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 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 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 赵敏俐,吴相洲,刘怀荣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943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8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92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 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关于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的理论思考1

一、人类的精神需求与艺术的起源1

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再思考7

三、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中国歌诗的起源14

四、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方式24

五、“歌诗”概念的界定与本课题的研究方法43

第一章 《诗三百》与周代歌诗生产54

第一节 周代社会的艺术生产制度建设54

一、对夏商以来歌诗艺术生产的历史思考54

二、周代艺术生产机构的基本建置56

三、与贵族教育相结合的特殊形式61

第二节 音乐的整理分类与用乐规范的形成64

一、用乐仪式规范的确立64

二、舞蹈的分类与乐歌的分类71

第三节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周代乐官制度建设的意义78

一、艺术生产进一步走向专业化78

二、生产与消费的贵族专利化83

第四节 《诗经》与周代艺术生产的关系89

一、关于《诗经》与音乐问题的历史考察89

二、《诗经》的乐歌特质及其在艺术生产中的意义95

三、《诗经》的乐歌特质及其艺术成就111

第二章 礼崩乐坏下的战国歌诗艺术118

第一节 贵族社会的解体与艺术观念的转变118

一、贵族社会的解体与礼乐文化的衰亡118

二、春秋战国时代追求享乐主义的新乐的崛起122

三、春秋战国之际的歌诗艺术生产125

四、荀子及周秦之际秦国的乐舞歌诗129

第二节 屈原与战国时期的南方歌诗艺术134

一、从艺术生产史的角度看楚辞的崛起134

二、屈原的艺术活动分期与歌诗作品分类141

三、屈原对中国歌诗艺术的贡献149

第三章 历史文化转型后的两汉歌诗生产162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的两汉歌诗发展盛况162

一、从宫廷皇室到豪富吏民的汉代歌舞娱乐盛况164

二、汉代从事歌舞娱乐的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172

第二节 汉武帝立乐府的艺术生产史意义181

一、汉武帝立乐府的政治文化意义181

二、汉武帝立乐府的艺术生产史意义185

第三节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189

一、以寄食式为主的艺术生产方式189

二、卖艺式的艺术生产方式在汉代的出现193

三、自娱式的艺术生产方式在汉代的发展197

第四节 汉代歌诗生产的消费目的分类与音乐分类198

一、汉代歌诗生产的消费目的分类198

二、汉代歌诗艺术的音乐分类200

第四章 艺术生产视野下的两汉歌诗艺术成就221

第一节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汉代歌诗的创新221

一、宗教诗的政治化以及与大众生活的远离222

二、世俗化的娱乐歌诗在汉代的生产229

第二节 从艺术表演的角度看汉乐府歌诗的艺术形式241

一、关于汉乐府歌诗的一般表演方式241

二、表演的戏剧化对叙事性歌诗体裁形式的影响244

三、歌唱艺术的程式化与汉乐府歌诗的语言结构249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歌诗生产25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乐府机关的变革与歌诗生产258

一、汉哀帝罢乐府的政治背景及其对歌诗生产的影响258

二、魏晋南朝乐府官署的变革与清商乐的发达262

三、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的变革与胡乐的流行27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歌诗生产与消费279

