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视频和高清 算法和接口 原书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加)查尔斯·波因顿著;刘开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6650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数字视频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视频和高清 算法和接口 原书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2
第1章 光栅图像2
1.1 幅型比概念3
1.2 几何4
1.3 图像采样4
1.4 数字化4
1.4.1 量化5
1.4.2 一维采样5
1.4.3 二维采样5
1.5 感知均匀性5
1.6 色彩6
1.7 亮度和色差分量6
1.8 数字图像的表示方法7
1.9 标清和高清8
1.10 方形采样8
1.11 幅型比的比较9
1.12 幅型比9
1.13 帧频11
第2章 图像的采样和显示12
2.1 图像状态12
2.2 EOCF标准13
2.3 娱乐节目14
2.4 图像获取14
2.5 面向消费者的视频获取14
2.6 消费类电子显示器15
第3章 线性光和感知均匀性16
3.1 对比16
3.2 对比度17
3.3 感知均匀性18
3.4 “编码100”难题和非线性图像编码18
3.5 线性和非线性21
第4章 量化22
4.1 线性度22
4.2 分贝22
4.3 噪声、信号和灵敏度23
4.4 量化误差24
4.5 全摆幅24
4.6 演播室摆幅(下余量和上余量)25
4.7 接口偏移量26
4.8 处理编码26
4.9 二进制补码回绕27
第5章 对比度和明亮度28
5.1 感知特性28
5.2 显示处理信号的历史28
5.3 数字驱动电平29
5.4 信号和明度之间的关系30
5.5 算法31
5.6 黑色电平设置33
5.7 对比度和明亮度控制的影响33
5.8 交替传译35
5.9 LCD中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5.10 PDP中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5.11 桌面图形的明亮度和对比度控制36
第6章 计算中的光栅图像38
6.1 特征图像的描述39
6.2 光栅图像39
6.2.1 二值图像39
6.2.2 灰度图像40
6.2.3 真彩色图像40
6.2.4 伪彩色图像41
6.3 不同类型之间的转换41
6.4 图像文件42
6.5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分辨率”42
第7章 图像结构43
7.1 图像重建43
7.2 采样孔径44
7.3 光斑轮廓45
7.4 “箱”分布46
7.5 高斯分布46
第8章 光栅扫描47
8.1 闪烁率、刷新率和帧频47
8.2 扫描简介48
8.3 扫描参数48
8.4 隔行扫描49
8.5 抖动50
8.6 模拟系统中的隔行扫描51
8.7 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51
8.8 扫描表示法52
8.9 运动描绘53
8.10 分段帧(24PsF)53
8.11 视频系统的分类53
8.12 系统之间的转换53
第9章 分辨率55
9.1 幅频响应和带宽55
9.2 视觉灵敏度56
9.3 观看距离和角度56
9.4 克尔效应57
9.5 分辨率58
9.6 视频中的分辨率59
9.7 观看距离59
9.8 再谈隔行扫描59
第10章 恒定照度61
10.1 恒定照度原理61
10.2 CRT补偿62
10.3 从恒定照度的分离62
10.4 亮度63
10.5 照度转换成色度的“泄露”63
第11章 图片渲染66
11.1 环绕效果66
11.2 色调比例调整66
11.3 渲染合并67
11.4 桌面计算中的图像渲染68
第12章 亮度和色度简介69
12.1 亮度69
12.2 照度简述69
12.3 色差编码(色度)69
12.3.1 Y′PBPR70
12.3.2 Y′CBCR70
12.3.3 Y′UV70
12.3.4 Y′IQ70
12.4 色度亚采样71
12.4.1 4:4:471
12.4.2 4:2:271
12.4.3 4:1:171
12.4.4 4:2:071
12.5 色度亚采样符号71
12.6 色度亚采样滤波器72
12.7 复合NTSC和PAL的色度73
第13章 SD分量介绍74
13.1 扫描标准74
13.2 宽屏(16:9)SD76
13.3 方形和非方形采样76
13.4 重采样77
第14章 复合NTSC和PAL的介绍78
14.1 NTSC和PAL编码78
14.2 NTSC和PAL解码79
14.3 S视频接口80
14.4 频率交织80
14.5 复合模拟SD80
第15章 HD介绍81
15.1 HD扫描81
15.2 BT.7 09 HD彩色编码83
第16章 视频压缩简介84
16.1 数据压缩84
16.2 图像压缩84
16.3 有损压缩84
16.4 JPEG85
