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奇玲,罗达尚主编 著
- 出版社: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0075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446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471页
- 主题词:民族医药学(地点: 中国) 民族医药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藏医药学3
第一章 悠久的历史3
第一节 萌芽时期(远古-6世纪)3
第二节 奠基时期(6-9世纪中叶)6
第三节 发展和争鸣时期(9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12
第四节 繁荣时期(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15
第五节 新生时期(1951年以后20
第三节 触诊24
第一节 三因学说25
第二章 藏医学的理论体系25
第二节 解剖、生理和病理26
第三节 病因学说29
第四节 胚胎学32
第三章 藏医的诊断方法36
第一节 脉诊36
第二节 尿诊39
第三节 试验诊断法42
第四章 疾病分类及治疗43
第一节 “龙”病43
第二节 “赤巴”病45
第三节 “培根”病48
第四节 “培根木布”综合症50
第五节 痞块症54
第六节 浮肿病56
第七节 水肿病57
第八节 肺痨症58
第九节 热症58
第十节 瘟疫症64
第十一节 不消化症67
第十二节 心脏病67
第十三节 肝病68
第十四节 疝气69
第十五节 白脉病70
第十六节 “黄水”病71
第十七节 虫病72
第十八节 小儿疾病73
第十九节 妇科疾病76
第二十节 产科常见疾病78
第二十一节 创伤79
第五章 治疗方法81
第一节 放血疗法81
第二节 艾灸疗法85
第三节 穿刺法88
第四节 械治90
第五节 催吐法91
第六节 擦涂疗法92
第七节 药浴92
第六章 藏医的稀世珍宝“曼汤”94
第一节 “曼汤”的沿革94
第二节 “曼汤”的内容96
第三节 “曼汤”的价值107
第七章 藏医教育110
第一节 藏医教育的形式111
第二节 藏医教育的特色115
第八章 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简介116
第一节 《晶珠本草》的内容116
第二节 《晶珠本草》的历史地位116
第九章 藏药学的理论体系119
第一节 历代药物分类法126
第十章 藏药分类与方剂126
第二节 现代藏药分类法127
第三节 具有代表性的药效分类法129
第十一章 藏药资源概述132
第一节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132
第二节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133
第三节 藏药植物区系成分135
第一节 矿物药136
第十二章 藏药资源选介136
第二节 孢子植物药143
第三节 裸子植物药144
第四节 被子植物药145
第十三章 藏药的采集、加工与炮制181
第十四章 藏药复合名称简释187
第十五章 藏医疾病名称简释189
第二节 蒙医药学的形成发展时期(13世纪初-20世纪初)193
第一章 蒙医药学发展简史193
蒙医药学193
第一节 蒙医药的起源(远古-12世纪末)193
第三节 蒙医药学的繁荣时期(解放后至今)195
第二章 蒙医药学著作和名家简介196
第一节 蒙医药著作196
第二节 名家198
第三章 蒙医学理论体系201
第一节 阴阳、五元学说201
第二节 人体三素学说203
第三节 七元三秽学说204
第四节 人体构成学说205
第五节 病理207
第四章 诊断方法212
第一节 问诊212
第二节 望诊213
第五章 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217
第一节 治疗原则217
第二节 治疗方法218
第一节 放血疗法220
第六章 外治疗法(五种疗术)220
第二节 穴位灸法223
第三节 罨敷疗法225
第四节 药浴与热水浴226
第五节 擦涂推拿法228
第六节 针刺方法229
第七节 其他外治疗法230
第七章 疾病各论232
第一节 内科疾病232
第二节 温病246
第三节 妇科259
第四节 儿科263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267
第六节 外科272
第七节 骨伤科277
第八章 蒙医药教育285
第九章 蒙医学名词术语注释286
第一节 药味288
第十章 蒙药学理论体系288
第二节 药物功能289
第三节 药效291
第四节 药味的转化学说292
第五节 配方理论292
第六节 常用传统剂型294
第七节 用药方法295
第八节 药材的采集、加工及炮制296
第十一章 蒙药资源概况299
第一节 医治“赫依”症药物304
第十二章 药物各论304
