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南水居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ISBN:978750852920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人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卷 具体论 人的哲学解剖2
导论2
第一章 人的自然属性6
第一节 常见的自然属性的表现6
一 生命现象6
二 基本体征6
三 其他主要表现7
第二节 自然属性的性质8
一 自然性8
二 野蛮性9
三 非思维意识性9
四 不可泯灭性9
五 可调控性9
六 永恒性10
第三节 自然属性的无罪性论证13
一 同类之间的现13
二 非同类之间的现象14
三 辨析14
第二章 人的社会属性20
第一节 社会的定义20
第二节 人的社会属性21
一 社会属性的内涵21
二 社会属性的性质23
三 社会属性的社会意义24
第三节 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生25
一 个人的社会属性是社会强制赋予26
二 个人的社会属性由自己在社会活动中最后完成26
三 人的社会属性之俯瞰27
第三章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31
第一节 自然属性的作用31
一 满足和保障生存31
二 动机作用32
第二节 社会属性的作用33
一 对自然属性的作用33
二 社会属性自身的控制作用35
三 对社会的作用36
第三节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调控37
一 自然属性的调控38
二 社会属性的调控39
第四章 人之“性”之辨识(非生理性的)43
第一节 人性之识43
一 性格43
(一)国内流行的观点举例44
(二)国际流行的理论摘要47
(三)性格本质探讨51
(四)体的差异对性格影响初探62
(五)情感对性格的影响70
二 意志70
(一)意志的本质70
(二)意志的社会意义72
(三)意志的生成73
三 情感74
(一)情感的性状74
(二)几种常见的情感之辨识80
(三)情感的作用94
第二节 所谓“人性弱点”之辩100
一 常见的“人性弱点”举例之探寻100
二 人性弱点之辩105
中卷 整体论 人之论110
第五章 人的意义110
第一节 人类的意义110
一 探知生命110
二 探知宇宙115
第二节 人的意义116
一 对待生命的态度116
二 对外界的责任122
三 人的现实意义127
四 人的历史意义130
第三节 人的特点132
一 每一个人都有软弱之时132
二 每一个人都是生命孤旅137
三 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138
四 每一个人都有难言之隐140
第六章 人的社会责任142
第一节 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142
一 解读社会的内涵142
(一)什么是宏观上的共同利益143
(二)人在社会里是如何彼此关联的143
二 解读家庭关系144
(一)第一个关键词劳动关系144
(二)第二个关键词分工146
第二节 人的社会责任147
一 人的社会责任148
(一)人的第一个社会责任149
(二)人的第二个社会责任151
(三)人的第三个社会责任153
(四)人的第四个社会责任153
二 践行社会责任154
(一)常见的个人之间的微观矛盾的认识和解决154
(二)常见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认识和解决156
三 个人自由意志在社会的自由度160
(一)建立几个概念161
(二)如何度量个人自由意志的自由度161
(三)现实社会中的个人自由意志之扫描162
第三节 论个人修养164
一 修养的必须性164
二 修养的适当性167
三 修养的社会性170
第七章 道德之辨识173
第一节 何为道德173
一 对辞海上的定义的分析174
二 对李泽厚先生的道德定义分析175
三 对“听禅释禅”先生给的道德的定义的分析176
第二节 道德的产生181
一 远古社会的考量181
二 现代人社会的考量183
三 道德人定论考量185
第三节 道德和品德的区别187
一 道德的特点187
二 品德的特点189
第四节 有关道德之辩190
一 “道德的限制作用是一种恶”之辩190
论证一:人和人的愿望190
论证二:限制为何物193
论证三:道德的限制199
二 恶德论之辩201
(一)道德是高尚和完美的概念204
(二)道德还具有相对性204
(三)道德的逻辑关系205
(四)本体和表象205
(五)关于恶德论的核心“剩余利益”的讨论206
(六)道德和法律的关系207
下卷 应用篇 辨谬210
第八章 辨谬210
第一辨性本善和性本恶论之谬210
第一节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在认识上的片面性211
一 人性本善的代表孟子的片面性212
二 人性本恶的代表荀子的片面性214
三 佛教的某些观点215
第二节 人性本恶论的几个错误216
一 荀子性本恶的第一个错误 “张冠李戴”217
二 荀子性本恶的第二个错误 对恶的认识错误219
三 荀子性本恶的第三个错误 对欲的认识错误221
四 荀子性本恶的第四个错误 把礼教当作道德223
第三节 简评台湾大学和复旦大学在新加坡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225
第二辨“先做人后做事”理论意义上的谬误239
第一节 做人和做事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241
第二节 产生“先做人,后做事”的社会根源252
第三节 先做人,后做事的发展趋向255
第三辨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之不可能258
序258
第一节 论“出”259
第二节 论现实社会之外的“世”267
第三节 论“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之不可能272
热门推荐
- 3742816.html
- 2191514.html
- 1544766.html
- 316816.html
- 2751262.html
- 2787098.html
- 2530405.html
- 534430.html
- 2596151.html
- 783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8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1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0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70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1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