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肿瘤【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潘世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14048·4457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70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肿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病因学1
第一章 化学致癌机制10
一 致癌物活化14
第二节 与化学致癌有关的几个问题14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14
(一)一般性质17
二 加单氧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系17
(二)作用方式18
(三)争论问题21
(四)影响因素24
(二)化学致癌物所致DNA抑制或损伤25
(一)激发与促进问题27
三 辅致癌物(助癌剂)促,菡过程及致癌物的积累和综合作用27
(二)致癌物的累积作用31
(一)化学致癌物与大分子结合的方式和部位32
(三)致癌物的协同作用和综合作用32
四 化学致癌物与大分子结合及其所致DNA损伤和修复32
(三)损伤的后果35
(四)DNA的修复37
(五)DNA损伤与癌变41
(一)单环式芳香烃45
一 化学结构45
第三节 芳香烃化学性致癌物质45
(三)四环式芳香烃48
(二)三环式芳香烃48
(四)五环式芳香烃49
(一)单环烃合成多环芳烃50
二 与化学结构有关问题50
(二)化学结构与致癌51
三 芳香烃的代谢活化57
(一)苯并(a)芘的代谢活化58
(二)甲基胆蒽的代谢活化64
四 芳烃羟化酶在代谢活化中的作用66
(一)实验性癌肿67
(二)体外实验研究68
(一)与大分子结合问题71
五 与大分子结合及与人癌的关系71
(二)与人癌的关系73
第四节 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的化学致癌作用和机制78
一 化学结构和主要理化及生物学作用79
(五)2-萘胺82
(四)二苯胺82
(一)苯胺82
(二)联苯胺及其衍生物82
(三)4-氨基联苯及其衍生物82
(九)人工合成染料83
(八)2-乙酰氨基芴83
(六)1-萘胺83
(七)4-氨基芪及其衍生物83
(十一)其他杂环化合物85
(十)偶氮染料85
(一)2-萘胺86
二 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的代谢活化86
(二)2-乙酰氨基芴91
(三)二甲氨基偶氮苯的活化和解毒代谢过程95
(四)4-硝基喹啉-1-氧化物的活化96
三 加单氧酶系统或肝微粒体酶与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的代谢活化关系97
(一)器官亲和性问题99
四 影响芳香胺及偶氮染料致癌性的因素99
(二)综合作用、拮抗作用及阶段性问题101
(三)营养因素102
第五节 亚硝胺类化合物105
(四)注入的途径问题110
(一)环境中的亚硝胺类及其前身化学物质110
一 环境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在体内外合成问题110
(二)关于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合成111
二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诱癌研究113
(二)年龄和性别问题115
三 影响致癌的因素115
(一)动物种属问题115
(三)接触剂量问题116
(五)化学结构改变与致癌力的关系117
(一)亚硝胺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出119
四 亚硝胺致癌机理的初步探讨119
(六)亚硝胺类对其它致癌物有协同作用119
(七)其它影响致癌的因素119
(二)亚硝胺的活化和解毒问题121
(三)亚硝胺与大分子结合问题126
(四)器官特异性问题132
五 对亚硝胺类化合物与人类癌症关系的评价和研究展望134
(一)黄樟素139
一 自然产物139
第六节 其他化学性致癌物、致癌药物及职业癌139
(三)二甲基肼140
(二)苏铁素140
(一)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癌作用的常用药物141
二 药物的致癌作用141
(二)由药物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143
三 职业癌144
(一)职业癌的发现和确定146
(二)职业癌的潜伏期153
(三)重要职业癌155
(四)职业癌的预防168
(一)已确定化学结构的致癌性霉菌毒素172
一 霉菌的致癌性172
(二)未确定化学结构的致癌性霉菌或毒素179
(三)霉菌与其他致癌物的协同致癌作用181
(四)霉菌促进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184
二 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致癌机制185
(一)AFO_(B1)的生物合成和代谢185
(二)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机制188