第二节 医治“协日”症药物306
第三节 医治“巴达干”症药物309
第四节 医治血症的药物313
第五节 医治“黄水”病药物317
第六节 驱虫药物320
第七节 杀“粘”药物320
第八节 清热药物323
第九节 利尿、消肿药物327
第十节 破痞药物329
第十一节 止咳、祛痰药物330
第十二节 滋补、强壮药物332
第十三节 医治脑患、“白脉”病药物333
第十四节 止腐敛疮药物334
第十三章 方剂337
第一节 治疗“赫依”症方337
第二节 治疗“协日”症方338
第三节 治疗“巴达干”症方339
第四节 治疗血症方340
第五节 治疗“黄水”症方341
第六节 消“粘”驱虫方342
第七节 治疗瘀症方344
第八节 破痞方345
第九节 消浮肿方345
第十节 清热解毒方346
第十一节 导泻方347
第十二节 治疗五官科病方347
第十三节 治疗脏腑病方348
第十四节 治疗儿科病方352
第十五节 治疗妇科病方352
第十六节 治疗“白脉”病方353
第十七节 治疗腐疮、骨外伤方354
第十八节 解毒方355
第十九节 滋补方356
第十四章 蒙药科研概况358
第一章 维吾尔医药学简史369
维吾尔医药学369
第二章 维吾尔医基础理论概述375
第一节 “艾尔康”(四大物质)学说375
第二节 “密杂吉”(气质)学说377
第三节 “合力提”(体液)学说378
第四节 “艾扎”(器官)学说379
第五节 “库外提”(力)学说381
第六节 “太比艾提”(素质)学说382
第七节 “艾非阿勒”和“艾尔瓦”(形神)学说383
第八节 “赛艾提”(健康)学说383
第九节 “买热孜”(疾病)学说385
第十节 “塔西合斯”(诊断)学说387
第十一节 “依拉吉”(治疗)学说389
第三章 维吾尔医药物学393
第一节 维吾尔医常用药物393
第二节 维吾尔药剂型413
第四章 维吾尔医特色疗法简介414
第一节 白癜风的治疗414
第二节 接骨疗法414
第三节 埋沙疗法415
第五章 维吾尔医药教育416
傣医药学419
第一章 傣医药发展简史419
第一节 傣医学的起源419
第二节 傣医药学文献419
第三节 傣医药学的发展420
第二章 傣医学理论体系421
第一节 四塔421
第三节 暖424
第二节 五蕴(巴咱夯等哈)424
第四节 脏腑425
第三章 傣医学诊断方法427
第一节 望诊427
第二节 问诊428
第三节 摸诊428
第四章 傣医常用治法及方剂429
第一节 常用治法429
第二节 常用方剂429
第一节 热病类(傣语:西里凹类)437
第五章 傣医常见疾病分类证治437
第二节 斑疹类(傣语:咪响灰类)445
第三节 痹病类(傣语:阿麻巴类)450
第四节 毒病、血病类(傣语:拢少聋类)463
壮医药479
第一章 壮医药发展简史479
第一节 壮医的萌芽时期(远古-周)479
第二节 壮医的经验积累时期(秦-隋)481
第三节 壮医的形成时期(唐-元)484
第四节 壮医的发展时期(明-清)488
第二章 壮医内科490
第三章 外科497
第四章 壮医皮肤科500
第五章 妇科505
第六章 其它治疗法509
第七章 壮药选编515
第一章 苗医药学源流539
苗医药539
第二章 苗医理论体系541
第一节 苗族生成哲学541
第二节 生灵学541
第三节 生病学543
第四节 看病(诊病)544
第五节 整病(治病)545
第三章 苗药理论体系546
第四章 十七病候议治549
第五章 十七病候医方569
第六章 十七病候议治重点苗药名物考578
?医药587
第一章 概述587
第二章 ?医基础理论591
第一节 清浊二气591
第二节 人与天地同592
第三节 五行及其配属关系593
第四节 气血与经络595
第五节 脏腑生理595
第六节 病因与发病596
第七节 预防理论596
第三章 ?医治疗学600
第一节 内科600
第二节 外科613
第三节 妇科619
第四节 产科621
第五节 儿科624
第一节 植物药的起源628
第四章 ?药发展简史628
第二节 动物药的起源629
第三节 矿物药的起源629
第四节 药物加工的起源630
第五节 动、植物的原始分类631
第五章 ?医药史籍简介633
第一节 医算与《医算书》633
第二节 《造药治病书》的内容和特点641
第三节 《滇南本草》中的?药643
第四节 《双柏?医书》的内容与价值644
第五节 《双柏?医书》与《滇南本草》之关系648
第六章 常用植物药651
第七章 矿物药675
第八章 ?医药研究进展681
第一节 医药史的研究681
第二节 动物药的研究682
第三节 植物药的研究682
第四节 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683
第二节 早期冲傩医学687
第一节 古代社会时期的侗医药687
第一章 侗医简史687
侗医药687
第三节 近代侗医学688
第二章 侗医基础理论689
第一节 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689
第二节 气和水与人体生理功能的关系689
第三节 气和水与人体病理的关系689
第五节 对疾病的命名与分类690
第四节 对致病因素的认识690
第三章 疾病的诊断与治则691
第一节 诊法691
