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学 科学与人文的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政治学 科学与人文的探索
  • 孙关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7761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政治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学 科学与人文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政治内涵的起源与变迁1

第一节 从传统政治到现代政治的演变2

追求公共生活的古希腊政治2

赋予了经济含义的近现代政治3

现代政治内涵的再思考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界中的政治内涵11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的政治内涵11

列宁、毛泽东理解的政治内涵14

邓小平的大局政治观18

第三节 政治内涵在当代中国政治学中的演化23

政治学教材的三个发展阶段24

政治内涵的三个阶段性特征26

对中国泛政治观现象的反思29

政治观念的探索与现实政治的变迁35

第二章 比较政治学与政治学研究方法37

第一节 比较政治学37

比较政治学的两种理解和三种基本路径37

比较政治学的演变43

体系比较与综合比较:从阿尔蒙德到奇尔科特45

比较政治学的范式演变47

比较政治学的文化意义50

第二节 政治学研究方法论55

方法论55

多元化的研究方法5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政治学研究的启示59

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流变63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65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65

现代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67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71

第三章 中国政治学研究74

第一节20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历程7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学的滥觞74

新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79

第二节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82

关于中国政治学研究对象的三种主张82

以公共权威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85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体系87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政治学研究的走向9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91

中国政治学发展的条件95

政治与政治学的互动97

第四节 政治学的开放性与政治学的发展101

政治学的科学性与政治性的张力101

政治学理论的交流与沟通105

现代性的反思108

第四章 国家与社会114

第一节 国家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15

国家的形成115

国家的本质118

国家的形式120

国家的职能122

第二节 社会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决定性力量126

现代国家的本质根植于市民社会126

国家问题归根结底应从社会经济生活中解释133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137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三种不同取向137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要素139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142

马克思国家学说的精神145

第五章 民族与人民148

第一节 民族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基础148

现代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单位而建构起来的149

国家建设对民族构建有着深刻的影响152

民族后于国家消亡155

中国国家建设与民族权利的整合156

国族与国族认同160

第二节 民族独立与国际联合162

民族独立是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基础163

反对民族压迫是国际团结的根本原则165

民族自决是通向国际联合的正确途径166

第三节 个体与集体及人民与国家169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170

人民与国家的关系176

第六章阶级、集团与政党183

第一节 阶级、集团与政党的基本理论183

阶级与阶级结构理论183

阶级与集团:两种政党政治的观察视角189

政党定义的再认识193

第二节 中国各政党的性质与中国政党制度197

从政党的定义看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性质197

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201

我国民主党派的政治自由203

关于我国民主党派作用的思考208

第三节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212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切入点212

关于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些思考214

第七章 政府、企业与工会220

第一节 政治学视野中的政企关系220

政治学要重视政企关系的研究220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关系的形成222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关系的运行232

第二节 企业行政管理246

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247

企业管理、企业行政和政府行政247

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250

企业行政的重要意义252

企业行政的改革与发展253

第三节企业领导体制、党建与工会256

企业领导体制的科学化256

建构企业监督机制258

我国国有企业的党建问题262

企业工会的改革与发展270

第八章 意识形态与现代政治273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研究273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273

意识形态的幻想与意识形态终结论280

意识形态与政治学研究287

第二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变迁292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总体变化29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变化2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298

列宁晚期的改革思想29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00

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工作思维创新303

第九章 民主与民主化306

第一节 民主的内涵与类型306

民主的内涵306

民主的类型309

第二节 现代民主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与民主的承接314

马克思的民主共和思想314

列宁的“新型民主”论316

考茨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理论319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理论322

现代民主的不可逾越性32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实验326

中国民主的制度安排326

“三个代表”思想与民主334

“和谐社会”与民主335

中国民主的演进与不足338

中国民主的展望342

第四节 民主化:条件和动因346

民主化的条件、动因与障碍346

韩国的民主化进程评析351

第十章 政治发展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354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355

政治发展理论的演变355

革命、改良与改革357

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模式364

第二节 发展不平衡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368

发展不平衡与我国的民主建设36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多样性381

第三节 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几个具体问题389

政治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389

后革命社会产生腐败的原因391

克服官僚主义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393

结束语:政治学研究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402

加强个人道德人格修养402

把政治学研究作为一项事业403

学术性要与思想性相结合405

写文章要有感情409

附录412

关于第一期全国政治学讲习班工作的汇报412

在政治学教研室联谊晚会上的致词420

自学考试赞422

为教书育人挥洒心血——记复旦大学政治—行政学教研室423

在政治学教研室1996年新春茶话会上的致词429

三年师生情432

参观权?博士木屋有感433

陈其人教授八十华诞贺诗一首434

曹沛霖教授执教五十周年贺诗一首436

在曹沛霖教授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437

在1976届毕业生百年校庆返校聚会上的讲话442

在王邦佐教授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443

一个老国关人心中的歌唱447

孙关宏学术生涯简介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