三 霉菌毒素与人类肿瘤的关系193
(一)致癌性霉菌毒素的限量194
(二)A_(B1)含量的检测194
四 粮食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检测和破坏194
五 结语195
(三)霉菌毒素的去除195
第八节 沙门氏菌/肝微粒体酶回复突变试验(Afiles氏试验)198
二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201
(一)组氨酸缺陷(生长谱试验)201
一 测试菌株201
(四)DNA切除修复系统丢失(紫外线敏感试验)202
(五)回变特性观察(诊断性试验)202
(三)抗性转移因子(R因子)(抗氨苄青霉素试验)202
(二)深粗糙型(rfa)变异(结晶紫抑菌试验)202
三 菌株保藏203
(六)自发回复突变203
四 代谢活化系统及其制备204
五 溶剂206
六 培养基制备206
(一)点试法207
七 试验方法207
(二)掺入法208
八 安全预防措施209
第二章 肿瘤病毒及其致癌机制212
二 遗传因素决定有发生肿瘤倾向性的体质213
(一)小鼠白血病215
一 白血病215
第一节 动物中主要的病毒性肿瘤215
(二)鸡白血病220
(四)牛白血病221
(五)豚鼠白血病222
(六)大鼠白血病222
(一)鸡肉瘤223
(二)小鼠肉瘤223
二 肉瘤223
(三)小鼠骨肉瘤224
(四)猫肉瘤224
三 癌225
(一)蛙肾腺癌225
四 动物病毒性肿瘤的其它类型226
(一)多型肿瘤226
(二)小鼠乳腺癌226
(二)Marek氏病227
(三)Shope氏兔纤维瘤和乳头瘤228
一 致瘤性DNA病毒的分类和一般的特性229
(三)猫白血病229
第二节 致瘤性DNA病毒229
二 Papova病毒组230
(一)Papova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231
第一节 肿瘤抗原232
(三)Papova病毒的抗原性232
(二)Papova病毒的结构和功能232
(一)腺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234
三 腺病毒组234
(二)腺病毒的结构235
(四)腺病毒与杂交的病毒236
(三)腺病毒的复制236
(五)腺病毒的抗原性237
(二)疱疹病毒的结构238
四 疱疹病毒组238
(一)疱疹病毒的命名及其一般生物学特性238
二 其他肿瘤239
(三)疱疹病毒的复制239
(四)疱疹病毒的抗原特性240
(五)动物中主要的致瘤性疱疹病毒240
第三节 致瘤性RNA病毒243
一 致瘤性RNA病毒的分类243
二 致瘤性RNA病毒的结构和形态245
(一)A型病毒247
(二)B型病毒247
(三)C型病毒248
(四)D型病毒248
(五)慢病毒型249
(六)泡沫病毒型249
三 致瘤性RNA病毒的生化性质249
(一)致瘤性RNA病毒的核酸249
(二)致瘤性RNA病毒的蛋白质250
(三)致瘤性RNA的酶类250
(四)致瘤性RNA病毒的脂类和碳水化合物251
四 致瘤性RNA病毒的抗原特性252
五 致瘤性RNA病毒的复制253
六 内源性病毒255
七 不同的致瘤性RNA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56
(一)禽类白血病-肉瘤病毒复合物256
(二)小鼠白血病-肉瘤病毒复合物257
(三)小鼠乳腺肿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59
(四)猫白血病-肉瘤病毒复合物的生物学特性259
(五)灵长类动物肿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261
第四节 肿瘤病毒的致癌机制264
一 致癌核酸和致癌基因264
三 DNA肿瘤病毒及其致癌作用266
四 RNA肿瘤病毒及其致癌作用268
(一)前病毒学说269
五 RNA肿瘤病毒致癌学说269
(二)肿瘤基因学说270
第五节 人类肿瘤的病毒病因273
(一)EB病毒274
一 EB病毒与Burkitt氏淋巴瘤及鼻咽癌274
(二)EB病毒与Burkitt氏淋巴瘤275
(三)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278
二 Ⅱ型疱疹病毒与宫颈癌282
(二)宫颈癌细胞中的HSV2及其相关抗原和其因组284
(一)流行病学284
(三)USV2在体外使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285
三 C型病毒与人类白血病286
(一)灵长类动物中C型病毒的发现287
(二)从人类白血病组织中分离到的病毒及其生物学特性288
(三)人类白血病细胞内的逆转录酶及其性质291
(四)人类白血病病毒的免疫学研究292
(一)人类乳汁中含有病毒样颗粒294
四 B型病毒与人类乳腺癌294
(二)核酸杂交研究295
(四)与人类乳汁和乳腺肿瘤有关的逆转录酶的研究296
(三)人类血清和乳腺癌组织中与MMTV有关抗原的免疫学研究296
五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298
(三)e抗原299
(一)表面抗原299
(二)核心抗原299
第三章 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304
一 动物肿瘤的遗传性305
第一节 肿瘤的遗传性305
二 人类肿瘤的遗传性306
(一)遗传性肿瘤308
第二节 肿瘤的遗传传递方式308
