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 辜正坤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1777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1

第一章 东方诗坛之冠:中国古代诗论1

绪论1

汉诗鉴赏五象美论4

一、汉诗视象美4

语意视象美5

语形视象美12

二、汉诗音象美26

节奏与韵式:一元与多元26

音义同构现象与汉诗音象美32

三、汉诗义象美38

四、汉诗事象美45

五、汉诗味象美50

画味51

韵味51

气味54

气骨味55

气质味56

气势味57

情味58

小结59

第二章 中国诗坛的现当代复兴60

中国20世纪纯抒情诗综论60

第三章 西方诗坛之冠:古希腊诗歌70

希腊诗通论70

古典时期70

宗教诗歌81

史诗83

抒情诗83

诗体传奇84

讽刺诗85

教谕诗85

现代希腊诗歌85

第四章 西方诗坛中兴之冠:英国诗歌91

英国诗通论91

英语早期诗歌91

文艺复兴时期诗歌101

古典派诗人111

浪漫派诗人115

维多利亚王朝诗人120

现代诗人124

第五章 诗义钩玄录128

第六章 中西诗阴阳对立七大潮138

第七章 诗歌鉴赏十角度150

1.时间角度150

2.空间角度152

3.作者角度153

4.作品角度155

5.读者角度156

被动读者角度156

主动读者角度157

6.年龄角度159

7.性别角度161

8.社会文化角度162

9.阐释者角度163

10.译者角度165

第八章 中西诗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167

诗歌的五功能及其互补性167

诗歌的五功能与阴阳元泛诗的关系172

诗歌五功能与鉴赏五标准175

诗歌鉴赏五标准和十角度的应用179

论点甲:语言雕琢的诗是好诗179

论点乙:语言雕琢的诗不是好诗184

论点丙:李白杜甫优劣论185

第九章 中西诗翻译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93

一、总论193

翻译标准难题何以久攻不克?193

何谓立体思维方式?194

具体翻译标准不可能只有一个196

翻译标准多元化197

翻译的绝对标准就是原作本身198

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200

标准系统: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标准201

标准系统划分的重要性203

翻译标准系统内部的辩证关系205

近似度与原作—译作球形空间比较206

翻译标准系统中的可变主次标准问题209

多元翻译标准的互补性210

多元互补翻译标准的实际意义210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存在的客观依据212

翻译的多功能212

翻译的第一功能:摹拟信息212

翻译的第二功能:揭示思维模式213

翻译的第三功能:翻译活动本身的审美娱乐性216

翻译的第四功能:丰富译入语219

翻译的第五功能:缩小世界语言距离221

人类审美趣味多样化222

读者及译者的多层次228

小结231

三、直译与意译问题232

四、诗歌可译与不可译问题236

五、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245

六、超过原作的译作是最佳译作辨247

七、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辨248

八、多元互补翻译标准与西诗汉译词曲体问题251

对西方汉学家《关雎》英译之批评271

九、中诗西渐译例品味271

第十章 中国诗鉴赏举隅284

第十一章 西方诗鉴赏举隅348

第十二章 中西诗比较?窥400

中西诗坛两绝唱:《荒原》与《凤凰涅槃》400

诗人与诗威401

《奥义书》与泛神论413

水火与生死422

中西诗余论432

中西诗与当代人类的命运432

中西诗理相通论439

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439

后记442

作者简介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