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第4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第4版
  • 许文荣,王建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772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血液检查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1

第一节 血液学概述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2

一、血细胞的认识2

二、血栓与止血的认识4

三、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5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8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8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9

第三节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10

第二篇 造血检验13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13

第一节 造血器官13

一、胚胎期造血器官14

二、出生后造血器官15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19

一、骨髓微血管系统19

二、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20

三、骨髓的神经20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及骨髓间质干细胞21

一、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22

二、骨髓间质干细胞25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26

一、血细胞的发育26

二、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27

第五节 造血的调控28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28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29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36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36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37

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60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63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74

一、铁染色75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77

三、过氧化物酶染色79

四、苏丹黑染色83

五、过碘酸-雪夫反应83

六、酯酶染色87

七、酸性磷酸酶染色95

八、组织化学染色小结97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98

一、骨髓活检适应证98

二、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99

第四节 造血细胞培养检验101

一、红系祖细胞的培养102

二、粒-单核细胞系祖细胞培养102

三、巨核系祖细胞培养103

四、混合祖细胞培养103

第五节 血液细胞染色体检验104

一、染色体非显带技术104

二、染色体常规显带技术105

三、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106

四、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106

五、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106

六、应用评价107

第六节 细胞因子的检验111

一、集落刺激因子检测111

二、白细胞介素的检测112

第七节 细胞凋亡114

一、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114

二、细胞凋亡的机制115

第八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116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17

二、聚合酶链反应118

三、基因芯片技术119

四、应用评价119

第九节 流式细胞术120

一、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121

二、流式细胞仪构造121

三、流式细胞仪的主要技术指标123

四、流式细胞术的数据分析124

五、应用评价125

第五章 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127

第一节 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127

一、干细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27

二、其他血液病中的应用130

第二节 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130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应用130

二、常规化疗中的应用131

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135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135

第一节 红细胞膜135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135

二、红细胞膜的功能140

三、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142

第二节 血红蛋白142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142

二、影响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因素145

第三节 红细胞代谢146

一、红细胞糖代谢146

二、红细胞铁代谢147

三、红细胞核苷酸代谢150

第四节 红细胞的衰老和死亡151

一、红细胞的衰老151

二、红细胞的死亡152

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154

第一节 有关铁指标的检验154

一、血清铁测定154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155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155

四、铁吸收率测定155

五、血清转铁蛋白测定156

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156

第二节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157

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157

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157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157

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157

第三节 溶血的检验158

一、红细胞寿命测定158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158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158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159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159

六、尿卟啉检测159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160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60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160

三、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活性测定160

四、酸化甘油溶血试验161

五、高渗冷溶血试验161

六、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161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162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162

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162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162

四、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163

五、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检测163

第六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163

一、红细胞包涵体试验163

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164

三、抗碱血红蛋白检测164

四、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法检测165

五、异丙醇沉淀试验165

六、热变性试验165

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165

八、尿素裂解试验166

九、高压电泳检测166

十、血红蛋白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66

第七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166

一、酸化血清溶血试验166

二、蔗糖溶血试验166

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167

四、血细胞表型分析167

第八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167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167

二、冷凝集素试验168

三、冷热溶血试验168

第八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170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诊断中的应用170

一、贫血的分类171

二、贫血的诊断173

第二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176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176

二、再生障碍危象178

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79

第三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180

一、缺铁性贫血180

二、铁粒幼细胞贫血184

第四节 巨幼细胞贫血中的应用185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189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诊断189

二、红细胞膜缺陷溶血性贫血191

三、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194

四、血红蛋白病197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202

六、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3

七、其他溶血性贫血206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206

一、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207

二、慢性病性贫血207

三、骨髓病性贫血207

第七节 其他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208

一、红细胞增多症208

二、卟啉病210

第四篇 白细胞检验211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211

第一节 粒细胞211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211

二、粒细胞的功能214

三、粒细胞的动力学215

第二节 淋巴细胞-浆细胞217

一、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217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219

三、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220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221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221

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222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动力学223

第四节 白细胞抗原224

一、HLA抗原系统224

二、白细胞膜受体225

三、白细胞分化抗原226

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230

第一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230

一、墨汁吞噬试验230

二、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31

三、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231

四、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231

五、白细胞趋化性试验232

六、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32

第二节 白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232

一、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检测232

二、N-碱性磷酸酶检测233

三、酸性α-醋酸酯酶检测233

第三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验234

一、肾上腺素激发试验234

二、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合成及含量234

三、粒细胞抗体检测235

第四节 白细胞免疫标记检测236

一、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236

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236

三、生物素-亲合素酶标法检测236

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238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239

一、急性白血病分型239

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247

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诊断250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251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255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255

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256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257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59

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261

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262

七、红白血病(M6型)264

八、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266

九、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267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268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68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72

第五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中的应用274

一、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274

二、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275

三、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277

四、浆细胞白血病277

五、多毛细胞白血病279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81

七、全髓白血病283

八、成人T细胞白血病284

九、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85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286

第七节 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293

一、霍奇金淋巴瘤293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296

第八节 浆细胞病中的应用300

一、多发性骨髓瘤300

二、浆细胞瘤304

三、Waldenstr?m巨球蛋白血症304

四、重链病305

五、意义未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306

第九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307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07

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309

第十节 组织细胞病中的应用312

一、恶性组织细胞病312

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314

第十一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315

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315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318

三、类白血病反应318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20

五、脾功能亢进322

六、类脂质沉积病323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327

第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327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328

一、血管壁的结构328

二、血管的止血作用329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332

一、血小板的结构333

二、血小板的活化339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341

第三节 血液凝固344

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344

二、凝血因子的功能346

三、凝血机制348

第四节 抗凝血系统350

一、抗凝血酶350

二、蛋白C系统351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353

四、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354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55

一、纤溶系统的成分及功能356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359

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360

第六节 血液的流变特性360

一、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361

二、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362

第七节 血栓形成363

一、血栓分类363

二、血栓形成机制363

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367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查试验368

一、初期止血的筛查试验368

二、二期止血的筛查试验370

三、纤溶活性的筛查试验372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375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375

二、血浆内皮素-1377

三、血浆血栓调节蛋白377

四、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去甲基6-酮-前列腺素F1α378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379

一、血小板粘附试验379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379

三、血小板膜糖蛋白381

四、血小板活化分析383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385

六、血小板自身抗体385

七、血小板生存时间387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验387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387

二、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388

三、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389

四、血浆组织因子390

五、凝血因子ⅩⅢ390

六、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391

第五节 抗凝物质检验392

一、生理性抗凝蛋白392

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395

第六节 纤溶活性检验397

一、血浆纤溶酶原397

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398

三、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398

四、血浆α2-抗纤溶酶399

五、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400

第七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400

一、全血粘度401

二、血浆粘度402

三、红细胞变形性403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405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筛选试验的应用406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406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应用407

三、纤溶活性亢进筛检试验的应用408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408

一、过敏性紫癜408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0

三、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413

四、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415

五、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ⅩⅢ缺乏症420

六、肝脏疾病的凝血障碍421

七、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423

八、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424

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26

十、原发性纤溶亢进症427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427

一、心肌梗死427

二、脑梗死428

三、肺梗死430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431

五、血栓前状态431

六、易栓症432

第四节 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434

一、抗凝治疗的监测434

二、溶栓治疗的监测436

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437

四、降纤药的监测437

附录 血液学检验常用检查参考值范围438

参考文献448

中英文索引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