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修台湾省通志 卷4 经济志 经济成长篇【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重修台湾省通志 卷4 经济志 经济成长篇
  • 刘宁颜总纂;范锦明编纂 著
  • 出版社: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ISBN:957001977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修台湾省通志 卷4 经济志 经济成长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综说1

第一节 前言1

第二节 荷据以前本省的经济成长2

第二章 荷据时期本省的经济成长7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7

第二节 贸易的发展8

第三章 明郑时代本省的经济成长11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11

第二节 贸易的发展13

第四章 清代本省的经济成长15

第一节 前言15

第二节 清代本省农业的成长15

第一项 耕地的开发15

第一目 开发的趋势15

第二目 开发的结果18

第二项 水利工程的建设19

第三项 劳力的投入21

第四项 品种的改良22

第六项 经济作物的生产与出口24

第五项 畜力的增加24

第三节 清代本省工业的成长28

第一项 矿业的开发28

第一目 硫磺业28

第二目 盐业29

第二项 制造业的发展31

第一目 制糖业31

第三目 煤业31

第二目 樟脑业32

第四节 清代本省交通运输和商业的成长34

第一项 交通运输建设34

第一目 铁路建设34

第二目 港口建设37

第二项 商业的发展42

第一目 区域贸易42

第二目 对外贸易44

第五节 结论50

第一节 前言—现代经济成长纪元53

第一项 顾志耐(Simon Kuznets)的发现53

第五章 日据时期本省经济成长的特徵53

第二项 陶大乐(Michael P.Todaro)的批评54

第三项 建立经济成长总体指标的目的55

第一目 总人口数56

第二目 人口成长速度56

第一项 日据时期人口的成长与转型56

第二节 日据时期本省平均每人产出的演变56

第三目 自然增加率59

第四目 人口结构64

第二项 日据时期总产出的成长与转型68

第一目 国民生产总额的估计68

第二目 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68

第三项 日据时期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与转型71

第一目 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71

第二目 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73

第一目 各级产业的国民生产总额74

第三节 日据时期本省产业结构的演变74

第一项 各级产业总产出的成长74

第二目 各级产业国民生产总额的成长速度75

第二项 产出结构的转型76

第一目 产出结构的估计76

第二目 产出结构的演变78

第四节 日据时期本省就业结构的演变79

第一项 劳动人数的统计79

第二项 劳动力的成长82

第一项 劳动生产力的统计83

第五节 日据时期本省劳动生产力的演变83

第二项 劳动生产力的成长86

第六节 日据时期本省所得分配的演变87

第一项 土地租佃问题87

第二项 土地租佃的变化87

第七节 日据时期本省产品消费结构的演变88

第一项 资料问题88

第八节 结论91

第二项 消费结构的演变91

第六章 日据时期本省经济成长的演变93

第一节 前言93

第二节 日据时期本省农业的成长93

第一项 稻米的发展93

第一目 稻米的生产记录93

第二目 稻米的出口记录96

第三目 影响稻米生产的主要因素96

第一目 甘蔗的生产记录107

第二项 甘蔗的发展107

第二目 蔗糖的出口记录113

第三目 影响甘蔗成长的主要因素115

第三项 其他主要经济作物的发展120

第一目 甘薯120

第二目 香蕉127

第三目 茶叶、花生、凤梨和烟草133

第四项 小结141

第一项 工业整体发展趋势142

第三节 日据时期本省工业的成长142

第一目 一般工业生产指数143

第二目 产业结构145

第二项 日据时期影响本省工业成长的主要因素148

第一目 资本形成148

第二目 人力资源153

第三目 技术进步160

第四目 市场需求161

第三项 小结162

第四节 日据时期本省的交通与运输163

第一项 交通的发展163

第一目 电信163

第二目 电话164

第三目 邮政164

第二项 运输的发展165

第一目 公路165

第三目 海运166

第二目 铁路166

第三项 交通与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167

第一目 公共投资增加167

第二目 所得水准提高167

第三目 对外贸易增加167

第四项 小结168

第五节 结论168

第一项 光复後人口的成长与转型171

第一目 总人口数171

第一节 前言171

第二节 光复後本省平均每人产出的演变171

第七章 光复後本省经济成长的特徵171

第二目 人口成长速度174

第三目 自然增加率175

第四目 人口结构176

第五目 依赖人口178

第二目 实质国内生产毛额的成长速度180

第一目 实质国内生产毛额180

第二项 光复後总产出的成长与转型180

第三项 光复後平均每人实质国内生产毛额的成长与转型183

第一目 计算方法183

第二目 成长速度183

第三节 光复後本省产业结构的演变185

第一项 国内生产净额结构的转型185

第一目 定义185

第二目 结构的转型186

第一目 农业生产指数的演变188

第二项 促成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188

第二目 工业生产指数的演变191

第四节 光复後本省就业结构的演变194

第一项 就业结构转变的型态195

第二项 就业结构转变的速度198

第五节 光复後本省劳动生产力的演变200

第一项 劳动生产力的定义200

