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也森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2861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麻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特点[张志愿]1
第一节 根治性外科与功能性外科1
第二节 综合与序列治疗2
第三节 牙颌面畸形与正颌外科2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与手术治疗3
第五节 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3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特点[朱也森]5
第一节 年龄与病种5
第二节 综合序列治疗的有关问题6
第三节 先天性畸形与综合征6
第五节 心理问题7
第四节 全身和重要脏器合并症7
第三章 麻醉前准备和用药[王鞠武]9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9
一、病史复习与检查10
二、病情估计10
第二节 合并主要器官疾病的准备11
一、心血管疾病11
二、呼吸系统疾病12
三、其他疾病14
(一)血栓性静脉炎14
(七)营养问题15
(五)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5
(六)血液系统异常15
(三)肾脏病15
(二)肝脏疾病15
(四)糖尿病15
(八)内分泌疾病16
(九)肌无力16
第三节 麻醉前用药17
一、解除焦虑17
(一)非药物性方法17
(二)药物性方法17
二、减少唾液分泌18
三、镇痛18
四、其他药物18
(一)可乐定18
(三)制酸药19
(二)氟哌啶19
第四章 针刺麻醉与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沈建南]21
第一节 针刺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21
一、适应证21
二、麻醉实施21
(一)术前用药21
(二)穴位选择21
(三)刺激方法22
三、效果评价22
四、复合针刺麻醉的概念23
第二节 颌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23
一、颈丛神经阻滞23
(一)颈浅丛神经解剖23
(二)阻滞方法24
(四)并发症25
(三)适应证25
二、颈部持续硬外阻滞26
(一)阻滞方法26
(二)适应证26
(三)并发症26
三、眶下神经阻滞26
(一)解剖26
(二)阻滞步骤26
(一)解剖27
(二)上颌神经阻滞步骤27
(四)并发症27
四、上颌神经阻滞27
(三)适应证27
(三)适应证28
(四)并发症28
五、下颌神经阻滞28
第三节 局部麻醉药述评28
一、分类28
(一)酯类28
(二)利多卡因29
(一)普鲁卡因29
(三)丁卡因29
二、作用机制29
(二)酰胺类29
三、对各种局麻药的评价29
(四)布比卡因30
(五)可卡因30
(六)氯普鲁卡因30
(七)丙胺卡因30
(八)依替卡因30
(九)甲哌卡因30
(十)纽泊卡因30
(十一)罗吡卡因30
一、氟烷32
二、恩氟烷32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32
第五章 全身麻醉[姜虹]32
三、异氟烷33
四、地氟烷34
五、七氟烷34
六、氧化亚氮35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35
一、硫喷妥钠35
二、羟丁酸钠36
三、氯胺酮36
四、依托咪酯37
五、异丙酚37
第三节 镇静安定药38
一、地西泮38
二、咪达唑仑38
二、应用39
一、定义与分类39
三、优缺点39
第四节 全麻的应用与优缺点39
三、氟哌利多39
第五节 全麻实施方法40
一、静吸复合麻醉40
二、全凭静脉麻醉41
第六节 全麻药物选择42
一、年龄因素42
二、疾病因素43
第六章 麻醉性镇痛药[朱也森]45
第一节 概述45
一、概念和分类45
三、内源性阿片肽47
二、阿片受体47
第二节 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48
一、药理作用48
(一)中枢神经系统48
(二)心血管系统49
(三)呼吸系统50
(四)肝肾和胃肠道51
(五)内分泌系统51
(六)神经肌肉接头及骨骼骰51
二、不良反应52
(一)毒性反应52
(二)变态反应52
(三)耐受性和成瘾性52
一、吗啡53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53
二、哌替啶55
三、芬太尼56
四、舒芬太尼58
五、阿芬太尼58
第四节 临床应用和影响因素59
一、临床应用59
(一)术前59
(二)麻醉诱导59
(三)麻醉维持59
(四)术后镇痛59
(五)监护病房59
(二)酸碱度60
(三)肝脏60
二、影响因素60
(一)年龄60
(六)产妇与新生儿60
(四)肾脏61
(五)肥胖61
(六)中枢神经系统61
(七)药物的相互作用61
第五节 激动-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62
一、镇痛新62
二、布托啡诺62
三、纳布啡63
四、苯丙诺啡63
一、纳洛酮64
二、纳屈酮64
第六节 阿片受体拮抗剂64
第七章 肌肉松驰药[朱也森]66
