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政治经济学 下 第二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政治经济学 下 第二版
  • 朱方明主编;蒋永穆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023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政治经济学 下 第二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1.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1

1.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3

1.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9

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9

1.2.2 社会主义公有制12

1.2.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6

1.2.4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7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8

1.3.1 按劳分配18

1.3.2 其它分配方式19

1.3.3 按劳分配与其它分配形式的关系19

1.3.4 效率与公平20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

2.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2

2.1.1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22

2.1.2 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外因25

2.1.3 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内因27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

2.2.1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9

2.2.2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2

2.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34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5

2.3.1 计划与市场35

2.3.2 市场机制39

2.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5

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9

3.1 市场体系概述49

3.1.1 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特征49

3.1.2 市场体系的构成50

3.1.3 市场体系的主要作用56

3.2 商品市场58

3.2.1 消费品市场58

3.2.2 生产资料市场59

3.3 要素市场59

3.3.1 金融市场59

3.3.2 劳动力市场65

3.3.3 其它要素市场66

3.4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67

3.4.1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途径67

3.4.2 法规建设68

3.4.3 伦理建设70

4.消费者行为74

4.1 欲望、需要、需求与消费74

4.1.1 基本概念74

4.1.2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6

4.1.3 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78

4.1.4 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其变化82

4.2 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86

4.2.1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形成86

4.2.2 影响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因素87

4.2.3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使用87

4.3 储蓄和投资90

4.3.1 储蓄90

4.3.2 投资91

4.3.3 储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92

5.企业95

5.1 企业的性质95

5.1.1 企业的含义及类型95

5.1.2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99

5.1.3 企业内部经济关系100

5.2 企业制度的演变101

5.2.1 简单协作101

5.2.2 工场手工业102

5.2.3 机器大工业103

5.2.4 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104

5.3 现代企业制度106

5.3.1 产权制度107

5.3.2 法人制度107

5.3.3 有限责任制度108

5.3.4 公司治理结构109

5.3.5 代理问题111

5.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112

5.4.1 国有企业112

5.4.2 集体企业117

5.4.3 私有制企业119

5.4.4 混合所有制企业120

5.5 企业行为122

5.5.1 成本与收益122

5.5.2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24

5.5.3 经济规模126

5.5.4 企业成长127

6.农业与农村经济131

6.1 农户与农业生产131

6.1.1 农业的地位131

6.1.2 农户132

6.1.3 农业经营方式135

6.2 农业产业化138

6.2.1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产138

6.2.2 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类型140

6.2.3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和做法141

6.3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143

6.3.1 种植业结构144

6.3.2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146

6.3.3 发展乡镇企业148

6.4 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150

6.4.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50

6.4.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52

6.4.3 小城镇建设154

6.4.4 农业现代化156

7.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158

7.1 国民收入的决定158

7.1.1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58

7.1.2 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160

7.1.3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161

7.1.4 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162

7.2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163

7.2.1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63

7.2.2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65

7.3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167

8.经济增长及其方式177

8.1 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177

8.1.1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度量177

8.1.2 积累与经济增长179

8.1.3 人口与经济增长181

8.1.4 科技教育与经济增长184

8.1.5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187

8.2 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189

8.2.1 加快经济增长速度189

8.2.2 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190

8.2.3 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191

8.2.4 经济增长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192

8.3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192

8.3.1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192

8.3.2 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193

8.3.3 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及其成因195

8.3.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可能性199

8.3.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202

8.3.6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途径203

9.经济发展205

9.1 经济发展的目标205

9.1.1 经济发展的内涵205

9.1.2 经济发展目标体系207

9.1.3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目标210

9.2 产业结构211

9.2.1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产业分类211

9.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214

9.2.3 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发展217

9.2.4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219

9.3 区域经济结构222

9.3.1 区域概念的界定222

9.3.2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224

9.3.3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现状与问题225

9.3.4 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原则和途径227

9.4 二元经济与经济发展235

9.4.1 二元经济的特点235

9.4.2 我国二元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38

9.4.3 城乡协调发展239

9.5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243

9.5.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43

9.5.2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46

9.5.3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247

9.5.4 科学发展观249

10.宏观经济调控252

10.1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及其平衡关系252

10.1.1 社会总供给252

10.1.2 社会总需求253

10.1.3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54

10.2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257

10.2.1 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依据257

10.2.2 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258

10.2.3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260

10.2.4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263

10.3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71

10.3.1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总体结构271

10.3.2 健全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71

11.对外经济关系274

11.1 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274

11.1.1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274

11.1.2 国际分工理论277

11.1.3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281

11.2 对外贸易283

11.2.1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283

11.2.2 进口与出口285

11.2.3 WTO与中国的对外贸易287

11.3 国际间资金、技术、劳务的流动289

11.3.1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289

11.3.2 引进技术291

11.3.3 劳务输出293

11.4 国际收支294

11.4.1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内容294

11.4.2 国际收支的失衡及调节296

11.5 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297

11.5.1 实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对外开放297

11.5.2 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298

后记(第一版)301

后记(第二版)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