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孟澍江中医学术集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孟澍江中医学术集萃
  • 杨进,吴成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42426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孟澍江中医学术集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我所走过的医学道路--孟澍江自传3

卷一 生平传略3

二、悬壶济世,杏林育人--孟澍江教授生平5

卷二 学术精华11

一、创现代温病学体系11

(一)学术渊源11

(二)现代温病学特点12

二、探索中医教学规律14

(一)中医教育应符合中医学的自身规律14

(二)中医教学工作之“三诀”15

(三)提出习医读书之“三要”16

(四)重视培养学科人才17

(五)建立温病学教学体系17

三、积极倡导开展科研18

(一)中医理论的提高与现代科研的关系18

(三)中医科研应具有自身的特色19

(二)中医科研与西医等现代学科的关系19

四、精辟阐发温病内蕴20

(一)温病之内涵20

(二)新感与伏气21

(三)经方与时方22

(四)温病“毒”之含义23

五、揭示各种治法精义24

(一)对解表独具慧识24

(二)论清法别有心得26

(三)用下法得其真谛29

(四)温病用补重胃肾31

六、细析热瘀证治33

(一)成因有虚实之异33

(二)程度有轻重之分34

(三)治热瘀当开思路35

(一)沙参麦冬汤化裁治胃炎39

卷三 医学经验39

一、温病方广治杂病39

(二)小陷胸加枳实汤化裁治胃炎40

(三)宣痹汤化裁治咳逆40

(四)增液汤化裁治便秘41

(五)究病原治低热41

(六)自拟“清咽解毒汤”治口疾42

(七)香附旋覆花汤化裁治胁痛*43

(八)双补汤化裁治精少44

二、临床验案评析44

(一)疏理肝气以解高热44

(二)花类药以治胃痛45

(三)温养胃阳治不能食46

(四)肺肾同调以治咳喘46

(五)寒热并用治疗慢性喘咳47

(七)散寒化瘀通络治胸痹48

(六)清化痰热以治头痛48

(八)清肺养阴治疗产后痿躄49

(九)通导肠腑治疗慢性泄泻50

(十)疏肝健脾以治痛泄50

(十一)调肝以治郁证51

(十二)益肾固冲治功能性子宫出血52

(十三)补涩以治月经淋漓53

(十四)攻下开窍治疗春温神昏53

(十五)疏风消疹汤治疗荨麻疹54

三、医话选录55

(一)萎缩性胃炎55

(二)丹毒流火55

(三)细菌性痢疾56

(四)流行性腮腺炎56

(五)湿温56

(八)癫痫57

(九)呃逆57

(七)失眠57

(六)支气管哮喘并发感染57

(十)产后恶露不行58

(十一)耳鸣58

(十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58

(十三)神经血管性头痛59

(十四)扁平苔藓口腔炎59

(十五)乳糜血尿59

(十六)低热60

(十七)经漏60

(十八)口糜60

(十九)痹证61

卷四 经验方录65

一、肺肾咳喘方65

二、金水六君加五味煎65

四、润肠通便方66

三、生发煎66

五、抗衰延年膏67

六、头痛舒煎67

七、辛芎二黄汤68

八、清咽解毒片68

九、截疟吐方68

十一、宣痹加贝汤69

十二、感冒咳嗽方69

十、增液复津方69

卷五 论著汇辑73

一、温病抉微篇73

(一)温病学发展对策的讨论--从发展温病学的三大支柱谈起73

(二)温病学的发展与展望74

(三)对温病学中有关问题的讨论77

(四)温病卫气营血学说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81

(五)温病卫气营血学说简介84

(六)温病常用诊法97

(七)论叶天士温病治则104

(八)温病主要治法107

(九)谈谈温病治疗中的滋阴法112

(十)汗、清、下、滋四法在温病临床上的运用113

(十一)温病昏、呃、痉厥证治综谈118

(十二)对《温病条辨》中有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121

(十三)《温病条辨》关于恶寒的辨治124

(十四)《温病条辨》关于发热的辨治128

(十五)《温病条辨》关于口渴的辨治133

(十六)叶天士论湿初识137

(十七)“毒”在温病发病中的意义142

(十八)温病热瘀证治若干问题浅议142

(十九)温病血瘀辨证的思路与方法145

二、医学杂谈篇148

(一)论少阴病寒化热化证治148

(二)胃与肾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治运用150

(三)肝病证治综谈151

(四)用药心悟154

(五)中医药学应有一个飞跃155

(六)根深才能叶茂158

(七)中医药对热性病治疗之思考162

三、临证治验篇164

(一)金汁治愈瘟疫昏痉案164

(二)王少江师治齿衄案165

(三)我对四逆散的加减运用166

(四)老年性咳喘证治经验167

(五)治疗便秘理气三法168

(一)赵海仙治病事迹170

四、医学琐记篇170

(二)悼念徐汉江先生172

(三)序文选173

五、教学手记篇175

(一)对实习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175

(二)中医教学琐谈178

(三)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教学法180

(四)发扬中医特色,提高中医教学质量1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