第一节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66
一、药代动力学66
二、药效动力学67
(一)对骨骼肌的作用67
(二)对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67
第二节 常用肌松药68
一、去极化肌松药68
(一)双相阻滞69
(二)作用时间延长69
(三)心血管反应69
(四)高钾血症69
二、非去极化肌松药70
(一)氯筒箭毒碱和二甲筒箭毒碱70
(五)肌纤维成束收缩70
(六)恶性高热70
(二)泮库溴铵71
(三)维库溴铵71
(四)哌库溴铵71
(五)罗库溴铵72
(六)阿曲库铵72
(七)美维库铵72
第三节 神经肌肉功能监测72
一、单刺激73
二、4次成串刺激73
五、强直刺激后计数74
四、双重爆发刺激74
三、强直刺激74
第四节 临床应用75
一、预注用药75
二、联合用药75
三、合理用药75
第五节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拮抗76
第八章 药物相互作用[刘和平]79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79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79
(三)拮抗作用80
(一)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80
三、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80
(四)敏感化现象80
(二)协同作用80
(一)相加作用80
二、药效动力学的相互作用80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81
(三)药物代谢过程的相互作用81
(四)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81
第二节 麻醉期间药物相互作用82
一、治疗用药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82
(一)心血管药与麻醉82
(二)中枢抑制药与麻醉83
(三)激素类药与麻醉83
(九)抗癌药与麻醉84
(八)组胺H2受体拮抗药与麻醉84
(七)抗结核药与麻醉84
(六)肾上腺素能药物与麻醉84
(四)抗生素与麻醉84
(五)支气管解素能药物与麻醉84
(十)镇痛药与麻醉85
二、复合麻醉药物间相互作用85
(一)吸入麻醉药85
(二)静脉麻醉药86
第九章 气道管理[朱也森]88
第一节 呼吸道解剖生理88
一、鼻腔88
二、喉88
三、气管与支气管90
(一)插管路径91
(二)插管方式9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91
二、插管路径与方式91
第二节 常规气管插管术91
三、常用插管器械92
(一)喉镜92
(二)气管导管93
(三)其他94
四、喉镜下插管99
(一)插管头位99
(二)经口插管99
(三)经鼻插管99
一、定义100
二、发生因素100
第三节 气道困难的识别100
三、预测方法102
(一)病史102
(二)一般体检102
(三)特殊检查102
第四节 气道困难的处理104
一、处理步骤104
二、插管技术105
(一)喉镜下插管105
(二)盲探经鼻插管105
(三)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105
(四)纤维可塑芯喉镜插管107
(五)逆行引导插管107
(七)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引导插管108
(六)光索引导插管108
(八)喉罩通气或引导插管109
三、紧急通气技术110
第五节 气管导管位置的确认113
第六节 拔管术113
第十章 围术期监测[姜虹]115
第一节 监测的意义115
第二节 监测的标准与选择117
一、监测的标准117
二、监测的选择118
第三节 循环系统的监测120
(一)非创伤性监测120
(二)创伤性监测120
(二)呼吸气体量的测定125
(一)气道低压和高压的报警125
(三)呼吸气体浓度的测定125
第四节 呼吸系统的监测125
二、机械通气参数的监测125
一、临床呼吸监测125
三、组织氧合和通气功能的监测126
(一)创伤性监测126
(二)非创伤性监测127
第五节 其他系统的监测127
一、体温监测127
二、中枢神经系统监测127
(一)脑电监测127
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监测128
(二)颅内压监测128
第十一章 输液输血治疗[黄燕]130
第一节 体液的四大平衡要素及生理概念130
一、体内水的分布130
二、电解质的分布131
三、渗透浓度和渗透压131
四、酸碱平衡132
五、常用输液制剂133
(一)晶体液133
(二)胶体液134
(二)代谢方面136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36
(三)脏器功能变化136
一、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全身影响136
第二节 手术期间的输液治疗136
二、手术与输液137
(一)术前输液137
(二)手术中输液量的掌握138
第三节 围术期输血治疗138
一、失血量的估计138
二、输血反应及并发症139
(一)输血反应139
(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139
三、输血的进展140
(一)成分输血140