一 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传递的肿瘤308
(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309
二 具有发生肿瘤倾向的隐性遗传综合征310
(三)癌家族310
三 肿瘤的多基因遗传311
一 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313
第三节 肿瘤发生中环境与遗传因素的作用比重问题313
(一)免疫缺陷病与肿瘤314
三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协同作用315
(二)染色体缺陷病与肿瘤315
一 免疫遗传标记与肿瘤316
第四节 肿瘤与遗传标记316
二 生化遗传标汜与肿瘤318
三 肿瘤标记染色体319
一 “染色体不平衡”假说和“基因不平衡”假说321
第五节 肿瘤起源于遗传物质的变化321
(一)体细胞突变假说323
二 关于肿瘤起源于细胞突变的一些假说323
(三)延缓突变模型325
(二)两次突变假说325
(四)转化基因假说326
第四章 免疫和肿瘤331
二 实验动物肿瘤的特异性抗原332
(一)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332
一 概念332
(二)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的特异性333
(三)TSTA的生化特性及提纯334
(三)胚胎抗原336
(二)与病毒有关的抗原336
(一)肿瘤组织等物中提取的抗原336
三 人类的肿瘤抗原336
(四)正常组织抗原338
四 肿瘤抗原产生的机制339
五 肿瘤抗原的检测339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340
一 机体内可能存在抗肿瘤免疫性的依据340
二 免疫功能异常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342
(一)免疫系统有缺陷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生的情况342
(一)特异性抗体和补体使之裂解345
(二)依赖抗体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346
三 机体破坏肿瘤细胞的机制346
(二)自身免疫病与恶性肿瘤的关系346
(三)T细胞介导的破坏肿瘤的机制347
(四)巨噬细胞对肿瘤的破坏348
第三节 肿瘤逃逸免疫破坏的机制350
一 在肿瘤确立前的逃逸机制350
二 肿瘤确立后的逃逸机制351
(一)血清封闭因子的作用351
(二)抑制细胞的作用352
(三)肿瘤本身的作用352
第四节 关于免疫监视学说353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355
一 检测肿瘤相关抗原356
二 测定肿瘤病人对TAA的免疫应答358
三 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359
第六节 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361
第五章 激素与癌369
第一节 激素对靶器官的作用方式369
一 雌激素受体371
二 助孕素受体371
四 雄激素受体372
第七节 肿瘤的霉菌病因372
三 糖类皮质素受体372
第二节 激素平衡失调与肿瘤373
五 催乳素受体373
第三节 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实验模型或细胞株374
二 持久的激素分泌可使靶器官产生肿瘤374
一 由于某一内分泌腺摘除而引起的肿瘤374
三 MCF-7细胞株375
二 二甲基苯葸(DMBA)引起的大鼠乳腺肿瘤375
一 MXT小鼠乳腺癌细胞株375
一 直接致癌物作用376
笫四节 激素的致癌机制376
四 Rpmi 3460金色地鼠黑色素瘤376
五 大鼠软骨肉瘤376
(一)激素促进病毒的致癌作用377
二激素作为辅致癌物377
(二)激素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378
(四)激素的解除抑制作用379
(三)激素使肿瘤的潜伏期缩短379
(一)阴道透明细胞癌380
一 外源性激素与人类肿瘤380
第五节 激素致人类肿瘤的研究380
(一)乳腺癌病人尿液及血液中雌激素含量的改变382
二 内源性激素与人类肿瘤382
(二)子宫内膜癌382
(二)外周组织以及肿瘤细胞本身产生的雌激素384
一 乳腺癌385
笫六节 激素与肿瘤治疗385
(一)受体测定在乳癌治疗上的应用386
(三)胺麸精388
(二)抗雌激素388
(一)DNA顺序组成395
第二篇 发病学395
第一章 核酸与癌变395
一 真核细胞DNA的顺序组成和复制机制396
第一节 DNA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396
(二)DNA复制机制398
二 肿瘤细胞DNA和正常细胞DNA的比较401
(一)改变了的DNA聚合酶引起DNA复制准确性的失误402
(二)化学致癌剂或其代谢产物与DNA分子的结合改变了基因组的理化性质403
(三)DNA的甲基化启动了肿瘤的发生405
(四)DNA的损伤与修复406
(五)直接扰乱DNA结构也能引起体外培养细胞的恶性转化407
(一)转录和转录后加工408
一 正常细胞RNA的转录、加工和翻译408
