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院感染病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申正义,田德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357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985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1015页
- 主题词:传染病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院感染病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医院感染病学基础第一章 病原体的致病性39
第一节 病原体的属性40
第二节 病原体的黏附49
第三节 病原体的毒素56
参考文献63
第二章 宿主免疫防御功能66
第一节 概述66
第二节 抗细菌免疫82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84
第四节 抗真菌免疫85
第五节 其他抗感染免疫86
参考文献87
第三章 感染组学:微生物感染的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88
第一节 感染组学88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特征89
第三节 研究微生物致病机制的整体方法90
第四节 诊断感染组学93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感染组学:感染组学在疫苗和抗微生物药物研发中的应用95
参考文献98
第四章 感染微生态学100
第一节 概述100
第二节 正常微生物群101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111
第四节 微生态失调与感染113
第五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态学特征118
第六节 微生态防治及其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127
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医院感染病流行病学137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138
第二节 医院感染病的传播过程159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程序164
第四节 医院感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168
第五节 医院感染病的监测178
第六节 医院感染病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180
参考文献185
第六章 医院感染病诊断方法187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定义、诊断步骤和原则187
第二节 医院感染病的实验诊断方法189
第三节 医院感染病影像诊断方法222
参考文献223
第七章 抗感染药物及其应用224
第一节 抗感染治疗的原则225
第二节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效学229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235
第四节 青霉素类239
第五节 头孢菌素类246
第六节 其他β-内酰胺类252
第七节 氨基苷类261
第八节 四环素类263
第九节 氯霉素266
第十节 大环内酯类268
第十一节 林可酰胺类270
第十二节 糖肽类272
第十三节 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274
第十四节 链阳性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275
第十五节 磺胺药与甲氧苄啶276
第十六节 氟喹诺酮类278
第十七节 呋喃类285
第十八节 抗分枝杆菌药285
第十九节 抗真菌药290
第二十节 抗病毒药298
第二十一节 抗原虫及寄生虫药304
第二十二节 甲硝唑和替硝唑311
第二十三节 其他抗感染药物311
参考文献312
第八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及其应用315
第一节 概述315
第二节 免疫抑制药317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332
第四节 免疫增强药341
参考文献351
第二篇 免疫缺陷与特殊宿主感染第九章 免疫缺陷的评估和诊断355
第一节 免疫缺陷的初步评价355
第二节 免疫缺陷的进一步评估和诊断360
第三节 儿童免疫缺陷的评估和诊断372
参考文献381
第十章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和预防383
第一节 机体正常免疫防御机制384
第二节 免疫缺陷类型384
第三节 常见病原体感染及临床特点385
第四节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诊断386
第五节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治疗387
第六节 免疫缺陷者感染的预防390
参考文献390
第十一章 移植受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391
第一节 概述391
第二节 移植受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392
第三节 移植后感染的处理方法401
参考文献409
第十二章 器官移植受者感染410
第一节 概述411
第二节 感染诱因412
第三节 感染的时间414
第四节 细菌感染415
第五节 病毒感染419
第六节 真菌感染433
第七节 原虫感染435
第八节 各种器官移植感染的特点437
第九节 特殊部位感染441
参考文献442
第十三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感染445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染防治446
第二节 细菌感染与治疗452
第三节 真菌感染与治疗454
第四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治疗459
第五节 其他病毒感染463
第六节 弓形虫感染465
第七节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466
参考文献467
第十四章 恶性肿瘤患者感染469
第一节 病因学470
第二节 诊断方法476
第三节 治疗措施479
第四节 预防与控制484
第五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患者诊疗指南487
参考文献520
第十五章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感染521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易感因素522
第二节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523
第三节 并发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527
第四节 感染的防治530
参考文献536
第十六章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感染538
第一节 中性粒细胞的生理539
第二节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病因与机制541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临床表现544
第四节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断与处理547
参考文献551
第十七章 老年人感染553
第一节 老年人器官与生理功能的变化554
第二节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与感染559
第三节 老年人感染的特点562
第四节 常见老年人感染563
第五节 老年人抗菌药的应用571
参考文献574
第十八章 新生儿感染576
第一节 概述577
第二节 新生儿细菌感染582
第三节 新生儿病毒感染588
第四节 新生儿医院感染592
参考文献597
第十九章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598
