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细胞形态检查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血细胞形态检查手册
  • 刘钟毓等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204·52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细胞形态检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造血及血细胞的来源1

第一节 造血1

(一)胚胎期造血1

(二)生后造血2

(三)骨髓外造血2

第二节 血细胞的来源与发育体系3

第三节 细胞的结构5

(一)细胞膜5

(二)细胞体5

(三)细胞核7

第四节 血细胞的分裂7

第五节 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基本概念9

第六节 血细胞的命名12

第二章 血细胞的一般检查方法13

第一节 采血13

第二节 血红蛋白的测定14

(一)酸化血红蛋白化色法(直接比色法)14

(二)光电比色法16

附 血红蛋白计的校正17

第三节 血细胞计数18

(一)红细胞计数18

附 血细胞计算盘简介21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21

附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的计算23

(三)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24

(四)白细胞计数25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26

附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32

(六)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32

(七)血小板计数34

第四节 红细胞比积测定35

第五节 红细胞指数的计算36

(一)血色指数(CI)37

(二)容量指数(VI)37

(三)饱和指数(SI)38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38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39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9

第六节 红细胞直径的测量40

第七节 红斑狼疮细胞的检查42

第八节 血液寄生虫检查45

(一)疟原虫的检查45

(二)微丝蚴的检查46

(三)黑热病的检查48

(四)回归热螺旋体的检查48

第九节 其他特殊检查49

(一)红细胞镰变试验49

(二)血红蛋白H包涵体染色50

(三)变性球蛋白小体(Heinz氏小体)检查51

(四)红细胞G6PD缺乏的血片洗脱染色检查法(微量组织化学洗脱法)53

(五)含血红蛋白F红细胞的染色(酸洗脱法)55

(六)红细胞滚动试验57

(七)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57

第三章 血细胞的形态59

第一节 血细胞成熟规律59

(一)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其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59

(二)血细胞成熟过程中核浆发育的平衡规律61

(三)血细胞发育的不平衡和紊乱现象61

第二节 观察分析血细胞的注意事项61

第三节 原血细胞63

第四节 红细胞系统63

(一)正常形态64

(二)异常形态67

第五节 粒细胞系统73

(一)正常形态74

(二)异常形态80

第六节 淋巴细胞系统87

(一)正常形态88

(二)异常形态89

第七节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94

(一)正常形态95

(二)异常形态99

第八节 巨核细胞系统104

(一)正常形态105

(二)异常形态108

第九节 浆细胞系统110

(一)正常形态110

(二)异常形态111

第十节 其他细胞112

(一)内皮细胞112

(二)破骨细胞113

(三)成骨细胞113

(四)脂肪细胞114

(五)组织嗜碱细胞(又名肥大细胞)114

(六)组织嗜酸细胞115

(七)浆膜细胞115

(八)朗罕氏细胞(结核巨细胞,Langhan氏细胞)115

(九)退化细胞116

(十)转移癌细胞116

第十一节 易混浠的血细胞的鉴别117

(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117

(二)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119

(三)小原始粒细胞与原始淋巴细胞的鉴别119

(四)副原始粒细胞与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119

(五)中幼粒细胞与晚幼粒细胞的划分121

(六)幼单核细胞、早幼粒细胞与中幼粒细胞的鉴别121

(七)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划分121

(八)原始单核细胞与幼单核细胞的划分122

(九)未成熟单核细胞与成熟单核细胞的区别123

(十)单核细胞与中性晚幼粒细胞的鉴别123

(十一)单核细胞与中性肝状核粒细胞的鉴别124

(十二)原始淋巴细胞与幼淋巴细胞的划分124

(十三)未成熟淋巴细胞与成熟淋巴细胞的区别125

(十四)正常淋巴细胞与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125

(十五)幼淋巴细胞与早幼粒细胞、早幼红细胞的鉴别126

(十六)淋巴细胞与中幼红细胞的鉴别126

(十七)小淋巴细胞与晚幼红细胞的鉴别127

(十八)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鉴别127

(十九)异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鉴别128

(二十)单核细胞与颗粒型(Ferrata)网状细胞的鉴别128

(二十一)正常幼红细胞与巨红细胞的鉴别129

(二十二)早幼红细胞与浆细胞的鉴别129

(二十三)原始红细胞与淋巴样网状细胞的鉴别130

(二十四)原始红细胞与小型巨核细胞的鉴别131

(二十五)浆细胞、淋巴细胞、中幼红细胞的鉴别131

(二十六)浆细胞与造骨细胞的鉴别132

(二十七)大型破骨细胞与过多分叶巨核细胞的鉴别132

(二十八)李-司(Reed-Sternberg)氏细胞与巨核细胞的鉴别132

(二十九)巨核细胞与朗罕氏细胞的鉴别133

(三十)嗜碱性粒细胞与组织嗜碱细胞的鉴别133

(三十一)嗜酸性粒细胞与组织嗜酸细胞的鉴别134

(三十二)高雪氏细胞与尼曼-匹克氏细胞的鉴别135

(三十三)高雪氏细胞与脂肪细胞的鉴别136

(三十四)尼曼-匹克氏细胞与脂肪细胞的鉴别136

(三十五)脂肪细胞与莫(Mott)氏细胞的鉴别136

(三十六)网状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鉴别136

(三十七)破骨细胞、巨核细胞、多核巨细胞的鉴别136

(三十八)浆膜细胞与浆细胞的鉴别138

第四章 骨髓取材、涂片及染色139

第一节 骨髓取材139

(一)骨髓穿刺检查方法140

(二)骨髓穿刺检查的注意事项143

(三)骨髓活组织检查144

(四)骨髓穿刺检查的项目145

第二节 涂片制备147

第三节 涂片染色148

(一)瑞氏染色法148

(二)姬姆萨氏染色法151

第五章 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152

第一节 血细胞组织化学检查概述152

第二节 常用的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153

(一)过氧化酶染色法(Pox)153

(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ALP)(Gomori氏钙-钴法)156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法(ACP)(Gomori氏硫化铅染色法)160

