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 吴传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62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区域经济理论3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产力布局理论3

一、生产力平衡分布论3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理论3

二、生产力布局原则论4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市经济理论7

一、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论7

二、城乡关系论9

第一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生产力布局理论11

一、以生产力平衡布局促进全国经济普遍高涨论11

第二章 列宁和斯大林的区域经济理论11

二、生产力布局原则论13

第二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城市经济理论14

一、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论14

二、城乡关系论14

第三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经济区划理论16

一、经济区划目的论16

二、经济区划原则论18

第二篇 原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区域经济理论25

第三章 原苏联学者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25

第一节 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理论25

一、地理分工的内涵与类型26

三、运输、关税对地理分工的影响27

二、地理分工发展的动力27

四、地理分工的影响28

第二节 萨乌什金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29

一、劳动地域分工的内涵及特点30

二、影响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因素31

三、劳动地域分工的种类33

四、劳动地域分工的等级33

五、劳动地域分工与区域形成34

六、基于城市参与劳动地域分工视角的城市类型分析35

第四章 原苏联学者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37

第一节 科洛索夫斯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38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形成38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定义和分类40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结构42

第二节 普洛勃斯特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2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分类43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内部联系的性质44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结构44

第三节 其他学者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6

一、萨乌什金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6

二、涅克拉索夫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7

三、班德曼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48

第五章 原苏联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51

第一节 涅克拉索夫的《区域经济学》一书的内容结构52

一、《区域经济学》一书各章内容要点52

二、《区域经济学》一书内容结构体系54

第二节 涅克拉索夫关于区域经济学学科理论问题的主要观点55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56

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57

三、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8

四、区域政策59

第三节 关于涅克拉索夫的《区域经济学》一书的几点评议60

一、学术史价值60

二、学术影响61

三、借鉴启示61

第一节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产生背景65

一、历史遗留背景65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理论65

二、国防安全背景66

三、理论指导背景67

第二节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68

一、生产力布局理论68

二、西部开发理论70

三、地方经济发展理论73

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理论74

第三节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评议76

一、进步性76

二、局限性78

一、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背景80

第一节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80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理论80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阶段82

第二节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83

一、沿海地区优先发展83

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86

三、各区域共同富裕89

四、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91

第三节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创新特色93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理论96

第一节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96

一、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背景96

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阶段98

第二节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02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理论102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理论108

三、农村发展与城镇化理论114

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理论120

五、经济特区发展理论123

第三节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特色126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比较129

第一节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共同特征129

一、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129

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共同特征130

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131

第二节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差异131

二、核心领导人的知识结构、经历背景不同133

三、实现发展目标的手段不同133

四、理论的实践效果不同134

第三节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135

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的现实意义136

二、对区域经济理论建设的现实意义136

第四篇 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41

第十章 中国学者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141

第一节 陈才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141

三、劳动地域分工的经济地理内涵142

二、劳动地域分工是劳动部门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和落实142

一、劳动地域分工的含义142

第二节 杨开忠的区域分工理论143

一、区域分工的内涵、必要前提与演进形态144

二、区域分工发展的内在根据144

三、影响区域分工的主要区域因素145

四、支配区域分工的利益机制146

五、区域分工的类型146

第三节 史同广、王慧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147

一、地域分工发展论147

五、地域分工的组织和协调性148

四、地域分工机理论148

三、地域分工效益论148

二、地域分工层次论148

第四节 郝寿义、安虎森等的区际劳动分工理论149

一、区际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149

二、区际劳动分工的特点150

三、区际劳动分工的模式151

第十一章 中国学者对原苏联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实践的评议及应用和发展153

第一节 陈才、丁四保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53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实践价值153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实践的基本特点153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的主要原理155

一、科洛索夫斯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要素155

第二节 杨开忠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55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实践的社会经济效益156

四、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影响及缺陷156

第三节 董锁成等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及应用157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特点、功能和作用157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158

三、运用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构想160

第四节 费洪平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61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基本特点161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结构与功能162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分类162

第五节 周民良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62

二、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优点与缺陷163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基本原理163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实践贡献与弊端164

第六节 其他学者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65

一、刘钢、朱明春对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165

二、王缉慈从产业集聚角度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与实践的评议169

三、沈玉芳等对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区域产业群落理论的比较171

四、区域经济学教科书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评议172

五、经济地理学教科书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评议173

第七节 中国学者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拓展175

一、陆大道的工业区工业企业成组布局理论和工业生产地域综合体理论175

二、吴传钧等的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181

一、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学者对经济区的认识184

第十二章 中国学者的经济区划理论184

第一节 中国学者对经济区的认识184

二、市场经济时代中国学者对经济区的认识186

第二节 中国学者的综合经济区划理论188

一、综合经济区划原则189

二、综合经济区划方法194

三、综合经济区划方案195

第三节 中国学者的城市经济区划理论200

一、城市经济区划原则200

二、城市经济区划方法201

三、城市经济区划方案202

一、农业经济区划理论206

第四节 中国学者的部门经济区划理论206

二、矿产资源经济区划理论209

三、商业经济区划理论213

第十三章中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216

第一节 中国学者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概况216

一、国外区域经济学教科书的传入与国内首批区域经济学教科书建设概况216

二、1990年以来国内区域经济学教科书建设概况218

第二节 程必定等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221

一、区域经济学内容结构体系222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要点222

三、理论贡献与缺陷224

第三节 周起业等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226

一、区域经济学内容结构体系227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要点228

三、学理渊源与理论缺陷232

第四节 陈栋生等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233

一、区域经济学内容结构体系234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要点235

三、理论贡献与缺陷240

第五节 郝寿义、安虎森等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建设240

一、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框架242

二、区域经济学理论要点243

三、理论贡献与缺陷249

主要参考文献252

后记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