16.5 运动JPEG85
16.6 JPEG 200086
16.7 夹层压缩86
16.8 MPEG87
16.9 图像编码类型(I、P、B)87
16.10 重排89
16.11 MPEG-189
16.12 MPEG-289
16.13 其他MPEG标准90
16.14 MPEG IMX90
16.15 MPEG-490
16.16 H.2 6490
16.17 帧内AVC91
16.18 WM9、WM10、VC-1编解码91
16.19 CE采样压缩91
16.20 HDV91
16.21 AVCHD92
16.22 IP传输到用户的压缩92
16.23 VP8(WebM)编解码92
16.24 狄拉克(基本)92
第17章 流和文件93
17.1 历史概述93
17.2 物理层94
17.3 流接口94
17.4 IEEE 1394(火线接口、i.LINK)95
17.5 HTTP实时流媒体(HLS)96
第18章 元数据97
18.1 元数据例1:CD-DA97
18.2 元数据例2:.yuv文件98
18.3 元数据例3:RFF98
18.4 元数据例4:JPEG或JFIF99
18.5 元数据例5:序列显示扩展100
18.6 小结102
第19章 立体(三维)视频104
19.1 图像获取104
19.2 S3D显示104
19.3 立体电影104
19.4 时间多路复用105
19.5 偏光法105
19.6 波长复用(光谱立体/杜比)106
19.7 裸眼立体显示106
19.8 视差屏障显示106
19.9 立体光栅显示106
19.10 录制和压缩107
19.11 用户接口和显示107
19.12 幻影108
19.13 聚散度和调节108
第二部分 理论110
第20章 滤波和采样110
20.1 采样定理110
20.2 对频率为0.5 fs的信号进行采样111
20.3 幅频响应112
20.4 矩形函数的幅频响应113
20.5 sinc(·)加权函数114
20.6 点采样的频率响应114
20.7 傅里叶变换对115
20.8 模拟滤波器116
20.9 数字滤波器116
20.10 冲激响应119
20.11 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119
20.12 滤波器的实际可实现性120
20.13 相位响应(群延迟)121
20.14 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121
20.15 低通滤波器122
20.16 数字滤波器设计124
20.17 信号重构125
20.18 接近0.5 fs的重构125
20.19 “(sin x)/x”修正126
延伸阅读127
第21章 重采样、插值和抽取128
21.1 2:1下采样129
21.2 过采样130
21.3 插值131
21.4 拉格朗日插值131
21.5 用于滤波的拉格朗日插值132
21.6 多相插值器133
21.7 多相抽头和相位134
21.8 多相插值器的实现134
21.9 抽取135
21.10 用于抽取的低通滤波器135
第22章 图像数字化与重构136
22.1 空间频域137
22.2 梳状滤波138
22.3 空域滤波139
22.4 图像预采样滤波器139
22.5 图像重构滤波器139
22.6 空间(二维)过采样140
第23章 感知和视敏特性142
23.1 视网膜142
23.2 适应性142
23.3 对比灵敏度143
23.4 对比灵敏度函数144
第24章 照度和明度146
24.1 辐射度和强度146
24.2 照度147
24.3 相对照度148
24.4 红、绿、蓝的照度148
24.5 亮度(CIE L*)148
第25章 CIE色度系统151
25.1 视觉的基本原理151
25.2 定义151
25.3 光谱功率分布和三刺激值152
25.4 光谱约束153
25.5 CIE XYZ三刺激值155
25.6 CIE[x,y]色品156
25.7 黑体辐射157
25.8 色温158
25.9 白光158
25.10 色彩适应159
25.11 感知均匀颜色空间160
25.12 CIE L*u*v*系统160
25.13 CIE L*a*b*参数(CIE LAB)161
25.14 CIE L*u*v*和CIE L*a*b*总结162
25.15 色彩规范和彩色图像编码162
延伸阅读163
第26章 视频色彩学164
26.1 加性重建(RGB)164
26.2 RGB基色特性165
26.3 BT.7 09基色166
26.4 老式标清基色167
26.5 sRGB系统168
26.6 SMPTE无标度基色168
26.7 AMPAS ACES基色168
26.8 SMPTE/DCI P3基色169
26.9 CMF和SPD169
26.10 归一化和缩放175
26.11 照度系数175
26.12 RGB和CIE XYZ之间的转换176
26.13 矩阵化引入的噪声177
26.14 RGB系统之间的转换177
26.15 相机白色基准178
26.16 显示器白光基准178
26.17 色域178
26.18 宽色域重现179
26.19 自由尺度色域、自由尺度指数179
延伸阅读179
第27章 伽马值181
27.1 CRT物理学中的伽马值181
27.2 惊人的巧合182
27.3 视频系统中的伽马校正182