(二)其他减少输血的方法140
第十二章 控制性降压[王鞠武]143
第一节 降压的有关生理学机制144
第二节 对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144
一、脑144
二、心145
三、肺146
四、肾146
五、肝147
六、皮肤、肌肉和微循环147
第三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147
一、适应证147
二、禁忌证147
(二)静脉注射药物148
(一)椎管内阻滞麻醉148
一、操作注意事项148
二、药物降压方法148
第四节 降压方法148
三、其他降压方法150
第五节 降压时的监测151
第六节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151
一、常见并发症151
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51
第十三章 低温麻醉[刘和平]153
第一节 低温对生理的影响153
一、对代谢的影响153
(一)心脏的变化154
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54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54
(二)静脉的变化155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55
五、对肝脏的影响155
六、对肾脏的影响155
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55
八、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改变156
九、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156
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56
第二节 低温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156
(二)心电图157
(一)体温157
二、监测157
第三节 低温麻醉的实施157
一、麻醉处理157
(三)血压158
(四)中心静脉压158
(五)PETCO2158
(六)血气分析和电解质158
(七)尿量158
三、降温方法158
(一)体表降温法158
(三)血流降温法159
四、复温方法159
(二)体腔降温法159
第四节 低温麻醉并发症的防治160
一、心室颤动160
二、冷反射160
三、复温休克160
四、脑血管痉挛和脑损害161
五、局部组织冻伤和烫伤161
第四章 唇腭裂手术麻醉[姜虹]162
第一节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162
一、呼吸系统162
二、循环系统163
三、肾163
第二节 唇腭裂小儿的解剖生理异常164
六、体液代谢164
一、早产儿164
四、胃肠道164
五、体温调节164
二、颅颌面畸形165
三、先天性心脏病165
四、慢性鼻溢液165
五、营养与发育不良166
六、贫血166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和用药166
一、体格方面的准备166
二、心理方面的准备167
三、麻醉前用药167
第四节 麻醉方法与实施管理168
一、麻醉方法168
(二)气管插管169
二、麻醉实施与管理169
(一)麻醉诱导和维持169
(三)气道和呼吸管理170
(四)循环管理171
(五)体温管理171
第五节 麻醉后恢复172
第十五章 口腔颌面肿瘤手术麻醉[沈建南]173
第一节 肿瘤对麻醉插管的影响173
一、检查时需注意的特殊问题173
(一)肿瘤时需注意的特殊问题173
(二)肿瘤所在部位对导管径路是否有影响173
二、各部位肿瘤对插管的影响173
(一)上唇部位肿瘤173
(五)舌根、咽壁肿瘤174
(四)上腭肿瘤174
(二)颊部癌瘤174
(三)腮腺区肿瘤174
(六)舌部肿瘤175
(七)颏颈部肿瘤175
(八)小儿颏颈部囊性水瘤175
(九)牙龈肿瘤175
(十)肿瘤患者再次手术175
(三)导管口径176
(一)大量鼻衄176
(四)鼻孔的选择176
二、罕见的鼻腔插管操作中的疑难176
(二)防漏176
(一)经鼻插管的优点176
一、概述176
第二节 气管内麻醉的实践176
(二)导管进入咽后间隙177
(三)鼻腔插管时鼻甲被切除177
(四)鼻翼坏死癜痕收缩鼻孔变小178
(五)导管在咽部被切断179
第三节 各类手术的麻醉处理179
一、上颌切除手术179
二、颌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180
三、颏颈部囊性水瘤手术180
四、单侧颈淋巴清扫及颌颈联合根治术180
五、双侧颈淋巴清扫术181
一、输血引起恶性肿瘤复发182
第四节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与输血182
六、口腔颌面显微外科手术182
七、颅面扩大根治术182
八、颈动脉体瘤182
二、减少手术出血的措施183
(一)术前使用增加血液凝固的药物183
(二)正确选用全身麻醉药183
(三)采用控制性降压麻醉183
(四)维持呼吸道畅通183
(九)肿瘤内用微波穿透使肿瘤血管凝固184
一、呼吸道梗阻与气管切开184
第五节 预防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184
(十)尽量压缩手术时间184
(八)改变体位184