第二节 RNA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408
(二)翻译410
二 肿瘤细胞的转录和转录后加工的异常411
(一)细胞核RNA转录的异常412
(二)核蛋白体RNA的比较研究413
(三)RNA自细胞核向细胞质内运转的增加414
(四)信息RNA的比较415
(五)转移核糖核酸甲基化的改变417
第三节 基因调控和恶变418
一 正常细胞基因调控418
二 恶性细胞基因调控的异常420
(一)Pitot等的模板稳定性改变说420
(二)Comings的调控观点422
(三)Busch的胚胎基因“开关”机制与癌变423
(四)Ftenster等的DNA螺旋松开的控制与恶性细胞424
(五)基因移位与重排和癌变的关系425
一 生物大分子的致癌作用426
第四节 肿瘤细胞核酸研究的动向426
二 基因定位427
三 基因组DNA片段的转录与转化的关系429
四 癌基因研究431
(一)脂双层结构441
一 细胞膜的结构441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441
第二章 肿瘤细胞膜441
(二)流动镶嵌模型442
二细胞膜的功能443
(一)物质转运443
(二)信息传递446
三 细胞膜与细胞核的关系446
一 糖类的变化448
第二节 肿瘤细胞膜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448
二 脂质和糖脂的变化449
(一)丧失LETS蛋白452
(三)病毒转化细胞株452
三 蛋白和糖蛋白的变化452
(一)糖基转移酶453
四 酶的变化453
(二)肿瘤特异抗原453
(二)蛋白酶454
(三)糖苷酶455
(四)环-磷酸腺苷酶456
五 通透性的变化457
六 与植物凝集素的反应458
七 抑素的溢出460
一 肿瘤研究用的膜结构变异株461
第三节 研究方法461
(四)杂交细胞株462
(二)温度敏感变异株462
(一)抗药物变异细胞株462
二 细胞膜分离方法463
三 免疫化学凝胶沉淀技术464
四 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464
(一)三线态探针466
五 荧光探针技术466
(二)荧光退色恢复技术467
第三章 癌变机制473
第一节 癌细胞的形成机制及有关学说474
一 基因机制475
(一)染色体异常475
(二)单克隆起源476
(三)突变与癌变478
二 基因外学说486
(一)去分化或分化异常487
(二)去阻遏学说489
(三)膜学说492
(一)Comings癌变的一般理论495
三 综合机制495
(二)Knudson学说497
(三)Busch关于癌的分子生物学一般概念498
(四)DDS学说502
一 癌的发展过程507
第二节 癌的形成和发展507
(二)癌变的多击多步说514
二 癌瘤的演进527
第四章 细胞转化与癌变532
二 生长部位控制反应的丧失534
第一节 体内癌瘤的主要特性534
一 生长控制反应的丧失534
三 细胞形态学的改变536
三 逃避宿主免疫监督的能力536
第二节 转化细胞的特征537
一 无限增殖能力537
二 密度决定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丧失538
四 微管和微丝的变化540
五 着壁生长特性的丧失543
六 细胞膜流动性的增强544
七 转输能力的增加545
八 LETS蛋白与细胞粘着能力的下降546
九 膜岩藻糖肽的变化547
十 环化核苷酸的变化547
十一 蛋白酶活性的增加548
十二 血凝素的凝集现象548
第三节 体外转化细咆与体内癌瘤细胞行为的关系549
二 动物接种试验结果的评价550
(二)血细胞的LDH同工酶552
三 靶细胞的重要性552
四 转化细胞的体内浸润与转移553
第五章 恶性肿瘤的生长规律556
第一节 肿瘤的生长曲线556
第二节 测量肿瘤生长的方法556
第三节 肿瘤生长的数学模型558
一 指数生长模型558
一 转化细胞表型与癌细胞行为的关系559
二 Gompertz生长模型560
三 其他数学模型562
(一)细胞周期563
一 癌瘤细胞本身增殖563
第四节 肿瘤生长的细胞动力学基础563
(二)增殖比例565
(三)细胞丢失567
二 间质成分的增殖567
(一)倍增时间的临床意义568
一 指数型生长568
第五节 研究肿瘤生长规律的临床意义568
(二)指数关系式与肿瘤的治疗570
二 Gompertz氏型生长574
第六节 结束语579
第六章 癌细胞分化及其机制583
第一节 正常细胞分化:渐成论调控机制584
第二节 肿瘤干细胞的起源586
一 组织更新和词变586
二 肿瘤的起源细胞——正常干细胞588
三 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相关性589
二 鳞状细胞癌591
一 畸胎瘤592
第三节 癌细胞分化592
三 软骨肉瘤和乳腺瘤595
四 神经母细胞瘤596
五 肿瘤细胞分化概念597
一 畸胎瘤和基因镶嵌体598
(一)癌变的二阶段学说598
第四节 癌细胞分化和控制598
二 胚胎性癌细胞和正常胚胎细胞600
三 髓性白血病细胞的正常分化诱导601
一 癌细胞基因选择性激活604
第五节 癌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604
二 癌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605
三 肿瘤表型多样性和细胞发育的部分阻断607
第一节 浸润与转移的研究方法615
第七章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615
