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
  • 汪亮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745858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第一部分 导论3

第一章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3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研究的现实意义3

一、我国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问题提出4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问题研究的意义5

三、基于国际地位和国家战略角度的思考6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7

一、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相关文献7

二、对当前学界各种观点的理论综述9

三、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不足10

第二章 研究国际贸易中心的理论基点11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与新贸易学理论11

一、古典经济学的外部性与集聚经济理论11

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学理论13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理论15

一、经济地理学的区位差异性与区位选择理论15

二、城市经济学产业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理论17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18

第三节 相关理论对贸易中心生成的影响19

一、从古典重商主义角度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20

二、从古典学派角度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22

三、从凯恩斯派角度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22

四、从结构主义角度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23

五、从新增长理论角度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24

第二部分 总论27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27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定义和分类28

一、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义28

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分类31

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特点33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主体特征37

一、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配比37

二、具有庞大的国内外商贸体量39

三、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加40

四、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41

五、具有理想便捷的区位优势42

六、具有比较高的国际化程度42

七、具有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43

八、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44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44

一、具有通商口岸的区位优势条件45

二、具有高度发达的产业基础条件45

三、具有消费能级大、腹地市场广的条件46

四、具有产业形态科学落地的条件47

五、具有孵化本土跨国公司的条件48

六、具有提供贸易便利化政策条件48

七、具有维护公平交易的司法条件49

八、具有包容外来文化的条件49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内涵50

一、具备强大的国际消费功能50

二、具备一流的商品流通功能51

三、具备国际的商贸商务功能52

四、具备丰富的国际会展功能52

五、具备创新研发和信息功能53

六、具有管理制度创新的功能54

第五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外在形式54

一、会展体验中心和订单交易中心55

二、价格掌控中心和规则制订中心58

三、指数发布中心和金融创新中心60

四、国际消费中心和要素交易中心61

五、供需信息中心和货币结算中心62

六、品牌培育中心和创意发明中心63

第六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评价标准的实证研究63

一、国际贸易中心城市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64

二、运用模糊综合层次方法测算过程66

三、对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的实证分析70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71

第一节 从国家层面审视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地位71

一、具有我国实现和平发展的长期战略地位72

二、具有我国参与国际间合作与竞争的地位75

三、具有全球化背景下配置世界资源的地位76

四、具有服务于本国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地位78

五、具有引领国内区域间发展差异化的地位80

六、具有促进沿江经济带发展、做强“长三角”的地位81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眼光看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作用82

一、具有加快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82

二、具有加速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83

三、具有促进我国商贸现代化变革进程的作用84

四、具有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技术进步的作用86

五、具有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话语权的作用87

六、具有促进和引领国内终端消费发展的作用88

七、具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的作用89

八、具有促进我国要素市场培育和发展的作用89

九、具有主导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战略作用90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借鉴92

第一节 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92

一、伦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脱颖而出92

二、纽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崛起95

三、东京:创新带动下的商贸强国战略97

第二节 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99

一、新加坡:区位优势依赖下蓄势后发99

二、香港地区:利用自由化便利化迅速发展101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发展特点和趋势102

一、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在全球贸易中的角色102

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特点103

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104

四、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106

五、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对未来的影响107

第四节 主要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经验启示107

一、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一国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108

二、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客观反映108

三、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由国家布局实施的国家战略109

四、城市区位仍然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布局的首要选择110

五、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必定是本土跨国公司的孵化基地111

第五节 我国商贸国际地位由强转弱的历史沿革112

一、我国汉唐时期在世界上的商贸影响力113

二、后清时期闭关锁国导致我国综合国力衰弱115

三、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在国际商贸中的地位117

四、改革开放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现状119

第六节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贸易战略中的差距122

一、缺乏流通强国的思想理念与战略目标123

二、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战略布局124

三、缺乏商贸便利化的金融与财税制度环境125

四、缺乏需求主导型的科技原始创新机制127

五、缺乏本土跨国公司聚合与孵化的环境130

六、缺乏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精英群体131

七、缺乏促进我国商贸国际化的诚信环境133

八、缺乏本土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服务和政府环境134

第六章 对中国创建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思考136

第一节 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选择136

一、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定位136

二、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总体思路137

三、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原则139

四、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142

五、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步骤143

第二节 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145

一、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规划布局145

二、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146

三、构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现代市场体系147

四、实现商贸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149

五、提升国内外商贸主体吸纳力和集中度150

六、完善与国际贸易规则相对接的法务环境151

七、完善内外贸一体化的政府管理体制152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力153

一、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国际贸易影响分析框架153

二、可促进一国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160

三、可推动原始创新及其技术的进步168

四、可加快一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169

五、可加快一国产业金融的不断创新172

六、可加快一国航运业的国际化水平175

第四节 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模式与布局177

一、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战略模式选择177

二、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空间战略布局178

三、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布局的战略构想179

第七章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时机判断182

第一节 欧美国家面临的发展局势182

一、经济危机导致需求萎缩182

二、经济不振导致失业率高企185

三、美元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187

四、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孕育之中188

第二节 日本面临的经济发展局势189

一、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挑战189

二、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约束191

三、对海外市场依赖进一步加剧193

四、科技创新正在孕育新兴产业195

第三节 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97

一、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开始抬头197

二、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崛起199

三、新兴市场日益受到世界瞩目201

四、生产要素正在向外不断释放203

第四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204

一、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205

二、工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207

三、扩大了国际竞争与合作208

四、转型发展时机恰逢其时211

第八章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布局的战略比较216

第一节 上海作为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比较优势216

一、上海的资源禀赋216

二、上海的发展定位和发展任务219

三、上海建设全球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比较优势221

四、上海与天津和香港的角色错位226

第二节 天津作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比较优势227

一、天津的资源禀赋228

二、天津的发展基础231

三、与上海、香港的角色错位234

第三节 香港作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的比较优势235

一、香港资源禀赋235

二、香港的比较优势240

三、香港战略定位的调整242

第四节 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战略布局的SSM分析243

一、SSM理论的基本原理243

二、SSM模式的数学模型244

三、产业竞争力SSM分析246

四、SSM分析的战略判断249

第九章 中国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对策措施251

第一节 树立贸易强国的思想理念251

一、形成上下一致的战略共识251

二、形成国家级的工作平台253

三、形成上下对接的推进机制254

第二节 布局全球化的战略规划255

一、开展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布局规划255

二、聚焦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258

三、明确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任务261

第三节 创建法治化的市场环境263

一、在规划城市开展国际贸易规制试点264

二、在规划城市进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267

三、在规划城市强化政府的服务与监管270

第四节 构建便利化的贸易环境271

一、在规划城市逐步取消各类贸易壁垒272

二、努力培育国际化的本土企业主体273

三、完善与国际对接的金融服务体系275

四、加强国际航运的功能建设,提升服务能级277

第五节 营造国际贸易中心的人文环境283

一、在规划城市积极引进国际组织和机构284

二、在规划城市积极营造国际的宜居环境285

三、在规划城市积极创建国际性消费高地286

第六节 加快制定工业化发展的战略规划290

一、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的战略分工290

二、以资源禀赋加快各地的工业布局291

三、国家要优化工业投资的政策环境292

第七节 建立多边合作的经贸机制293

一、积极创建海外的贸易代理机构293

二、强化驻外机构的贸易服务功能294

三、建立多边合作与贸易对话机制296

主要参考文献298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