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药物治疗学
  • 陈一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2675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1

一、基本概念1

二、相关概念1

第二节 药物治疗学革命2

一、公式化治疗2

二、个体化治疗2

第三节 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3

一、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3

二、与临床药理学的相互关系4

第四节 药物治疗的发展史5

第二章 药动学与药效学在治疗学中的应用8

第一节 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8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0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10

二、药物首次剂量的选择16

三、药物给药方案原则16

第三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17

一、药物治疗的原则17

二、药效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18

第三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21

第一节 围生期妇女用药21

一、妊娠妇女用药21

二、哺乳期用药26

三、小儿和新生儿用药26

第二节 老年病人用药29

一、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29

二、老年人药物药效学的特点30

一、肝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过程的影响31

三、老年人的用药原则31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31

二、肝肾功能不全对药效学的影响32

三、肝肾功能不全时的用药原则32

第四节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32

一、治疗药物的监测范围32

二、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33

第四章 药源性疾病35

第一节 概述35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35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35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特点及发生机理38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38

二、各型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及发生机理38

二、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步骤44

三、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44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44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原则44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预防的基本原则45

第五章 药物经济学与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47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47

一、药物经济学概念和作用47

二、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9

三、PE国内现状与展望51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52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52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概况52

四、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53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任务和作用53

第六章 介入治疗57

第一节 概述57

第二节 常用药物59

一、水溶性碘造影剂59

二、血管收缩与扩张剂60

第七章 药物疗效的评价62

一、我国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62

二、药物疗效评价的标准63

三、药物疗效评价的原则65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用药69

第一节 高血压病69

一、病理生理69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71

三、治疗72

第二节 心力衰竭80

一、病理生理81

二、临床表现、分型82

三、治疗用药83

四、药物治疗方案90

第三节 心肌缺血90

一、病理生理90

二、心肌缺血的损伤类型92

三、治疗用药93

四、药物治疗方案98

第四节 心肌梗塞99

一、发病机理99

三、临床表现100

二、病理生理及病理100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01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1

六、并发症101

七、治疗101

八、预后104

第五节 快速型心律失常104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105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105

三、抗心律失常药用法106

第六节 高脂蛋白血症108

一、概述108

二、脂蛋白的正常代谢108

三、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110

五、调节血脂药物111

四、高脂蛋白血症分型111

六、各类调脂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112

七、使用降血脂药应注意的问题118

第七节 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周围血管病变119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119

二、外周血管疾病125

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31

第八节 风湿病132

一、病因与病理133

二、临床表现133

三、药物治疗134

第九节 休克137

一、休克的原因和分类138

二、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139

三、抗休克药143

四、休克的防治原则147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50

第一节 咳嗽、咳痰与咯血150

一、咳嗽150

二、咳痰152

三、咯血153

第二节 哮喘154

一、病理生理154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156

三、治疗156

三、治疗158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158

一、病理生理158

第三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8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9

一、病理生理160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160

三、治疗161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162

第一节 恶心与呕吐16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62

二、临床表现163

三、治疗163

第二节 腹泻与便秘165

一、腹泻165

二、便秘16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71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171

二、临床表现172

三、治疗173

四、药物的选用和评价177

第四节 炎症性肠病17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78

二、临床表现和病程179

三、治疗179

第五节 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183

一、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83

二、临床表现和病程184

三、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184

四、肝硬化的治疗185

五、门静脉高压的药物治疗186

第六节 胰腺炎187

一、急性胰腺炎188

二、慢性胰腺炎192

第七节 病毒性肝炎19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93

二、临床表现和病程193

三、治疗194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用药199

第一节 水肿199

一、病理生理199

二、临床表现200

三、治疗200

第二节 肾功能衰竭202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202

(一)病理生理202

(三)治疗203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03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204

(一)病理生理204

(二)临床表现206

(三)治疗206

第三节 肾小球肾炎207

一、病理生理208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08

三、治疗209

第四节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211

一、脱水211

二、水中毒214

三、代谢性酸中毒215

(一)病理生理215

(三)治疗216

(二)临床表现216

四、代谢性碱中毒217

(一)病理生理218

(二)临床表现218

(三)治疗218

五、呼吸性酸中毒219

(一)病理生理219

(二)临床表现219

(三)治疗220

六、呼吸性碱中毒220

(一)病理生理220

(二)临床表现220

(三)治疗220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21

一、病理生理221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用药221

第一节 睡眠障碍221

三、治疗223

第二节 疼痛224

一、疼痛的概念224

二、疼痛的治疗原则225

三、偏头痛231

四、癌痛的药物治疗237

第三节 昏迷242

一、昏迷的概念242

二、昏迷的病因242

三、昏迷的临床表现243

四、昏迷的治疗244

第四节 帕金森病248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49

一、病理生理249

三、治疗250

第五节 重症肌无力252

一、病理生理252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53

三、治疗254

第六节 癫痫258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259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260

三、治疗262

第十三章 精神系统疾病用药266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266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266

二、临床表现267

三、治疗268

第二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27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273

