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猴、猿、人 思考人性的起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猴、猿、人 思考人性的起源
  • 张鹏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97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人类起源-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猴、猿、人 思考人性的起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生物属性1

第一节 思考人的本性3

一、“我是谁”3

二、贪吃的本性4

三、男女的差异7

四、近亲繁殖避免机制10

第二节 人性的研究历史与方法12

一、进化论与比较解剖学13

二、文化人类学14

三、心理学16

四、生态人类学17

五、分子生物学18

六、灵长类学19

第二章 灵长类学的诞生与发展23

第一节 关于灵长类的早期记录25

一、“Monkey”一词的由来25

二、关于类人猿的早期记载26

三、中国古籍中对灵长类的记载27

四、中国古代对猿猴的看法28

第二节 近代灵长类学的发展史30

一、近代灵长类学的诞生30

二、“二战”前灵长类学的发展30

三、“二战”后灵长类学的发展32

四、日本灵长类学的发展34

五、中国灵长类学的发展37

第三节 灵长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40

一、野外研究41

二、生命伦理研究41

三、灵长类保护与热带雨林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42

第三章 灵长类的起源与分类47

第一节 灵长类的分类方法49

第二节 现生灵长类的系统分类54

一、原猴亚目(Strepsirrhini)54

二、简鼻猴亚目(Haplorrhini)61

第三节 人类的进化80

一、南方古猿80

二、能人81

三、直立人81

四、智人82

第四节 灵长类的进化背景84

一、灵长类的适应性辐射84

二、森林中的特权阶层86

三、灵长类的雏形——树鼩87

四、早期灵长类的分布变化88

五、灵长类的进化特点89

六、灵长类的尾部形态与功能92

七、裸露无毛的人类93

第四章 灵长类的生态99

第一节 取食生态101

一、食性101

二、取食时间103

三、排泄104

四、家域105

五、筑巢性106

第二节 寿命与繁殖107

一、寿命108

二、繁殖109

第三节 种间关系111

一、种间关系的研究意义111

二、异种混群现象113

第五章 灵长类的行为117

第一节 灵长类的性行为与繁殖策略119

一、雌性的繁殖策略119

二、雄性的繁殖策略120

三、繁殖策略与身体形态124

四、繁殖策略与睾丸大小125

五、雄性猩猩的强奸策略127

六、人类性行为的特征128

第二节 灵长类的利他行为130

一、社会交往分类130

二、人类的利他行为132

三、猿猴的利他行为134

第三节 灵长类的杀婴行为141

一、猴类的杀婴现象142

二、类人猿的杀婴现象142

三、非人灵长类杀婴现象的共同特征144

四、非人灵长类雄性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145

五、杀婴现象的防范机制148

六、人类的杀婴现象150

第四节 社会交流151

一、群内社会认知151

二、群内社会交流153

三、群间社会交流153

第六章 灵长类的社会157

第一节 社会群生活的利与弊159

第二节 灵长类多样的社会模式161

一、单独生活161

二、一夫一妻型社会166

三、一妻多夫型社会167

四、母系一夫多妻型社会168

五、母系多夫多妻型社会171

六、母系重层社会173

七、双系型社会175

八、父系一夫多妻型社会176

九、父系多夫多妻型社会178

十、父系重层社会182

第三节 灵长类社会的进化动力185

第四节 人类家庭的起源186

一、猿人的早期生态186

二、家庭的起源187

第七章 灵长类的文化193

第一节 灵长类的文化行为195

一、类人猿自我医疗的文化行为195

二、日本猴泡温泉的文化行为196

三、日本猴洗红薯的文化行为197

第二节 文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199

第三节 文化行为的社会传播201

一、学习过程201

二、人类的社会传达特征202

第八章 灵长类的智能207

第一节 对灵长类智能的早期认识209

第二节 对类人猿语言的研究210

一、声音语言能力210

二、图形语言能力211

三、数字能力212

四、灵长类的声音通讯特点213

五、人类语言的起源215

第三节 灵长类的智能218

一、灵长类智能的研究方向218

二、镜子测试220

三、模仿能力221

四、婴儿追视母亲视线222

五、欺骗能力223

六、乐感224

七、恐惧225

八、心理应激226

第四节 灵长类智能的生物学基础227

一、发达的大脑227

二、大脑的发育过程228

三、猿猴与人类的大脑差异230

四、视觉231

五、听觉232

六、研究展望234

第五节 人类智能的起源235

一、生态学假说236

二、社会学假说237

三、现存的疑问239

第九章 灵长类的疾病与遗传243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245

一、B病毒246

二、艾滋病248

第二节 非传染性疾病249

一、过敏反应249

二、早老性痴呆症250

三、更年期综合征251

四、帕金森症254

五、运动麻痹症255

第三节 灵长类遗传学研究课题256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256

二、线粒体DNA257

三、色盲258

四、肥胖基因259

五、人与类人猿的基因分化260

第十章 灵长类的生命伦理与保护263

第一节 饲养环境下灵长类的福利保障265

一、动物有获得舒适生活条件的自由265

二、动物有避免干渴、饥饿和营养不良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自由266

三、动物有脱离痛苦、受伤和疾病骚扰的自由269

四、动物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270

五、动物有脱离恐惧和心理压力的自由271

六、中国灵长类福利保障的现状与展望271

第二节 灵长类的保护272

一、栖息环境的破坏272

二、人类捕食274

三、买卖275

四、中国灵长类资源的现状275

五、中国对灵长类的保护措施277

第十一章 结语:人性的起源281

一、直立行走283

二、语言的形成285

三、家庭的形成286

四、结束语287

参考文献289

附录314

附录1 灵长类的相关网络信息314

附录2 人名索引317

后记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