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
  • 郑又贤,杨新华,王之波,朱人求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0106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面理解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完整内涵1

一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的对立1

二 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或“同一性”6

三 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隐”内涵:二者关系的辩证性和实践基础11

第二章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新思考16

一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中“实践”之本意16

二 能否用“实践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19

三 透视“实践本体论”的观点25

第三章 透析辩证唯物主义之“物”32

一 正确理解物质、物质性、实践的关系32

二 全面把握物质的多层含义41

第四章 现代科学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丰富和深化48

一 现代科学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49

二 现代科学发展丰富、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时空观54

三 现代科学发展丰富深化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57

四 现代科学革命丰富深化了唯物辩证法63

五 现代科学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7

第五章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77

一 从构成条件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科学性77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结构82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8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87

一 文化的本质、结构与功能87

二 文化生产力95

三 文化资本104

四 文化革命111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当代形态121

一 “三个代表”的文化哲学诠释121

二 小康社会的文化解读130

三 和谐社会的精神维度140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方法探析151

一 依据彻底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151

二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基础155

三 遵循理论源于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路径158

四 贯彻为人民谋利益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取向162

第九章 哲学之“本”与科学发展观165

一 以物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体论之本165

二 以实践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历史观之本168

三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之本170

四 科学发展观中“以物为本”、“以实践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关系173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观176

一 科学发展观凝结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176

二 科学发展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的原理179

三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真理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的高度统一182

四 科学发展观的建立,印证了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184

五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升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观点186

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观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190

一 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背景及其本质特征190

二 可持续发展观呼唤新的哲学思维方式197

第十二章 作为现代思维重要方式的网络思维208

一 现代思维方式对辩证思维方法的深化与发展208

二 作为现代思维重要方式的网络思维211

三 网络思维方式对辩证思维方法的继承与发展216

第十三章 关于“客观真理”的重新审视219

一 理论界关于“客观真理”的理解不尽相同219

二 列宁对“客观真理”概念的具体使用221

三 是否承认“客观真理”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223

四 “客观真理”的提法带来一系列的逻辑矛盾226

五 若干结论228

第十四章 真理及其具体性新探232

一 主观真理与真理内容的客观性232

二 真理是理性之真237

三 具体真理及其逻辑思维行程240

四 价值评价不是真理272

第十五章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的联系和区别276

一 关于生产关系内涵的微观考察276

二 生产关系同经济基础的主要区别280

三 生产关系同经济制度的异同分析284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新论290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291

二 什么是资本主义295

三 社会主义因素随资本主义发展而在其内部成长297

四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道路300

第十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哲学思考304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要求304

二 构建和谐社会要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310

三 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理念整合和协调331

四 加强理念的整合和协调的具体构想342

五 构建和谐社会要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和疏导348

第十八章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与文化发展战略362

一 新中国文化生态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建设实践363

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文化生态376

三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为中心的分析385

第十九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97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优势地位397

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的几个问题400

三 优化教学方法、形式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10

后记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