第一节 概述599
第二节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者感染613
第三节 联合免疫缺陷者感染620
第四节 其他定义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629
第五节 吞噬细胞数量或功能缺陷者感染636
第六节 补体缺陷者感染643
参考文献647
第二十章 无脾患者的感染649
第一节 脾切除的流行病学650
第二节 非创伤性脾功能损坏650
第三节 脾功能的评价651
第四节 脾切除后败血症的临床特点652
第五节 脾切除后败血症的病原微生物学654
第六节 其他感染与PSS的关系655
第七节 脾切除后败血症的治疗策略656
第八节 脾切除后败血症的预防策略657
参考文献659
第二十一章 艾滋病与机会感染660
第一节 艾滋病概述661
第二节 细菌感染669
第三节 病毒感染681
第四节 真菌感染689
第五节 寄生虫感染700
参考文献707
第二十二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感染709
第一节 SLE感染概况709
第二节 SLE病情演变与感染710
第三节 SLE感染的易患因素711
第四节 SLE感染的病原学713
第五节 SLE的主要感染部位717
第六节 SLE感染的临床特点719
第七节 SLE感染的诊断721
第八节 SLE感染的防治721
参考文献722
第二十三章 糖尿病患者与感染730
第一节 概述731
第二节 糖尿病与免疫系统732
第三节 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感染736
第四节 治疗后引起的感染741
第五节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感染744
第六节 糖尿病常规治疗中有关感染和免疫的问题753
参考文献754
第二十四章 肝功能衰竭与感染756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概述757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的机制763
第三节 继发感染的检查及诊断765
第四节 常见的继发感染765
第五节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768
参考文献777
第二十五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感染778
第一节 MODS的历史背景779
第二节 几个基本概念780
第三节 MODS的发病机制782
第四节 MODS的临床特征787
第五节 MODS并发感染787
第六节 诊断789
第七节 MODS感染的防治790
第八节 MODS的病情评估系统796
参考文献799
第二十六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感染801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01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部感染809
参考文献824
第二十七章 烧伤感染826
第一节 烧伤感染病因学827
第二节 烧伤感染分类831
第三节 烧伤感染常见病原体833
第四节 烧伤感染的诊断837
第五节 烧伤感染的预防和治疗840
第六节 其他感染并发症845
参考文献847
第二十八章 多发性创伤与感染848
第一节 多发性创伤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849
第二节 多发伤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特征850
第三节 多发伤后感染的诱因852
第四节 多发伤的感染因素与特点857
第五节 多发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变迁859
第六节 多发伤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实验室保证862
第七节 多发伤感染的防治864
参考文献868
第二十九章 静脉药瘾者感染869
第一节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871
第二节 骨、关节感染873
第三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874
第四节 血管感染877
第五节 肺部感染878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879
第七节 脾脓肿880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881
第九节 眼内炎883
第十节 艾滋病884
第十一节 其他性传播疾病884
第十二节 宿主免疫885
参考文献886
第三十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888
第一节 SAP继发感染的病原学889
第二节 SAP继发感染的发病机制890
第三节 SAP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894
第四节 SAP继发感染的诊断899
第五节 SAP继发感染的治疗902
参考文献908
第三十一章 心血管修复术感染910
第一节 心血管修复术感染的流行病学911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915
第三节 临床表现916
第四节 诊断917
第五节 治疗918
第六节 预防及控制920
参考文献921
第三十二章 骨骼修复术感染922
第一节 概述922
第二节 病原学92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924
第四节 临床分期、表现与诊断926
第五节 治疗931
参考文献933
第三十三章 产后子宫感染935
第一节 病原学936
第二节 发病机制938
第三节 临床表现939
第四节 并发症939
第五节 诊断940
第六节 鉴别诊断941
第七节 预防941
第八节 治疗942
参考文献943
第三十四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944
第一节 病因学945
第二节 发病机制945
第三节 临床特点947
第四节 诊断948
第五节 治疗950
参考文献953
第三十五章 营养不良与感染956
第一节 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956
第二节 营养不良964
第三节 营养不良与感染966
参考文献984
第三篇 医院感染综合征与特殊病原体感染第三十六章 尿路感染989
第一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历史990
第二节 流行病学990
第三节 病原学992
第四节 发病机制993
第五节 临床表现996
第六节 诊断996
第七节 治疗997
第八节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998
第九节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评价1004
参考文献1005
第三十七章 呼吸系统感染1006
第一节 概述1006
第二节 流行病学1007
第三节 常见病原体1009
第四节 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1011
第五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1012
第六节 预防1015
参考文献1019
第三十八章 消化系统感染1020
第一节 概述1021
第二节 沙门菌感染1025
第三节 弯曲菌感染1028
第四节 大肠埃希菌感染1030
第五节 耶尔森菌感染1033
第六节 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1034
第七节 病毒性腹泻1037
第八节 真菌性肠炎1040
参考文献1041
第三十九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43
第一节 概述104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1044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疾病1049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性疾病1055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脑寄生虫病)1059
第六节 神经梅毒1065
第七节 艾滋病的神经损害1068
第八节 医院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70
参考文献1073
