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运释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药物运释系统
  • 王晓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3732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9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826页
  • 主题词:药剂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物运释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一章 药物运释系统的发展历程3

一、概述3

二、DDS的概念与研究目的3

三、DDS的发展阶段4

四、新型药物运释系统的优点与不足5

参考文献5

第二章 药物运释系统类别7

第一节 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7

一、概念7

二、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的特点7

三、缓控释制剂技术8

第二节 靶向药物运释系统9

一、概念9

二、靶向制剂技术10

三、制剂的靶向性10

四、存在的问题10

第三节 透皮药物运释系统11

一、概念11

二、透皮药物运释的特点11

三、透皮药物运释技术11

四、透皮吸收促进剂11

第四节 黏膜药物运释系统12

一、概念12

二、特点12

三、黏膜药物运释的种类12

四、吸收促进剂的应用12

五、常用的黏膜药物运释系统13

第五节 几种制剂技术的特点比较14

第六节 生物技术药物运释系统15

一、新型注射(植入)药物运释系统15

二、非注射药物运释系统16

第七节 其他新型药物运释系统17

一、智能型药物运释系统17

二、脑药物运释系统中的一些新方法18

参考文献19

第二部分 新型药物运释系统载体25

第三章 概述25

一、药物运释载体的要求25

二、可生物降解材料载体的优点25

参考文献26

第四章 改性淀粉28

第一节 淀粉微球28

一、淀粉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特性28

二、淀粉微球的靶向性28

三、淀粉微球的临床运用29

第二节 微孔淀粉30

一、微孔淀粉的制备30

二、微孔淀粉的特点及运用30

三、淀粉纳米粒31

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33

参考文献33

第五章 杆状病毒35

第一节 概述35

第二节 杆状病毒进入哺乳类动物细胞36

第三节 杆状病毒运释基因到哺乳类动物细胞37

第四节 基于杆状病毒的体内基因运释38

第五节 杆状病毒的改良39

第六节 应用杆状病毒生产病毒载体40

第七节 杆状病毒的安全性40

参考文献41

第六章 环糊精45

第一节 概述45

第二节 环糊精在速释和缓释药物运释方面的应用46

第三节 环糊精在控释药物运释方面的应用47

第四节 环糊精在靶向药物运释方面的应用47

一、在脑靶向药物运释系统的应用48

二、在特殊细胞靶向药物运释系统中的应用49

三、在结肠靶向药物运释系统中的应用50

第五节 环糊精在微粒药物运释系统方面的应用51

一、脂质体51

二、微囊及微球52

三、纳米粒52

第六节 环糊精在微粉化药物运释系统方面的应用53

第七节 环糊精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3

第八节 展望53

参考文献54

第七章 胶原类57

第一节 概述57

第二节 胶原、角膜胶原膜和胶原蛋白的特性57

一、胶原的特性57

二、角膜胶原膜的特性59

三、胶原蛋白的特性59

第三节 胶原药物运释系统60

一、胶原保护膜60

二、可钙化胶原膜基质系统61

三、胶原罩61

四、胶原海绵62

五、胶体、水溶胶、脂质体63

六、胶原微粒和微柱63

七、片剂/微丸63

八、纳米粒和纳米球64

第四节 角膜胶原膜作为各种药物转运的载体65

一、角膜胶原膜运释抗生素65

二、角膜胶原膜运释抗病毒药物66

三、角膜胶原膜运释皮质类固醇药物66

四、角膜胶原膜运释抗真菌药物67

五、角膜胶原膜运释抗纤维增生药物67

六、角膜胶原膜运释抗青光眼药物67

七、角膜胶原膜运释免疫抑制剂67

第五节 胶原蛋白在药物运释系统中的应用68

一、胶原蛋白载药系统的制备68

二、3种胶原蛋白载药系统的体外释放度比较68

三、胶原蛋白微条载药系统69

第六节 展望70

参考文献71

第八章 壳聚糖74

第一节 概述74

一、壳聚糖的来源与分子结构74

二、壳聚糖的物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74

第二节 壳聚糖作为缓释药物载体75

一、壳聚糖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可行性75

二、壳聚糖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剂型75

三、壳聚糖作为缓释药物载体的应用79

第三节 壳聚糖作为靶向药物运释的载体81

一、鼻腔药物运释系统81

二、口腔药物运释系统81

三、胃靶向药物运释系统82

四、肠道靶向药物运释系统83

五、肺、肝、脾靶向药物运释系统83

六、磁性药物运释系统84

第四节 壳聚糖靶向载体制剂的制备方法84

一、乳化-交联法84

二、乳化-溶剂蒸发法84

三、乳化-内部凝胶化法85

四、复乳法85

五、离子交联法86

六、喷雾干燥法87

七、冷冻干燥法87

八、包衣法87

第五节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88

