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西方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西方美学
  • 程孟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1020433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3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855页
  • 主题词:美学史-西方国家-现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西方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现代西方美学》前面&程孟辉1

第一章 表现主义美学25

第一节 表现主义美学的兴起和流变25

第二节 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理论29

一、美学的位置29

二、直觉即表现31

三、审美与艺术问题37

四、历史与超验实体42

第三节 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主义45

一、艺术的社会性45

二、艺术风格48

三、艺术设计51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55

第二章 移情学派58

第一节 移情学派产生的科学背景58

第二节 移情学派产生的理论渊源61

第三节 移情理论的艺术基础67

第四节 移情学派的主要代表及其理论内容70

一、立普斯70

二、谷鲁斯77

三、浮龙·李80

四、伏尔盖特82

五、柏格森85

六、巴希87

第五节 简要的评价88

第三章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92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92

一、孕育时期92

二、兴盛时期95

三、衰落时期103

第二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105

一、自主观与工具观105

二、审美感受111

三、审美形式117

第三节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历史影响和发展趋势124

第四章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132

第一节 现代英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产生132

第二节 形式主义美学主体之一:弗莱学说135

一、双重生活理论的提出—艺术和想象135

二、想象与宗教、道德139

三、想象与知觉、情感140

四、艺术构图中的多样化和秩序感142

五、五种艺术构图的情感要素146

六、艺术创造及其目的147

七、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本质的解释148

第三节 形式主义美学主体之二:贝尔学说150

一、一个卓越命题(假设)的提出151

二、作为“终极实在”之感受的“有意味的形式”153

三、对“描述性绘画”的贬斥—对传统艺术的挑战154

四、对“美”的解释155

五、“意匠”—展现审美之美的媒介(手段)157

六、对叙述性作品的批判和否定158

七、对原始艺术的推崇和礼赞159

八、贝尔与后印象派艺术160

九、艺术与宗教之关系167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168

第五章 新批评派美学172

第一节 新批评派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73

第二节 新批评派的主要学术观点及与其他学派的关系183

一、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观点183

二、新批评派关于批评方法论184

三、新批评派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简介185

四、新批评派与当代西方其他文学批评流派的关系200

第三节 新批评派的历史地位203

第六章 精神分析美学205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来源205

第二节 精神分析美学及其理论基础208

一、性欲升华与文学艺术213

二、白日梦与作家214

三、性与审美快感216

四、精神分析与艺术批评218

第三节 荣格学说220

一、原始意象与艺术本质223

二、艺术品、艺术创作与艺术家224

三、审美态度:抽象与移情233

第四节 精神分析美学的历史影响235

一、对艺术创作的影响235

二、对艺术评论的影响237

第七章 神学美学244

第一节 神学美学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245

一、人的存在246

二、行为指归250

三、爱心254

四、小结257

第二节 20世纪的神学美学258

一、雅斯贝尔斯260

二、新托马斯主义者269

三、激进的神学家277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280

第八章 存在主义美学282

第一节 存在主义哲学概述282

一、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282

二、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84

第二节 德国存在主义美学286

一、与德国浪漫哲学和美学传统的联系286

二、海德格尔与本体论美学288

三、雅斯贝尔斯与悲剧论296

第三节 法国存在主义美学303

一、萨特与自由的美学303

二、梅洛-庞蒂的审美知觉论与卡缪的荒谬艺术论312

第四节 结语318

第九章 现象学美学322

第一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323

第二节 盖格尔的一般现象学美学理论328

一、现象学美学的创始人328

二、一般理论330

三、小结336

第三节 英伽登的文学本体论和文学认识论336

一、引言336

二、论文学作品的存在339

三、如何认识文学作品342

四、小结345

第四节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345

一、从经过改造的现象学出发345

二、从艺术作品到审美客体349

三、知觉主体和知觉过程352

四、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354

第十章 人本心理学美学359

第一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的产生359

一、人本心理学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359

二、人本心理学美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之关系362

第二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的理论体系366

一、人本心理学美学的理论原则366

二、审美需要论368

三、艺术家论372

四、审美体验论376

五、艺术创作论380

六、审美价值论383

第三节 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387

一、人本心理学美学与道家美学比较的基础387

二、关于美的本质390

三、关于美感392

四、关于艺术创作395

五、关于审美理想397

六、小结400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401

第十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404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概述404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背景404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征406

第二节 卢卡契的美学思想407

一、生平和著述407

二、《历史和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409

三、卢卡契的早期美学思想412

四、《审美特性》—美学的总结414

第三节 葛兰西:对意大利未来文化一社会的设计416

一、生平和思想416

二、《狱中札记》:系统的“民族一人民”的文学理论418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421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演变及其主要理论观点421