第四十章 医院内血流感染1074
第一节 概述1074
第二节 医院内血流感染相关的定义1075
第三节 病原学1076
第四节 发病机制1077
第五节 诊断1078
第六节 治疗1079
第七节 血管内器械相关菌血症的预防1081
参考文献1086
第四十一章 手术部位感染1088
第一节 历史回顾1089
第二节 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切口分级1090
第三节 流行病学1092
第四节 病原学1093
第五节 发病机制1094
第六节 风险因素1095
第七节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1097
第八节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1100
第九节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指导方针1102
第十节 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新建议1103
参考文献1104
第四十二章 皮肤软组织感染1107
第一节 病原学1108
第二节 流行病学1108
第三节 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1109
第四节 诊断1111
第五节 预防与控制1112
第六节 治疗1112
参考文献1113
第四十三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115
第一节 引言1116
第二节 病原学1117
第三节 流行病学1120
第四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1123
第五节 临床学1125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128
第七节 影像学检查1131
第八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1132
第九节 治疗1133
第十节 预防与控制1137
第十一节 结束语1141
参考文献1141
第四十四章 肺结核与医院结核病1143
第一节 病原学1144
第二节 结核病发病机制1146
第三节 诊断1148
第四节 抗结核药物治疗1158
第五节 结核病预防化疗1164
第六节 医院获得性结核病1165
参考文献1173
第四十五章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175
第一节 流行病学1176
第二节 病原学1184
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谱型1194
第四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203
第五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219
参考文献1222
第四十六章 肠球菌感染1223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1224
第二节 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谱型1234
第三节 肠球菌与人类感染1248
第四节 肠球菌感染的治疗1255
参考文献1264
第四十七章 葡萄球菌与A组链球菌感染1266
第一节 葡萄球菌感染流行病学1266
第二节 A组链球菌感染流行病学1275
参考文献1278
第四十八章 医院内重要的选择性病毒感染1280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1281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1285
第三节 疱疹病毒1287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1290
第五节 克雅病1293
第六节 胃肠病毒1293
第七节 狂犬病1295
参考文献1296
第四十九章 朊毒体病1298
第一节 病原学1299
第二节 流行病学1303
第三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1306
第四节 临床表现1307
第五节 实验室检查1311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312
第七节 治疗及预后1313
第八节 预防1313
参考文献1314
第五十章 深部真菌病1318
第一节 概述1319
第二节 流行病学1320
第三节 病原学1322
第四节 发病机制1325
第五节 临床表现1328
第六节 深部真菌病的诊断1336
第七节 常见深部真菌的实验室检查1337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的治疗1349
参考文献1353
第四篇 医院感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五十一章 医院感染病流行与暴发调查1357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流行与暴发的概念和特点1357
第二节 医院感染病流行与暴发的有效控制1359
第三节 医院感染病流行与暴发调查和有效控制实例1372
参考文献1374
第五十二章 消毒灭菌与感染废物处理1375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消毒方法的选择1377
第二节 医疗器材的消毒、灭菌进展1382
第三节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1392
第四节 清洗、消毒与灭菌方法进展1394
第五节 感染性废物处理1400
参考文献1405
第五十三章 隔离预防技术1406
第一节 隔离预防技术的进展1406
第二节 隔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1410
第三节 隔离的种类1421
第四节 感染暴发时的隔离与效果评估1428
参考文献1431
第五十四章 促进手卫生行为的依从性1432
第一节 手卫生的基本知识1433
第二节 提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的关键和策略1435
第三节 促进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的争议1441
第四节 手卫生行为指南1447
参考文献1449
第五十五章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感染1451
第一节 概述1452
第二节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61
第三节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1469
第四节 ICU的尿路感染1472
第五节 院内获得性鼻窦炎1474
第六节 全身性真菌感染1476
参考文献1478
第五十六章 婴儿室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感染1479
第一节 概论1480
第二节 病原学1481
第三节 流行病学1482
第四节 发病机制1484
第五节 临床表现1485
第六节 实验室检查1486
第七节 诊断与治疗1487
第八节 并发症和预后/后遗症1488
第九节 预防与控制1489
参考文献1499
第五十七章 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与预防1500
第一节 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和暴露后预防1501
第二节 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监测1511
第三节 预防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法规和法令1516
第四节 预防血源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策略1517
参考文献1523
第五十八章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相关感染1525
第一节 现时应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1525
第二节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相关感染1528
第三节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前景1534
参考文献1535
