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中国政党与政治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纪亚光,秦立海,裴莘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6385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政党-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中国政党与政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和平民主:战后中国的时代诉求5
(一)美苏合作:和平民主的外部环境5
1.美苏干预中国内政的缘起5
2.雅尔塔协定与战后中国政治格局10
3.中苏条约对国共关系的影响16
(二)政党勃兴:和平民主的内部动因23
1.中间势力崛起的历史背景23
2.中间党派的涌现与整合31
3.中间势力的政治地位35
(三)三条道路:民主政治的多重选择40
1.国民党的宪政承诺40
2.共产党的联合政府主张45
3.中间势力的理想追求50
二、国共峰会:举世瞩目的重庆谈判58
(一)内战隐忧: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58
1.国共受降权之争58
2.蒋介石发出和谈邀请64
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70
(二)和谈内外:多方参与的双边会谈78
1.重庆谈判的基本过程78
2.中间势力对重庆谈判的关注84
3.美苏对重庆谈判的影响88
(三)华而不实:重庆谈判的成果与隐患93
1.《双十协定》的签订93
2.和平隐患与战争危机97
三、政治协商:中国政治的新气象101
(一)纵横捭阖:国共美苏围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问题的博弈101
1.国共两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问题上的分歧101
2.美苏对华政策的调整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03
(二)唇枪舌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的激烈斗争与相互妥协109
1.国共两党的盟友之争与会议筹备109
2.与会各方的较量与政协协议的达成113
(三)偷梁换柱: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121
1.从训政到宪政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121
2.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124
3.政治蓝图性质的分析与评价127
(四)昙花一现: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与顿挫130
1.中共的参政设想与整军对策130
2.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破坏与国共斗争的升级136
四、走向战争:难以避免的全面内战140
(一)东北战火:国际背景下的国共冲突140
1.美国介入东北事务140
2.美国运兵东北的连锁反应147
3.苏联与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152
4.政协会议前后的东北问题158
(二)和平死了:全面内战的爆发165
1.军事对峙局面的形成165
2.为战争而准备的谈判174
五、分道扬镳:国共关系的彻底破裂182
(一)多方调停:“死马当做活马医”182
1.美国调处的失败182
2.中间势力调停国共的尝试188
(二)非此即彼:中间势力的艰难抉择193
1.“举足轻重”的中间势力193
2.中间势力的两难选择197
(三)难以为谋:国共合作的彻底终结203
1.制宪国大的召开203
2.《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209
六、泾渭分明:中间势力的分化与中间道路的破产214
(一)举步维艰:中间党派的生存危机214
1.民社党退盟风波214
2.民主同盟被迫解散221
3.青、民二党的无奈命运231
(二)此路不通:中间道路的彻底破产237
1.对中国前途的新理解237
2.关于中间势力历史地位的再评价244
七、南辕北辙:国民党的“戡乱”与“行宪”250
(一)“强心之针”:“戡乱”总动员令的颁布与实施250
1.“戡乱”总动员令的颁布250
2.“戡乱”总动员令的实施254
(二)组织整合: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党团矛盾与党团合并257
1.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党团矛盾257
2.国民党与三青团的党团合并262
(三)宪政奇观:“行宪”国大的召开与总统选举的闹剧267
1.纷争不断的国大代表选举267
2.一波三折的总统副总统选举274
3.“行宪”政府的组成与蒋桂矛盾的加深286
八、政治动员:“五一”口号与新政协运动291
(一)吹响号角: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291
1.中共和民盟对政协路线和联合政府的态度291
2.“五一”口号的发布与相关措施的跟进294
(二)各抒己见:各民主党派与新政协运动298
1.各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298
2.中共对各民主党派“五五”通电的迟钝反应304
3.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新政协运动309
(三)奔向光明:中共邀请和护送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319
1.中共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319
2.各界民主人士相继进入解放区324
九、今非昔比:“不许讨价还价”的北平和谈329
(一)世易时移:国民党的求和活动与中共的和谈对策329
1.国民党的内争与蒋介石的求和329
2.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334
3.毛泽东的八条与蒋介石的下野338
(二)相去甚远: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与毛泽东的“北平方式”344
1.李宗仁的和平攻势与“划江而治”344
2.毛泽东的“北平方式”与“打”“拉”策略350
(三)宁死不屈:北平和谈的破裂与国民党的政治出局357
1.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与相互“摸底”357
2.双方的“摊牌”与和谈的破裂361
3.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与退据台湾366
十、历史纪元:新政协的召开与新中国的建立374
(一)未雨绸缪: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前期准备374
1.《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374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新发展380
(二)协商建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383
1.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召开384
2.新政协参加单位与代表人选的协商和确定388
3.新政协各项文件与相关方案的起草和拟定396
(三)多党合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407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4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409
结语:战后中国政党体制的演变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确立414
参考文献419
后记445
热门推荐
- 1071619.html
- 133735.html
- 1981477.html
- 2319986.html
- 2423533.html
- 2309913.html
- 1222084.html
- 3064958.html
- 2047724.html
- 478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7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8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91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5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9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6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4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