.4.6 边缘状态199

10.4.7 表面状态199

10.4.8 尺寸超差199

10.4.9 厚薄不均199

10.4.10 椭圆度(不圆度)199

10.4.11 弯曲、弯曲度、局部弯曲度和总弯曲度199

10.4.12 批200

10.4.13 纵向和横向200

复习思考题200

参考文献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