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史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史源
  • 郇恒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324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秦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史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书研究国史所抱之态度1

本书缘起1

凡例1

叙论1

第一编 原始氏族社会(自盘古以至大禹,凡百余万年)3

导论3

第一章 中华文明之起源5

第一节 中华文明兴起之环境5

第二节 盘古开天辟地之传说6

第三节 吾国曙石器时代之文化遗迹8

附论:有关人类起源之现代解释11

第二章 中华文明之奠基13

第一节 三皇之传说13

第二节 燧人氏时代15

第三节 伏羲氏时代19

第四节 神农氏时代22

第三章 中华文明之形成——前国家时代27

第一节 涿鹿之战27

第二节 黄帝之勋烈30

第三节 颛顼、帝喾之事迹32

第四节 尧舜揖让33

第五节 大禹治水38

第四章 原始社会综论43

第一节 中华民族基本内核之形成过程43

第二节 远古之服饰与饮食47

第三节 原古之居室与车船50

第四节 原古之文字与艺术51

第五节 原古之宗教54

第二编 氏族邦国社会(自夏禹至商纣,凡近千年)59

第一章 夏代之事迹59

第一节 夏之建国59

第二节 夏启之统治62

第三节 羿之代夏与少康中兴64

第四节 夏之鼎盛与衰灭66

第二章 商代之历程71

第一节 商代开国前之一般形势71

第二节 商代之兴起73

第三节 鸣条之战与夏之灭亡76

第四节 商代之垂统与立国之态势78

第五节 商代之五迁其都80

第六节 武丁盛世与商代远征83

第七节 盛世下之危机87

第八节 七世之衰运与殷商之灭亡90

附论:夏夷之同化与商代文化之发展94

第三编 统一封建社会(西周时代,凡二百七十余年)99

引论99

第一章 周之开国102

第一节 周族之兴起102

第二节 商周之交双方领导人物105

第三节 周开国前之扩张108

第四节 孟津之会111

第五节 太公之韬略113

第六节 牧野之战117

第二章 周代之历程122

第一节 周公之杰出功业122

第二节 周代之建国规模126

第三节 成康之治131

第四节 礼治文明之早衰135

第五节 昭王南狩与穆王西巡138

第六节 共、懿、孝、夷四王之统治141

第七节 厉王专利与国人暴动144

第八节 宣王中兴147

第九节 幽王失国与平王东迁149

第四编 封建郡县递嬗社会(自平王东迁至三家分晋,凡三百六十八年)157

第一章 春秋时代概论157

第一节 春秋之分期157

第二节 春秋发端之生产力水平160

第三节 春秋之初社会各领域之求变潮流163

第四节 井田制度之趋于崩溃167

第五节 封建制度瓦解与诸侯之兼并170

第六节 四周异民族之入侵173

第七节 春秋列国之概况175

第二章 齐桓公之霸业181

第一节 平王东迁后天下之大势181

第二节 区域性霸权之崛起185

第三节 齐桓公与管仲190

第四节 管仲治齐192

第五节 桓公图霸之外部环境196

第六节 论他国不能首霸之原因198

第七节 桓公图霸之方略与措施202

第八节 桓公霸业之过程204

第九节 齐国霸业之衰落209

第十节 齐国霸业之总结210

第三章 宋襄公之图霸213

第一节 齐桓公薨后天下之形势213

第二节 宋襄公之仁义及其图霸之经过214

第三节 宋襄公图霸之总结217

第四节 宋襄公图霸失败后之中原形势219

第四章 晋文公之霸业221

第一节 晋公子重耳之流亡221

第二节 晋国之概况与文公之新政223

第三节 晋文公霸业之过程226

第四节 晋文公霸业之总结233

第五章 秦穆公之霸业235

第一节 穆公之任贤使能235

第二节 秦、晋之交好236

第三节 崤函之战238

第四节 秦穆之报仇崤函与称霸西戎241

第六章 楚庄王问鼎中原243

第一节 城濮战后中原之形势243

第二节 楚庄问鼎244

第三节 邲之战246

第七章 晋、楚之长期争霸251

第一节 邲战后之形势251

第二节 晋景公之励精图治252

第三节 晋国霸业之复兴257

第四节 晋、楚在中原之拉锯战261

第五节 平阴之战与晋、楚弭兵265

第八章 春秋霸业之回光271

第一节 吴之强盛271

第二节 勾践之忍辱灭吴274

第九章 春秋末期之局势280

第一节 总说280

第二节 各国概况281

第三节 春秋时代之简论286

第五编 郡县社会(自三家分晋至秦之一统,凡近二百年)291

第一章 战国之总论291

第一节 战国时代之概貌291

第二节 战国时代科技之进步294

第三节 战国时代之国家制度建设301

第四节 战国时代商业经济之繁荣303

第五节 战国七雄之概况306

第二章 魏国之兴衰310

第一节 魏文侯建国、改革及其霸业310

第二节 魏国霸业之衰落317

第三节 魏国霸业之总结319

第三章 楚国之盛衰321

第一节 战国初期楚之情势321

第二节 吴起变法及成效323

第三节 宣、威强盛326

第四节 怀王被执与楚之衰落330

第四章 齐国之兴盛334

第一节 田齐之兴起与邹忌改革334

第二节 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337

第三节 宣王盛世与稷下学宫339

第五章 商鞅变法343

第一节 秦国变法前之概况及列国形势343

第二节 秦孝公与商鞅344

第三节 商鞅变法及其功效346

第四节 秦在变法时期与变法后国势之扩张349

第五节 商鞅变法之评论350

第六章 韩、燕图强与燕之覆齐352

第一节 申不害变法352

第二节 燕昭王求贤355

第三节 乐毅覆齐357

第四节 田单复齐359

第七章 合纵连横363

第一节 苏秦与六国合纵363

第二节 张仪之连衡与远交近攻365

第八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71

第一节 武灵王即位初之情势与变法之动机371

第二节 胡服骑射372

第三节 武灵王之功烈375

第九章 秦昭襄王之帝业378

第一节 昭襄王时代之一般形势378

第二节 伊阙之战379

第三节 白起破郢382

第四节 秦之再破魏军与华阳之战384

第五节 秦、赵之剧战387

第六节 诸侯再合纵与二周之灭亡396

第七节 论春秋战国时代399

第八节 论战国后期401

第十章 秦统一中国405

第一节 秦统一前之全盘形势405

第二节 秦始皇与吕不韦412

第三节 秦王扫六合414

第十一章 秦始皇之盖世功业421

第一节 中央集权郡县制度之建立421

第二节 车同轨,书同文,度同量,治驰道,一思想426

第三节 北逐匈奴427

第四节 南平百越430

第六编 思想史概览(自上古以迄汉武独尊儒术)435

第一章 春秋之学术435

第一节 上古三代之学术思想435

第二节 老子与道家学说437

第三节 孔子之伟大贡献441

第四节 墨子与墨家思想444

第二章 百家之学447

第一节 孟子及其学说447

第二节 庄子之逍遥450

第三节 其余诸子之综述454

参考书目467

后记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