第二节 治则与治法691
第四章 侗医常见病症的诊治694
第一节 吓谬694
第二节 宾罢米696
第三节 宾蛾698
第四节 宾隋帕700
第五节 宾毒雷700
第六节 宾办乜703
第七节 宾宁乜705
第八节 朗鸟证708
第九节 兜隋啃711
第十节 降万·降吆713
第十一节 惊证716
第十二节 痧证718
第五章 侗药资源选介736
朝鲜医药747
第一章 朝鲜医药的历史渊源747
第二节 阴阳论750
第二章 朝医基础理论750
第一节 “天、人、性、命”整体观750
第三节 四行论751
第四节 脏腑论752
第三章 病理学755
第一节 朝医强调“四淫”的病因作用755
第二节 “四情”的发病机理755
第三节 “四淫”的发病机理756
第四节 四伤756
第一节 辨象及分型757
第四章 诊断学757
第二节 临床辨证759
第五章 临床学760
第一节 四象人外感“局限病”760
第二节 四象人内伤易患病证761
第三节 辨象施治“异病同象同治”,“同病异象异治”761
第四节 疾病分类762
第六章 朝医方剂学765
第一节 方剂概论765
第二节 常用方剂766
第七章 朝药学777
第一节 药学理论777
第二节 体质用药778
第三节 常用朝药779
土家医药787
第一章 土家医药起源与发展787
第一节 土家医药的起源787
第二节 土家医药教育的发展788
第一节 人体结构与功能790
第二章 土家医基础790
第二节 病因、病理794
第三节 诊法797
第四节 治法803
第三章 土家药810
第一节 药物命名特点810
第二节 药物性能811
第三节 药物分类813
第四节 药物的炮制、剂型852
第四章 土家医学名词术语解释856
瑶医药861
第一章 瑶医药简史861
第二章 瑶医常见病的诊治864
第一节 内、儿科864
第二节 外科869
第三节 妇产科872
第四节 五官科874
第二节 痧症的临床主要症状876
第三章 瑶医对痧症的诊疗876
第一节 瑶医对痧症病因病机的认识876
第三节 几种试验诊断法877
第四节 常用的外治疗法877
第五节 常见的几种痧症及其治疗878
第四章 瑶医常用的外治法881
第一节 药浴疗法881
第二节 敷脐疗法882
第四节 敷百会疗法883
第三节 敷足心疗法883
第五节 火灸疗法884
第六节 拔罐疗法886
第七节 挑治疗法887
第八节 刮疗888
第九节 捶击疗法888
第十节 点刺疗法888
第五章 瑶医传统用药精选889
第一节 五虎889
第二节 九牛890
第三节 十八钻891
第四节 七十二风893
畲医药901
第一章 畲医药现状与特点901
第一节 畲医药的现状901
第二节 畲医药的特点903
第二章 畲医特殊疗法907
第一节 畲医诊治痧症技术907
第二节 畲医正骨与治伤技术918
第三节 畲医食物疗法924
第四节 畲医治疗“小儿风症”926
第三章 畲医单验方选辑929
第一节 内科疾病929
第二节 外科疾病938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943
第四节 小儿科产病947
第五节 五官科疾病949
第一节 苔藓类952
第二节 蕨类952
第四章 畲医常用植物药952
第三节 裸子植物958
第四节 被子植物959
水医药993
第一章 水医药史993
第一节 医药学的起源和经验积累993
第二节 巫与医是同生共步的产物993
第三节 水医药的发展历程994
第二节 疾病命名原则996
第二章 水医药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996
第一节 病因996
第三节 诊病方法997
第四节 治疗大法998
第三章 水医药单验方选1000
第一节 内科1000
第二节 外科1005
第三节 妇科1009
第四节 儿科1010
第五节 五官科1011
第四章 水医药物1013
第一节 概述1013
第二节 药物1014
拉祜医药1037
第一章 医药根源与发展1037
第一节 独特的人体结构及病因、病机1039
第二节 诊断方法1039
第二章 基本理论1039
第三节 对疾病的命名和分类1041
第三章 治疗方法和预防1042
第一节 药物疗法(内服与外用)1042
第二节 非药物疗法1043
第四章 用药原则及治疗1048
第五章 拉祜医常用成方、处方1051
第六章 拉祜医祖传单、验方选编1055
第七章 拉祜医传统药1065
第一章 回族的一般情况1091
第一节 名称由来、源流及发展简况1091
回医药1091
第二节 回族的聚居地及分简况1092
第三节 独特的回族风俗习惯1092
第二章 回医学发展史1095
第一节 阿拉伯医学体系的形成1095
第二节 中阿医学文化交流及回医学的形成1096
第三节 记载中国回医药学的书籍史料1098
第三章 回医药学理论体系1102
第四章 中国回族医疗机构1105
第一节 外治法1107
第五章 回医民间疗法及医药知识1107
第二节 偏方验方1109
第四节 回医食疗1110
第六章 回医药物1112
第一节 回医药物的性能与气味1112
第二节 回医药物分类与功效1114
哈萨克医药1121
第一章 哈萨克医药发展简史1121
第一节 阿勒特吐格尔(六元)学说1124