27.4 光电转换函数183
27.5 BT.7 09 OECF184
27.6 SMPTE 240M OECF185
27.7 sRGB传递函数185
27.8 标清的传递函数186
27.9 位深度的需求187
27.10 现代显示设备中的伽马校正187
27.11 伽马估计188
27.12 视频、CGI和Macintosh中的伽马值189
27.13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伽马值191
27.14 伪彩色中的伽马值192
27.15 8位线性编码的局限192
27.16 CGI中的线性和非线性编码192
第28章 亮度与色差194
28.1 色敏度194
28.2 RGB和R′G′B′彩色立方体194
28.3 传统的亮度、色差编码197
28.4 照度和亮度标记198
28.5 非线性红、绿、蓝(R′G′B′)199
28.6 BT.6 01亮度200
28.7 BT.7 09亮度200
28.8 再论色度亚采样200
28.9 亮度/色差总结200
28.10 标清和高清亮度的混乱202
28.11 亮度、色差分量集203
第三部分 实际问题206
第29章 标清分量视频彩色编码206
29.1 标清的B′-Y′、R′-Y′分量207
29.2 标清的PBPR分量207
29.3 标清的CBCR分量208
29.4 从演播室RGB到Y′CBCR210
29.5 从计算机RGB到Y′CBCR210
29.6 “全摆幅”Y′CBCR210
29.7 Y′UV、Y′IQ的混淆211
第30章 高清分量视频彩色编码213
30.1 BT.7 09高清B′-Y′和R′-Y′分量213
30.2 BT.7 09高清PBPR分量214
30.3 BT.7 09高清CBCR分量214
30.4 xvYCC的CBCR分量215
30.5 从演播室RGB到Y′CBCR215
30.6 从计算机RGB到Y′CBCR216
30.7 高清和标清之间的转换216
30.8 彩色编码标准217
第31章 视频信号处理218
31.1 边沿处理218
31.2 过渡样值218
31.3 图像行219
31.4 SAL和SPW参数选择219
31.5 视频电平220
31.6 建立电平(基座)220
31.7 从BT.6 01到计算机领域221
31.8 增强221
31.9 中值滤波222
31.10 核心化223
31.11 色度转换改善223
31.12 混合与键控223
第32章 帧频、场频、行频和采样率225
32.1 场频225
32.2 行频225
32.3 声音副载波225
32.4 添加复合彩色226
32.5 NTSC彩色副载波226
32.6 576i PAL彩色副载波227
32.7 4fSC采样227
32.8 常见的采样率227
32.9 高清扫描的数字学228
32.10 音频速率229
第33章 时间码230
33.1 引言230
33.2 丢弃帧时间码230
33.3 编辑231
33.4 线性时间码231
33.5 垂直间隔时间码232
33.6 时间码结构232
延伸阅读232
第34章 2-3下拉234
34.1 2-3-3-2下拉235
34.2 将电影转换到不同的帧频235
34.3 原生24Hz编码237
34.4 转换到其他帧频237
第35章 去隔行239
35.1 空间域239
35.2 垂直-时间域240
35.3 运动自适应性241
延伸阅读242
第36章 彩条243
36.1 标清彩条243
36.2 标清彩条标记法244
36.3 PLUGE元素244
36.4 使用彩条调整复合解码器244
36.5 标清彩条中的-I、+Q和PLUGE元素245
36.6 高清彩条245
第四部分 演播室标准248
第37章 参考显示器和观看条件248
37.1 简介248
37.2 信号接口248
37.3 参考基色(黑色、白色)248
37.4 参考EOCF248
37.5 参考观看条件249
延伸阅读249
第38章 SDI和HD-SDI接口250
38.1 分量数字标清接口(BT.6 01)250
38.2 串行数字接口252
38.3 分量数字HD-SDI252
38.4 SDI和HD-SDI同步、TRS和辅助数据253
38.5 4:2:2 SD-SDI中的TRS253
38.6 HD-SDI中的TRS255
38.7 模拟同步和数字/模拟时序关系255
38.8 辅助数据255
38.9 SDI编码256
38.10 HD-SDI编码257
38.11 压缩视频接口257
38.12 SDTI257
38.13 切换和混合258
38.14 数字设备的时序258
38.15 ASI258
38.16 数字接口总结259
第39章 480i分量视频260
39.1 帧频260
39.2 隔行扫描260
39.3 行同步261
39.4 场/帧同步262
39.5 R′G′B′EOCF和三基色263
39.6 亮度(Y′)263
39.7 图像中心、幅型比和消隐263
39.8 半行消隐264
39.9 数字分量4:2:2接口264
39.10 模拟分量R′G′B′接口265
39.11 EBU N10模拟分量Y′PBPR接口265
39.12 行业标准模拟分量Y′PBPR接口266
第40章 576i分量视频267
40.1 帧频267
40.2 隔行扫描267
40.3 行同步268
40.4 模拟场/帧同步268