(七)颈外动脉结扎术184
(六)局部降温184
(五)手术中用凝血药物184
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185
(一)气管插管径路被肿瘤阻挡185
(二)严重复合创伤185
(三)呼吸功能不全185
(四)术后威胁气道通畅的手术185
(五)严重的小下颌畸形185
(六)有喉炎颏发史的儿童185
(七)双侧同期颈淋巴清扫185
(四)并发呼吸道梗阻187
(三)创伤性休克的处理187
(二)止血要及时187
一、口腔颌面部是全身的一部分187
第一节 口腔颌面创伤187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创伤手术麻醉[沈建南]187
(一)口腔颌面部的特殊位置187
(五)合并颈部创伤188
(六)口腔颌面创伤合并颅脑损伤188
二、颅面骨折与麻醉插管188
(一)上颌骨骨折188
(二)颞颌关节损伤189
(三)下颌骨骨折189
二、颅面创伤合并脑挫裂伤和脑干损伤191
四、口腔颌面创伤与颅底骨折191
三、口腔颌面创伤与颅内血肿191
一、颅面外伤合并脑震荡191
第二节 口腔颌面创伤合并颅脑外伤191
五、颅脑外伤麻醉的注意点192
(一)窒息的解除192
(二)千方百计不使颅内压增高192
(三)麻醉药的选择192
(四)昏迷患者的用药192
(五)颈椎有损伤的患者192
(六)防止出血性休克192
(七)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及措施192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麻醉193
一、口腔颌面外伤与周邻合并伤193
二、呼吸道的处理193
三、股静脉置管和高渗盐水的应用194
四、光束纤维镜的应用195
第十七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手术麻醉[张培红]197
第一节 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197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97
(二)颞下颌关节脱位198
(三)颞下颌关节强直198
第二节 麻醉处理特点199
(一)气管插管困难或面罩通气困难199
(二)经鼻插管199
第三节 常用麻醉方法200
(一)麻醉前访视与准备200
一、全身麻醉200
(四)不良神经反射200
(五)小儿和老人200
(三)远距离操作200
(二)麻醉前用药201
(三)麻醉实施201
(四)术中监测与管理202
(五)麻醉恢复203
二、局部麻醉204
三、手术操作205
二、气管插管205
四、循环、体温管理205
第一节 麻醉处理特点205
第十八章 显微外科手术麻醉[徐辉]205
一、手术范围205
第二节 相关显微外科生理学206
一、灌流与微循环障碍206
二、创伤、抗凝血和再灌流207
三、控制性降压与高流量灌注的矛盾208
四、呼吸管理和控制躁动208
第三节 术前访视和准备208
第四节 常用麻醉方法209
一、全身麻醉209
(一)术前用药209
(二)麻醉诱导209
(三)麻醉维持209
一、呼吸监测210
二、循环监测210
二、局部麻醉210
第五节 术中监测210
三、体温监测211
第六节 术后监护和管理211
一、苏醒期延长和躁动211
二、呼吸和循环的管理211
三、术后镇痛212
第九章 激光手术麻醉[陈志峰 朱也森]214
第一节 激光医学基础知识214
一、激光基础知识214
(一)原理214
(二)激光束的特性215
(三)激光器的结构215
第二节 激光手术治疗216
二、激光的生物效应216
一、切割217
二、烧灼217
三、凝固217
四、生物刺激作用217
第三节 激光手术的并发症217
一、大气污染217
二、组织或血管穿孔218
三、栓塞218
四、不适宜的能量传递218
五、气管内导管燃烧218
第四节 激光手术麻醉218
三、气管导管的保护219
四、金属气管导管219
一、眼睛保护219
二、混合呼吸气体的合用219
五、喷气式通气220
六、气管导管套囊的防护220
七、气道着火的处理220
第二十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麻醉[姜虹]222
第一节 OSA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22
一、解剖结构异常222
(一)上呼吸道狭窄222
(二)颅面畸形或比例不协调223
二、神经系统疾病224
(一)周围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疾病224
(三)肥胖224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25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226
第二节 OSAS患者的咽部解剖生理特点226
一、维持咽部气道的肌群226
二、OSAS患者的咽部解剖生理特点228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229
一、小儿患者229
二、肥胖口才230
第四节 麻醉实施与管理231
一、麻醉实施231
二、气管插管231
第五节 麻醉后处理232
四、其他方面232
三、呼吸和循环管理232
第二十一章 心脏病患者的麻醉[沈建南]234
第一节 冠心病患者的麻醉234
一、术前评估及准备234
二、麻醉用药及麻醉处理235
第二节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236