第二章 特甫跌灭(总论)论六元1124
第二节 吾孜叶克·科孜叶克(阴阳)学说1135
第三节 热阿依(气候)学说1139
第四节 阿勒玛期木(转化)学说1141
第五节 吾什奴木达尔学说1145
第六节 苏勒(体液)学说1146
第七节 胡瓦提(气)学说1149
第八节 斯尔哈提斯别甫克叶尔(病因)学说1151
第九节 特吾热拉吾勒托热拉吾勒托热阿甫(经络)学说1153
第三章 吉克跌灭(各论)论人体1155
第一节 有机整体1155
第二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阿勒特吐格尔(六元)的关系1158
第三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吾孜叶克·科孜叶克(阴阳)的关系1159
第四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阿勒玛斯木(转化)的关系1159
第五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胡瓦提(气)的关系1159
第七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朱勒得孜(星辰)的关系1160
第八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吾什奴木(情感)间的关系1160
第九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热阿依(气候)的关系1160
第六节 人体脏器器官与十二生肖的关系1160
第一节 望诊1162
第四章 诊断学1162
第二节 切诊(切脉)1167
基诺医药1171
第一章 基诺医药概述1171
第一节 基诺医药的产生与发展1171
第二节 基诺医对人体结构及生理功能的认识1172
第三节 基诺医对疾病的认识1173
第四节 基诺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173
第二章 方剂1174
第一节 传染病1174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117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1176
第四节 循环及血液系统疾病1178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1179
第七节 妇科疾病1180
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1180
第八节 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1181
第九节 创伤性疾病1182
第十节 肿瘤1184
第三章 基诺药物1185
第三节 回族民间歌谣医谚1190
普米医药1203
第一章 概况1203
第二章 传染性疾病1204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1213
第四章 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1215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1221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1226
第七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1229
第八章 神经系统疾病1231
第九章 妇产科疾病1236
佤医药1245
第一章 佤药方剂1245
第一节 概论1245
第二节 方剂选录1248
第二章 佤医约物1263
羌医药1275
第一章 羌医药发展史1275
第一节 植物药类1277
第二章 羌医药物1277
第二节 动物药类1286
第三节 矿物药类1288
土医药1291
第一章 土医药体系1291
第二章 疾病分类、诊断和治疗1292
第一节 疾病分类1292
第二节 诊断方法1292
第三节 治疗方法1293
第三章 常见病治疗1294
第四章 药物资源概况1301
第一节 品种与分类1301
第二节 产量(蕴藏量)1301
第三节 资源分布和质量1301
第五章 药物及其分类1303
第一节 地产主要药物1303
第二节 部分地产药物1309
第三节 调入药物1310
第二节 药物的炮制1311
第六章 药物的采集加工、炮制1311
第一节 药物的采集加工1311
第七章 药物制剂1312
第一节 散剂1312
第二节 糊(膏)剂、酒剂、熏(洗)剂1312
裕固医药1315
第一章 裕固医药发展简史1315
第二章 裕固医药理论体系1316
第二节 诊断方法1317
第一节 疾病分类1317
第三章 疾病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1317
第三节 治疗方法1318
