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宋教育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苗春德,赵国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046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教育史-研究-中国-南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宋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习近平1
以杭州(临安)为例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王国平5
序言&徐规35
导言1
第一章 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7
第一节 以儒治教的文教理念7
一、尊孔及崇儒7
二、重视知识精英11
三、读书、聚书和刻印书籍14
第二节 对传统教育的传承和创新16
一、关于人际传承17
二、关于群体传承与创新19
三、关于媒体传承与创新23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科举化趋势25
一、办学理念与科举取士目的相一致26
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受科举考试制约27
三、太学的“混补”和“待补”与科举互为“预备”28
四、官学教育评价唯科举及第率29
五、官学招生为科举让路30
第四节 学派林立,教育思想多元化31
一、理学33
二、湖湘学37
三、心学39
四、吕学41
五、事功学42
第五节 爱国教育思想的凸现43
一、“中国”意识的确立44
二、南宋时局与太学生的爱国政治运动46
第二章 南宋的官学教育51
第一节 南宋的中央官学51
一、南宋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51
二、南宋中央官学的设置54
三、南宋中央官学的管理61
第二节 南宋的地方官学69
一、南宋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70
二、南宋地方官学的设置72
三、南宋地方官学的管理73
第三章 南宋的私学教育82
第一节 南宋的蒙学及精舍教育82
一、蒙学与精舍83
二、蒙学与精舍、经馆的教材、教学93
第二节 南宋的家学与家庭教育103
一、家学与家庭教育分类103
二、家学与家庭教育教材与内容116
第三节 南宋的女子教育129
一、贵族女子教育129
二、平民女子教育133
第四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上)139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与成就140
一、南宋开创书院发展的新纪元140
二、南宋各地书院的快速发展141
三、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善和成熟164
第二节 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背景165
一、官学式微165
二、理学中心南移166
三、与佛教文化相抗衡167
四、印刷技术的推进168
五、南宋以前书院文化的积累169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发展历程171
一、高宗时的良好开端172
二、孝宗时稳步发展174
三、光宗时稳中有降176
四、宁宗时再度攀升176
五、理宗时处于鼎盛178
六、度宗时再创辉煌183
七、恭帝、端宗和帝昺时持续发展185
八、南宋书院发展的历史轨迹186
第四节 南宋的著名书院186
一、南宋学者认定的著名书院187
二、明清学者认定的南宋著名书院188
三、当今学者认定的南宋著名书院189
四、南宋著名书院列举189
第五章 南宋的书院教育(下)197
第一节 南宋书院的建制197
一、书院的类型197
二、书院的环境与布局201
三、书院的职事206
四、书院的生徒208
第二节 南宋书院的教学209
一、书院的教育目的209
二、书院的教学内容210
三、书院的教学方式214
第三节 南宋书院的管理制度217
一、书院的学规217
二、书院的会讲222
三、书院的祭祀226
四、书院的藏书与刻书229
五、书院的经费230
第四节 南宋书院文化的基本特征235
一、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选择235
二、南宋书院对主流文化的传播237
三、南宋书院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传递机制238
四、引领后世书院文化走向辉煌241
第六章 南宋的社会教育244
第一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形式244
一、劝谕文244
二、乡约245
三、乡饮酒及堂会246
四、宗族规训247
五、民间话本及文艺活动247
六、印行图书248
七、立庙、碑、祠、坊251
八、士绅影响251
第二节 南宋社会教化的内容252
一、伦理教化252
二、风俗教化255
三、劝学教化257
四、劝农教化257
五、法制教化258
六、军事教化259
第七章 南宋的爱国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261
第一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262
一、教育实践活动262
二、“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的教育目的论275
三、“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论277
四、三教一体的儿童教育论279
五、“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教育论284
六、“教有成法”的教学法理论290
七、“朱子读书法”297
第二节 张栻的教育思想303
一、教育实践活动303
二、旨在“尽其性”的教育作用论308
三、培养“传道济民”之才的教育目的论310
四、传授“经世致用”之学的教育内容论311
五、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论312
六、“以教学为先务”的教学方法论316
第三节 吕祖谦的教育思想320
一、教育实践活动320
二、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实才”325
三、教育的作用旨在“复善良”和得“民心”326
四、教育内容重在明体达用329
五、论治学和教学方法332
第四节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338
一、生平及教育实践活动338
二、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342
三、论课程及教学内容345
四、论道德教育346
五、论教学思想348
第五节 陈亮的教育思想350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50
二、论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355
三、论教育内容357
四、论教育原则和方法361
第六节 叶適的教育思想363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364
二、论人性及教育的作用367
三、论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369
四、论教育内容370
五、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过程372
六、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373
编后语&史及伟377
热门推荐
- 2194672.html
- 144184.html
- 2216550.html
- 297093.html
- 2560216.html
- 3393756.html
- 3832968.html
- 457240.html
- 1814035.html
- 556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2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4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2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1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8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05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3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