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记忆的政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记忆的政治
  • 周海燕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8023497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记忆的政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1.南泥湾叙事:记忆建构与认同塑造2

2.话语、社会记忆与权力:社会史研究的一种路径12

3.大生产运动:既有结论与“再发现”的可能23

第二章 红色政权的合法性危机35

1.厚土之上的凋敝古城36

(1)征战之地36

(2)地理、经济与社会发展38

2.陕甘宁边区的政策制定与民众认同42

(1)认同聚合的基础43

(2)政治动员、民众参与与基层组织建设47

(3)意识形态的输入51

3.繁荣下的危机55

(1)公粮危机56

(2)合法性基础的动摇61

第三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危机下的紧急政治动员73

1.“大生产运动”的提出与神圣意义的赋予74

(1)边区危机的真实起因75

(2)政治议题的神圣性赋予与认同建构82

2.议题的政治动员87

(1)劳动竞赛:规训与激励88

(2)典型生产:红色偶像的诞生93

3.红色符号体系的形成100

(1)红色民歌的符号生产101

(2)秧歌剧中的符号生产114

(3)延安木刻中的符号生产119

第四章 南泥湾精神:核心记忆代码的形成133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记忆135

(1)两场战争和一条出路136

(2)“自己动手”:从“出路”到“道路”138

2.“组织起来”的记忆142

(1)改造二流子:游民规训与惩戒143

(2)变工与扎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先声152

(3)“生产一整风”双重规训:知识分子的道路158

3.“鱼水情深”的记忆166

(1)“拜师”166

(2)“纳谏”168

4.“官兵一致,人人平等”的记忆172

(1)领袖干部的生产传奇172

(2)家国同构的红色叙事176

第五章 模范是如何塑造的185

1.“南泥湾政策”:鱼水情深的屯垦传奇188

(1)从“烂泥湾”到“南泥湾”189

(2)三五九旅的集体人格塑造192

(3)生产与战斗,不朽的神话200

2.吴满有方向:首个“典型人物”的诞生与遗忘204

(1)谁能成为“吴满有”205

(2)翻身、感恩与革命208

(3)被符号化的吴满有213

(4)记忆的系统性剥夺及其民间抗争218

3.赵占魁运动:工会整风中竖起的红旗222

(1)清查“坏分子”223

(2)发现“好人”赵占魁230

(3)新式劳动者的政治人格塑造234

(4)整风中的思想改造与社会记忆重构238

第六章 话语即权力:大生产记忆的三次重构251

1.“人定胜天”:1960~1966年的《人民日报》大生产记忆话语分析255

(1)话语对象和话语主体259

(2)话语主题及其阐述模式266

(3)话语的社会影响272

2.“到农村去”:1970~1978年的《人民日报》大生产记忆话语分析278

(1)话语对象和话语主体281

(2)话语主题及其阐述模式285

(3)话语的社会影响294

3.“艰苦奋斗”:1989年6月~1996年的《人民日报》大生产记忆话语分析295

(1)话语对象和话语主体297

(2)话语主题及其阐述模式301

(3)话语的社会影响305

第七章 作为地理实在的南泥湾:红色记忆与中国现实315

1.空间叙事中的红色记忆建构318

(1)精心复原的“革命遗产”320

(2)被安排的叙事史324

(3)行动者的四种模式329

(4)生产劳动体验教学:一次完整的记忆建构335

2.村落记忆与中国现实339

(1)饥饿、生产与斗争340

(2)三次“新农村建设”的记忆347

(3)分裂的村庄352

(4)红色记忆经济学359

结论 大生产记忆与中国道路369

1.作为战时紧急政治动员的大生产运动371

2.作为政治合法性资源的大生产运动373

3.作为规训手段的大生产运动375

参考文献382

后记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