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法 总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行政法 总论
  • 江国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9203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01页
  • 主题词:行政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法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行政3

第一节 行政之意涵3

一、行政之一般解释3

二、行政之法学意涵5

三、行政之基本类型8

第二节 公共行政11

一、西方公共行政之变迁12

二、现代公共行政之原则14

第二章 行政法19

第一节 行政法之渊源19

一、行政法渊源之意涵19

二、西方国家行政法之渊源24

三、我国行政法之渊源29

第二节 行政法之品格34

一、行政法之管理法品格35

二、行政法之控权法品格36

三、行政法之平衡法品格37

第三章 行政法学40

第一节 行政法学之意涵40

一、行政法学之研究对象40

二、行政法学之研究方法42

三、行政法学之学科地位43

第二节 现代行政法之理念48

一、法治行政49

二、民主行政54

三、服务行政61

第二编 行政权力配置法第一章 行政权71

第一节 行政权之意涵71

一、行政权之界说71

二、行政权之秉性72

三、行政权与相关概念73

第二节 行政权之渊源75

一、行政权之理论渊源75

二、行政权之历史渊源76

三、行政权之规范渊源77

第三节 行政权之构成78

一、“两板块说”78

二、“三板块说”79

三、“四板块说”82

第二章 行政权配置原则与模式83

第一节 行政权配置原则83

一、合法原则83

二、比例原则85

三、分权制衡原则87

四、效率原则89

第二节 行政权横向配置模式90

一、内阁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英国为例90

二、半总统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法国为例93

三、总统制中行政权之横向配置——以美国为例95

第三节 行政权纵向配置模式97

一、单一制国家行政权之纵向配置——以法国为例97

二、联邦制国家行政权之纵向配置——以美国为例100

第三章 中国行政权之宪法配置104

第一节 宪法对国务院之行政权配置104

一、行政领导权105

二、行政立法权106

三、行政规范权、监督权与人事权107

四、其他权力108

第二节 宪法对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地方政府之行政权配置109

一、宪法对国务院主要组成人员之权力配置110

二、国务院各部委之职权110

三、审计机关之职权111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职权112

第三节 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之行政权配置113

一、普通行政权113

二、自治权114

第三编 行政组织法第一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119

第一节 行政组织119

一、行政组织之学理界说119

二、行政组织之核心功能121

第二节 行政机关124

一、行政机关之学理界说124

二、行政机关之构成要件125

第三节 行政主体126

一、行政主体之资格127

二、行政主体之范围128

三、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130

第二章 中央政府组织法132

第一节 国务院在国家宪政体制中之地位132

一、国务院与国家权力机关之关系132

二、国务院与司法机关之关系135

三、国务院与国家主席之关系136

四、国务院在行政系统内部之地位136

第二节 国务院的基本工作制度137

一、双重负责制137

二、总理责任制138

三、会议制度138

第三节 国务院之构造139

一、国务院之机构改革139

二、国务院之组织构造141

第三章 地方政府组织法144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44

一、地方行政组织之性质与地位144

二、地方行政组织之组成与构造145

三、地方各级政府之行政权配置146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48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149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49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50