第二节 浸润与转移的途径616
(二)血行性转移的途径与定位分布的因素617
(一)实验性血行性转移的形态发生学617
一 血行性转移617
二 淋巴道转移620
(三)血流中恶性瘤细胞的命运和形成转移灶的关系620
(二)手术性种植性转移621
(一)浆膜腔种植性转移621
三 种植性转移621
一 恶性瘤细胞细胞膜的改变622
第三节 浸润与转移发生机制的探讨622
二 恶性瘤细胞产生酶和有害物质623
三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与肿瘤增长的关系624
四 恶性瘤细胞在各谱系上的差异625
二 DNA整合和细胞转化626
一 激素626
第四节 影响浸润与转移的因素626
二 宿主的凝血机理627
三 免疫反应628
四 组织损伤629
第一节 实验性肝细胞癌632
第八章 酶与肿瘤632
第二节 实验性肿瘤中关键酶活性的变化(酶谱量的变化)633
一 癌细胞的糖代谢634
二 癌细胞的核酸代谢635
(一)癌细胞的嘧啶核苷酸代谢635
(二)磷酸戊糖途径635
(二)癌细胞的嘌呤核苷酸代谢638
(三)tRNA甲基化酶和DNA及RNA聚合酶639
三 癌细胞的蛋白质代谢640
四 环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641
一 与糖代谢有关的同工酶642
第三节 实验性肿瘤中同工酶谱变化(酶谱质的改变)642
(一)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643
(一)己糖激酶643
(三)丙酮酸激酶645
(四)乳酸脱氢酶646
(五)果糖二磷酸酶647
(一)支链氨基酸转氨酶648
二 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同工酶648
(六)糖原合成酶648
(二)醛缩酶649
(一)氨基甲酰基磷酸合成酶(ATP:氨基甲酰基磷酸转移酶,CPS)649
(二)谷氨酰胺酶649
三 与核酸代谢有关的同工酶649
(三)DNA聚合酶650
(一)血清LDH总活性及同工酶潜的变化651
一 乳酸脱氢酶651
第四节 肿瘤宿主体液中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651
(三)其他体液的LDH652
二 γ-谷氨酰转肽酶653
四 核糖核酸酶654
三 溶菌酶654
五 酸性磷酸酶655
六 硷性磷酸酶656
七 醛缩酶657
八 腺苷脱氨酶658
九 谷草转氨酶658
十 半乳糖苷基移换酶659
(二)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659
第一节 癌细胞表型控制或逆转的基本概念663
第九章 癌细胞逆转663
一 癌细胞“自发性”分化与诱导分化667
第二节 癌细胞分化潜能的诱导与控制667
(二)细胞表面受体的功能变化669
(一)细胞特化结构的出现669
二 分化诱导物对癌细胞结构及功能的作用669
(四)正常模板活性的恢复和专一性蛋白出现670
(三)酶的诱导与调节670
(六)癌细胞、转化细胞抗原表达的调控671
(五)体内形成肿瘤能力下降671
三 恶性转化与逆转的可逆性672
四 高度分化细胞或终末细胞的诱导673
五 全能性分化与逆转674
一 基因启动机制与癌细胞逆转676
笫三节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与癌细胞逆转676
二 正常或恶性转化细胞中非组蛋白对基因的调节678
三 基因表达多阶段与恶性表型调控679
四 细胞表面对基因表达调控作用681
二 环磷腺苷对转化细胞的逆转作用684
一 接触抑制的恢复或转化物质的出现684
第四节 影响癌细胞、转化细胞表面膜与表型逆转684
三 转化与逆转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与抗原性685
四 癌细胞或转化细胞表面受体正常化687
一 杂交细胞的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的调控689
第五节 细胞工程学在癌细胞逆转方面的探索689
二 细胞杂交对恶性表型的影响690
三 细胞杂交对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692
四 细胞拆合重组对恶性表型的影响694
第六节 细胞表型控制或逆转机制和展望695
热门推荐
- 2585904.html
- 2451197.html
- 1977876.html
- 41095.html
- 2700307.html
- 526763.html
- 1835724.html
- 353640.html
- 1751769.html
- 2428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6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1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9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0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0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5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