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财政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财政学教程
  • 张启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621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公共财政学-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财政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7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公共财政7

第一节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7

一、市场机制与效率和平准则7

二、市场失灵及其表现16

三、政府干预及经济活动范围22

第二节 公共财政基本问题26

一、财政与公共财政26

二、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征32

三、我国理论界关于公共财政理论的探讨35

第三节 公共财政职能38

一、资源配置职能39

二、收入分配职能40

三、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职能42

第二章 财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46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46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两大基本前提47

二、政府行为分折49

三、直接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51

四、代议制民主制度下的公共选择54

五、启示58

第二节 我国财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58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选举制度59

二、我国财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63

第一节 公共产品及其供给71

一、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71

第二篇 公共支出理论71

第三章 公共支出理论71

二、混合产品的供给73

三、公共生产77

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80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80

二、公共支出结构83

三、公共支出的规模与增长90

第三节 公共支出效益分析96

一、成本一收益分析法96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100

三、公共定价101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总体设计106

一、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总体设计思路106

第四章 政府消耗性支出106

二、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支出控制方式109

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支出110

一、行政管理支出110

二、国防支出113

第三节 科教文卫支出116

一、科教文卫支出的内容与性质116

二、科教文卫支出的筹资机制117

三、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的管理118

第四节 政府采购制度120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意义120

二、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122

三、政府采购制度与保护民族产业及WTO原则125

第五章 政府投资性支出128

第一节 政府投资性支出一般分析128

一、政府投资性支出及其意义128

二、政府投资的方向选择131

三、财政投融资132

第二节 政府投资性支出项目137

一、基础设施投资137

二、农业投资143

三、住宅投资147

第六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150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150

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支出150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54

第二节 财政补贴157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内容157

二、我国财政补贴改革160

一、税式支出的含义与分类163

第三节 税式支出163

二、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164

三、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166

第三篇 公共收入理论169

第七章 公共收入的基本理论169

第一节 公共收入及其功能和形式169

一、公共收入的含义169

二、公共收入的功能170

三、公共收入的形式171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分类和结构172

一、公共收入的分类172

二、公共收入结构分析175

第三节 公共收入的规模180

一、公共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180

二、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182

三、公共收入增长规律184

四、我国的公共收入规模186

第八章 税收原理189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和形式特征189

一、什么是税收189

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90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191

一、税收术语191

二、税收分类195

第三节 税收负担分析198

一、税收负担及其衡量198

二、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199

三、合理的税负水平200

四、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202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203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及形式203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205

三、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207

四、垄断条件下的税负转嫁与归宿210

第五节 税收与效率212

一、税收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212

二、税收的超额负担215

三、税收效应分析216

第六节 最适课税理论218

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218

二、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219

三、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222

一、税收制度及税收法律体系225

第一节 税收制度及其发展225

第九章 税收制度225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227

三、我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228

第二节 商品课税233

一、商品课税概述233

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234

第三节 所得课税240

一、所得课税概述240

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241

第四节 财产课税、资源课税及其他税种247

一、财产课税247

二、资源税252

三、印花税253

四、污染税254

第五节 国际税收255

一、什么是国际税收255

二、税收管辖权和国际重复征税256

三、国际税收协定259

第十章 公债262

第一节 公债概述262

一、公债的概念262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263

三、公债的功能264

第二节 公债制度266

一、公债的种类266

二、公债的发行267

三、公债的偿还270

一、公债市场及其功能272

第三节 公债市场272

二、公债发行市场273

三、公债流通市场274

第四节 公债管理277

一、公债规模管理277

二、公债结构管理281

第五节 外债282

一、外债的含义及功能282

二、外债的种类和结构283

三、外债的规模285

四、我国的外债287

第十一章 国有资产收入及管理289

第一节 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289

一、国有资产的分类和现状289

二、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292

三、国有企业改革293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98

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298

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构建300

三、建立行业性控股公司,授权企业经营301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302

一、国有资产产权管理302

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305

三、国有资产专项管理307

第四篇 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311

第十二章 政府预算311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体系和原则311

一、市场经济下的政府预算和类别311

二、政府预算体系315

三、政府预算的原则318

四、预算立法319

第二节 政府预算过程321

一、政府预算的测算321

二、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322

三、政府决算325

四、我国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326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329

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由来及范围329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32

三、积极推进费改税改革333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实质336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336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336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340

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345

第二节 中国的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348

一、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348

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352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354

第五篇 财政宏观调控363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363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363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363

二、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368

三、财政赤字的规模372

一、西方财政赤字理论378

第二节 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378

二、财政赤字弥补的方式及对经济的影响381

三、财政赤字规模的安全界限384

第三节 财政赤字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86

一、财政赤字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发展的手段386

二、我国的财政赤字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392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395

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395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395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397

三、财政政策类型398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主体、目标和工具401

一、财政政策的主体401

二、财政政策目标402

三、财政政策工具405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408

一、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408

二、财政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410

三、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412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府的配合417

一、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417

二、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419

三、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420

四、财政—货币政策的时滞422

第五节 开放经济体系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423

一、开放经济的几个相关概念423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426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430

四、内外均衡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4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