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第3版
  • 周敦主编;王瑛,戴祯杰,陈兵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955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计算机课-教学法-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课-教学法-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

1.1.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3

1.1.2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3

1.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含义与特点8

1.2.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含义8

1.2.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8

1.3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9

1.3.1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9

1.3.2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任务10

1.4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2

1.5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13

1.5.1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13

1.5.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15

1.6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思路15

1.6.1 存在的问题16

1.6.2 发展思路16

思考与练习17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19

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20

2.1.1 教学目的20

2.1.2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20

2.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内容和要求21

2.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21

2.2.2 信息技术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2

思考与练习30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31

3.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32

3.1.1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32

3.1.2 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33

3.1.3 信息技术课的一般学习过程35

3.2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36

3.2.1 现代性特点36

3.2.2 实践性特点37

3.2.3 工具性特点38

3.2.4 应用性特点38

3.2.5 文化性特点39

3.3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40

3.3.1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40

3.3.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0

3.3.3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41

3.3.4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2

3.3.5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43

3.3.6 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44

3.3.7 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45

3.3.8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45

思考与练习46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47

4.1 教学方法概述48

4.1.1 教学方法的概念48

4.1.2 教学方法的分类49

4.1.3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49

4.2 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50

4.2.1 讲授法50

4.2.2 谈话法51

4.2.3 讨论法52

4.2.4 自学指导法52

4.2.5 演示法53

4.2.6 实验法54

4.2.7 练习法54

4.2.8 教练法55

4.2.9 范例教学法56

4.2.10 项目教学法59

4.3 教学方法的改革61

4.3.1 发现法61

4.3.2 启发式教学法62

4.3.3 程序教学法63

4.4 教学方法的优化64

4.5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65

4.5.1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66

4.5.2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66

4.5.3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66

4.5.4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70

4.5.5 自主式学习模式73

4.5.6 合作式学习模式75

4.5.7 探究式学习模式77

4.5.8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81

4.5.9 WebQuest教学模式85

4.5.10 游戏式教学模式89

4.6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91

4.6.1 教学方法的选择91

4.6.2 教学方法的评价92

思考与练习93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94

5.1 现代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95

5.1.1 现代教学手段95

5.1.2 现代教育技术95

5.2 电化教育97

5.2.1 电化教育的作用97

5.2.2 电化课的教学99

5.3 计算机辅助教学100

5.3.1 CAI系统的构成101

5.3.2 CAI的特点102

5.3.3 CAI的教学模式102

5.3.4 CAI课件的设计103

5.3.5 积件105

5.4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107

5.4.1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108

5.4.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108

5.4.3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108

5.5 远程教育109

5.5.1 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109

5.5.2 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110

5.5.3 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110

思考与练习111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112

6.1 教学设计113

6.1.1 教学设计113

6.1.2 备课118

6.2 教学过程126

6.2.1 教学过程的概念126

6.2.2 教学过程的结构127

6.2.3 教学过程的作用127

6.2.4 教学过程的实施128

6.2.5 教学过程的优化128

6.3 课堂教学129

6.3.1 课堂教学的任务和基本要求130

6.3.2 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131

6.3.3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32

6.3.4 课堂教学的艺术133

6.4 如何说课135

6.4.1 说课的概念135

6.4.2 说课的意义135

6.4.3 说课的特点136

6.4.4 说课与上课的异同点136

6.4.5 说课的功能136

6.4.6 说课的类型137

6.4.7 说课的原则137

6.4.8 说课的要求138

6.4.9 说课的内容138

6.4.10 说课的评价140

6.5 实验教学140

6.5.1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40

6.5.2 计算机实验的分类141

6.5.3 计算机实验的组织实施142

6.5.4 计算机实验的考核143

6.6 课外工作143

6.6.1 加强课外辅导工作143

6.6.2 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144

6.6.3 组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145

6.7 教育实习147

6.7.1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147

6.7.2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要求148

6.7.3 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149

思考与练习149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151

7.1 概念教学152

7.1.1 概念概述152

7.1.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52

7.1.3 概念间的关系153

7.1.4 概念的定义154

7.1.5 概念教学155

7.1.6 附:参考教案159

7.2 操作命令教学160

7.2.1 命令概述160

7.2.2 命令的教学设计161

7.2.3 命令教学的注意事项161

7.2.4 操作类的教学设计161

7.2.5 附:参考教案162

7.3 程序设计教学163

7.3.1 程序设计概述163

7.3.2 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164

7.3.3 程序设计教学166

7.3.4 附:参考教案174

思考与练习176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177

8.1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78

8.1.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178

8.1.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80

8.2 能力的培养181

8.2.1 能力概述181

8.2.2 自学能力的培养183

8.2.3 操作能力的培养186

8.2.4 编程能力的培养189

8.2.5 思维能力的培养191

8.2.6 创造能力的培养194

8.3 信息素养的培养197

8.3.1 信息素养的概念197

8.3.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198

8.3.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200

思考与练习201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203

9.1 教学评价概述204

9.1.1 教学评价的意义204

9.1.2 教学评价的功能204

9.1.3 教学评价的原则205

9.1.4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特点205

9.2 教学评价的内容及分类207

9.2.1 教学评价的内容207

9.2.2 教学评价的分类208

9.3 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209

9.3.1 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209

9.3.2 计算机上机操作的评价212

9.4 教学评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213

思考与练习215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216

10.1 教学研究概述217

10.1.1 教学研究的特点217

10.1.2 教学研究的类型218

10.1.3 教学研究的原则218

10.1.4 教学研究的过程219

10.2 教学研究的方法220

10.2.1 历史研究法220

10.2.2 文献研究法220

10.2.3 观察研究法222

10.2.4 调查研究法222

10.2.5 实验研究法224

10.2.6 个案研究法225

10.2.7 行动研究法225

10.2.8 校本研究法226

10.2.9 质的研究法227

10.2.10 人种志研究法227

10.2.11 德尔菲专家法228

10.3 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229

10.3.1 课题选择的基本原则229

10.3.2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230

10.3.3 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参考课题230

10.4 教学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231

10.4.1 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结构231

10.4.2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要求233

10.4.3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常见问题234

10.4.4 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注意事项234

10.5 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237

10.5.1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探讨238

10.5.2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的探讨238

10.5.3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基础的探讨239

10.5.4 关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形态的探讨239

10.5.5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240

10.5.6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的探讨240

10.5.7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探讨241

10.5.8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241

10.5.9 关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242

思考与练习242

附录A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初一至初三年级)244

附录B 教案(教学设计)5例258

附录C 说课稿3例271

附录D 报刊目录277

附录E 网址目录279

主要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