第四章 行政组织关联法152

第一节 行政编制法152

一、行政编制及其管理152

二、中央行政机关编制法153

三、地方行政机关编制法154

第二节 公务员法156

一、公务员录用与任免机制156

二、公务员义务与权利160

三、公务员管理机制161

四、公务员管理责任167

第四编 行政过程规制法第一章 行政过程与行政行为171

第一节 行政过程171

一、行政过程论之源流172

二、行政过程之基本意涵174

三、行政过程之构成要件177

四、行政过程之分类179

第二节 行政行为182

一、行政行为之意涵183

二、行政行为之分类189

三、行政行为之效力191

第三节 行政过程与相关概念200

一、行政过程与行政行为200

二、行政过程与行政程序201

三、行政过程与行政方式203

第二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一)——行政立法及其规制204

第一节 行政立法之意涵204

一、行政立法之界说205

二、行政之立法权206

三、行政立法之秉性与类型207

四、行政立法之原则211

五、行政立法之程序213

第二节 行政法规之创制213

一、行政法规之创制权213

二、行政法规之创制程序214

三、行政法规之文本格式218

第三节 行政规章之创制219

一、行政规章之创制权219

二、行政规章之创制程序221

三、行政规章与行政法规之区别224

第四节 行政立法之监督审查224

一、行政立法之备案制度225

二、行政立法之合法性审查227

第三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二)——行政规则及其规制229

第一节 行政规则之意涵229

一、行政规则之要素229

二、行政规则之类型231

三、行政规则之效力233

第二节 行政规则之创制234

一、行政规则之创制权234

二、行政规则之创制程序235

三、行政规则之文本格式238

第三节 行政规则之控制239

一、立法控制239

二、行政控制240

三、司法审查241

第四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行政决策及其规制243

第一节 行政决策之意涵243

一、行政决策之界说244

二、行政决策之秉性245

三、行政决策之类型246

第二节 行政决策之程序247

一、确定目标247

二、拟定方案249

三、优选方案251

四、方案决定252

第三节 行政决策之控制253

一、立法控制253

三、司法控制254

三、行政控制255

第五章 创制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行政规划及其规制257

第一节 行政规划之意涵257

一、行政规划界说258

二、行政规划之秉性259

三、行政规划之分类260

四、行政规划之效果261

第二节 行政规划之创制程序262

一、行政规划之拟定程序262

二、行政规划之确定程序263

三、行政规划之变更与废止264

第三节 行政规划之控制265

一、行政规划之立法控制265

二、行政规划之行政控制266

三、行政规划之司法控制267

第六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一)——侵益性行政及其规制271

第一节 行政处罚法271

一、行政处罚之意涵271

二、行政处罚之设定权275

三、行政处罚之适用法则276

四、行政处罚之程序278

五、行政处罚之控制282

第二节 行政强制法283

一、行政强制之意涵284

二、行政强制措施之设定与实施287

三、行政强制执行之设定与实施289

四、行政强制之法律责任293

第三节 行政征收法294

一、行政征收之意涵295

二、税收征收296

三、行政收费298

四、财物征收301

第四节 行政征用法306

一、行政征用之意涵306

二、行政征用之程序309

第七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二)——惠益性行政及其规制311

第一节 行政许可法311

一、行政许可之意涵311

二、行政许可之原则313

三、行政许可之设定与实施316

四、行政许可之程序318

五、滥行许可之责任323

第二节 行政给付324

一、行政给付之秉性325

二、行政给付之原则325

三、行政给付之方式326

四、行政给付之程序328

第三节 行政奖励329

一、行政奖励之秉性329

二、行政奖励之原则329

三、行政奖励之形式330

四、行政奖励之条件与程序331

第四节 行政确认332

一、行政确认之意涵333

二、行政确认之形式与分类336

三、行政确认之原则与程序338

第八章 执行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三)——互益性行政及其规制341

第一节 行政合同341

一、行政合同之解释341

二、行政合同之要素343

二、行政合同之价值344

三、行政合同之缔结程序346

四、行政合同之救济349

第二节 行政指导350

一、行政指导之界说351

二、行政指导之意涵353

三、行政指导之原则与程序356

四、行政指导之作用与救济357

第九章 督导性行政过程及其规制法361

第一节 行政检查361

一、行政检查之意涵361

二、行政检查之程序362

三、行政检查之规制364

第二节 行政调查365

一、行政调查之意涵365

二、行政调查之原则367

三、行政调查之方法368

四、行政调查之程序370

第五编 行政程序法第一章 正当法律程序375

第一节 自然正义原则375

一、自然正义原则之渊源375

二、自然正义原则之原意376

三、自然正义在行政法上的适用376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立宪377

一、正当法律程序入宪历程377

二、正当法律程序之演变378

三、正当法律程序条款在行政法上的适用379

第二章 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内容381

第一节 行政程序381

一、行政程序之意涵382

二、行政程序之分类382

三、行政程序之立法384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之基本原则385

一、公开原则385

二、公正公平原则387

三、参与原则388

四、效率原则390

五、信赖保护原则391

六、正当程序原则392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之主要制度393

一、行政告知制度393

二、行政听证制度395

三、行政回避制度397

四、行政时效制度399

第三章 信息公开法401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法理401

一、公民知情权应受尊重401

二、阳光是最好防腐剂402

三、沟通最好即政府最好402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原则403

一、依法公开原则403

二、平等与平衡原则403

三、准确与及时原则404

四、信息协调原则404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范围404

一、主动公开之范围405

二、应申请公开之范围406

三、免予公开之范围406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之程序406

一、主动公开之程序406

二、应申请公开之程序407

三、政府信息公开之监督与保障制度408

第六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一)——行政侵权与行政责任第一章 行政侵权413

第一节 行政侵权之意涵413

一、行政侵权之解释413

二、行政侵权之性质415

三、行政侵权之要件416

第二节 行政侵权与相关概念417

一、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417

二、行政侵权与行政违法418

三、行政侵权与行政不当418

第二章 行政责任420

第一节 行政责任之意涵420

一、行政责任之界说420

二、行政责任之特征421

三、行政责任之分类422

第二节 行政责任之法理与构成425

一、行政责任之法理425

二、行政责任之构成427

第三节 行政责任之归责原则429

一、过错责任原则430

二、违法责任原则431

三、危险责任原则432

第七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二)——行政侵权之行政救济法第一章 行政复议法437

第一节 行政复议之意涵437

一、行政复议之解释437

二、行政复议之原则438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440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关系442

