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2006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2006 上
  • 马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41499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科学研究事业-研究报告-北京市-200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报告 2006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3

报告之一 科技需求与创新型城市——需求调研总报告总报告说明3

一、创新型城市——21世纪的北京4

(一)全球化浪潮中的北京4

(二)科技变革中的北京5

(三)创新型国家的首都6

二、支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7

(一)发展方向7

(二)科技需求9

1.面向行业整合应用的SOA中间件平台9

2.面向重点行业(消费电子、服装等)的工业设计关键技术10

3.构建数字化创意产品制作、传播、版权保护等技术支撑体系10

4.纳米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11

5.新一代移动通信相关技术及芯片、基站设备、终端的研究开发11

6.大尺寸TFT-LCD显示屏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及关键材料、设备国产化12

三、提高人口素质与生活品质12

(一)存在问题12

(二)科技需求13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应急反应体系13

2.形成“从农田到餐桌”上下游一体化的食品安全体系14

3.发挥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先导作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15

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16

(一)存在问题16

(二)科技需求18

1.有效解决可吸入颗粒物问题的区域大气综合防控体系建设18

2.实现有效支撑循环水务体系建设的“五水联调”19

3.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翻两番20

4.促进废旧物资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21

5.提升承载力,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建设21

五、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23

(一)存在问题23

(二)科技需求25

1.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25

2.以信息获取处理为核心,实现面向全过程的高效联动应急管理26

3.以提高出行效率为目标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26

4.旧城保护和文物保护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27

5.以信息资源共享和绩效提升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28

6.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29

六、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发展30

(一)建立长效的科技需求调研机制30

(二)探索科技发挥作用的多种方式31

(三)协同实施多部门参与的“大科技”32

(四)实施需求引领的主题计划管理模式33

(五)开放需求,引导供给,加强产学研合作34

七、“十一五”期间北京的12个重大科技需求34

(一)治理大气污染源,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系统解决方案35

(二)地下管网的规划、改造、信息化建设综合科技攻关36

(三)以提高出行效率为目标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36

(四)提高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37

(五)促进废旧物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38

(六)以废弃工矿区、垃圾填埋和堆积区为主的土地生态修复39

(七)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9

(八)农村生产方式优化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善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40

(九)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服务功能的技术研究与突破41

(十)促进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与高端突破的三条产业价值链42

(十一)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提升发展与产业升级壮大43

(十二)发展相关技术,做强高端产业44

报告之二 城市建设与管理分报告49

分报告说明49

一、城市建设与管理基本状况54

(一)北京城市构成及其总体框架54

1.城市的内涵54

2.城市政府的两大职能54

3.北京城市发展几个阶段55

4.城市总体框架55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发展基础57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形势58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指导原则60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要问题61

(一)资源能源约束不断加剧61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需要推进循环水务体系建设61

2.能源严重依赖外部,急需优化供给结构,强化节约61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急需强化保护和科学利用62

(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对城市发展形成极大制约62

1.大气污染仍较严重且防治难度大62

2.生态系统脆弱且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62

3.城市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艰巨63

4.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化水平急需提高64

(三)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水平亟待提升64

1.公共交通总量不足,交通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交通发展要求64

2.基础设施结构不完善,服务效率低65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仍需加强,有效保护手段仍然缺乏65

4.各卫星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急需加强建设66

(四)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功能有待完善66

1.国家首都和世界城市定位对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66

2.现有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66

3.社会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67

(五)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的治理效能仍需提高67

1.社会公共安全维护面临新技术、新手段等挑战67

2.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仍然严峻68

3.城市环卫设施、市容环境离发展要求的差距仍然较大68

4.和谐社会建设和日益复杂的问题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69

三、缓解资源能源约束的科技需求69

(一)实现地表水/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地下水“五水联调”69

1.总体需求阐述69

2.五水联调是优化供给配置,系统解决水务问题的必要手段70

3.发达国家和城市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统筹利用72

4.五水联调:总体架构与5项二级科技需求73

(二)集高效监管、集约利用和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土地可持续利用77

1.总体需求阐述77

2.解决北京土地资源约束矛盾需要构建基于科学决策和有效手段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保障体系77

