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
  • 马来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1796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学(学科: 研究) 科学哲学(学科: 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哲学与文化视野中的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科学的方法及其运用1

第一章 科学方法的性质1

一、鲜明的主体性2

二、充分的合规律性6

三、高度的保真性9

第二章 科学方法的分类14

一、几种常见观点的述评14

二、一种可能的分类方案20

第三章 科学问题的几种基本类型26

一、基于科学理论与科学事实之间矛盾的问题26

二、基于科学事实之间矛盾的问题31

三、基于科学理论之间矛盾的问题33

四、基于科学理论自身矛盾的问题37

第四章 科研选题纵横谈42

一、敢于碰硬43

二、小中见大48

三、冷热相济54

第五章 科学研究中的归纳逻辑60

一、完全归纳法61

二、简单枚举法63

三、求因果五法64

四、关于求因果五法的基本评价75

第二编 科学的功能及其评价77

第六章 科学的社会价值:评价和实现77

一、科学社会价值的总评价78

二、科学善的社会价值的实现81

三、科学恶的社会价值的克服84

第七章 科学认识功能的表现88

一、目标功能89

二、方法功能92

三、条件功能96

第八章 科学认识功能的评价100

一、实践认识功能的必要补充100

二、哲学认识功能的中介102

三、宗教认识功能的对抗力量104

四、艺术认识功能的基础105

第三编 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及其实施107

第九章 科学成果哲学概括的对象选择107

一、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之间的选择108

二、成熟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假说之间的选择112

三、科学假说之间的选择115

一、整体性概括方式120

第十章 科学成果哲学概括的基本方式120

二、普遍性概括方式124

三、典型性概括方式128

第十一章 科学成果哲学概括的结论评价132

一、鉴别不一致的真伪133

二、区分不一致的层次136

第四编 科学发展的文化因素及其在中国科学发展中的表现141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的求真精神141

一、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估价141

二、中华民族求真精神的特点143

三、协调真善关系,推进求真精神148

第十三章 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153

一、科学目的:求真与致用的冲突153

二、精神气质:独立性与依附性的冲突155

三、思维方式:可检验性与神秘性的冲突157

第十四章 传统科学目的观与中国科学的发展161

一、传统科学目的观的特点及其形成161

二、传统科学目的观对于中国科学发展的消极作用164

三、科学目的观由实用到求真的转变170

第十五章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意识175

一、重视科学的精神价值176

二、尊重科学的独立自主性179

第十六章 “李约瑟难题”研究断想182

一、意义与概况182

二、问题与建议184

二、一种释疑的尝试189

一、一个尖锐的问题189

第十七章 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189

第五编 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其规律189

三、两点启示192

第十八章 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194

一、指数规律的含义与由来194

二、指数规律的理论根据198

三、指数规律的表现形式203

四、指数规律的意义207

第十九章 科学发展的重心与重心规律212

一、科学重心212

二、科学发展的重心规律213

第二十章 库恩科学发展规律思想鸟瞰218

一、“范式”与科学发展的间断模式219

二、“科学共同体”与认识主体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220

三、“不可比性”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221

第六编 其他相关课题专论223

第二十一章 科学技术论:导论223

一、研究任务与对象223

二、与相邻学科的关系226

三、内容和理论体系231

第二十二章 科学技术论:体系构想235

一、扼要说明235

二、具体设想238

第二十三章 自然观历史阶段划分:一种新说243

一、一个新的角度243

二、四个阶段的划分245

三、科学自然观的合理性与意义249

一、方法的本质253

第二十四章 科学背景中的方法:几个基本问题253

二、方法的结构255

三、方法作用的增长256

四、方法域258

第二十五章 科学背景中的方法:发展三题261

一、方法发展辨261

二、方法发展的动力探源264

三、方法发展的科学化趋势269

第二十六章 科学背景中的方法:类型及其演化276

一、经验型方法277

二、分析型方法282

三、系统型方法287

第二十七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应用:软科学292

一、引言·定义·特征292

二、划界·内容·作用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