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真菌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普通真菌学
  • 邢来君,李明春,魏东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9131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真菌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真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真菌生物学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真菌学的发展史2

一、古代真菌学时期( —1860)2

二、近代真菌学时期(1861—1950)3

三、真菌学全面发展时期(1951—1995)4

四、真菌基因组学时期(1996— )5

第二节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6

一、真菌的工业利用6

二、真菌与农业生产7

三、真菌与医疗卫生7

四、真菌与生物技术8

第三节 我国真菌学的发展概况9

第二章 真菌的营养体11

第一节 丝状真菌的营养体11

一、菌丝的一般结构11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12

三、菌落13

四、菌丝融合15

五、菌丝的组织16

第二节 菌丝的变态和特殊营养体16

一、菌丝的变态16

二、菌丝特殊的营养体18

第三节 单细胞真菌——酵母21

一、酵母的形态21

二、酵母的细胞结构22

三、酵母的出芽现象23

四、酵母的细胞循环23

复习题25

第三章 真菌的细胞结构与功能26

第一节 细胞壁26

一、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26

二、真菌细胞壁的分子结构30

第二节 原生质膜32

一、膜的结构33

二、物质的穿膜运输34

第三节 细胞核37

一、细胞核的结构特征37

二、染色体和基因组37

三、细胞核与细胞分裂38

第四节 线粒体、氢化酶体和核糖体39

一、线粒体和线粒体DNA39

二、氢化酶体41

三、核糖体42

第五节 内膜系统43

一、内质网43

二、高尔基体43

三、液泡和泡囊44

四、膜边体45

第六节 细胞骨架和细胞质的移动45

一、细胞骨架45

二、微管与鞭毛47

三、细胞质的移动47

第七节 其他内含体48

一、微体48

二、沃鲁宁体49

三、壳质体49

复习题50

第四章 真菌的营养51

第一节 碳素营养51

一、单糖和双糖51

二、大分子糖类54

三、醇类55

四、脂肪酸和碳氢化合物56

五、固定CO257

第二节 氮素营养58

一、氮源利用的一般途径58

二、硝酸盐58

三、亚硝酸盐59

四、铵60

五、尿素61

六、有机氮61

第三节 无机营养61

一、镁62

二、磷62

三、钾63

四、硫64

五、钙64

六、铁65

七、铜65

八、锌66

九、锰67

第四节 维生素和生长因子67

一、维生素68

二、生长因子69

复习题70

第五章 真菌的生长71

第一节 丝状真菌的生长71

一、丝状真菌的生长机制71

二、真菌的分支生长74

三、生长的动力学75

第二节 单细胞真菌的生长76

一、酵母的生长方式76

二、酵母的出芽机制78

三、酵母的生活史80

第三节 真菌的两型现象81

一、温度依赖型两型现象81

二、温度和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82

三、营养依赖型两型现象82

四、血清诱导促发的两型现象83

第四节 真菌生长的测定83

一、直线生长的测定83

二、测定菌丝干重法84

第五节 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与极端环境的耐受性84

一、水84

二、温度85

三、氢离子浓度85

四、光照86

五、通气86

第六节 真菌生长的抑制剂86

一、生化特异性低的真菌抑制剂86

二、生化特异性高的真菌抑制剂87

三、小结89

复习题89

第六章 真菌的生殖90

第一节 无性繁殖和孢子类型90

一、游动孢子90

二、孢囊孢子91

三、分生孢子92

第二节 有性生殖和孢子类型95

一、性的亲和性95

二、性细胞结合的方式98

三、有性孢子类型99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形态建成100

一、绵霉属101

二、异水霉属102

三、毛霉目102

四、酵母103

第四节 真菌的生活史104

第五节 影响真菌生殖的营养条件和物理因素105

一、营养条件105

二、物理因素107

复习题108

第七章 真菌的代谢109

第一节 碳代谢109

一、发酵和呼吸的概念109

二、糖酵解109

三、无氧呼吸113

四、有氧呼吸114

五、真菌碳化合物的合成118

第二节 氨基酸代谢120

一、脱氨和转氨反应120

二、谷氨酸的交叉途径121

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21

第三节 脂代谢125

一、真菌产生的脂质125

二、脂质的分解代谢126

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26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127