一、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236
二、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237
(一)动脉导管未闭237
(二)房间隔缺损237
(三)室间隔缺损237
三、麻醉注意点237
第三节 安装起搏器患者的麻醉238
(一)室上性心动过速239
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处理239
(二)心房颤动240
(三)预激症候群241
(四)窦房结功能不全242
(五)室性早搏242
第二十二章 肥胖患者的麻醉[朱也森]244
第一节 定义及有关病理生理变化244
一、肥胖的定义244
二、有关的病理生理变化244
(一)代谢244
(二)心血管系统244
(三)呼吸系统245
(四)气道245
一、全身麻醉246
(一)气道管理246
(五)肝肾246
第三节 麻醉选择246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与用药246
(二)药代学和药效学247
二、椎管内阻滞麻醉248
第四节 术中监测248
第五节 术后处理249
第二十三章 非住院患者的麻醉[张培红 姜虹]251
第一节 病例选择251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252
(二)麻醉性镇痛药及其拮抗药253
(一)镇静、催眠药及其拮抗药253
第三节 麻醉实施253
一、麻醉药物253
(三)静脉全麻药物254
(四)吸入麻醉药254
(五)肌松药254
二、麻醉方法255
(一)Langa镇静术255
(二)Jorgensen镇静术255
(三)全身麻醉256
(一)气道梗阻257
(二)喉痉挛257
(三)支气管痉挛257
一、呼吸系统257
第四节 麻醉并发症的防治257
(四)呕吐258
(五)误吸258
二、循环系统258
(一)低血压258
(二)高血压258
第五节 术后处理259
第六节 离院标准260
第二十四章 麻醉恢复室[黄燕]262
第一节 简述262
一、发展简史262
二、经济效益263
(三)建筑结构与布局264
(二)床位与规模264
一、布局与规模264
第二节 布局规模和人员体制264
(一)位置的设立264
(四)监护床的要求265
(五)硬件配置与急救用具265
(六)新型的电脑监护265
二、人员体制265
第三节 常规监护265
一、呼吸监护和管理266
(一)常见的并发症266
(二)拔管的注意事项266
(二)眼部的护理267
第四节 转出的标准267
三、其他护理和监测267
(一)体温监测267
二、循环监测和管理267
第五节 操作规程268
第二十五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王鞠武]270
第一节 ICU概述270
(一)定义270
(二)发展史270
(三)分类270
(四)与恢复室的关系270
(二)患者区与非患者区271
(一)位置271
一、位置及布局271
第二节 ICU设置271
二、消毒隔离制度272
第三节 ICU基本设备272
一、监测设备272
(一)循环系统监测设备272
(二)呼吸功能监测设备273
二、治疗设备273
第四节 ICU人员组成273
一、医师273
一、收治对象274
第五节 ICU收治对象和出入标准274
三、其他工作人员274
二、护士274
二、入室标准275
三、撤离标准275
四、ICU与原病房之间的关系276
(一)ICU人员的来源276
(二)ICU医师的职责276
第六节 ICU中的管理问题276
一、循环管理276
(一)心率276
(二)心脏传导功能276
(三)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276
(一)呼气末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277
(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指令性分钟通气277
二、呼吸管理277
(四)心肌泵功能277
(三)压力支持通气278
(四)其他通气方法278
三、其他系统的监测与治疗278
(一)神经系统278
(二)肝肾功能278
(三)体液平衡278
第七节 ICU中的复苏问题279
一、决定复苏成功的因素279
二、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问题279
三、体液和电解质的治疗问题279
四、脑复苏和脑死亡标准280
第二十六章 麻醉并发症[朱也森]282
第一节 定义和发生情况282
第二节 各系统的麻醉并发症284
一、呼吸系统284
(一)组织损伤284
(二)急性呼吸道梗阻284
(三)插管过深致单肺通气285
(四)气胸286
(五)急性呼吸功能不全286
(六)呢逆286
二、心血管系统286
(一)心律失常286
(三)心脏停搏289
(二)心肌缺血289
(四)心脏瓣膜病290
(五)动静脉290
三、消化系统292
(一)胃肠道292
(二)肝胆293
四、泌尿系统293
五、中枢神经系统294
(一)缺血缺氧性损害294
(二)精神异常表现294
六、体温调节295
七、免疫系统297
十、皮肤、粘膜和毛发298
九、生殖系统298
八、神经肌肉骨骼系统298
第二十七章 镇静与手术后镇痛[徐辉]300
第一节 镇静300
一、镇静与全身麻醉的不同点300
二、镇静的种类301
(一)口服、肌肉注射及经直肠给药镇静301
(二)静脉内镇静301
(三)吸入镇静301
三、镇静的目的301
四、理想的镇静301