一、壳聚糖DNA纳米载体的制备及条件优化89

二、壳聚糖纳米载体的转染机制90

三、改性壳聚糖载体91

四、壳聚糖转染基因的体内研究93

第六节 壳聚糖作为眼科药物的载体95

第七节 壳聚糖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97

第八节 壳聚糖作为生物大分子口服药物的载体100

第九节 展望101

参考文献102

第九章 微粒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包蔽型载体系统106

一、脂质体106

二、微球108

三、毫微粒(包括毫微丸、毫微囊)110

四、乳剂111

五、红细胞载体112

第三节 化学交联型载体系统113

一、合成大分子载体113

二、生物大分子载体113

三、抗体113

第四节 展望114

参考文献114

第十章 智能水凝胶116

第一节 概述116

第二节 温敏水凝胶116

第三节 pH敏感水凝胶117

一、pH敏感型水凝胶聚合物118

二、pH敏感型水凝胶系统给药途径120

第四节 葡萄糖响应的胰岛素释药系统121

第五节 其他智能水凝胶122

一、电敏、光敏、压敏等水凝胶122

二、多肽、蛋白水凝胶122

三、抗原应答式水凝胶122

四、凝血酶诱导应答式水凝胶123

五、印迹水凝胶123

第六节 展望123

参考文献124

第十一章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载体128

第一节 概述128

第二节 人工合成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载体128

一、聚酯类129

二、聚原酸酯类129

三、聚磷脂类130

四、聚氨酯类130

五、聚酸酐类130

第三节 嵌段共聚物130

一、微球131

二、纳米球131

三、水凝胶系统131

四、透皮制剂132

第四节 阳离子聚合物132

一、基因载体132

二、阴离子药物载体133

第五节 聚合物-药物133

第六节 智能聚合物134

第七节 聚合物的联合使用135

第八节 展望136

参考文献136

第十二章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粒载体138

第一节 概述138

第二节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粒药物载体的制备138

一、聚合物分散法138

二、单体聚合法140

第三节 纳米粒载体的载药方法141

第四节 药物从纳米粒的释放141

一、释放机制141

二、体外释放的研究方法142

三、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142

第五节 纳米粒表面特性的研究143

一、纳米粒的蛋白质吸附和吞噬作用143

二、表面特性的研究方法143

三、纳米粒的表面修饰方法143

第六节 纳米粒对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的输送144

第七节 展望145

参考文献145

第十三章 隐形纳米粒载体148

第一节 概述148

第二节 隐形NP载体的隐形机制149

一、网状内皮系统(RES)对纳米粒的吞噬机制149

二、隐性机制149

第三节 隐形NP载体的脾靶向药物运释系统150

一、脾脏生理150

二、脾靶向机制及影响脾靶向的因素150

三、有关脾靶向的研究151

四、脾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价值152

第四节 隐形NP载体的脑靶向药物运释系统152

第五节 隐形NP载体的肿瘤靶向药物运释系统154

一、肿瘤靶向机制154

二、隐形NP的治疗作用157

第六节 隐形NP载体的骨髓靶向药物运释系统158

第七节 主动靶向的隐形NP载体158

一、叶酸修饰158

二、单克隆抗体修饰159

第八节 展望159

参考文献160

第十四章 分泌颗粒类似物药物载体163

第一节 概述163

第二节 分泌颗粒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特性163

第三节 展望164

参考文献165

第十五章 磷脂类药物载体166

第一节 概述166

第二节 磷脂的特性166

一、磷脂的分类和理化性质166

二、磷脂可作为渗透促进剂167

第三节 磷脂类皮肤载体给药系统的研究167

一、脂质体167

二、传递体168

三、药物磷脂复合物169

第四节 展望170

参考文献170

第十六章 偶氮聚合物173

第一节 概述173

第二节 偶氮化合物的体内降解174

第三节 偶氮聚合物载体分类174

一、水凝胶载体174

二、聚合物包衣载体系统176

三、聚合物前药载体系统178

第四节 展望178

参考文献178

第十七章 淋巴药物运释系统载体182

第一节 概述182

第二节 淋巴靶向药物运释系统的要求182

第三节 淋巴靶向药物运释载体及制剂183

一、淋巴靶向药物运释载体183

二、淋巴靶向药物运释制剂185

第四节 展望187

参考文献187

第三部分 药物运释系统191

第十八章 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191

第一节 概述191

一、概念191

二、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之间的差别192

三、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特性192

四、缓控释药物制剂的适用范围193

五、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类型194

六、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基本组成196

