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一生产力论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陆魁宏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出版社
- ISBN:754380533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第一生产力论 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到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力杠杆”2
(二)“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4
(三)“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7
二 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12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13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18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0
(四)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特别是科技第一生产力22
(五)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首先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今世界不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25
三 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28
(一)科技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8
(二)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31
(三)推进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33
(四)发展现代工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36
(五)建设现代化国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38
理论篇47
第一章 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47
一 社会有机体及其运行机制48
(一)社会有机体48
(二)人类社会与生产劳动53
(三)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57
(四)生产与需要的矛盾运动61
二 社会生产的结构功能65
(一)三大生产及其系统效应66
(二)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导69
(三)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73
三 科技——社会历史的有力杠杆76
(一)科技进步及其运行轨迹77
(二)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79
(三)科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81
第二章 现代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84
一 社会生产力的内构系统86
(一)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及构成87
(二)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89
(三)体力与智力92
二 现代科技的首要地位94
(一)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95
(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根本98
(三)现代劳动资料——科技的物化103
三 现代社会的基本实践104
(一)社会实践重点的历史转变105
(二)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与核心113
(三)科学技术实践的伟力117
实践篇(上)123
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综合国力123
一 综合国力与世纪之交的世界趋势124
(一)综合国力的涵义及评价测算124
(二)国际综合国力的比较127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局势与国际竞争的热点133
二 科技进步是立国兴邦的关键136
(一)科技对综合国力发展的推动作用136
(二)科技的提高、应用、普及是经济发展的关键138
(三)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141
三 科技是国家安全防卫的重要保证144
(一)中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144
(二)科技对国防的促进与推动作用147
(三)明智的抉择:建设国防现代化150
第四章 电子信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龙头”153
一 认清信息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155
(一)电子信息技术引起科技和经济的的全面更新155
(二)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157
二 最强大的现代化生产力的标志159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益最高160
(二)电子信息技术使宏观调控上了新台阶162
(三)严防电子信息技术中的巨大负效应164
三 改进和提高各个产业的倍增器165
(一)充分认识电子信息技术的倍增器作用165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生产投入中的“倍减器”功能168
(三)强化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促进关系171
四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催化剂”173
(一)信息是科研与生产“联姻”的“红娘”174
(二)信息大大减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本177
(三)人工智能极大地提高知识生产力178
第五章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81
一 现代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杠杆182
(一)高科技成果的高智力密度决定了当代新型生产力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智能化发展趋向182
(二)高科技产业的高知识信息密度推进了现代新型生产力以知识密集为主体、以软件投入为保证的高级化发展走势185
二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187
(一)高科技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化187
(二)高科技产业化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191
三 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启动器199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199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202
(三)高科技产业化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强大驱动力204
(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的实施对策207
四 实现我国高科技产业化的现状与发展战略210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211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213
实践篇(下)223
第六章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223
一 管理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223
(一)管理是一门科学技术223
(二)管理的内容和特点227
(三)管理的职能230
(四)管理的原理和原则233
二 管理对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影响236
(一)科学管理使生产力诸要素实现有机结合,成为现实生产力236
(二)科学管理能够充分发挥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大大提高生产力239
(三)科学管理通过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能够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242
三 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245
(一)加强对科技的决策和领导245
(二)继续深化科学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249
(三)贯彻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252
第七章 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256
一 开放性社会文化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257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化背景257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260
二 文化价值观与科学技术264
(一)关于科学技术之价值观264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268
(三)“双百’方针与学术自由271
三 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273
(一)社会稳定与法制274
(二)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278
第八章 发挥教育对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283
一 教育是基础283
(一)具有一定科技知识的劳动者靠教育来培养283
(二)科技人员靠教育来培养287
(三)使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化、商品化的管理人才靠教育来培养289
二 科技进步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291
(一)科技进步对教育内容的深刻影响292
(二)科技进步对教育结构的深刻影响294
(三)科技进步对教育手段的深刻影响295
(四)科技进步对教育形式的深刻影响297
三 改革教育,促进第一生产力的实现299
(一)发展基础教育299
(二)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301
(三)适应科技和经济国际化时代的要求,建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体制304
后记308
热门推荐
- 905504.html
- 1787148.html
- 642280.html
- 1493384.html
- 316782.html
- 105542.html
- 861028.html
- 1566251.html
- 2968249.html
- 144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5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3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2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27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3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7414.html