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尤中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274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6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779页
- 主题词:史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尤中文集 第1卷 云南民族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云南民族史3
前言3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云南民族5
第一节 云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概况5
一、从原始文化遗迹看云南境内的原始族群6
二、从后来的文字记录中看云南境内的原始族群8
三、综合的结论11
第二节 云南境内各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12
第三节 云南境内部分地方原始社会的逐渐解体及与内地交通的展开14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西南夷”17
第一节 “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17
一、属于氏羌系统的民族18
二、属于百越系统的民族25
三、属于“百濮”(孟高棉)系统的民族28
第二节 秦、汉之际各民族群体的社会发展状况30
一、邛都叟30
二、滇僰31
三、夜郎僚、濮32
四、滇西的巂(叟)、昆明34
五、昆明族西部的僚(鸠僚)、濮(苞满、闽濮)36
第三节 两汉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开拓37
一、两汉开“西南夷”设置郡县38
二、采取“羁縻”政策对各民族群体进行统治40
三、移民垦殖42
第四节 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在“西南夷”中的影响43
第五节 两汉统治期间“西南夷”中的反抗与纷争47
一、廉头、姑缯等部落的反抗47
二、夜郎王与句町王、漏卧侯的兼并纷争48
三、“西南夷”各族共同反抗王莽民族压迫的战争49
四、昆明族各部的起义50
五、哀牢人的反抗51
六、益州、永昌、越巂三郡内各民族的共同反抗52
第六节 两汉统治期间的“西南夷”各民族群体内部的社会变化53
一、滇僰地区的奴隶制度从发展走向衰落53
二、夜郎僚、濮,邛都叟,昆明族中哀牢人等的变化56
三、一些部落中原始社会的延续58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南中各民族59
第一节 南中大姓、夷帅的反蜀活动与诸葛亮南征59
第二节 南中的大姓和夷帅63
一、大姓势力的产生、发展和巩固63
二、夷帅势力的发展、巩固及众多落后部落的存在68
第三节 三国、两晋时期南中的政治概况69
一、蜀汉时期69
二、魏、晋时期72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爨氏的割据75
第四章 隋朝至唐朝前期的云南各民族81
第一节 隋朝对爨区的经营与爨氏统治势力的衰落81
第二节 民族情况的变化83
一、“白蛮”(白族)83
二、“乌蛮”87
三、“和蛮”90
四、磨些91
五、“徙莫抵蛮”92
六、“锅锉蛮”92
七、僚和鸠僚93
八、闽濮93
第三节 唐朝对云南的经营和南诏势力的兴起93
第五章 南诏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103
第一节 南诏多民族集合体国家的形成103
第二节 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110
第三节 南诏的经济115
一、土地和奴隶人口的占有115
二、农业中的奴隶制大庄园生产118
三、村社农民的个体小生产119
四、手工业、商业和城市121
第四节 南诏境内的民族123
一、“白蛮”(白族)124
二、“乌蛮”(彝族)129
三、“徙莫祗蛮”132
四、“和蛮”(哈尼族)133
五、“施蛮”、“顺蛮”(傈僳族)134
六、磨些(纳西族)135
七、“锅锉蛮”136
八、“寻传蛮”(阿昌)和“裸形蛮”136
九、“金齿”、“茫蛮”、“白衣”、“棠魔蛮”——傣族139
十、僚族144
十一、苗族145
十二、“朴子蛮”146
十三、“望蛮”(佤族)147
第五节 南诏文化148
一、语言、文字148
二、文学150
三、建筑、雕刻、绘画151
四、宗教152
第六节 南诏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154
一、亲密友好的方面154
二、矛盾与纷争157
第七节 南诏政权的崩溃159
第六章 大理国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163
第一节 南诏灭亡后、大理国建立前的云南政治局面163
一、长和国(公元902年至928年)163
二、天兴国(公元928年至929年)163
三、义宁国(公元929年至937年)164
第二节 大理国的建立165
第三节 大理国的经济169
一、土地制度和剥削关系169
二、农业生产171
三、手工业生产172
四、牲畜饲养业及其他副业生产173
五、商业173
第四节 大理国境内的民族174
第五节 以高、杨氏封建主为首的诸侯间的争夺,“后理国”时期的分裂割据179
一、高氏“大中国”的出现179
二、段氏王位重行恢复,高氏各封建主割据181
三、其他民族各部贵族的地方性分裂纷争183
第六节 大理国的灭亡184
第七节 大理国的文化185
一、文字和文学作品185
二、史学186
三、雕刻、绘画187
四、宗教和学校188
第八节 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189
第七章 元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196
第一节 蒙古兵征服大理国196
第二节 元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201