一、魏晋南北朝歌诗生产的社会现实前提280

二、魏及西晋的歌诗生产与消费287

三、东晋南朝的歌诗生产与消费299

四、北魏迁洛之后的歌诗生产与消费312

五、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生产与消费319

第六章 艺术生产视野下的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成就327

第一节 歌诗消费的兴盛与魏及西晋文人歌诗的发达327

一、公宴雅集:建安歌诗的生产背景与歌诗艺术美的关系327

二、故事体、代言体歌诗与西晋歌诗艺术的表演方式蠡测341

第二节 歌诗生产与东晋南朝的歌诗艺术解读355

一、南方情歌的生产背景与清商新声的早期形态356

二、南方情歌的歌唱特点及对清商新声的影响358

三、清商新声的音乐体制对清商曲辞的影响362

第三节 鼓吹乐和横吹乐的南传及对梁陈文人创作的影响367

一、鼓吹乐与横吹乐367

二、北方鼓吹乐与横吹乐在南方的传播371

三、鼓吹乐和横吹乐的表演效果376

四、鼓吹乐和横吹乐对南朝文人创作的影响382

第七章 初盛唐诗歌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387

第一节 初唐人对近体诗律的探索与歌诗传唱387

一、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388

二、从永明体谈起390

三、初唐人探讨诗律的具体情境407

四、入乐诗歌在声律上的特点410

五、声律探索者的音乐素养和职责413

六、相关的几个问题415

第二节 盛唐诗的繁荣与歌诗传唱420

一、唐玄宗与盛唐歌诗的繁盛421

二、盛唐著名诗人的歌诗创作423

三、盛唐人的风雅观与歌诗创作430

第八章 中晚唐诗歌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444

第一节 中唐元白诗派的创作与歌诗传唱的关系444

一、从歌诗传唱的角度看元白的新乐府创作444

二、元白等人的歌诗创作463

第二节 晚唐“才子词人”的歌诗创作468

一、晚唐歌诗生产的特点与才子词人的出现469

二、才子词人的性格和才艺470

三、才子词人的价值观念476

四、才子词人的歌诗480

五、关于唐代歌诗传唱对诗人创作影响的几点认识486

第九章 两宋都市商业文化与歌诗生产发展489

第一节 都市商业文化发展与市民精神生活489

一、商业经济的发展与都市生活的繁荣489

二、宋代歌妓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493

第二节 社会风习与歌妓制度的结合501

一、唐代酒令艺术与词体的形成501

二、词的社交与娱乐功能512

第三节 文人的风流雅兴与歌诗生产515

一、宫廷音乐机构与大晟乐府515

二、文人的养妓制度与辞采风流518

第四节 柳永的出现及其意义522

一、脂粉堆里讨生活的“无行”文人522

二、科场失意之际的价值替代527

三、柳词艺术成就的取得及其意义533

第十章 艺术生产视野中的宋代文人词541

第一节 歌妓与文人共同作用下的词体风貌541

一、以歌妓为中介的音乐文学系统541

二、“花间范式”的延续与文人的歌妓情结548

第二节 宋代文人词学观念的文化分析555

一、诗词分途后的宋人词体观及其矛盾心态555

二、别是一家与自是一家的冲突和制约559

第三节 姜夔与张炎在宋词发展史上的意义563

一、一个能自度新曲的文人歌诗生产者563

二、一本对歌诗生产特别重视的理论著作569

第十一章 宋元歌诗艺术生产的复杂化576

第一节 从词到曲——歌诗艺术生产的新变577

一、宋元文人歌诗形式的嬗变577

二、词曲关系的剖析579

三、宋金民间俗曲的传播581

第二节 从歌舞剧曲到杂剧套曲584

一、唐宋大曲和宋金大型说唱艺术584

二、从《商调蝶恋花》到《西厢记诸宫调》587

三、从董《西厢》到王《西厢》589

第三节 商业化的宋元歌诗传播591

一、宋元戏曲的传播和消费592

二、宋元戏曲演出的场所596

三、宋元艺术生产和消费与元曲的形成598

第十二章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元曲的艺术成就603

第一节 元曲艺术本体的特点604

一、元人的曲本位观念604

二、元曲艺术本体的特点610

三、元杂剧的歌诗本质616

第二节 杂剧艺术家的出现及其意义619

一、具有现代文化意义的艺术生产者关汉卿623

二、沟通文人与大众消费心理的巨匠王实甫628

三、元人对元曲艺术价值的认识632

第三节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元曲635

一、元曲文本艺术生产的商业化现象635

二、元曲艺术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640

三、元曲艺术的传播形式643

结语 古代歌诗艺术生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654

一、加强古代歌诗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654

二、艺术生产理论在歌诗研究中的运用663

参考书目670

后记6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