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
  • 刘洪国,孙德军,郝京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27710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胶体与界面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胶体1

二、界面3

三、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的关系3

四、胶体与界面化学的研究内容4

五、胶体与界面化学的应用及研究意义4

第二章 气/液界面5

第一节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5

一、表面和界面5

二、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5

三、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毛细现象12

四、弯曲液面下的饱和蒸汽压16

五、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19

第二节 溶液表面21

一、溶液的表面张力21

二、溶液表面的吸附25

三、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状态方程33

四、吸附过程的标准热力学函数39

五、吸附过程动力学40

六、表面吸附层的状态及Gibbs吸附膜46

第三节 气/液界面上形成的不溶物单分子膜及Langmuir-Blodgett(LB)膜47

一、Langmuir单层膜及LB膜的基本知识47

二、Langmuir单层膜和LB膜的研究历史52

三、Langmuir单层膜的各种状态52

四、单分子膜中的化学反应54

五、混合单分子膜或复合单分子膜56

六、Langmuir单层膜和LB膜技术的应用56

参考文献70

第三章 泡沫73

第一节 皂膜73

一、皂膜的稳定性73

二、皂膜的形状及颜色75

三、皂膜的排液和破裂75

第二节 泡沫75

一、定义75

二、形成76

三、多面体泡沫的结构77

四、泡沫的稳定性79

五、起泡剂和消泡剂79

参考文献80

第四章 液/液界面81

第一节 分子间力和长程力81

一、分子间力81

二、长程力85

第二节 液/液界面张力87

一、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上的展开87

二、液/液界面张力88

第三节 液/液界面吸附93

一、Gibbs吸附公式和吸附等温线93

二、液/液界面的吸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95

第四节 液/液界面在微纳米结构合成和组装中的应用97

一、液/液界面的特点和性质97

二、通过界面反应来制备微纳米结构及薄膜99

三、液/液界面上微纳米结构的组装101

参考文献107

第五章 胶束/反胶束110

第一节 胶束的基本概念110

一、胶束的概念110

二、胶束的形成110

三、胶束的基本特征110

第二节 胶束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111

一、质量作用模型111

二、相分离模型112

三、从化学势出发判断胶束的形成113

四、Δ fG ? m<0的微观分析113

第三节 胶束的结构113

第四节 胶束的增溶作用和胶束催化118

一、增溶作用118

二、胶束催化118

第五节 胶束在纳米结构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18

一、提供纳米粒子形成的微环境119

二、作为纳米粒子或者纳米结构形成的模板119

三、作为介孔材料合成的模板120

参考文献123

第六章 乳状液与微乳液125

第一节 乳状液与微乳液125

一、乳状液125

二、微乳状液126

第二节 纳米乳液133

一、纳米乳液的制备135

二、纳米乳液的稳定性138

三、纳米乳液与微乳液140

第三节 Pickering乳液141

一、颗粒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与组装142

二、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143

三、Pickering乳液性质的影响因素146

四、Pickering乳液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51

参考文献153

第七章 囊泡156

第一节 概述156

一、囊泡的结构156

二、反相囊泡157

三、脂质体158

四、双分子层158

第二节 囊泡的制备方法及体系158

一、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158

二、无盐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159

第三节 囊泡形成的理论预测161

第四节 囊泡的稳定性162

第五节 囊泡形成动力学167

一、囊泡在外加能量的情况下由平面层状相或海绵相转变而成167

二、囊泡由胶束自发形成168

第六节 囊泡的表征手段169

第七节 囊泡的应用173

一、微反应器和软模板173

二、药物载体174

三、生物膜模型174

参考文献175

第八章 气/固界面177

第一节 固体的表面177

一、固体的表面状态177

二、固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181

三、测定固体表面组成和结构的方法183

第二节 气/固界面上的吸附的基本知识184

第三节 气/固界面吸附的动力学处理189

一、化学吸附189

二、物理吸附194

第四节 气/固界面吸附的热力学处理198

一、吸附膜的表面压198

二、吸附等温式200

第五节 位能理论或吸附势理论202

一、色散模型202

二、极化模型203

三、位能理论的发展——厚板理论204

四、各种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比较205

第六节 气/固界面吸附的其他问题206

一、特征等温线206

二、毛细凝聚206

三、吸附滞后207

参考文献208

第九章 液/固界面209

第一节 液/固界面的电性质209

一、双电层209

二、定位离子和ζ电位216

三、动电现象217

第二节 液/固界面的吸附219

一、自非电解质稀溶液中的吸附219

二、自非电解质浓溶液中的吸附221

三、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223

第三节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229

一、润湿与接触角229

二、液/液界面上固体的润湿现象240

三、气/液界面上胶体粒子的润湿性能241

第四节 超疏水、超亲水表面242

一、基本概念242

二、荷叶效应243

三、超疏水原理243

四、滑动角244

五、接触线249

六、对Wenzel公式和Cassie公式的讨论251

七、超疏水表面的准备253

八、超疏水研究进展256

第五节 液/固界面在微纳米结构制备中的应用259

一、基底表面上流电置换合成微纳米结构259

二、液/固界面特性吸附组装微纳米结构264

参考文献268

第十章 溶胶272

第一节 胶体分散体系的制备272

一、分散体系的形成272

二、胶体形成过程的热力学基础273

三、胶体形成过程的动力学基础276

四、成核过程278

第二节 胶体的稳定与聚沉281

一、聚沉与絮凝281

二、胶体的稳定与不稳定因素281

三、电解质对胶体的聚沉和稳定作用282

四、高聚物对溶胶的稳定和聚沉作用291

参考文献295

索引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