二、临床表现274

三、治疗275

四、预后278

第三节 老年痴呆症278

一、病因学278

二、流行病学280

三、发病机制280

四、病理改变281

五、临床表现281

六、治疗282

第四节 化学物质致精神障碍295

一、酒精中毒和酒精依赖296

二、阿片类药物的依赖299

第五节 情感性(心境)障碍的药物治疗303

一、病因304

二、发病机制304

三、临床表现304

四、治疗306

第十四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用药311

第一节 糖尿病311

一、病理生理312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314

三、治疗315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318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319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320

三、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23

四、甲状腺炎324

五、甲状腺肿瘤325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326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326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327

三、醛固酮增多症329

四、嗜铬细胞瘤330

第四节 垂体疾病331

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332

席汉综合征332

选择性垂体激素缺乏333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334

二、垂体功能亢进334

泌乳素瘤及高泌乳素血症335

三、垂体后叶疾病335

尿崩症335

第五节 营养过剩及营养低下337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337

第六节 静脉营养339

一、适应症339

二、营养素的需求339

三、TPN的实施342

四、注意事项343

第七节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343

一、病理生理344

二、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344

一、病理生理347

第一节 不孕症347

第十五章 妇产科疾病用药及计划生育347

二、治疗药物348

第二节 药物避孕349

一、口服避孕药350

二、其他类型避孕药352

第三节 月经失调353

一、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53

二、痛经354

三、闭经354

四、卵巢早衰356

五、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56

第十六章 变应性疾病及药物治疗360

第一节 器官移植360

二、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361

一、病理生理361

三、治疗362

四、各种器官移植简介364

第二节 变态反应性疾病368

Ⅰ型变态反应368

一、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368

二、临床上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370

Ⅱ型变态反应373

一、Ⅱ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373

二、临床上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性疾病374

Ⅲ型变态反应376

一、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376

二、临床上常见的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377

一、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379

Ⅳ型变态反应379

二、临床上常见的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380

第十七章 骨关节疾病用药381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38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81

二、临床表现384

三、治疗384

四、药物的选择386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38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87

二、临床表现及病程388

三、治疗388

四、药物治疗评价394

一、贫血的分类395

第一节 贫血395

第十八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用药395

二、贫血的临床表现397

三、治疗原则398

四、主要药物398

五、不良反应399

第二节 出血和凝血障碍399

一、止血的调节399

二、出血性疾病分类402

三、血友病403

四、血管性血友病404

五、维生素K缺乏症404

六、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405

七、血栓形成405

三、治疗408

二、临床表现408

一、引起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的原因408

第三节 白细胞生成障碍408

第十九章 眼科及皮肤科局部用药410

第一节 青光眼410

一、发病机制411

二、临床分类、表现及病程411

三、治疗412

第二节 皮肤局部用药415

一、清洁剂415

二、皮肤保护剂415

三、消毒防腐药416

四、抗菌药物和其他化学治疗药物416

五、抗真菌药417

七、杀虫药421

六、抗病毒药421

八、收敛药及止汗药422

九、止痒剂422

十、角质溶解剂423

十一、角质促成剂423

十二、防晒剂423

十三、脱色剂424

十四、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424

十五、其他425

第二十章 感染性疾病用药427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427

一、感染性疾病的概念427

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427

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429

五、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430

四、抗菌药物的分类及特点430

六、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436

七、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及其临床意义438

八、抗菌药物的监测440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性441

一、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441

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443

三、细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445

第三节 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446

一、病原学和发病原因446

二、诊断和治疗447

三、感染中毒性休克450

二、病原学451

一、临床类型及表现451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51

三、抗菌药物的选用452

四、各种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453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455

一、病原学455

二、发病和诱因455

三、诊断和预防456

四、治疗456

第六节 呼吸道感染458

一、临床类型及表现458

二、病原学458

三、药物的选用459

三、药物治疗原则461

二、临床表现及类型4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461

第七节 结核病461

四、结核病的复治462

五、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462

六、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463

七、常见结核病药物治疗463

第八节 消化道感染和肠毒素中毒469

一、急性感染性腹泻469

二、伤寒与伤寒带菌者472

第九节 泌尿道感染与前列腺炎473

一、泌尿道感染473

二、前列腺炎475

第十节 骨关节感染476

一、急性骨髓炎477

二、亚急性骨髓炎477

三、慢性骨髓炎477

四、化脓性关节炎478

第十一节 皮肤软组织感染478

一、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478

二、破伤风479

三、皮肤型炭疽479

第十二节 性传播性疾病479

一、梅毒480

二、淋病482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483

六、尖锐湿疣484

七、生殖器疱疹484

五、性病性淋巴肉芽肿484

四、软下疳484

第十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48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485

二、临床表现485

三、治疗485

第十四节 真菌感染488

一、皮肤真菌感染488

二、深部真菌病488

第十五节 寄生虫病491

一、疟疾491

二、阿米巴病495

三、血吸虫病496

四、丝虫病497

五、蛔虫病498

六、蛲虫病500

七、钩虫病501

八、绦虫病502

九、囊虫病503

第二十一章 恶性肿瘤药物治疗504

第一节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原则504

一、概论504

二、病因学及发病机制504

三、肿瘤的临床表现506

四、肿瘤化学治疗的药理学基础507

五、肿瘤的化学治疗510

六、肿瘤的免疫及生物治疗513

七、抗肿瘤药物治疗学进展515

第二节 白血病517

一、急性白血病517

二、慢性白血病5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