第二节 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分类196

一、定速释放运释系统197

二、定时释放运释系统200

三、定位释药运释系统203

四、其他类型的口服缓控释系统206

第三节 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206

一、胃肠道中药物的靶向性207

二、控释动力学的数学模型209

三、药物动力学模型和生物利用度209

第四节 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设计211

一、设计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211

二、设计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常用的辅料213

三、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释药机制214

四、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设计223

五、几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233

第五节 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工艺研究247

一、缓释药物运释系统247

二、控释药物运释系统267

第六节 口服缓释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评价276

一、口服缓释控释药物运释系统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评价277

二、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制剂的体内过程评价281

三、口服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283

参考文献286

第十九章 口服定位药物运释系统291

第一节 概述291

第二节 胃内滞留型释药系统292

一、胃内漂浮型药物运释系统292

二、胃内膨胀型药物运释系统295

三、胃壁黏附型药物运释系统296

四、其他胃内滞留药物运释系统297

五、胃内滞留药物运释系统实例298

第三节 口服结肠定位药物运释系统298

一、结肠的生理特点以及影响结肠内药物吸收的因素299

二、口服结肠定位药物运释系统的设计299

三、口服结肠定位药物运释系统实例307

第四节 口服小肠定位药物运释系统308

一、小肠的生理特征309

二、小肠定位药物运释(pH敏感型)的设计309

参考文献311

第二十章 口服定时药物运释系统315

第一节 迟释-速释药物运释系统315

一、制备方法及包衣材料315

二、膨胀性材料320

第二节 迟释-缓释药物运释系统320

一、迟释型渗透泵片321

二、迟释型骨架缓释片321

三、迟释-缓释型栓塞胶囊321

第三节 应用与展望322

一、两种迟释药物运释系统的区别322

二、迟释系统的应用322

三、新型时滞材料322

四、展望323

参考文献323

第二十一章 口服液体控释药物运释系统326

第一节 口服液体控释制剂的发展和特点326

第二节 OLCRS的物理稳定性327

第三节 提高OLCRS物理稳定性的技术328

一、选择水难溶性药物328

二、用药物饱和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328

三、非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328

四、用肠溶性材料作为保护性包衣层329

五、制成临用前重新配制的干混悬剂329

六、优化混悬介质处方329

七、采用定位凝胶机制329

八、缓释乳剂329

九、离子交换树脂330

第四节 展望334

参考文献335

第二十二章 口腔黏膜药物运释系统336

第一节 概述336

第二节 影响口腔黏膜吸收的主要因素337

一、口腔黏膜的生理结构337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339

三、唾液分泌339

四、黏膜的影响340

五、周围介质性质的影响340

六、促透剂的使用340

七、黏附剂的选择341

第三节 口腔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剂型与基质342

一、剂型342

二、基质343

第四节 口腔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种类343

一、口腔黏附片343

二、口腔黏附性软膏剂344

三、口腔黏附膜剂344

四、口腔黏附性凝胶剂344

五、载体类口腔黏附性制剂345

第五节 口腔黏膜药物运释系统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346

一、治疗黏膜病的口腔黏附剂346

二、治疗牙周病的口腔黏附剂347

三、防疗龋病的口腔黏附剂347

四、浸润麻醉的口腔黏附剂347

第六节 口腔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黏附性研究方法347

一、黏附性测定的几种实验室方法348

二、体外试验348

三、体内试验349

第七节 展望350

参考文献351

第二十三章 鼻腔药物运释系统354

第一节 概述354

第二节 鼻腔黏膜的生理特征及鼻腔给药的药动学355

一、鼻腔黏膜的解剖生理特征355

二、鼻腔给药的药动学356

第三节 影响药物鼻黏膜吸收及生物利用度的因素357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357

