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探索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探索研究
  • 杨飞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609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探索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概述1

第一节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基本概念1

一、未成年人与少年1

二、未成年人司法制度4

第二节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

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产生6

二、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基本模式9

三、域外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概况12

第三节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16

一、创立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传统理论17

二、促进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新兴理论18

第四节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概况及展望20

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发展历程20

二、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现状23

三、我国未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构想27

第二章 重庆直辖以来审判制度改革探索概况37

第一节 直辖以来重庆未成年人犯罪的审理情况37

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37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39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成因41

第二节 重庆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制度探索43

一、探索概况43

二、未成年人案件专门审判机构的发展44

三、重庆市各地法院探索的特色制度4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51

一、机构专门化的建设亟待加强51

二、评价和考核机制有待专门化、特色化51

三、帮教重罪案件未成年犯罪人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51

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52

第四节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综合治理的对策53

一、加强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的对策53

二、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的对策54

三、继续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特色司法制度55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创新56

第一节 概述56

一、近年来检察机关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基本情况56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情况57

三、重庆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探索58

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存在的不足59

五、立法对重庆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59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律师介入审查逮捕工作机制创新61

一、1996年刑事诉讼法框架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工作模式61

二、原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工作模式存在的缺陷62

三、律师介入审查逮捕工作机制探索63

四、沙区检察院探索的律师介入审查逮捕工作机制缺陷及其解决69

五、美国未成年人辩护律师的职能70

六、比较评析以及建议77

第三节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探索80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及相关法律规定80

二、附条件不起诉与微罪不起诉的区别81

三、其他省市探索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概况81

四、重庆市检察机关探索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情况82

五、准确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想87

第四章 社会调查制度91

第一节 社会调查制度概述91

一、概念以及立法状况91

二、地位及价值92

三、社会调查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构建中的必要性93

第二节 美国社会调查概况97

一、美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中社会调查的起源及作用97

二、适用范围97

三、社会调查启动的阶段98

四、调查主体98

五、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其影响力99

六、调查报告的公开性101

第三节 社会调查在我国实践中开展的情况101

一、全国各地法院开展社会调查的情况101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12

三、立法缺陷115

第四节 中美社会调查制度的比较116

一、调查主体的专业性117

二、报告内容117

三、性质、功能及适用范围117

四、程序保障118

第五节 前瞻性思考118

一、社会调查主体及诉讼地位118

二、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适用范围及作用119

三、启动阶段120

四、报告内容以及法庭审查120

第五章 寓教于审制度研究122

第一节 寓教于审制度概述122

一、寓教于审制度的概念122

二、寓教于审的方式123

第二节 国内立法与司法现状124

一、立法情况124

二、实践情况124

三、法庭教育创新方法的评析125

第三节 法庭教育的程序设置126

一、庭审教育126

二、判后教育127

第四节 寓教于审制度存在的问题127

一、法庭教育的逻辑悖论127

二、法庭教育的角色悖论127

三、法庭教育的现实困境128

四、寓教于审方式困境128

五、庭审程序设置的障碍129

第五节 寓教于审制度展望129

一、寓教于审的多样化129

二、教育主体的多样化129

三、专业力量的引入130

四、赋予专业力量参与法庭教育的诉讼地位130

五、程序设置上推行“三段两议”130

第六章 心理干预机制初创131

第一节 心理干预机制概述131

一、心理干预机制概念和内涵分析131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学科理论基础133

三、心理干预机制的价值分析136

第二节 心理干预的实践状况138

一、美国心理干预概况138

二、国内实践概况143

三、重庆市的探索及试点情况144

四、比较与评析147

第三节 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149

一、心理干预机制的基本原则149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程序设置150

三、心理干预机制的配套制度体系151

四、心理干预工作的管理机制152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心理干预机制的完善路径153

第七章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158

第一节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概述158

一、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界定158

二、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起源160

三、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作用161

四、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定位162

第二节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域外考察163

一、英国的立法与司法概述163

二、其他国家(地区)立法及司法概述165

三、域外合适成年人制度评析166

第三节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在我国的探索167

一、立法现状及诉讼地位167

二、各地试点情况168

三、三种模式评析175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78

第四节 我国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构建及立法建议179

一、我国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必要性179

二、我国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可行性181

三、我国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立法建议183

第八章 处罚方式多样化制度的探索188

第一节 我国刑事处罚的立法及司法现状188

一、问题188

二、我国刑事处罚的立法及司法现状189

第二节 域外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制度考察190

一、英美法系190

二、大陆法系193

三、评析195

第三节 多样化刑罚处罚制度在国内的探索196

一、暂缓判决196

二、社会服务令201

三、义务劳动替代罚金205

四、刑事和解211

第九章 创新判后矫治机制220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判后矫正的现状及问题220

一、现状及问题220

二、重庆法院的实践情况222

三、存在的问题228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发展状况229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以及立法229

二、实践发展状况230

第三节 判后矫正与社区矫正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31

第四节 美国多元化的社会矫治机构简介233

一、司法机构对未成年人实行改造的拘留所或监狱233

二、政府和私人机构(社会组织)合办的训导学校和感化院234

三、社会组织建立的矫治机构和心理诊断治疗机构235

四、美国的社区矫正概况235

第五节 比较评析与建议236

一、比较及评析236

二、建议237

第十章 涉及未成年人权益民事案件审判制度的探索240

第一节 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机制的概述240

一、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机制改革状况240

二、涉少民事案件审判的基本原则242

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机制建立的必要性243

四、涉及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受案范围的界定245

五、未成年人民事审判方式在重庆探索的具体情况247

第二节 域外相关立法以及司法现状252

一、我国台湾地区立法状况252

二、英美法系国家相关立法252

三、大陆法系国家相关立法254

四、比较与评析254

第三节 我国未成年人民事司法普遍存在的问题255

一、立法缺位255

二、审判机制有待完善256

第四节 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判制度的建立258

一、确定受案范围258

二、全面树立“最佳利益为首要考虑”的原则260

三、建立法官依职权适度干预机制261

四、完善访视制度263

五、建立信息采集制度273

六、设立诉讼代言人275

七、跨部门建立延伸观护机制277

八、引入心理干预278

第十一章 总体评价与前景展望280

一、未成年人司法探索创新的总体评价280

二、五年规划280

三、落实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教育、矫治,帮助顺利回归社会290

四、保障措施292

附录293

参考文献339

一、中文文献339

二、英文文献344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