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学
  • 林育真,付荣恕主编;刘林德,苗明升副主编;王立红,付荣怒,刘林德等编委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2003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生态学-高等示范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生态学的定义1

0.2 生态学研究历史2

0.3 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7

0.4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8

思考题8

扩充读物8

上篇 基础生态学11

第1章 个体生态学(因子与适应)11

1.1 环境与生态因子11

1.1.1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1

1.1.2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分类12

1.2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12

1.2.1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12

1.2.2 限制因子的重要作用13

1.2.3 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15

1.2.4 适应组合17

1.2.5 辐射适应和趋同适应18

1.3 光因子及其生态作用19

1.3.1 太阳辐射与能量环境19

1.3.2 光的生态作用21

1.4 温度因子及其生态作用25

1.4.1 温度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25

1.4.2 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与分布的影响26

1.4.3 极端温度与生物30

1.4.4 温度因子主导的生物生态类型32

1.5 水因子及其生态作用32

1.5.1 地球的水条件及其生态意义32

1.5.2 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34

1.5.3 水因子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35

1.5.4 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37

1.6 土壤因子及其生态作用40

1.6.1 土壤的概念及其生态意义40

1.6.2 土壤理化性质对生物的影响41

1.6.3 土壤因子主导的植物生态类型44

1.6.4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45

思考题45

扩充读物45

第2章 种群生态学46

2.1 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6

2.1.1 种群的定义46

2.1.2 种群的基本特征47

2.2 种群的数量特征47

2.2.1 种群密度47

2.2.2 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50

2.2.3 年龄分布52

2.2.4 性比53

2.2.5 生命表54

2.2.6 存活曲线58

2.3 种群增长58

2.3.1 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59

2.3.2 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61

2.3.3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63

2.4 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66

2.4.1 种群的遗传进化66

2.4.2 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69

2.4.3 种群的适应对策70

2.5 种群密度调节73

2.5.1 内源性因素73

2.5.2 外源性因素75

2.6 种内关系76

2.6.1 两性关系76

2.6.2 种内竞争77

2.6.3 空间行为78

2.6.4 社会行为81

2.6.5 通讯行为81

2.6.6 利他行为83

2.7 种间关系83

2.7.1 种间竞争84

2.7.2 捕食作用88

2.7.3 寄生作用92

2.7.4 共生作用93

思考题94

扩充读物94

第3章 群落生态学96

3.1 生物群落概述96

3.1.1 生物群落的定义96

3.1.2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97

3.1.3 生物群落的性质98

3.2 生物群落的组成98

3.2.1 种类组成及数量特征98

3.2.2 物种多样性101

3.2.3 种间关联104

3.3 生物群落的结构105

3.3.1 群落的结构单元105

3.3.2 群落的结构类型109

3.3.3 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111

3.4 生物群落的动态116

3.4.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116

3.4.2 生物群落的演替117

3.5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123

3.5.1 生物群落的分类123

3.5.2 生物群落的排序126

3.6 地球陆地主要生物群落128

3.6.1 陆地生物群落分布规律128

3.6.2 冻原生物群落132

3.6.3 北方针叶林生物群落133

3.6.4 温带落叶林生物群落135

3.6.5 温带草原生物群落137

3.6.6 热带稀树草原生物群落139

3.6.7 荒漠生物群落140

3.6.8 亚热带硬叶林生物群落142

3.6.9 亚热带常绿林生物群落144

3.6.10 热带雨林生物群落145

3.7 海洋生物群落148

3.7.1 沿岸带生物群落148

3.7.2 大洋带生物群落149

3.7.3 深海带生物群落150

3.8 淡水生物群落150

3.9 湿地生物群落151

思考题153

扩充读物153

第4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54

4.1 生态系统概述154

4.1.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54

4.1.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基本结构156

4.1.3 食物链和食物网159

4.1.4 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161

4.1.5 生态效率162

4.1.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4

4.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65

4.2.1 研究能量传递的热力学定律165

4.2.2 初级生产166

4.2.3 次级生产171

4.2.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174

4.2.5 不同生态系统能流的特点180

4.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81

4.3.1 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181

4.3.2 物质循环的类型182

4.3.3 元素循环的相互作用189

4.4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89

4.4.1 信息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190

4.4.2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特点190

4.4.3 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式191

4.4.4 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信息传递193

思考题193

扩充读物194

下篇 应用生态学197

第5章 农业生态学197

5.1 农业生态学概述197

5.1.1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197

5.1.2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198

5.2 农业生物与其环境199

5.2.1 非生物生态因子与农业生物200

5.2.2 生物生态因子与农业生物203

5.3 农业生态系统205

5.3.1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205

5.3.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05

5.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206

5.3.4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207

5.4 地球上主要农业生态系统211

5.4.1 农田生态系统211

5.4.2 草地生态系统212

5.4.3 林地生态系统214

5.5 农业害虫的防治与生态调控217

5.5.1 害虫生存的生态对策217

5.5.2 害虫防治方法及其进展218

5.5.3 农业害虫的生态调控220

5.6 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222

5.6.1 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222

5.6.2 我国的生态农业224

5.6.3 持续农业的发展226

思考题228

扩充读物229

第6章 城市生态学230

6.1 城市生态学概述230

6.1.1 城市生态学的概念230

6.1.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231

6.2 城市生态系统232

6.2.1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232

6.2.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33

6.3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与建设235

6.3.1 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235

6.3.2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236

6.3.3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科学管理241

思考题250

扩充读物250

第7章 人类生态学251

7.1 人类生态学概述251

7.1.1 人类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251

7.1.2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52

7.2 人类种群的基本特征252

7.2.1 密度特征253

7.2.2 年龄特征253

7.2.3 数量特征254

7.2.4 素质特征255

7.3 人类种群的数量动态255

7.3.1 世界人口种群的数量动态255

7.3.2 我国人口种群的数量动态256

7.3.3 人口种群数量动态预测256

7.3.4 人口种群的数量动态与地球承载力257

7.4 人类种群的空间动态259

7.4.1 人口种群地带性分布规律259

7.4.2 人类生态位259

7.5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61

7.5.1 人口动态与环境261

7.5.2 人口质量与环境263

7.5.3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263

7.6 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学问题265

7.6.1 人口爆炸与老龄化问题265

7.6.2 人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266

7.6.3 疾病的威胁267

思考题268

扩充读物268

第8章 污染生态学269

8.1 污染生态学概述269

8.1.1 污染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269

8.1.2 污染生态学研究内容与方法270

8.1.3 污染生态学的分支学科272

8.1.4 污染生态学热点及展望277

8.2 污染生态过程277

8.2.1 污染生态过程的类型277

8.2.2 污染生态过程的效应278

8.2.3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与转化281

8.2.4 污染生态效应的评价方法282

8.2.5 污染生态过程的研究内容及趋势286

8.3 环境污染的修复与生态工程287

8.3.1 环境污染的修复类型与原理287

8.3.2 污染修复生态工程293

思考题296

扩充读物296

第9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97

9.1 生物多样性概述297

9.1.1 生物多样性定义及科学内涵297

9.1.2 生物多样性研究内容与方法298

9.1.3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300

9.2 全球生物多样性302

9.2.1 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302

9.2.2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丧失305

9.3 中国生物多样性306

9.3.1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306

9.3.2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308

9.3.3 中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310

9.4 生物多样性受危原因312

9.4.1 人类直接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312

9.4.2 人为间接致危313

9.5 生物多样性保护315

9.5.1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315

9.5.2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317

9.5.3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319

思考题320

扩充读物321

参考文献322

英文专业名词索引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