第二节 行政复议之管辖443

一、行政复议之受理主体444

二、行政复议之受案范围445

三、行政复议之管辖448

第三节 行政复议之程序449

一、行政复议之申请450

二、行政复议之受理451

三、行政复议之审理452

四、行政复议之决定454

第二章 行政信访法457

第一节 行政信访之意涵457

一、行政信访之解释457

二、行政信访之原则458

三、行政信访机构459

四、行政信访当事人459

第二节 行政信访之渠道与程序460

一、行政信访之渠道460

二、行政信访之程序461

第三节 行政信访之法律责任464

一、被信访人责任464

二、信访受理机构之责任464

三、信访人之责任465

第三章 行政补偿法466

第一节 行政补偿与行政补偿责任466

一、行政补偿466

二、行政补偿责任467

第二节 行政补偿之标准和方式469

一、行政补偿标准469

二、行政补偿方式470

第三节 行政补偿范围和程序471

一、行政补偿范围471

二、行政补偿程序472

第八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三)——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诉讼之意涵477

第一节 行政之诉477

一、公民之行政诉权477

二、行政之诉的要素478

三、行政之诉的类型479

第二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480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480

二、诉讼代理人484

第三节 行政诉讼之原则与制度486

一、一般性原则486

二、行政诉讼特有原则489

三、行政诉讼之基本制度491

第二章 行政诉讼主管与管辖494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主管494

一、行政审判组织494

二、行政审判权495

三、司法审查之范围495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496

一、级别管辖497

二、地域管辖498

三、裁定管辖499

四、管辖权异议及其处理501

第三章 行政诉讼证据法则502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证据502

一、证据种类及要求502

二、证据证明能力504

三、证据采信法则504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责任分配法则505

一、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506

二、原告的举证责任507

三、法院的证据职责507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之质证与认定规则509

一、质证规则509

二、证据之审查认定规则511

三、证据之证明标准512

第四章 行政诉讼之审理程序514

第一节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514

一、起诉514

二、受理516

三、审理前之准备517

四、开庭审理517

五、裁判51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520

一、上诉之提起520

二、上诉之受理520

三、上诉案件之审理521

四、上诉案件之裁判521

第三节 行政诉讼再审程序522

一、再审程序之启动522

二、再审案件之审理523

三、再审案件之裁判523

第五章 行政裁判之执行525

第一节 行政裁判执行制度之构造525

一、执行机关525

二、执行根据525

三、执行管辖526

第二节 行政裁判执行之程序526

一、执行提起526

二、执行实施526

第三节 非诉行政行为之执行527

一、申请527

二、审查528

三、执行担保与先予执行528

第九编 行政侵权救济法(四)——行政赔偿法第一章 行政赔偿责任531

第一节 行政赔偿责任之构成531

一、违法行为531

二、损害事实531

三、因果关系532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之归责原则532

一、违法归责原则532

二、结果归责原则533

第三节 行政赔偿之范围533

一、人身性侵权533

二、财产性侵权534

三、精神性侵权535

四、豁免性事项535

第二章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536

第一节 行政赔偿请求人536

一、一般请求权人536

二、特殊请求权人537

第二节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537

一、行政机关537

二、被授权与受委托组织538

三、其他赔偿主体538

第三章 行政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539

第一节 行政赔偿方式539

一、金钱赔偿539

二、返还财产539

三、恢复原状540

第二节 行政赔偿标准540

一、侵犯人身自由权之计算标准540

二、侵犯生命健康权之计算标准540

三、侵犯财产权之计算标准541

四、精神损害之计算标准541

第四章 行政赔偿程序542

第一节 行政赔偿申请程序542

一、提出赔偿请求之方式542

二、提出赔偿请求之条件542

第二节 行政先行处理程序543

一、赔偿请求之提出543

二、赔偿请求之受理543

三、赔偿决定之作出544

第三节 行政赔偿复议程序544

一、依申请作出赔偿决定544

二、依职权作出赔偿决定545

三、时效规定545

第四节 行政赔偿诉讼程序545

一、行政赔偿案件之起诉条件546

二、行政赔偿诉讼之审理546

三、行政赔偿诉讼之证据制度546

第五节 行政追偿程序547

一、追偿之条件547

二、追偿之金额548

第十编 行政司法法第一章 行政仲裁法551

第一节 行政仲裁551

一、行政仲裁之理解551

二、行政仲裁之秉性552

第二节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552

一、仲裁主体553

二、仲裁范围554

三、仲裁程序554

四、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559

第三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560

一、仲裁主体560

二、仲裁范围561

三、仲裁程序562

四、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564

第二章 行政裁决法566

第一节 行政裁决566

一、行政裁决之界说566

二、行政裁决之特质567

第二节 行政裁决制度之主要内容568

一、行政裁决之主体568

二、行政裁决之范围569

三、行政裁决之程序570

四、行政裁决之救济572

第三章 行政调解法574

第一节 行政调解574

一、行政调解之意涵574

二、行政调解之秉性576

三、行政调解之原则576

第二节 行政调解制度之主要内容576

一、行政调解之主体576

二、行政调解之范围578

三、行政调解之程序578

四、行政调解之效力579

后记5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