第四章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1319
第一节 常见病的治疗1319
第二节 预防1325
第五章 药物资源概述1326
第一节 品种与分类1326
第二节 药材蕴藏量1326
第三节 药材的分布特点1327
第六章 药物分类1328
第一节 地产药物1328
第二节 调入药物1333
第七章 药物制剂及剂型1335
第一节 水煎剂1335
第二节 散剂1335
第三节 酒剂1336
第四节 糊(膏)剂、搽剂、滴耳剂和点眼剂1336
第二节 药物现状与展望1337
第一节 药物特点1337
第八章 药物特点与展望1337
东乡医药1341
第一章 民族和医药发展简史1341
第一节 民族简介1341
第二节 医药简史1341
第二章 医药体系、著作和名人简介1343
第一节 医药理论体系1343
第二节 医药著作和名人简介1343
第二节 诊断方法1345
第三章 疾病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1345
第一节 疾病分类1345
第三节 治疗方法1346
第四章 常见病的治疗1348
第五章 药物资源概况1353
第一节 品种与分类1353
第二节 产量(蕴藏量)1353
第三节 资源分布和质量1353
第一节 地产药物1355
第六章 药物1355
第二节 调入药物1362
第七章 药物的采集加工和炮制1366
第一节 药物的采集加工1366
第二节 药物的炮制1366
第三节 药物制剂1367
第八章 药物发展现状与展望1369
第一节 药物的记载1369
第二节 药物的发展与现状1369
第二节 景颇药物和疾病分类1373
第一节 景颇医药历史1373
其它医药1373
第一章 景颇医药1373
第三节 诊断方法1375
第四节 药物采集与制剂1376
第五节 药物资源1377
第二章 布依医药1379
第一节 民族概况及医药简史1379
第二节 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1379
第四节 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381
第三节 药物资源及开发利用1381
第三章 纳西医药1383
第一节 民族概况及医药简史1383
第二节 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1383
第三节 药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385
第四节 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386
第四章 黎医药1387
第一节 民族概况及医药简史1387
第二节 理论体系及诊疗特色1389
第三节 药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390
第四节 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391
第五章 白医药1392
第六章 毛南医药1395
第七章 仫佬医药1401
第八章 高山医药1409
第九章 锡伯医药1412
第一节 民族的由来、源流及发展概况1416
第二节 满人入关前后的医学1416
第十章 满医药1416
第三节 满医学的发展1418
第四节 满族的医疗机构1420
第五节 满族民间医学家简介1420
第十一章 达翰尔医药1422
第十二章 鄂伦春医药1424
第一节 民族概况1424
第二节 诊疗特色1424
附录一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大事年表1426
附录二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部分论著目录索引1433
热门推荐
- 339881.html
- 2334948.html
- 356465.html
- 2536985.html
- 260189.html
- 919489.html
- 2326779.html
- 2025671.html
- 2208965.html
- 1183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7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1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6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0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6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8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5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