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云南壮族简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云南壮族简史
  • 《当代云南壮族简史》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049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壮族-民族历史-云南省-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云南壮族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黄文武1

绪论1

一 云南壮族的分布环境1

二 云南壮族的历史沿革3

三 1949年前云南壮族的社会经济形态14

第一章 云南壮族地区的解放和民主改革26

第一节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云南壮族的革命斗争26

一 中国共产党洒戛竜支部26

二 中共八寨党支部和农民暴动26

三 滇黔桂边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27

四 滇东南中心根据地的建立和边纵对云南壮族地区的解放28

第二节 迎接解放大军挺进云南壮族地区29

一 云南壮族迎接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29

二 云南壮族地区迎接解放大军的工作30

第三节 云南壮族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32

一 人民政权的建立32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33

三 解放前夕及初期云南壮族地区的民族工作41

第四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抗美援朝43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壮族地区的经济斗争44

一 征收公粮44

二 三反五反45

三 初步恢复和发展生产46

第二章 云南壮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48

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48

一 互助组48

二 初级社49

三 高级社50

第二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1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2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壮族地区的建设成就53

第五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54

一 云南壮族的识别和族称的论定54

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筹建与建立56

三 文山州以外壮族乡的建立59

第三章 云南壮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61

第一节 审干、肃反、整风和反右派斗争61

一 审干与肃反61

二 整风和反右63

第二节 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上层人士整风64

一 批判地方民族主义64

二 民族上层人士整风65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66

一 “大跃进”运动66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67

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后果71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和纠正“五风”74

一 纠正“五风”错误74

二 贯彻《六十条》理顺各种关系75

第五节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改善壮族人民生活77

第六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四清”运动78

第七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81

一 援越抗法81

二 援越抗美82

第四章 云南壮族地区的“文化大革命”8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逐步升级85

一 由批判“三家村”到“文化大革命”展开85

二 派出工作组和集中教师搞“文化大革命”87

三 红卫兵运动和大串联88

四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造反派夺权90

五 军管、武斗和动乱升级91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成立和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行径93

一 革命委员会成立93

二 “划线站队”和迫害干部群众94

三 破坏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政治边防”95

四 极左的“斗、批、改”97

第三节 局部整顿和批林批孔运动102

一 局部整顿带来相对稳定102

二 “批林批孔”引发的新动乱104

第四节 全面整顿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105

一 全面整顿出现生机105

二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带来更大动乱107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恶劣后果108

一 各级党委和政权瘫痪108

二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109

三 党的民族政策遭到破坏110

第五章 揭批林彪、“四人帮”,粉碎其帮派体系和拨乱反正112

第一节 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粉碎其帮派体系112

一 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罪行112

二 清查和粉碎“四人帮”帮派体系114

三 整顿领导班子和平反冤假错案115

第二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拨乱反正118

一 在揭批“四人帮”中分清思想是非118

二 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学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19

三 对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讨论121

四 落实党的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3

五 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126

第六章 云南壮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30

第一节 云南壮族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130

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130

二 工业生产和财贸工作的恢复131

三 社会秩序、文化生活和民族工作的恢复131

第二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初步改革132

一 推行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2

二 多种经营,搞活经济134

三 乡镇企业的崛起135

四 企业改革136

五 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136

第三节 云南壮族地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137

一 蓬勃发展的教育文化事业137

二 活跃而有效的科技推广与科学研究144

三 前进中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152

四 壮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59

第四节 云南壮族地区的边境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160

一 边境自卫还击160

二 防御作战和十年支前163

三 战争留下的创伤和财富171

第七章 云南壮族地区全面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174

第一节 夯实农业基础,打好扶贫攻坚战174

一 “西畴精神”的培育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174

二 科技兴农和种子工程176

三 商品粮基地县建设178

四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79

五 稳定农村政策和推行农业产业化181

六 减轻农民负担182

七 扶贫攻坚和整村推进183

第二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工业强州战略187

一 打破陆路交通瓶颈,构筑空中和水上走廊187

二 加强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建设192

三 发展信息产业,畅通信息公路194

四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196

五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壮大经济实力199

第三节 深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02

一 国有企业的改革202

二 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205

三 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突破206

四 各类市场的建立和完善208

五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209

第四节 支柱产业建设210

一 三七产业建设210

二 烟草产业建设212

三 畜牧产业建设214

四 矿业产业建设216

第五节 科教兴州战略和卫生体制改革218

一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成就218

二 社会科学的发展221

三 自然科学的发展223

四 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的发展224

第六节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26

一 环境的恶化与治理226

二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28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229

一 精神文明建设229

二 “文山精神”的培育、形成和弘扬232

三 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州234

四 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237

五 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239

第八节 民族宗教政策落实和壮族社会秩序稳定241

一 民族政策的全面落实和民族事业的发展241

二 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社会秩序的稳定244

第九节 壮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246

一 壮族干部的培养使用246

二 壮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249

第十节 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250

一 民族文化的繁荣250

二 文化产业的兴起255

三 新闻事业的发展257

四 壮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262

五 云南壮语的现状和壮语在云南的使用268

六 壮文在云南壮族地区的推广使用270

第八章 云南壮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73

第一节 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73

一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贯彻落实273

二 农田水利、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75

三 通道经济的培育与发展277

四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281

五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82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88

一 新农村建设288

二 和谐社会建设291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94

第九章 云南壮族传统文化及社会制度习俗变迁303

第一节 语言文字303

一 语言303

二 文字304

第二节 文学艺术305

一 文学305

二 艺术306

第三节 教育医疗体育309

一 教育309

二 医药310

三 体育310

第四节 生活习俗311

一 居住311

二 饮食312

三 服饰315

第五节 婚姻家庭315

一 婚姻315

二 家庭317

第六节 节庆318

第七节 礼俗323

第八节 丧葬324

第九节 禁忌和其他规矩327

一 禁忌327

二 其他规矩329

第十节 宗教信仰332

一 自然崇拜332

二 祖先崇拜333

三 多神崇拜333

四 摩教334

五 四大宗教334

第十一节 社会制度、习俗变迁335

一 社会制度变化336

二 生产习俗变迁337

三 生产习俗和其他习俗改良340

结语343

附录344

大事纪要344

参考书目388

后记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