二、给药后药物在鼻腔内的分布359

三、鼻腔纤毛的清除作用及药物在鼻腔的滞留时间359

四、鼻腔黏膜的生理与病理状况359

五、药物剂型359

六、药物的浓度和制剂的浓度360

七、吸收促进剂360

八、使用酶抑制剂361

九、药物给药部位361

第四节 鼻黏膜药物的促吸收途径361

一、加入吸收促进剂362

二、改进给药剂型368

第五节 鼻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剂型369

一、滴鼻剂369

二、喷雾剂369

三、凝胶剂370

四、脂质体371

五、载药微球制剂372

六、粉末制剂373

七、乳剂373

八、膜剂373

第六节 鼻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种类373

一、多肽类374

二、心血管药类376

三、激素类377

四、抗生素类378

五、麻醉药类379

六、解热镇痛药类379

第七节 鼻黏膜药物运释系统药物吸收速率的测定380

第八节 鼻黏膜药物运释系统对鼻黏膜的毒性381

第九节 鼻腔吸收研究的动物模型382

第十节 鼻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开发新动向383

第十一节 我国在鼻腔药物运释系统研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384

一、问题384

二、展望385

参考文献385

第二十四章 眼用药物运释系统388

第一节 眼部解剖与药物吸收特征389

一、眼部的生理解剖特征389

二、眼用药物的吸收途径及机制391

第二节 眼部药物运释系统的药物类型393

第三节 眼部药物运释系统的种类394

一、眼内滴入药物运释系统394

二、眼用滴丸运释系统395

三、眼用膜剂运释系统395

四、胶粒系统和微粒系统397

五、凝胶系统403

六、插入剂与植入剂404

七、后段给药系统407

八、角膜接触镜407

九、给药装置408

十、眼用前体给药系统408

十一、全身用药的眼部给药系统409

第四节 眼局部用药的角膜毒性及用药注意事项412

一、眼局部用药的角膜毒性412

二、眼局部用药的注意事项413

第五节 展望414

参考文献414

第二十五章 阴道黏膜药物运释系统417

第一节 阴道黏膜的特点417

一、阴道黏膜的解剖与生理、生化特点417

二、阴道黏膜的吸收特点418

三、激素阴道给药的“子宫首过效应”418

第二节 影响药物阴道黏膜吸收的因素419

一、生理因素419

二、剂型因素420

第三节 阴道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局部作用420

一、阴道杀精子剂420

二、HIV及其他STD预防用药421

三、外阴及阴道炎症局部用药421

第四节 阴道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全身作用422

一、阴道避孕环422

二、阴道插入装置治疗尿失禁423

三、激素及相关药物的阴道给药423

四、其他425

第五节 阴道黏膜药物运释系统的剂型426

一、阴道环426

二、栓剂427

三、片剂427

四、阴道用胶囊429

五、气雾剂430

六、凝胶剂430

参考文献435

第二十六章 直肠药物运释系统440

第一节 概述440

第二节 直肠黏膜的解剖与吸收特点441

一、直肠黏膜的解剖特征441

二、直肠黏膜的吸收特点441

第三节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442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443