二、马尔库塞:自主的艺术对现实的超越与变革423

三、阿多尔诺:艺术—对绝望的拯救426

四、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429

第五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431

一、萨特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尝试431

二、《什么是文学》434

第六节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439

一、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崛起和他的美学思想439

二、马谢雷:文学生产理论445

第十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448

第一节 本雅明对现代艺术的美学思考449

一、信息社会与古典艺术的终结449

二、走向费解的现代艺术450

三、艺术生产理论452

四、电影—新崛起的艺术453

五、艺术中的一系列两极运动455

第二节 阿多尔诺的现代主义美学理论459

一、对现代美学的特定要求460

二、艺术对现实的间离性模仿461

三、艺术的社会批判功能462

四、艺术的审美特点463

五、对一些美学范畴的重新界说471

六、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471

第三节 马尔库塞得艺术审美哲学475

一、超越现实的艺术与审美活动—《爱欲与文明》中的美学思想476

二、造就新感性的艺术和审美活动—《论解放》中的美学思想477

三、艺术与革命—《反革命与造反》中的审美哲学478

四、按艺术的形式法则重建世界—《作为现实形式的艺术》481

五、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审美之维》482

第十三章 自然主义美学488

第一节 哲学观念—从自然主义到批判实在论488

第二节 艺术与本能490

第三节 功用与愉快492

第四节 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95

第五节 美的三要素497

一、美的材料497

二、形式美499

三、表现美504

第六节 简要的评论507

第十四章 新自然主义美学510

第一节 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科学美学511

第二节 门罗的实验论514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美的概念521

第四节 门罗关于美学研究范围的设想526

第五节 作为一门科学的美学在欧洲和美国的发展531

第十五章 实用主义美学536

第一节 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537

第二节 杜威美学阐释542

一、在经验中探求艺术的本质542

二、经验与艺术544

三、审美经验:手段和目的的相互渗透545

四、审美经验:经验的圆满终结547

五、审美经验:沟通和创造550

六、四种缺乏审美性质的经验552

七、智慧—审美经验的生命之源554

第三节 杜威美学与欧洲传统556

一、杜威与柏拉图:两种真善美境界557

二、杜威与黑格尔:两种圆满终结560

三、杜威与休谟:两种经验观563

第四节 简要的评价566

一、关于经验、超验与潜验567

二、关于手段和目的的渗透570

三、关于感性、智性和理性572

第十六章 新实证主义美学575

第一节 新实证主义哲学和美学概述575

第二节 新实证主义美学理论Ⅰ580

一、理查兹和他的早期主张580

二、美感经验和美感价值583

三、艺术中的交流587

四、语言符号的双重功能589

五、批评及其转换592

六、对立冲动的平衡594

七、诗歌经验及其心理基础596

八、科学与诗601

九、意义的构成及其转换605

十、词语行为和语境607

第三节 新实证主义美学理论Ⅱ610

一、经验主义和心理学方法610

二、批评科学化614

三、拟陈述和真实性616

第十七章 分析美学619

第一节 从“意义的界定”到“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621

第二节 开放的艺术与开放的理论639

第三节 边缘地带的“热战”639

第十八章 符号论美学646

第一节 符号—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646

第二节 卡西尔的艺术理论651

一、对模仿说和表现说的批判651

二、“艺术是直觉或观照的客观化过程”653

三、“艺术是对实在的发现”655

四、“艺术作品的静谧乃是动态的静谧”657

五、艺术创造是一种“外形化”活动660

六、对快乐主义和游戏说的批判661

第三节 朗格美学形成的背景条件663

第四节 朗格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665

第五节 艺术和艺术创造673

第十九章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684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心理学基础684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689

一、关于艺术与知觉及其表现性689

二、对大脑力场说和同形同构理论的简要考释697

三、艺术论699

四、关于视觉思维704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708

第二十章 结构主义美学711

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观念和方法711

一、历史背景711

二、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712

三、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哲学714

四、结构主义的基本特点716

第二节 结构主义美学的形成718

一、与西方美学传统的联系739

二、雅各布森和结构主义诗学722

三、列维-斯特劳斯和结构主义神话学727

第三节 结构主义美学的发展730

一、巴尔特和法国结构主义美学731

二、结构主义叙事美学738

三、戈德曼与小说社会学742

第四节 后结构主义美学743

第五节 结语747

第二十一章 解释学美学751

第一节 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历史发展751

一、施莱尔马赫的哲学解释学752

二、狄尔泰的历史哲学解释学754

三、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756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757

一、出发点及其方法论基础758

二、对艺术真理问题的重新审视759

三、艺术作品的本体论766

四、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历史特点及其意义770

第三节 赫施对解释学美学的贡献776

第二十二章 接受美学783

第一节 接受美学的崛起786

一、社会背景786

二、学术渊源787

三、接受美学的靶子792

第二节 姚斯的“接受”理论793

一、从文学史入手提出挑战794

二、对读者接受的具体研究800

第三节 伊泽尔的“响应美学”803

一、研究的出发点804

二、对英伽登学说的扬弃806

三、分析文学本文构成808

四、对“本文一读者相互作用”动力的论述810

五、对“本文一读者相互作用”过程的揭示811

第四节 传播与扬弃813

全书主要参考书目817

现代西方美学主要概念(范畴)汉西对照表824

人名译名对照表8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