五、镇静的深度301
(一)优点302
三、优缺点302
二、非适应证302
一、适应证302
三、直肠给药镇静302
一、口服给药镇静302
第二节 口服、肌肉注射及经直肠给药镇静302
第三节 静脉内镇静302
(二)缺点303
四、常用药物303
(一)地西泮303
(二)咪达唑仑303
(三)异丙酚303
五、实施和管理注意点303
第四节 氧化亚氮吸入镇静303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03
(一)药理作用304
五、氧化亚氮吸入浓度304
四、实施和管理注意点304
(二)不良反应304
二、优缺点304
三、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304
(二)缺点304
(一)优点304
第五节 神经安定镇痛麻醉法305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手术后镇痛305
一、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305
(五)对免疫和凝血功能的影响306
(三)对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306
(四)对胃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影响306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06
(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06
(六)对精神状态的影响307
二、术后镇痛方法307
(一)药物镇痛307
(二)区域阻滞镇痛法308
(三)患者自控镇痛308
第十八章 颌面颈部镇痛治疗[徐辉]310
第一节 疼痛的生理基础310
一、伤害性感受器和伤害性感觉纤维310
(一)大脑皮层的调控311
(三)脑千的调控311
(二)间脑的调控311
三、疼痛的调控机制311
二、痛觉传导通路311
(四)脊髓的调控312
(五)闸门控制学说312
四、疼痛反应过程的病理生理312
(一)躯体反应312
(二)内脏反应312
(三)生化反应313
(四)免疫系统反应313
(五)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313
第二节 神经阻否的效果和意义313
一、神经阻滞疗法的概念313
二、神经阻滞的机制313
(一)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313
(二)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14
(一)镇痛效果确实可靠314
(三)治疗范围及时效可选择性强314
(二)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314
(四)抗炎作用314
(三)改善血液循环314
三、神经阻滞治疗的特点314
(四)不良反应少315
(五)疗效和操作技术关系密切315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315
(一)适应证315
(二)禁忌证315
第三节 镇痛治疗的范围和疾病315
(一)病因316
(二)临床表现316
一、三叉神经痛316
第四节 疼痛和非疼痛疾病316
(三)诊断317
(四)治疗317
二、舌咽神经痛318
(一)病因318
(二)临床表现318
(三)治疗318
三、舌痛症318
四、非典型性颜面痛318
(一)病因318
(二)临床表现319
(一)病因319
五、三叉神经支配区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疼痛319
(四)治疗319
(三)诊断319
(二)临床表现319
(三)诊断320
(四)治疗320
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20
(一)病因320
(二)临床表现321
(三)诊断321
(四)治疗321
(四)治疗322
(三)诊断322
(二)口腔颌面部癌痛的特点322
(一)癌痛病因322
七、癌痛322
八、面神经麻痹323
(一)病因323
(二)临床表现323
(三)诊断323
(四)治疗323
九、面肌痉挛324
(一)病因324
(二)临床表现324
(三)诊断324
(四)治疗324
热门推荐
- 1070223.html
- 2692319.html
- 3146367.html
- 958550.html
- 271047.html
- 3463931.html
- 987633.html
- 3485914.html
- 2875906.html
- 2340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1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0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3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3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6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8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