二、生理因素443

三、栓剂基质的影响444

四、药物保留时间445

第四节 直肠药物运释系统的基本辅料与常用药物446

一、基本辅料446

二、常用药物450

第五节 直肠药物运释系统的新剂型451

一、直肠栓剂概述451

二、双层栓剂452

三、中空栓剂452

四、渗透泵栓剂453

五、微囊栓剂453

六、改变基质释药性能的栓剂454

七、膜控释药栓剂454

第六节 直肠控释运释系统制剂的研究进展455

一、直肠药物运释系统固体控释制剂研究455

二、直肠液体(或半固体)控释制剂456

参考文献457

第二十七章 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460

第一节 概述460

一、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简介461

二、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的发展历程462

三、皮下控释药物运释系统的特点464

四、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的应用特点464

第二节 植入泵药物运释系统465

一、植入输注泵468

二、压缩(蠕动)泵469

三、氟碳化合物推进泵471

四、渗透压微泵系统472

五、用于全身释药的微型渗透泵474

六、用于局部释药的微型渗透泵475

七、用于以特殊模式释药的微型渗透泵475

八、强制传动置换泵476

九、控制释放的微型泵(CRM)477

十、其他泵装置478

第三节 套管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479

一、用于避孕方面479

二、用于治疗关节炎方面481

三、用于抗肿瘤方面481

第四节 骨架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482

一、醋酸去氧皮质酮硅橡胶植入剂483

二、胰岛素EVA植入剂483

第五节 生物降解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484

一、生物降解LNG植入剂485

二、纳曲酮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小球486

第六节 胰岛素及化疗药物植入剂487

第七节 植入型药物运释系统在计划生育上的应用490

一、Norplant490

二、国产植入剂491

三、国产避孕植入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492

参考文献494

第二十八章 透皮药物运释系统495

第一节 概述495

一、概念495

二、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发展历程495

三、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优点496

四、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不足497

第二节 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498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98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502