第一目 初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201

第三项 各产业劳动生产力的演变201

第一目 估计结果201

第二目 成长速度201

第二项 总体劳动生产力的演变201

第二目 次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205

第三目 三级产业的劳动生产力211

第六节 光复後本省受雇人员报酬的演变216

第一项 平均每人实质报酬的调升幅度216

第二项 平均每人实质报酬的成长速度220

第一目 基本问题222

第一项 衡量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方法222

第七节 光复後本省所得分配的演变222

第二目 罗伦兹曲线223

第三目 吉尼系数224

第二项 家庭所得的来源224

第一目 家庭所得的会计帐224

第二目 家庭所得的分配型态225

第三目 家庭所得的调整速度225

第三项 所得分配实际测度的结果227

第一目 人口因素229

第四项 影响所得分配的主要因素229

第二目 工业化因素231

第三目 都市化因素233

第四目 输出扩张因素236

第五目 赋税因素238

第六目 物价膨胀因素239

第八节 光复後本省产品消费结构的演变241

第一项 最终消费结构的演变241

第一目 最终消费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41

第二目 最终消费的成长与转型247

第二项 民间消费结构的演变253

第一目 消费倾向253

第二目 民间消费型态的成长与转型254

第三目 影响民间消费型态转变的主要原因260

第三项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的演变260

第一目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按国内外分类260

第三目 国内固定资本形成毛额262

第二目 国内资本形成毛额:按财源主体分类262

第四目 国内存货的增加266

第四项 储蓄的演变269

第一目 国民储蓄毛额的成长269

第二目 影响国民储蓄行为的因素269

第五项 政府消费的演变271

第二目 商品的输入276

第九节 光复後本省社会福利的演变276

第一目 商品的输出276

第六项 商品输出与输入的演变276

第一项 人口与家庭的演变278

第一目 人口密度278

第二目 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279

第二项 经济状况的演变283

第一目 物价水准的变化283

第二目 能源消费型态284

第三目 平均每人财政负担286

第一目 劳动参与率289

第三项 就业机会的演变289

第二目 失业率292

第三目 就业辅导293

第四项 教育状况的演变293

第一目 教育经费293

第二目 就学率297

第三目 教育程度297

第四目 教育设备297

第五项 医疗保健的演变304

第一目 医疗机构304

第二目 医疗人员306

第三目 病床306

第四目 平均每户医疗保健支出310

第五目 摄取营养量312

第六项 交通运输的演变313

第一目 交通运输的供给与需求313

第二目 平均每人公路里程313

第三目 交通工具316

第四目 通讯工具319

第七项 生活环境的演变323

第一目 物质生活环境323

第二目 环境污染327

第八项 公共安全的演变331

第一目 消防设施331

第二目 犯罪率335

第一目 保险制度338

第九项 社会保险制度的演变338

第二目 低收入民众施医与慰问343

第三目 社会救济347

第十项 文化与休闲的演变349

第一目 文化设施及其利用情况349

第二目 休闲场所351

第十节 结论354

第八章 光复後本省经济成长的演变357

第一节 前言357

第一目 农业产出358

第二节 传统的出口扩张阶段358

第一项 光复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358

第二目 工业产出359

第三目 物价水准359

第四目 人口成长361

第五目 对外贸易362

第二项 光复初期本省的经济成长362

第一目 农业建设362

第二目 工业建设366

第三目 交通建设369

第四目 金融改革371

第三项 本节结论379

第三节 初期的进口替代阶段379

第一项 民国四○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379

第一目 农业生产379

第二目 工业生产379

第三目 物价水准380

第四目 人口成长381

第五目 对外贸易383

第二项 民国四○年代本省的经济成长387

第一目 农业成长387

第二目 工业成长394

第三目 交通建设414

第三项 本节结论416

第四节 初期的出口替代阶段417

第一项 民国五○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状况417

第一目 工业成长的逐渐减缓417

第二目 传统的出口导向420

第三目 农业部门剩余劳力的移转420

第二项 民国五○年代至民国六○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成长421

第一目 农业成长421

第二目 工业成长438

第三项 本节结论473

第一项 民国六○年代初期本省的经济情况474

第一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474

第五节 第二次进口与出口替代阶段474

第二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萧条的成因482

第三目 农业呈现负成长496

第二项 民国六○年代本省的经济成长503

第一目 农业部门的发展503

第二目 工业部门的发展512

第三目 物价上涨与经济成长524

第四目 交通运输建设535

第一目 教育供给增加541

第六节 追求富裕与公平:回顾与前瞻541

第一项 人力资源的改善541

第二目 教育需求增加542

第三目 人口的教育结构543

第四目 卫生保健的进步543

第二项 民营企业的兴起544

第三项 经济自由化545

第四项 所得分配公平化545

第五项 经济成长的限制因素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