3.发达国家在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先行经验79

4.土地资源综合保障体系架构及其科技需求80

(三)以建筑、工业、交通和民用为重点的城市系统节能86

1.总体需求阐述86

2.持续推进城市系统节能是应对能源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87

3.北京能源利用水平与国内外大都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仍有大幅节约空间88

4.城市系统节能架构图及其科技需求88

(四)2010年实现240万吨标准煤利用总量的可再生能源开发92

1.总体需求阐述92

2.“十一五”时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93

3.可再生能源系统架构图及其科技需求93

(五)促进废纸、废旧家电汽车等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95

1.总体需求阐述95

2.北京具有丰富的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资源,但利用水平低下96

3.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架构及其主要科技需求96

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科技需求101

(一)污染防控和回用处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与再利用101

1.总体需求阐述101

2.北京水污染问题严重102

3.国际上对再生水的处理等级与利用水平有丰富的经验102

4.污水处理和回用:总体架构与六个方面的科技需求105

(二)彻底解决可吸入颗粒物问题的区域大气综合防控107

1.总体需求阐述107

2.发达国家在大气环境管理方面提供了先行经验108

3.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基本框架109

(三)完善与国家气候系统模式对接的首都气象科学与服务体系113

1.总体需求阐述113

2.我国气候系统模式的研究及国际差距113

3.首都气象面临的问题与目前的科学基础115

4.气象领域总体框架及重点科技需求116

(四)提升城市生态承载力以满足1800万人宜居的绿色植被建设118

1.总体需求阐述118

2.现有问题与“十一五”生态建设目标118

3.发达国家的先行经验119

4.提高绿色植被生态功能的科技需求基本框架121

五、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的科技需求126

(一)有效提升通勤效率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126

1.总体需求阐述126

2.北京交通“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127

3.通过科技促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是解决北京交通领域面临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带动国内相关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28

4.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主要科技需求128

(二)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132

1.总体需求阐述132

2.遍布水电气等生命线的地下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一条“短腿”133

3.地下管网数字化管理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键科技需求134

(三)旧城整体和文物单体保护相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塑造138

1.总体需求阐述138

2.北京旧城整体和文物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9

3.发达国家对文物保护的科技探索较我国更早,但由于文物本身的差异,国外的方法手段不大适用于我国141

4.北京旧城整体和文物保护的基本体系及其科技需求141

(四)集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于一体的建筑技术水平提升146

1.总体需求阐述146

2.北京建筑领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6

3.城市建筑水平提升的总体框架及其科技需求147

(五)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近零排放的高端生态型产业园区建设150

1.总体需求阐述150

2.生态产业园区是促进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的必需151

3.生态产业园区基本架构及其科技需求152

六、扩展公共服务能力的科技需求153

(一)应对环境变化、人口高流动性和老龄化的重大疾病防治153

1.总体需求描述153

2.北京居民健康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53

3.重大疾病防治的总体架构及其科技需求157

(二)协同机制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技应急反应体系163

1.总体需求描述163

2.现有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使得首都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威胁163

3.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科技需求164

(三)发挥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先导作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166

1.总体需求阐述166

2.北京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发展现状与面临机遇166

3.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与促进全民健身总体架构及其科技需求167

(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经营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提升171

1.总体需求阐述171

2.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服务是保障北京高端发展的必需172

3.科技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总体架构及其科技需求174

(五)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和绩效提升的新一代电子政务系统建设176

1.总体需求阐述176

2.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76

3.立足国内需求和把握技术变革机遇,推动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178

4.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及其科技需求180

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科技需求183

(一)促进首都管理能力提升的地方标准法规体系重塑183

1.总体需求阐述183

2.标准、法规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已经严重制约北京的升级发展184

3.城市地方标准与法规体系重塑及其主要科技需求184

(二)以信息获取处理为核心,实现面向全过程的高效联动应急管理188

1.总体需求阐述188

2.北京应急体系的现存问题189

3.总体架构与科技需求191

(三)面向社会公共安全的城市防控整体应用技术体系建设193

1.总体需求阐述193

2.首都社会公共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193

3.城市防控整体应用技术体系架构及其主要科技需求194

(四)适应多领域、多方协同、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196

1.总体需求阐述196

2.北京市安全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197

3.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手段和科技水平仍然落后198

4.安全生产总体构架及其重点二级需求199

(五)集成多方资源,构建自主创新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202

1.总体需求阐述202

2.信息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203

3.城市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及其科技需求204

(六)形成“从农田到餐桌”上下游一体化的食品安全体系207

1.总体需求阐述207

2.北京食品安全体系及监管现状、主要影响因素208

3.受经济、技术水平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有较大差距211

4.保障食品安全总体架构及其科技需求212

报告之三 区县发展分报告221

分报告说明221

一、北京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与科技工作新机遇228

(一)区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初步显现228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28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29

3.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30

4.城市发展呈现新局面231

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迈出了新步伐232

(二)区域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统筹协调发展任务艰巨233

1.城乡之间的差别呈扩大之势233

2.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滞后234

(三)首都高度积聚的科技资源对郊区辐射不足,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远未充分发挥234

1.首都主要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在少数城区,远郊区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234

2.首都科技资源流向郊区较少,辐射不足,科技资源对郊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较为薄弱236

(四)区县科技工作步入新的战略机遇期,科技促进区县发展大有可为238

1.北京市公共财政重心将进一步向郊区倾斜,促进城乡统筹的新机制正在初步形成238

2.以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取向的“一二三”科技发展思路,将为区县科技工作提供一个新的重要起点239

3.以实施主题计划为抓手,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区县流动,推动科技创新与区县发展的全面融合240

二、“十一五”时期北京区县重点科技需求分析240

(一)北京区县科技需求的总体分析241

1.区域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241

2.城市管理与建设242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43

4.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型社会建设243

5.全民科技素质提升244

(二)四个功能区重点科技需求分析244

1.首都功能核心区245

2.城市功能拓展区248

3.城市发展新区250

4.生态涵养区253

5.各功能区科技需求的差异性分析257

三、北京区县工作“十一五”时期重点科技需求凝练259

(一)区域重点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259

1.现代服务业领域科技需求259

2.高新技术与现代制造业领域科技需求266

3.都市型现代农业领域科技需求271

(二)城市管理与建设方面277

1.城市管理创新领域科技需求278

2.新城建设领域科技需求280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282

1.新农村建设领域科技需求282

2.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领域科技需求284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节约型社会建设方面286