三、皮肤渗透的基本原理503

四、药物透皮吸收的模型505

五、影响药物渗透的皮肤生理因素509

六、药物与透皮给药系统511

七、临床用药剂量512

第三节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措施513

一、化学方法513

二、物理方法529

第四节 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类别540

一、胶黏剂骨架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541

二、膜-储库控释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542

三、聚合物骨架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543

四、微储库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544

第五节 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高分子材料545

一、压敏胶材料545

二、透皮吸收制剂的骨架材料550

第六节 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552

一、胶黏剂骨架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552

二、膜-储库控释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555

三、聚合物骨架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556

四、微储库型透皮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556

第七节 巴布膏剂558

一、巴布膏剂的类别558

二、巴布膏剂的构成559

三、巴布膏剂的基质559

四、巴布膏剂透皮吸收促进剂561

五、巴布膏剂制备工艺研究561

六、巴布膏剂质量评价标准562

七、巴布膏剂的临床应用563

八、巴布膏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564

九、巴布膏剂实例564

十、发展方向565

第八节 展望565

参考文献566

第二十九章 靶向药物运释系统569

第一节 概述569

一、靶向药物运释系统的分类570

二、靶向药物运释系统的生物学因素571

三、靶向药物运释系统的定量评价573

第二节 脂质体靶向药物运释系统576

一、脂质体的分类577

二、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578

三、脂质体的理化性质579

四、脂质体的特点579

五、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临床应用581

六、制备脂质体的材料583

七、脂质体的制备584

八、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588

九、脂质体的质量评价591

十、脂质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595

十一、脂质体的改性研究进展596

第三节 微球药物运释系统614

一、微球的作用特点615

二、微球的制备材料617

三、微球的制备工艺与影响因素618

四、几种常用微球的制备619

五、微球的质量评价624

第四节 磁性微球运释系统628

一、磁性微球运释系统的特点629

二、磁性微球运释系统的给药方式629

三、磁性微球运释系统靶向性的影响因素629

四、磁性微球运释系统的组成629

五、磁性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630

六、磁性微球运释系统的质量评价631

七、磁性微球运释系统的体内靶向性及其影响因素631

八、磁微球运释系统的应用632

九、问题与展望633

第五节 微乳药物运释系统634

一、微乳的结构634

二、微乳形成的机制635

三、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方法635

四、微乳中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637

五、微乳口服给药系统637

六、微乳注射给药系统638

七、微乳经皮给药系统638

八、微乳作为油、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639

九、应用微乳制备纳米粒639

第六节 纳米药物运释系统639

一、纳米粒的特点641

二、纳米粒的靶向原理641

三、纳米粒的制备方法643

四、纳米粒的制剂工艺644

五、纳米粒的修饰645

六、固脂纳米粒646

七、纳米粒在临床上的应用647

第七节 纳米乳与亚微乳药物运释系统650

一、纳米乳的形成机制651

二、常用乳化剂与助乳化剂651

三、纳米乳的制备652

四、亚微乳的制备和影响因素655

第八节 单克隆抗体药物运释系统659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660

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靶向性662

三、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667

第九节 脏器与淋巴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69

一、肺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69

二、肝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71

三、脑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76

四、结肠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84

五、淋巴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88

六、肾靶向药物运释系统695

七、骨靶向药物运释系统700

第十节 展望703

参考文献703

第三十章 自乳化药物运释系统710

第一节 SEDDS的定义与特点710

一、SEDDS的定义710

二、SEDDS的特点711

第二节 SEDDS的组成要素711

一、药物711

二、油相712

三、表面活性剂713

四、辅助表面活性剂713

第三节 SEDDS自乳化的机制714

第四节 SEDDS的生物药剂学性质715

一、SEDDS的药物吸收715

二、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716

三、油相对药物吸收的影响716

四、药物释放716

五、正电荷SEDDS717

第五节 SEDDS的质量评价717

一、乳剂粒径717

二、乳化速率717

三、假三元相图718

四、药物的释放速率718

五、乳剂粒子的极性718

第六节 影响SEDDS中口服吸收的因素718

一、表面活性剂的HLB值718

二、乳剂的粒径718

三、乳滴荷电性质719

四、可稀释性719

五、胆汁的溶解作用719

第七节 SEDDS的处方设计719

第八节 SMEDDS与SEDDS的应用和展望721

一、SMEDDS的应用721

二、SEDDS的应用722

三、展望723

参考文献724

第三十一章 脉冲式药物运释系统727

第一节 概述727

第二节 脉冲式药物运释系统产生的因素728

第三节 脉冲释药的原理728

第四节 疾病及治疗药物的昼夜节律特点730

一、哮喘730

二、消化道溃疡730

三、心脑血管疾病730

第五节 脉冲式药物运释系统的制备方法与机制731

一、利用包衣层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731

二、利用与衣层无关的渗透泵机制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734

三、利用亲水凝胶溶胀产生的力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734

四、利用外界刺激控制脉冲释药的时间734

第六节 常见的脉冲式药物运释系统剂型与质量评价738

一、片剂738

二、胶囊剂740

三、注射剂742

四、微丸剂742

五、埋植剂743

六、透皮制剂744

七、眼用制剂745

八、微囊剂745

九、凝胶剂745

十、质量评价746

第七节 脉冲式药物运释系统的应用746

参考文献747

第三十二章 自调式控释药物运释系统750

第一节 概述750

第二节 自调式药物控释系统与智能水凝胶751

一、温度敏感型水凝胶751

二、pH敏感型水凝胶754

三、葡萄糖响应的凝胶释药系统755

四、其他智能水凝胶756

第三节 pH-敏感型自调式药物运释系统758

一、尿素-尿素酶体系758

二、pH-敏感溶胀型聚合物凝胶体系758

三、葡萄糖—葡萄糖酶体系759

四、pH敏感性溶解度控制自调式给药系统761

五、pH-敏感型脂质体761

第四节 胰岛素自调式药物运释系统762

一、载有葡萄糖氧化酶(GOD)的体系762

二、载有植物外源凝集素的体系764

三、带有苯基硼酸基团的体系766

参考文献767

第三十三章 物理刺激响应性药物运释系统772

第一节 概述772

第二节 温度刺激响应性药物运释系统772

第三节 电刺激响应性药物运释系统774

第四节 磁场控制药物运释系统775

第五节 超声波控制药物运释系统775

第六节 展望776

参考文献776

第三十四章 分子印迹药物运释系统779

第一节 概述779

第二节 分子印迹技术779

第三节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运释系统中的应用780

一、缓控释微球780

二、手性控释给药系统781

三、软性接触镜片给药系统781

第四节 MIPs作为药物载体782

一、多肽和蛋白质载体782

二、环糊精-MIPs药物载体782

第五节 MIPs在激活性调节给药系统中的应用783

一、环境敏感型释药系统783

二、物质敏感型释药系统784

第六节 MIPs在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785

第七节 MIPs在捕获系统中的应用785

第八节 展望786

参考文献786

第三十五章 基于脂质前药的自组装药物运释系统789

第一节 概述789

第二节 脂质前药789

一、脂质的体内降解789

二、脂肪酸衍生物790

三、甘油酯衍生物790

四、磷脂衍生物791

第三节 自组装药物运释系统791

一、药物的自组装791

二、自组装药物运释系统的特点791

三、药质体792

四、脂质体793

第四节 展望794

参考文献7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