第五十九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暴露后的预防1537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历史及现状1538
第二节 HIV暴露的传染性物质及暴露途径1538
第三节 HIV暴露后的评估1539
第四节 HIV暴露后预防的理论依据1541
第五节 PEP的实施1541
第六节 实施PEP的效果评估1545
第七节 与PEP有关的其他问题1546
参考文献1547
第六十章 软式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与控制1549
第一节 软式内镜检查引起的感染及其危险因素1550
第二节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1552
第三节 内镜诊疗消毒隔离要求1555
第四节 内镜及其附件与环境监测1556
第五节 内镜消毒/灭菌方法1557
参考文献1559
第六十一章 输注治疗及其他诊疗操作感染与控制1560
第一节 输注治疗感染与控制1560
第二节 其他诊疗操作感染与控制1571
参考文献1579
第六十二章 透析相关感染与控制1581
第一节 血液透析系统中的细菌污染1582
第二节 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1586
第三节 血液透析器的复用1589
第四节 高通量透析1590
第五节 血管通路感染1590
第六节 与腹膜透析相关的感染1591
第七节 血源性病毒1592
第八节 清洗、消毒和灭菌1599
参考文献1600
第六十三章 口腔科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601
第一节 感染链及感染控制1602
第二节 口腔诊疗室的感染防护1607
第三节 职业安全与防护1610
第六十四章 医院中心供应室与灭菌质量控制1613
第一节 供应室的布局1614
第二节 污染区的管理1616
第三节 清洁区的管理1620
第四节 无菌区的管理1631
第五节 一次性物品的管理1632
参考文献1634
第六十五章 手术室的感染控制1635
第一节 手术室感染的流行病学原理1636
第二节 手术室感染的控制1636
参考文献1653
第六十六章 临床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控制1655
第一节 概况1655
第二节 常见临床实验室获得性感染1656
第三节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和暴露后处理1661
参考文献1667
第六十七章 新疫苗及医务人员接种计划1669
第一节 疫苗的分类1670
第二节 新型疫苗1670
第三节 医务人员疫苗接种计划1673
参考文献1694
第六十八章 医院环境感染源1696
第一节 有生命医院环境1697
第二节 无生命医院环境1701
参考文献1705
第五篇 医院感染病防治面临的新问题第六十九章 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问题1709
第一节 概述1710
第二节 万古霉素的特点1710
第三节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1714
第四节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流行病学1719
第五节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出现与阿伏帕星在畜牧业中的应用1720
第六节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尚未解决的问题1723
第七节 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1724
第八节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治疗药物1728
结语1730
参考文献1731
第七十章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感染问题1733
第一节 概述1734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的发展史和β-内酰胺酶在临床中的出现1735
第三节 β-内酰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耐药机制1736
第四节 β-内酰胺酶的出现1737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分类系统1738
第六节 革兰阴性菌ESBLs的出现1740
第七节 各型ESBLs的特点1741
第八节 ESBLs以外重要的β-内酰胺酶1747
第九节 ESBLs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749
第十节 产ESBLs株感染的预防控制1753
第十一节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治疗的影响1755
第十二节 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在控制ESBLs产生菌播散中的重要性1759
结语1760
参考文献1761
第七十一章 长期医疗保健机构的感染问题1763
第一节 长期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1764
第二节 长期医疗保健机构中感染的危险性1764
第三节 常见的感染类型和感染发病率1765
第四节 长期保健机构细菌耐药性1768
第五节 感染的诊断1769
第六节 感染控制计划1770
第七节 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措施1773
参考文献1776
第七十二章 丙型肝炎与器官移植1777
第一节 病原学1779
第二节 流行病学1780
第三节 发病机制1786
第四节 丙型肝炎的自然史1788
第五节 HCV传播的预防1788
第六节 病理学1789
第七节 诊断1791
第八节 治疗1793
第九节 HCV感染和器官移植1806
第十节 展望1811
参考文献1811
第七十三章 医院感染管理法律规范1813
第一节 概述1814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法律规范1817
第三节 医疗废物管理法律规范1822
第四节 消毒管理法律规范1826
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法律规范1827
第六节 医院感染监测1832
第七节 医院感染控制1834
参考文献1837
第七十四章 生物恐怖袭击的医学防护与处置1839
第一节 概述1839
第二节 生物恐怖袭击的处置1848
第三节 生物恐怖袭击的医学防护1850
结语1866
参考文献1866
第七十五章 医院感染病的分子流行病学1867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医院感染病学中的应用1868
第二节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871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的正确应用1897
参考文献1897
第七十六章 循证医学与感染控制1901
第一节 概述1901
第二节 循证医学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1902
第三节 循证医学的局限性及发展前景1914
参考文献1915
第七十七章 基因治疗与感染控制1916
第一节 概述1916
第二节 病毒载体与感染控制1918
第三节 非病毒载体与感染控制1930
第四节 基因治疗程序监控1932
参考文献1936
附录 抗感染药物的剂量与用法1938
索引1959
热门推荐
- 3008877.html
- 1648247.html
- 2484887.html
- 3710775.html
- 3577579.html
- 854760.html
- 3728799.html
- 206287.html
- 2725612.html
- 2262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5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2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4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3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7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6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7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