第四节 次生代谢物129

一、类胡萝卜素129

二、赤霉素131

三、麦角生物碱132

四、青霉素和头孢菌素133

五、环孢菌素A135

六、黄曲霉毒素137

七、甾体转化138

复习题139

第八章 真菌的遗传140

第一节 真菌遗传学的特点140

第二节 脉孢菌及其遗传分析142

一、脉孢菌的生活史142

二、四分体分析142

第三节 利用标记基因研究染色体交换144

一、染色体交换144

二、着丝粒距离145

三、标记基因的选择146

第四节 异核现象、准性生殖和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147

一、异核现象147

二、准性生殖148

三、营养菌丝的不亲和性151

第五节 真菌的交配系统152

一、两种交配型的繁殖系统152

二、多交配型的单因素繁殖系统153

三、双因素杂交系统153

第六节 细胞质遗传154

第七节 真菌的DNA转化155

一、转化的方法155

二、选择标记157

三、载体类型和转入的DNA在细胞中的归宿158

四、转化的应用158

复习题161

第九章 真菌孢子的释放、传播、休眠和萌发162

第一节 真菌孢子形成的营养与环境因素162

一、孢子形成与营养162

二、孢子形成的光效应163

三、孢子形成的其他因子效应165

四、孢子形成与孢子形态165

第二节 孢子的释放166

一、真菌孢子的被动释放166

二、真菌孢子的主动释放167

第三节 孢子的传播169

一、空气传播169

二、水传播170

三、动物传播171

第四节 孢子的休眠171

一、外源性休眠172

二、内源性休眠173

第五节 孢子的激活174

一、温度处理174

二、化学试剂处理175

三、后熟175

四、复合处理176

第六节 孢子的萌发176

一、孢子萌发前期的代谢变化176

二、萌发期间形态学变化177

三、萌发期间代谢的改变177

四、萌发管的生长及定向179

复习题179

第十章 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180

第一节 分解作用180

一、物质分解的过程180

二、半纤维素的分解181

三、纤维素的分解182

四、木质素的分解182

第二节 腐生真菌的群落和演替183

一、研究真菌群落的方法183

二、土壤真菌的拮抗作用186

三、土壤真菌的演替187

第三节 木材腐生真菌190

一、软腐真菌191

二、褐腐真菌191

三、白腐真菌192

第四节 水生真菌193

一、淡水真菌193

二、海洋真菌195

第五节 真菌引起的物质腐败195

一、木材和木材制品196

二、纸张196

三、纺织品196

四、食品腐败197

第六节 真菌毒素197

一、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中的带染198

二、真菌产毒的条件198

三、真菌毒素中毒症201

复习题204

第十一章 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205

第一节 人体真菌病205

一、表皮真菌病205

二、系统性真菌病207

第二节 植物体寄生真菌212

一、植物感染的起始期——黏附212

二、识别现象214

三、真菌孢子在植物表面的萌发215

四、真菌对植物的入侵216

五、真菌在植物中的定居和感染218

六、对植物正常生长和生理过程的干扰221

七、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和疾病周期222

八、小结223

第三节 动物体寄生真菌223

一、节肢动物寄生菌224

二、动物和鸟类寄生真菌226

三、两栖动物和鱼类的寄生真菌227

第四节 捕食真菌227

一、捕虫霉目的捕食真菌228

二、丛梗孢科的捕食真菌228

三、捕食真菌的研究概况230

复习题230

第十二章 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231

第一节 地衣231

一、地衣的生物学231

二、地衣共生体相互作用的本质234

三、地衣的分类235

第二节 菌根236

一、外生菌根236

二、VA菌根238

三、兰科菌根239

四、杜鹃科菌根240

五、蜜环菌与天麻241

第三节 内生真菌241

一、内生真菌的生态学241

二、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生物学242

三、内生真菌的传播方式243

四、研究植物内生真菌的意义245

第四节 昆虫共生真菌245

一、昆虫内共生真菌245

二、昆虫外共生真菌246

第五节 真菌病毒246

一、真菌病毒的结构247

二、真菌病毒的复制247

三、病毒对寄主真菌的影响248

四、传布248

复习题249

第十三章 真菌的系统进化250

第一节 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50

一、生物各界的演变250

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252

三、卵菌门分类地位演变的依据254

第二节 真菌的系统进化255

一、真菌各类群的系统发育树255

二、真菌界的系统进化256

三、进化真菌学提出的几个相关问题260

第三节 真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261

一、表型特征261

二、进化指征261

三、系统树的构建263

复习题269

第十四章 真菌基因组学270

第一节 概述270

一、关于基因组的定义270

二、基因组学的术语271

三、数据库272

第二节 全基因组测序273

一、图谱273

二、测序和装配274

三、注释275

第三节 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276

一、功能基因组学276

二、比较基因组学277

第四节 真菌基因组纵览278

一、已测序真菌的染色体和基因组信息278

二、真菌基因组纵览281

复习题286

第二篇 真菌的分类学288

第十五章 真菌的基本类群及其分类概况288

第一节 真菌的基本类群和分类系统288

一、真菌的基本类群288

二、真菌的命名及数量估测289

三、真菌的主要分类系统290

第二节 三个不同的界级类群中的真菌概况292

复习题298

第十六章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299

第一节 概述299

一、生活习性299

二、营养体299

三、无性繁殖300

四、有性生殖300

五、分类301

第二节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301

一、壶菌目(Chytridiales)301

二、芽枝霉目(Blastocladiales)304

