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乔伟文集 卷3 唐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乔伟著;《乔伟文集》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2186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法学(地点: 中国) 唐律(学科: 研究) 法学 唐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乔伟文集 卷3 唐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论1
引言1
第一章 唐律的产生与形成6
第一节 唐初的政治与经济7
第二节 唐初立法的指导思想17
第三节 唐律的制定与修改32
第四节 唐律的篇章体例46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54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55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59
第二章 唐律中的五刑62
第一节 五刑的起源62
第二节 五刑的沿革(上)68
第三节 五刑的沿革(中)76
第四节 五刑的沿革(下)82
第五节 五刑的内容及赎免89
一、唐律中五刑的具体内容90
二、唐律所规定的赎刑制度97
第三章 唐律中的十恶101
第一节 十恶的起源与形成102
第二节 十恶的具体内容(上)107
第三节 十恶的具体内容(下)111
第四节 对十恶的处刑原则120
第四章 唐律中的八议124
第一节 八议的起源与沿革(上)125
第二节 八议的起源与沿革(中)129
第三节 八议的起源与沿革(下)133
第四节 八议的对象与特权136
一、八议的对象与范围137
二、八议者的法律特权139
第五章 唐律的各项原则148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年龄148
第二节 区分故意与过失152
第三节 划分公罪与私罪156
第四节 共同犯罪158
第五节 同居相隐不为罪162
第六节 再犯与累犯165
第七节 并合论罪169
第八节 自首减免刑罚172
第九节 类推的原则177
第十节 对涉外案件的处理182
分论187
引言187
第六章 反对和侵犯皇帝罪189
第一节 谋反逆叛行为189
一、谋反190
二、谋大逆196
三、谋叛198
四、妖书妖言201
五、隐匿谋反逆叛204
六、诬告谋反逆叛206
第二节 危害皇帝安全的行为208
一、制造御用物品有误209
二、侵犯宗庙陵墓宫殿212
三、宿卫人员失职216
四、犯跸218
第三节 对皇帝大不敬的行为218
一、祭祀不如法220
二、盗毁大祀神物221
三、上书误犯庙讳223
四、指斥乘舆224
五、无人臣之礼226
第七章 危害人身安全罪229
第一节 杀人行为230
一、预谋杀人230
二、故意杀人235
三、过失杀人242
第二节 伤害行为244
一、故意伤害246
二、共同伤害253
三、过失伤害255
第三节 诬告行为256
一、诬告反坐256
二、告二罪以上257
三、告二人以上258
四、告小事虚258
五、告流罪引虚259
六、雇人诬告259
七、诬告加重259
一、强奸260
第四节 其他侵犯人身行为260
八、诬告减轻260
二、贩卖人口261
三、压良为贱263
四、以威力制缚人263
五、詈人264
六、不救助264
第八章 侵犯官私财产罪265
第一节 强盗窃盗行为266
一、盗的基本概念267
二、强盗268
三、共谋强盗270
四、律比强盗271
五、窃盗271
六、律比窃盗274
七、共同窃盗276
八、强盗与窃盗的连累犯278
第二节 毁损财物行为279
一、损坏官府财物280
二、毁损私人财物283
一、执持人质285
第三节 勒索财物行为285
二、恐吓取财286
第四节 诈骗财物行为287
一、诈欺官私财物287
二、诈伪官私文书求财288
三、料请财物违实288
四、诈疗疾病取财289
五、诈除去死免官户奴婢289
六、妄以良人为奴质债289
二、占田过限290
一、卖口分田290
第五节 侵害官私田产行为290
三、盗耕公私田291
四、妄认和盗卖公私田291
五、在官侵夺私田292
第六节 侵占财物行为292
一、受寄财物而用292
二、错认奴婢财物292
三、于他人地内得物不还293
四、拾遗物不送官293
第一节 放火失火行为294
第九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294
一、放火295
二、失火296
三、见火起不告救298
第二节 破坏堤防行为299
一、盗决堤防299
二、故决堤防299
第三节 盗及私有禁兵器300
一、私有私造禁兵器300
二、窃盗禁兵器301
一、施机枪作坑阱302
第四节 其他危害公共安全行为302
二、向城内及官私宅舍投射303
三、于城内人众无故走马车304
四、在人众中故相惊动扰乱305
五、侵占巷街阡陌305
六、穿垣出秽物306
七、占固山湖之利306
第十章 妨害管理秩序罪307
第一节 诈骗行为307
一、诈骗官爵309
二、伪造及盗用文书印信312
三、其他诈骗行为317
第二节 通奸行为320
一、和奸322
二、亲属相奸323
三、奴奸良人324
四、和奸妇女同坐324
五、奸罪加重325
第三节 违犯封建礼教行为325
一、匿丧326
二、居丧嫁娶327
三、居丧生子328
四、祖父母父母被囚嫁娶328
五、祖父母父母及夫被囚作乐328
六、冒荣居官329
七、父母死诈言余丧不解官329
八、国忌作乐330
第四节 违反户籍管理行为330
一、脱漏户口332
二、私度入道333
三、相冒合户334