40.5 R′G′B′EOCF和三基色270
40.6 亮度(Y′)270
40.7 图像中心、幅型比和消隐270
40.8 数字分量4:2:2接口270
40.9 模拟分量576i接口271
第41章 1280×720像素高清272
41.1 扫描272
41.2 模拟同步272
41.3 图像中心、幅型比和消隐273
41.4 R′G′B′EOCF和三基色273
41.5 亮度(Y′)274
41.6 数字分量4:2:2接口274
第42章 1920×1080像素高清275
42.1 扫描275
42.2 模拟同步276
42.3 图像中心、幅型比和消隐278
42.4 R′G′B′EOCF和三基色278
42.5 亮度(Y′)279
42.6 数字分量4:2:2接口279
第43章 高清录像带280
43.1 D-5 HD(HD-D5、D-15)280
43.2 D-6281
43.3 HDCAM(D-11)281
43.4 DVCPRO HD(D-12)281
43.5 HDCAM SR(D-16)281
第44章 模拟分量高清接口282
第五部分 视频压缩286
第45章 JPEG和M-JPEG压缩286
45.1 JPEG块和MCU286
45.2 JPEG框图287
45.3 电平转换288
45.4 离散余弦变换288
45.5 JPEG编码示例288
45.6 JPEG解码290
45.7 压缩率控制290
45.8 JPEG/JFIF291
45.9 M-JPEG292
延伸阅读292
第46章 DV压缩293
46.1 DV色度亚采样293
46.2 DV帧/场模式294
46.3 DV的穿梭图像295
46.4 DV溢出方案295
46.5 DV量化295
46.6 DV数字接口296
46.7 消费类DV录制297
46.8 专业DV变体297
第47章 MPEG-2视频压缩298
47.1 MPEG-2的类和级298
47.2 图像结构300
47.3 MPEG中的帧频和2-3下拉301
47.4 亮度和色度采样结构301
47.5 宏块302
47.6 图像编码类型(I、P、B)302
47.7 预测303
47.8 运动向量304
47.9 块编码305
47.10 帧和场DCT类型305
47.11 之字形扫描和可变长编码306
47.12 刷新307
47.13 运动估计307
47.14 码率控制和缓冲区管理308
47.15 位流句法309
47.16 传输310
延伸阅读310
第48章 H.2 64视频压缩311
48.1 算法特性、类和级311
48.2 基本类和扩展类313
48.3 高类313
48.4 层次结构313
48.5 多参考图像314
48.6 宏块条314
48.7 空间帧内预测314
48.8 灵活的运动补偿314
48.9 四分之一像素运动补偿插值314
48.10 运动补偿预测的加权和偏置315
48.11 16位整数变换315
48.12 量化器315
48.13 可变长编码315
48.14 上下文自适应性316
48.15 CABAC317
48.16 去块滤波器317
48.17 缓冲区控制317
48.18 可分级视频编码317
48.19 多视点视频编码318
48.20 AVC-Intra318
延伸阅读318
第49章 VP8压缩319
延伸阅读320
第六部分 分发标准322
第50章 MPEG-2存储与传输322
50.1 基本流322
50.2 打包的基本流322
50.3 MPEG-2节 目流322
50.4 MPEG-2传送流323
50.5 系统时钟323
延伸阅读324
第51章 数字电视广播325
51.1 日本325
51.2 美国325
51.3 ATSC调制326
51.4 欧洲327
延伸阅读327
附录A 使用YUV和照度是有害的328
附录B 辐射测定与光度测定简介332
热门推荐
- 2569427.html
- 3268574.html
- 2116038.html
- 2832974.html
- 1894859.html
- 1391464.html
- 1989106.html
- 1419271.html
- 931130.html
- 6077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9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2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0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1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9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4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2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7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9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