三、单毛菌目(Monoblepharidales)305

四、肋壶菌目(Harpochytriales)306

五、新丽乳香菌目(Neocallimasticales)306

复习题307

第十七章 接合菌门(Zygomycota)308

第一节 概述308

第二节 接合菌纲(Zygomycetes)308

一、毛霉目(Mucorales)309

二、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319

三、捕虫霉目(Zoopagales)320

第三节 毛菌纲(Trichomycetes)320

一、营养体321

二、无性繁殖321

三、有性生殖321

四、分类321

五、本纲代表属321

复习题321

第十八章 子囊菌门(Ascomycota)323

第一节 形态特征和分类323

一、概述323

二、营养体323

三、无性繁殖323

四、有性生殖324

五、子囊果325

六、分类326

第二节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327

一、内孢霉目(Endomycetales)327

二、外囊菌目(Taphrinales)330

第三节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330

散囊菌目(Eurotiales)331

第四节 核菌纲(Pyrenomycetes)332

一、白粉菌目(Erysiphales)333

二、小煤炱目(Meliolales)334

三、冠囊菌目(Coronophorales)335

四、球壳目(Sphaeriales)335

第五节 腔菌纲(Leculoascomycetes)342

一、多腔菌目(Myriangiales)343

二、座囊菌目(Dothideales)343

三、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344

四、缝裂菌目(Hysteriales)346

五、半球腔菌目(Hemisphaeriales)346

第六节 盘菌纲(Discomycetes)347

一、梭绒盘菌目(Medeolariales)348

二、瘿果盘菌目(Cyttariales)348

三、块菌目(Tuberales)349

四、盘菌目(Pezizales)349

五、星裂盘菌目(Phacidiales)351

六、厚顶盘菌目(Ostropales)352

七、柔膜菌目(Helotiales)352

第七节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353

一、营养体353

二、有性生殖354

三、分类354

复习题354

第十九章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营养体356

二、无性繁殖357

三、有性生殖357

四、担子果(子实体)357

五、担子358

六、担孢子359

七、担子菌的起源359

八、分类359

第二节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360

一、锈菌目(Uredinales)360

二、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364

第三节 层菌纲(Hymenomycetes)367

一、银耳目(Tremellales)367

二、木耳目(Auriculariales)368

三、隔担菌目(Septobasidiales)368

四、外担菌目(Exobasidiales)369

五、座担菌目(Brachybasidiales)369

六、花耳目(Dacrymycetales)369

七、胶膜菌目(Tulasnellales)370

八、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370

九、伞菌目(Agaricales)372

第四节 腹菌纲(Gasteromycetes)377

一、腹菌目(Hymenogastrales)379

二、鬼笔目(Phallales)379

三、马勃目(Lycoperdales)380

四、鸟巢菌目(Nidulariales)380

五、硬皮马勃目(Sclerodermatales)381

六、轴灰包目(Podaxales)381

七、高腹菌目(Gautieriales)381

八、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381

九、黑腹菌目(Melanogastrales)382

复习题382

第二十章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383

第一节 概述383

一、营养体383

二、无性繁殖383

三、准性生殖384

四、半知菌分类的研究概况384

五、分类387

第二节 芽孢纲(Blastomycetes)387

一、隐球酵母目(Cryptococcales)387

二、掷孢酵母目(Sporobolomycetales)388

第三节 丝孢纲(Hyphomycetes)388

一、无孢目(Agonomycetales)389

二、丝孢目(Hyphomycetales)389

三、束梗孢目(Stilbellales)396

四、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396

第四节 腔孢纲(Coelomycetes)398

一、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398

二、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399

复习题400

第二十一章 卵菌门(Oomycota)401

第一节 卵菌门概述401

一、营养体401

二、无性繁殖401

三、有性生殖402

四、分类402

第二节 水霉目(Saprolegniales)403

一、营养体403

二、无性繁殖403

三、有性生殖403

四、分类404

第三节 水节霉目(Leptomitales)405

一、营养体405

二、无性繁殖405

三、有性生殖405

四、分类405

第四节 霜霉目(Peronosporales)406

一、营养体406

二、无性繁殖406

三、有性生殖407

四、分类及代表科、属和种407

复习题411

第二十二章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412

一、营养体412

二、无性繁殖412

三、有性生殖和生活循环412

四、分类和代表种413

复习题413

附录414

拉丁学名与中文学名对照表414

主要参考文献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