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网络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通信网络 第2版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网络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网络概述1

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1.1.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3

1.1.2 通信网的分类4

1.2 通信网的发展4

1.2.1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4

1.2.2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5

1.3 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和功能模块8

1.3.1 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模型9

1.3.2 信息处理技术10

1.3.3 差错控制技术13

1.3.4 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16

1.4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19

1.5 通信相关专业和行业介绍21

1.5.1 通信相关专业介绍21

1.5.2 通信相关行业介绍22

本章小结23

习题24

第2章 电话通信网25

2.1 电话网的特点和发展27

2.1.1 电话网的概念27

2.1.2 固定电话终端设备28

2.1.3 电话交换设备的发展30

2.2 主要的交换方式34

2.2.1 电路交换34

2.2.2 报文交换35

2.2.3 分组交换36

2.2.4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37

2.3 电话网的结构39

2.3.1 长途电话网39

2.3.2 本地电话网40

2.4 电话网的编号计划41

2.4.1 本地网的编号方式41

2.4.2 国内长途电话的编号方式41

2.4.3 国际长途电话的编号方式43

2.5 智能网45

2.5.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45

2.5.2 智能网的业务46

2.5.3 智能网的结构51

2.5.4 彩铃业务的流程53

2.6 IP电话55

2.6.1 VoIP概念和发展55

2.6.2 IP电话的特点56

2.6.3 IP电话的标准57

2.6.4 IP电话在国内的应用57

2.6.5 IP PBX59

本章小结59

习题60

第3章 数字移动通信网62

3.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63

3.2 无线传播环境65

3.2.1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65

3.2.2 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66

3.3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68

3.3.1 小区制覆盖方式68

3.3.2 越区切换和位置更新70

3.4 GSM与CDMA73

3.4.1 GSM73

3 4 2 CDMA78

3.4.3 GPRS79

3.5 第3代移动通信81

3.5.1 WCDMA81

3.5.2 CDMA200081

3.5.3 TD-SCDMA82

3.5.4 WiMAX82

3.6 4G通信83

3.6.1 4G通信的特点83

3.6.2 4G系统的关键技术84

本章小结86

习题86

第4章 数据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88

4.1 通信网的体系结构89

4.1.1 通信协议的概念89

4.1.2 标准化组织90

4.1.3 协议分层的好处91

4.2 OSI/RM92

4.2.1 物理层93

4.2.2 数据链路层94

4.2.3 网络层96

4.2.4 传输层96

4.2.5 高层97

4.3 数据业务的概念和性能指标97

4.4 分组交换网和数字数据网98

4.5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概念和接口标准102

4.6 N-ISDN和帧中继105

4.6.1 N-ISDN105

4.6.2 帧中继105

4.7 B-ISDN和ATM108

本章小结112

习题112

第5章 计算机通信网与Internet115

5.1 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历程117

5.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分类119

5.3 局域网120

5.3.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120

5.3.2 信道访问技术122

5.3.3 IEEE 802标准126

5.3.4 以太网127

5.3.5 令牌局域网129

5.4 网际互联设备130

5.4.1 物理层设备131

5.4.2 数据链路层设备132

5.4.3 网络层设备135

5.4.4 传输层设备138

5.5 计算机网络的地址和域名设置139

5.5.1 IPv4地址139

5.5.2 IPv6地址146

5.5.3 DNS域名系统151

5.6 Internet业务156

5.6.1 常见的Internet业务157

5.6.2 我国的互联网业务发展实况163

本章小结165

习题165

第6章 有线电视网170

6.1 有线电视网的发展历程171

6.2 CATV系统的结构和演变175

6.3 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指标177

6.3.1 电视节目信号的干扰177

6.3.2 C/N载噪比178

6.3.3 载波组合二次差拍比和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179

6.4 视频编码技术179

6.5 广电接入网双向的改造181

6.5.1 CM方案182

6.5.2 EPON方案182

6.5.3 FTTH方案185

6.6 三网融合186

6.6.1 三网融合的概念和业务基础186

6.6.2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案187

6.6.3 三网融合的现在及发展190

6.7 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的前景展望191

6.7.1 有线电视网络和物联网的融合192

6.7.2 交互式有线电视195

6.7.3 CMMB新业务196

本章小结197

习题198

第7章 支撑网200

7.1 信令网201

7.1.1 信令的概念和分类201

7.1.2 No.7信令系统202

7.1.3 我国No.7信令网的结构206

7.2 同步网208

7.2.1 同步的概念209

7.2.2 网同步设备210

7.2.3 我国同步网络结构图212

7.3 管理网214

7.3.1 TMN概述215

7.3.2 网络管理协议——SNMP217

7.3.3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217

本章小结218

习题218

第8章 信息传输网220

8.1 信息传输介质221

8.1.1 有线传输介质221

8.1.2 无线传输介质——电磁波225

8.2 光纤传输网络226

8.2.1 SDH传送网226

8.2.2 波分复用光网络233

8.3 分组数据传送网236

8.4 微波与卫星通信网238

8.4.1 数字微波通信网238

8.4.2 卫星通信网240

8.4.3 VAST卫星通信网243

8.4.4 低轨道卫星通信245

本章小结247

习题247

第9章 用户接入网249

9.1 接入网介绍250

9.1.1 接入网的概念250

9.1.2 接入网的模型252

9.1.3 接入网的特点253

9.2 铜线接入网253

9.2.1 铜线接入网概念254

9.2.2 常用的数字用户环路技术254

9.3 光纤接入网255

9.3.1 光纤接入网基本概念256

9.3.2 光纤接入网分类257

9.4 无线接入网259

9.4.1 无线接入网概念259

9.4.2 常用无线接入技术261

本章小结264

习题264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267

10.1 NGN的概念268

10.2 软交换技术269

10.2.1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269

10.2.2 软交换网络的结构270

10.2.3 软交换网络的设备270

10.2.4 常见的软交换网络设备273

10.3 软交换中采用的主要协议277

10.3.1 SIP278

10.3.2 SDP281

10.3.3 H.248/Megaco282

10.3.4 BICC协议283

10.3.5 流传送控制协议284

10.3.6 信令适配协议285

10.4 NGN的演进策略和案例分析286

10.4.1 固网的智能化改造方式286

10.4.2 固网智能化改造实例——湖北鄂州电信固网智能化改造与运维287

10.5 下一代网络与我们的生活291

本章小结292

习题292

附录 常用英文缩略语精选294

参考文献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