1.生态涵养与修复领域287

2.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290

3.节约型城区建设领域292

(五)全民科技素质提升方面292

报告之四 产业发展分报告297

分报告说明297

一、北京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科技需求299

(一)北京产业发展概况299

1.北京产业发展基础状况299

2.北京产业科技发展状况303

3.北京产业面临的主要形势306

4.“十一五”产业发展思路307

(二)北京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308

1.企业创新能力缺乏,影响产业的良性发展308

2.核心技术缺失不利于产业链向高端延伸311

3.技术转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313

4.高端人才不足315

5.知识产权体系不完善316

6.自然资源匮乏317

7.生态环境建设滞后318

8.京、津、冀区域协同不足,影响产业梯度的形成319

(三)北京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320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320

2.重点发展核心技术,向产业链高端延伸322

3.促进技术转移环节发展,发挥产业科技资源优势329

4.建立高端人才吸引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331

5.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331

6.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解决资源瓶颈332

7.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334

8.深化京、津、冀产业协作体系,形成产业发展梯度336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科技需求337

(一)北京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337

1.现代服务业界定337

2.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338

3.现代服务业国际发展趋势及主要差距348

4.现代服务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354

(二)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356

1.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新技术应用不足356

2.服务业消费污染还比较严重358

3.与其他产业互动不足,影响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359

4.行业标准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361

5.创意设计、版权保护体系亟待完善362

6.基础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363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363

1.提升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水平363

2.修复改善生态环境,降低传统服务业污染370

3.保护和充分利用文化资源372

4.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良性互动373

5.完善现代服务业行业标准体系374

6.提升奥运服务能力,展示首都风貌375

7.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78

8.加快发展研发产业,提升北京科技辐射力380

三、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科技需求382

(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382

1.高新技术产业内容界定382

2.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状况382

3.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发展趋势388

4.高新技术产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389

(二)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390

1.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制约产业向高端延伸390

2.因特网、电信网及广电网面临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395

3.环保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北京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396

4.可再生能源应用不足,影响产业发展基础399

5.高级管理人才及领域专业人才匮乏400

(三)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402

1.重点突破核心技术402

2.推进网络体系战略转型415

3.支持环保应用基础研究416

4.突破可再生能源技术瓶颈420

5.发展空间信息技术422

6.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能力425

四、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科技需求426

(一)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概况426

1.现代制造业内容界定426

2.北京制造业发展基本状况427

3.国内外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431

4.现代制造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434

(二)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435

1.基础装备技术落后,关键设备与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435

2.汽车厂商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436

3.北京都市型工业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437

4.绿色制造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437

5.科技成果的吸纳与转化能力不足438

6.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438

(三)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439

1.提升基础装备的设计、制造加工技术439

2.加快汽车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443

3.支持医药产业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447

4.采用先进技术改造都市工业452

5.发展绿色制造技术454

6.制定与完善产业标准458

7.推进技术平台及产业化基地建设460

五、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科技需求461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概况461

1.现代农业内容界定461

2.北京农业发展基本状况462

3.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主要趋势465

4.现代农业的“十一五”发展思路468

(二)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469

1.农业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469

2.农业节水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470

3.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470

4.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不明显471

5.农业科技人才缺乏472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科技需求472

1.发展环境工程技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472

2.开发农业节水技术,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472

3.开展循环农业科技研发,建立北京循环农业体系473

4.研究农业检测技术,改善农产品安全473

5.发展休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提升农业服务功能474

6.研发育种技术,提升北京种业竞争力475

7.构筑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475

8.培养科技人才,解决农业人才缺乏问题475

报告之五 工作报告479

一、项目概况479

(一)立项背景479

(二)调研目的480

(三)目标用户481

1.包括市科委在内的市政府各委办局、区县政府等481

2.企业481

3.投资机构482

4.中介组织482

5.行业协会482

6.高校和院所482

二、方法论483

(一)概念界定483

(二)技术路线485

三、项目的组织和管理486

(一)项目组织486

(二)工作进度488

(三)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489

四、专家咨询489

(一)科技需求调研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490

(二)科技需求调研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举措490

(三)科技需求调研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相互脱节的问题491

(四)科技需求调研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组织开展富有创新性492

(五)科技需求调研报告是一个优秀的软科学研究成果494

(六)调研摸清了家底,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494

(七)要对调研得来的需求信息进行集成、凝练495

五、总结与心得496

(一)经验总结496

1.注意了广泛动员相关机构,加强了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的互动497

2.注意与主题计划衔接,把调研中的发现及时反馈到工作的安排中去498

3.注意了广泛宣传498

4.注意了学习型组织建设499

5.积极探讨软科学研究方法和工作模式499

(二)工作难点500

(三)后续工作的考虑500

附录:“十一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需求调研”子课题名单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