一、设置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201
二、建立云南行省205
三、开展军、民屯田213
四、设置驿传,打开交通线,活跃商业交换218
五、建立学校,提倡儒学220
第三节 云南行省辖境内的民族221
一、蒙古族、回族和汉族221
二、白族222
三、“罗罗”(彝族)227
四、末些(纳西族)230
五、斡泥(哈尼族)232
六、“卢蛮”(傈僳族)232
七、“吐蕃”(藏族)233
八、“撬”族(俅族)234
九、“西蕃”(普米族)234
十、阿昌(峨昌)和“野蛮”235
十一、“金齿百夷”(傣族)236
十二、侬人、沙人和山僚(壮族)239
十三、土僚240
十四、苗族和瑶族241
十五、“蒲蛮”242
第四节 云南各民族的反元斗争243
一、反对远征八百媳妇国的斗争245
二、公元1310年至1350年间较大的区域性反抗247
三、红巾军入云南,梁、段之间的纷争248
第八章 明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252
第一节 明朝军队平定云南252
一、进军云南靠内地区253
二、继续平定靠内地区土官的叛乱,保证通向内地的交通路线255
三、对边疆以傣族为主的各民族地区的招降257
第二节 明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259
一、三司的设置259
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261
三、大规模的移民垦殖263
第三节 以汉族居住地区为主导的全省经济文化的繁荣269
第四节 少数民族概况275
一、白族275
二、彝族278
三、么些(纳西)族283
四、窝泥(和泥、哈尼族)285
五、栗些(栗粟)族286
六、“峨昌”(阿昌)287
七、“结些”、“野人”289
八、怒族290
九、俅族290
十、“古宗”(藏族)290
十一、“西番”(普米族)291
十二、蒙古族和回族292
十三、傣族293
十四、壮族297
十五、仡佬族298
十六、蒲人298
十七、哈瓦、古剌、哈剌、哈杜(佤族)300
十八、苗族和瑶族302
第五节 靠内地区的改土归流303
第六节 明朝在云南统治的腐朽309
一、土地的兼并和地租田赋的加重310
二、各种苛派掠夺312
三、政治的腐败315
第七节 各民族的反抗与民族之间的纷争318
一、武定、寻甸的两次动乱319
二、木邦、孟养、陇川等边疆土司之间的纷争321
三、水西(今贵州鸭池河以西)和乌撒(今贵州威宁)等彝族土司的叛乱331
四、沙定洲、普名声的叛乱333
第八节 南明在云南的抗清斗争334
第九章 清朝统治时期的云南各民族343
第一节 吴三桂据滇与清廷的平定“三藩之乱”343
第二节 清朝对云南的设治和经营347
一、政权机构的设置348
二、继续实行土司制度349
三、改变庄田和军屯的土地制度375
四、从靠内到边疆地区的继续开发377
第三节 清朝在云南的改土归流384
一、改土归流的社会条件384
二、清朝改土归流的目的385
三、清朝在云南进行改土归流的过程386
四、清代改土归流的意义390
第四节 少数民族概况394
一、白族395
二、彝族396
三、么些(纳西)族399
四、窝泥(哈尼)族401
五、傈僳族403
六、阿昌族404
七、拉祜族405
八、怒族406
九、俅族(独龙族)407
十、“古宗”(藏族)407
十一、“西番”(普米族)408
十二、景颇族409
十三、基诺族410
十四、蒙古族和回族410
十五、苗族和瑶族411
十六、傣族413
十七、壮族414
十八、布依族417
十九、蒲人、卡瓦和崩龙(德昂)417
第五节 各民族的反抗斗争419
一、清朝前期靠内地区各民族的反抗斗争420
二、普洱府辖境内傣、哈尼等各民族的反抗421
三、顺宁府辖境内拉祜族和佤族的反抗422
四、红河哈尼族、彝族起义423
五、维西、永北等地傈僳族的反抗423
六、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各民族的反抗斗争424
云南地方沿革史433
一、滇和云南名称的由来433
二、先秦时期西南的部落和秦朝在西南设置的郡县437
三、西汉王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440
附录:《汉书·地理志》犍为、越巂、益州、牂牁四郡今地注450
四、东汉时期益州南部郡县的巩固和发展454
附录:《后汉书·郡国志》益州南部犍为等郡今地注460
五、三国蜀汉时期的南中七郡464
附录:补蜀汉南中七郡志469
六、两晋时期的宁州477
附录一:《晋书·地理志》益州(节略)、宁州今地注482
附录二:《华阳国志·南中志》今地注484
七、南北朝时期宁州郡县的分裂490
附录一:《宋书·州郡志》宁州今地注500
附录二:《南齐书·州郡志》益州(节略)、宁州今地注505
八、隋朝至唐朝前期云南州、郡的统一和分裂511
附录一:《隋书·地理志》犍为等郡今地注517
附录二:《新唐书·地理志》戎州、姚州等都督府今地注518
九、南诏的疆域和行政区划526
附录一:关于南诏的政区建置问题538
附录二:补南诏地理志545
十、大理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558
附录:补大理国疆域志567
十一、元朝时期的云南行省581
附录:《元史·地理志》云南行中书省校补并今地注603
十二、明朝时期的云南624
附录:《明史·地理志》云南今地注659
十三、清朝时期的云南676
附录:《清史稿·地理志》云南今地注745
热门推荐
- 3598945.html
- 274852.html
- 969046.html
- 769612.html
- 569709.html
- 3602681.html
- 1467603.html
- 1264654.html
- 546391.html
- 2286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4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9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4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5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5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