四、不准别合334
第五节 破坏经济秩序行为335
一、走私336
二、私铸钱338
第六节 其他妨害管理秩序行为339
一、越城339
三、盗宫殿门符340
二、私度越度冒度关塞340
四、盗官文书印341
五、拒州县使者342
六、逃亡342
七、发墓343
八、残尸344
九、夜无故人入家345
十、犯夜346
十一、诈教诱人犯法346
十三、营造违制347
十四、违令347
十二、赌博347
十五、不应得为348
第十一章 职务上的犯罪349
第一节 贪污行为349
一、受财请求352
二、受所监临财物354
三、其他贪赃受贿行为360
第二节 擅权行为361
一、署置过限362
二、非法兴造362
三、擅自兴造363
四、非法赋敛364
五、擅奏改律令式365
六、出使辄干他事365
七、代署代判365
第三节 失职行为366
一、贡举非其人368
二、稽误制书及官文书369
三、上书奏事有误371
四、事应奏不奏372
五、贻误公事372
六、主司脱漏户口373
七、部内田畴荒芜375
八、不言及妄言灾害375
九、违法授田课农桑376
十、应受复除而不给376
十一、输课税物违期377
十二、不修堤防桥梁377
第四节 违纪行为378
一、漏泄机密379
二、私发官文书380
三、旷职381
四、出界382
五、逃亡382
六、弃毁符节制书383
第十二章 军事上的犯罪385
第一节 违反兵役行为385
一、征兵不如法387
二、冒名相代387
三、征人稽留389
四、丁夫杂匠稽留389
一、乏军兴390
第二节 贻误军机行为390
二、大集校阅违期391
三、调发杂物有违391
四、应发兵符而不给392
五、应遣番代违限393
第三节 临阵惧敌行为393
一、巧避征役394
二、放弃城守395
三、临阵先退396
第四节 失亡与逃亡行为396
一、役使防人逃走397
二、私放征人还398
三、从军逃亡399
四、在防逃亡400
第五节 擅发兵行为400
一、擅发兵400
二、私发戎仗兵器402
第六节 违犯军令行为403
一、资敌情报403
二、烽候不警404
三、奸人出入不觉405
四、私役丁夫杂匠及兵防406
五、私留兵器406
第十三章 审判上的犯罪408
第一节 追捕不力行为409
一、追捕而不行及逗留410
二、捕者格杀罪人411
三、道路行人不救助412
四、捕人漏露其事413
第二节 纵囚失囚行为413
一、失囚与纵囚414
二、失纵流徙囚犯415
三、囚应禁而不禁416
四、以金刃及他物供囚417
第三节 出入人罪行为418
一、故出故入419
二、失出失入421
三、赦前断罪不当422
四、捕得逃囚不报423
第四节 决罚不如法的行为424
一、笞杖决罚不如法425
二、徒流决罚不如法426
三、死刑决罚不如法426
四、孕妇决罚不如法428
五、收赎官当不如法429
六、缘坐没放不如法430
七、监管不如法430
第五节 其他妨害审判行为431
一、主守令囚翻供431
三、劫囚与窃囚432
二、牒至不即遣囚432
四、杀人私和433
五、伪证435
六、藏匿罪人436
第十四章 唐律中的民事法律规范438
第一节 调整婚姻关系的法律438
一、婚姻成立的条件440
二、父母及尊长的主婚权442
三、法定的结婚年龄442
四、对婚姻的限制443
五、违法的婚姻447
六、对违律为婚的处理原则449
七、婚姻关系的解除452
第二节 调整家庭及继承关系的法律454
一、调整家庭关系的法律455
二、调整继承关系的法律460
第三节 其他民事性质的法律规范462
一、调整债务关系的法律464
二、调整买卖关系的法律465
第一节 告诉的程序469
第十五章 唐律中的诉讼程序469
一、当告不告及告诉不理470
二、知有犯法不举劾471
三、被枉申诉不理472
四、邀车驾及挝鼓上诉472
五、犯罪自首不送473
六、在外长官犯罪不得即推473
第二节 对告诉的限制474
一、告祖父母父母及亲属475
二、部曲奴婢告主477
四、老幼及笃疾不得告诉480
三、在囚不得告举他人480
五、邀车驾告事不实481
六、禁止越诉481
七、告赦前事482
八、禁用匿名书告人482
九、告事不得称疑483
十、教令人告事虚484
第三节 证据与刑讯485
一、八议者据众证定罪487
三、罪疑听赎488
二、相容隐者不得为证488
四、依告状鞫狱489
五、讯囚先察辞理490
六、对拷囚之限制491
七、反拷告人493
第四节 判决与执行493
一、断罪须引律令格式正文494
二、制敕断罪不为永格不得引为后比495
三、狱结取囚服辩496
四、死刑复奏报决496
五、立春后秋分前不决死刑497
热门推荐
- 3633706.html
- 2254379.html
- 389669.html
- 2817968.html
- 2607912.html
- 338457.html
- 2657254.html
- 3801283.html
- 2825288.html
- 433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3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1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5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1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6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2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8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1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