(四)糖原染色(PAS)(过碘酸-雪夫(Schiff)氏反应法)162

(五)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Feulgen氏反应法)168

(六)核糖核酸(RNA)染色(用绿-派洛宁染色法)169

(七)苏丹黑B染色法171

附 海河尔(Hayhoe)氏法172

(八)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醋酸萘芬染色法)173

附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加氟化钠抑制反应(苏州医学院血液研究室)174

(九)酸性氧化苏木精染磷脂法176

(十)硫氢基染色法(DDD法)178

(十一)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硝基蓝四氮盐染色法)179

(十二)铁染色法181

第三节 其它特殊检查184

(一)热盐水溶解试验184

(二)尿液水解试验(DNA酶溶核试验)185

(三)溶菌酶活力测定187

附 白血病细胞溶菌酶活力测定189

(四)血细胞体外活体染色法190

第六章 血细胞的形态检查和结果分析192

第一节 血细胞形态检查的步骤192

(一)骨髓涂片检查192

(二)血涂片检查193

第二节 血细胞正常值范围及影响的因素194

(一)骨髓的增生程度194

(二)巨核细胞195

(三)粒细胞系:红细胞系196

(四)骨髓各种血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值196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检查的结果分析200

(一)正常骨髓象、血象200

(二)异常骨髓象、血象分析201

(三)骨髓象与外周血象的关系209

第四节 血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211

第五节 报告单的书写及诊断意见212

(一)填写血细胞检查报告单212

(二)诊断意见213

(三)骨髓检查报告218

附 骨髓检查申请单218

第七章 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219

第一节 贫血219

(一)贫血的概念及分类219

(二)增生性贫血221

1.缺铁性贫血222

2.失血性贫血224

3.溶血性贫血225

附录226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26

2.地中海贫血227

3.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27

(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28

(四)双相性贫血229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230

(六)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32

(七)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233

(八)脾功能亢进症234

第二节 白血病235

(一)白血病的分类235

(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亚型237

1.原粒细胞性白血病237

2.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38

3.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38

4.粒细胞-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39

(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39

(四)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41

(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42

附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急性变243

(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44

(七)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45

(八)一些特殊类型白血病245

1.巨核细胞性白血病245

2.浆细胞性白血病246

3.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47

4.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48

5.组织嗜碱细胞性白血病249

6.毛细胞性白血病249

7.淋巴肉瘤细胞性白血病250

8.网状细胞肉瘤性白血病251

9.红血病和红白血病251

10.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55

11.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55

第三节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疾病256

(一)恶性网状细胞病256

(二)高雪氏病258

(三)尼曼-匹克氏病259

(四)小儿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260

第四节 血小板异常的疾病262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2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63

(三)出血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4

第五节 多发性骨髓瘤265

第六节 白细胞系统的其它疾病266

(一)类白血病反应266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70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72

(四)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274

(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75

1.急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276

2.慢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277

(六)婴儿假性白血病278

(七)派-胡(Pelger-Huet)二氏白细胞异常279

第七节 其他疾病280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0

(二)骨髓纤维化症281

(三)骨髓转移癌282

第八节 白血病前期283

第九节 几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285

(一)1964年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附件285

1.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草案)285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标准(草案)285

3.恶性网状细胞病的诊断标准(草案)286

4.红血病、红白血病和Di Guglielmo综合征诊断标准(草案)287

(二)1978年全国白血病防治研究协作会议附件摘录(南宁)289

1.白血病分类289

2.白血病疗效标准草案290

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标准290

第八章 淋巴结、脾脏及肝脏穿刺检查291

第一节 淋巴结穿刺检查291

(一)淋巴结穿刺术及印片方法291

(二)淋巴结图象正常细胞分类292

(三)常见病理淋巴结象294

1.淋巴肉瘤294

2.网状细胞肉瘤295

3.淋巴网状细胞瘤296

4.淋巴结核297

5.淋巴结慢性炎症298

6.增生性淋巴结炎298

7.转移癌299

第二节 脾脏穿刺检查299

(一)脾脏穿刺指征299

(二)脾脏穿刺禁忌症299

(三)脾脏穿刺方法300

(四)脾脏穿刺的注意事项300

(五)脾脏穿刺涂片的细胞分类301

(六)临床意义301

第三节 肝脏活体组织印片及涂片检查303

(一)制备方法303

(二)正常肝细胞的基本形态303

(三)临床意义304

1.原发性肝癌304

2.肝结核304

3.肝脓肿304

4.溶血性贫血304

第九章 细胞遗传学检查305

第一节 细胞遗传学的一般知识305

第二节 血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306

(一)仪器306

(二)玻璃器材306

(三)细胞培养液及其它试剂配制307

(四)器械的清洗与灭菌312

(五)人体外周血培养方法314

(六)人体骨髓细胞培养方法(湖南医学院1975年)315

(七)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湖南医学院1973年)316

(八)标本的染色316

第三节 染色体的分析316

(一)染色体的正常形态317

(二)染色体组型317

第四节 临床应用319

(一)常染色体的数目畸变319

(二)常染色体的结构畸变319

(三)性染色体的数目畸变319

(四)性染色体的结构畸变320

第十章 细胞免疫检测法321

第一节 细胞免疫的一般概念322

(一)免疫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322

(二)细胞免疫反应325

第二节 淋巴细胞玫瑰花形成试验327

第三节 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35

第四节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339

第五节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