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才学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洪铁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06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人才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才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王通讯1
第一章 绪论1
一、人才的含义和本质属性1
(一)人才的含义和类型1
(二)人才的本质属性12
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分期16
(一)智力萌发期16
(三)成果创造期19
(二)素质优化期19
(四)后续发展期20
三、人才的价值24
(一)价值的含义和类型24
(二)人才价值的含义和类型25
四、人才学的诞生和发展28
(一)创立人才学问题的提出28
(二)人才学的发展简况29
(三)人才学的研究对象30
(一)关于人才重要作用的论述32
第二章 人才学的理论基础32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人才思想32
(二)关于人才素质的论述35
(三)关于人才环境的论述37
(四)关于人才的培养、识别、选拔和使用的论述39
二、我国三代领导人的人才思想46
(一)毛泽东人才思想47
(二)邓小平关于人才问题的重要论述57
(三)江泽民的人才思想65
(一)前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76
第三章 人才开发的历史考察76
一、人才开发的历史考察76
(二)农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80
(三)工业文明时代的人才开发90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开发98
二、人才思想的历史演进109
(一)西方国家的人才思想史简述110
(二)我国古代和近代人才思想简史131
一、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151
第四章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151
(一)个体素质优化阶段152
(二)外在活动质变阶段157
(三)社会承认阶段158
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研究161
(一)理论界关于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的探讨161
(二)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163
(三)研究人才规律的意义174
(一)先天素质的含义176
一、先天素质的含义及其形成176
第五章 先天素质与成才176
(二)先天素质的形成178
二、先天素质对成才的影响183
(一)先天素质与成才关系的三种观点183
(二)先天素质影响成才的三方面187
(三)先天素质影响成才的具体表现189
三、优化先天素质,促进人才成长193
(一)优化先天素质的重要意义193
(二)优化先天素质的主要措施195
(一)人才素质理论的历史发展201
第六章 人才的素质研究201
一、人才素质理论的历史考察201
(二)人才素质理论历史考察的启示205
二、人才素质的结构和功能206
(一)人才素质的结构系统206
(二)人才素质系统要素的作用214
三、人才素质的开发223
(一)人才素质开发的原则223
(二)人才素质开发的途径与方法225
一、马克思主义的环境理论241
第七章 人才环境研究241
二、人才环境概述247
(一)人才环境的含义和类型248
(二)人才环境的特点250
(三)人才环境的功能254
三、人才环境的运行259
四、自然环境与人才成长260
(一)自然环境影响人才成长260
(二)人才影响自然环境267
(一)社会环境影响人才成长268
五、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268
(二)人才认识和改造社会环境310
第八章 人才的社会承认313
一、社会承认概述313
(一)社会承认的含义和属性313
(二)社会承认的构成要素315
(三)社会承认的类型318
(四)社会承认的作用320
(一)社会承认的原则322
二、社会承认的原则和方式322
(二)社会承认的方式326
三、社会承认的科学化329
(一)社会承认理论的深入研究329
(二)社会承认组织建设的加强330
(三)社会承认队伍建设的加强331
四、社会承认失误的减少和避免333
(一)社会承认失误的含义333
(二)社会承认失误产生的原因334
(三)社会承认失误减少和避免的对策339
第九章 人才结构研究343
一、人才结构概述343
(一)结构概述343
(二)人才结构的一般理论344
(三)人才结构的类型346
二、研究人才结构的意义348
三、人才群体结构研究350
(一)人才群体结构概述350
(二)人才群体结构的基本功能358
(三)人才群体结构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362
四、人才结构优化375
(一)人才结构优化的含义和原则375
(二)人才结构优化的途径378
第十章 人才的识别、选拔和考核384
一、人才的识别384
(一)人才识别的含义384
(二)人才识别的意义385
(三)中国古代人才识别历史考察387
(四)人才识别的方法389
(一)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历史考察397
二、人才的选拔397
(二)人才选拔的原则401
(三)人才选拔的方式404
三、人才的考核406
(一)人才考核的含义与意义407
(二)我国人才考核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409
(三)人才考核的内容412
(四)人才考核的程序及方法415
(一)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418
一、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和用人制度418
第十一章 人才的使用418
(二)中国古代用人制度演变435
二、中国近现代人事制度的演变441
(一)中国近代人事制度的发展441
(二)新中国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备444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停滞446
(四)改革开放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的恢复、发展和改革447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和深化448
(六)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演变史的反思450
(七)中国共产党的用人思想451
(一)人才使用的原则454
三、人才使用的原则与方法454
(二)人才使用的方法457
四、人才的评估和激励460
(一)人才的评估460
(二)人才的激励474
五、人才使用中的再开发483
(一)人才使用中再开发的内涵和类型483
(二)人才使用中再开发的方法484
(一)人才流动的含义、类型和必然性489
第十二章 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489
一、人才流动研究489
(二)人才流动的规律、作用、形式和面临的主要问题494
(三)人才流动的原则504
二、人才市场研究506
(一)人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506
(二)我国人才市场的作用510
(三)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和建设512
主要参考文献525
后记533
热门推荐
- 1196025.html
- 179488.html
- 3616866.html
- 3018343.html
- 2425585.html
- 1031864.html
- 1401851.html
- 2452759.html
- 2850547.html
- 735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0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5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1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1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